福建前首富陈发树之谜 去职云南白药背后

5月26日,云南白药发布公告称,陈发树和其子陈焱辉辞去董事职务,且不在子公司中任职。

福建前首富陈发树和云南白药的这场“战争”,终于分出胜负了?

这场始于2009年的恩怨纠葛里,有长达数年的控制权争夺,有旷日持久的决策权暗斗。持续十五年的拉锯,真能以一纸公告,宣布福建前首富的黯然离场?

事情也许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深埋在这起收购案背后的疑点,远比事件本身看上去复杂。

资本市场并不缺优质标的,陈发树为何偏偏死磕云南白药?

为什么偏偏要“自找不痛快”,给自己套一个上市公司的马甲?

发现云南白药不赚钱之后,为何还要坚持?

除此之外,早在云药发布公告之前,陈发树接受调查的消息就已曝出,或与此前云药爆发“窝案”有关。期间有媒体多次致电陈发树,其都未曾回应,疑似失联。

一个个谜团背后,外界眼中福建前首富最失败的一次投资案,应当如何收场?

三战三捷,首富加冕

“漳泉诸府,负山环海,田少民多,出米不敷民食。”

闽地自古维生艰难,但遍布于此的深水良港,又让其深受全球商贩的偏爱。商贾之道的奇思妙想与野蛮生长的本地人糅合,诞生了无数传奇。

在中国厚重的商业历史里,闽商从未缺席,个中的佼佼者,更能搅动商界风云。

90年代的那束追光,打在了陈发树身上。在闽商敢闯敢干的共性之外, 他身上还复合了投机者的独到眼光,和资本大鳄的老辣财技。

1960年,陈发树出生于福建安溪,第一份工作是林场运输工。靠着倒卖木材,26岁的陈发树赚到了5万块钱,立马去厦门买了第一套房子。

放在任何人手中都是人生赢家的剧情,在陈发树身上却只是传奇人生的起点。他没想着结婚成家,而是转身就把房子做了抵押,换了辆三轮摩托车继续跑运输。后来盘下了供货的门店,取名华都百货,也就是日后的新华都。

只是此后的故事并不如想象中那般顺畅。进入千禧年,时代的快车再次提速之际,新华都都始终未能冲出福建,直到陈发树等来了紫金矿业。

这个日后在福建前首富眼中“就当是赌一把”的投资案,在当年却耗费了新华都集团及三个关联公司共计3359万元的资金。而这即便不是陈发树的全副身家,也已相差无几。

此后金价一路飙涨,紫金矿业也成了陈发树的现金奶牛。2008年,紫金矿业回归A股,一年后,陈发树登顶福建首富。

这是陈发树的第一次大胜,见到资本魅力的陈发树,开始在资本市场屡屡举牌, 一度出现在六家A股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

而他真正的第二次大胜,是在2018年。三季度末,关注隆基绿能的投资者们惊讶的发现,公司的前十大股东里,多了陈发树的名字。彼时光伏行业正值周期底部,“531新政”带来的行业震荡,让隆基这样的巨头也一度处于6.71元的低点。

当时,陈发树以每股均价7.79元(前复权)买入4937万股,价值3.8亿元。

此后从2019年三季度开始,陈发树连续加仓了三个季度,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陈发树已经持有1.44亿股,成为公司的第七大股东。

伴随着持仓量上涨的,是隆基的股价。 2021年初,隆基已经飙至每股125.68的高点,相对6.71元的底部已经涨了1773%。

即便经过几轮减持,陈发树当时仍持有约8000万股,约合100.54亿市值,较买入时已经膨胀了25倍多。

经此一战,陈发树名声大噪,被誉为 “中国最强牛散”。

2020年一季度,受宏观大市及消费萎靡等因素影响,中国中免暴跌,股价从93.46元(前复权)一路跌至65.48元,区间跌幅近30%。

期间,陈发树入场,以每股80元的均价,斥资约12亿元,重仓买入中免1447万股,成为第七大流通股东。三季度,陈发树又大手笔买入,持股数甚至一度超过中央汇金资管,成为第四大股东。

4月开始,中国中免开始火箭式拉升,2020年四季度,陈发树高位减持, 而中免股价已经上涨了超过四倍。

在这些辉煌的战绩背后,人们迫切地想要一窥背后的股神,究竟有着怎样的真容。

经济观察报曾采访到陈的一位客户,后者表示 “陈总不怎么说话,内心的想法、活动不轻易表达出来”,“他习惯在一旁观察别人,特别是第一次接触的人”,“不能适应陈总那种打量人,揣摩人的目光,很不舒服”。

寡言少语,精明冷静,狠辣果断,擅长独立思考,即便是在强商扎堆的福建,也能突出重围,多年问鼎首富之位。

如此强人,在云药的折戟,更显反常。

首富折戟,三大疑点

陈发树取得云南白药控制权到去职期间,至少留下了三大疑点。

一是资本市场并不缺优质标的,但陈发树为何非要“吊死”在云南白药这一棵树上?

要知道他取得控制权的过程并不算顺利。2009年,他以22亿元购得云药6581万股的股票,后被股东叫停。2012年,这笔股票价值已经上升到40亿元,陈发树愤而起诉,最后却不了了之。

直到2016年12月,云南白药混改方案获得省政府批复,陈发树变卖了全国各地的多处房产,清仓了紫金矿业,挤出253.7亿元,才取得云药50%的股权。

而此时的交易对价,已经比最开始的成本价膨胀了十倍不止。 即便入主之后,象征性地只领一块钱薪水的陈发树,也并未在云南白药身上赚到多少钱。在云药期间的投资案,也多以亏损为主。

可能的解释,是拥有国家级保密配方的云南白药,相较紫金矿业是更具稳定性、周期更短也更具前景的投资标的。

而一个光明的前景,不光对陈发树本人,对其子陈焱辉也至关重要。陈发树本人也曾在公开场合表态,称他们这一代企业家逐水草而居,什么挣钱做什么。 干到今天,进入了十几个行业,需要找一个足够大的领域,通过股权交班给自己的孩子。这是他们这代人的使命。

因而他此前的投资理念,是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再把篮子看好。云南白药就是他认准的篮子, “百年老店,又属医药行业,没有天花板”。

更何况,陈发树与云南白药结缘也较早。2007年,他与长江商学院的一位同学游学法国,后者是云南白药的一位高管,两人相谈甚欢。回国之后,陈发树就开始了对云药的一系列调研。

二是既然取得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陈发树为何仍要坚持投资?

借上市公司之名在二级市场投资,对陈发树而言有诸多不便。

首先是法律风险。 上市公司参与证券投资活动,需要经过董事会、公司章程、证监会等诸多审视。若不慎亏损,或是交易价格不公允,就要发公告解释,甚至可能被扣上“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

其次是舆论风险。 沉迷炒股的云南白药,一度被扣上“不务正业”的帽子,背后的陈发树自然也要被置于风口浪尖。

最后是信息披露风险。 上市公司需要公开披露自己的投资行为,云南白药两份使用闲置资金开展证券投资的公告里就明晃晃地写着:公司投资执行团队由董事长/联席董事长牵头组建。

这无异于把自己放大在监管的镜头之下。股神这是觉得单纯投资还不够刺激,要给自己再上点难度?

诚然,也并非一点好处都没有。投资收益可以抬高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后者又会成为股价走势的有力支撑,而股价的抬升又会让股东的收益水涨船高。

但诡异的是,以个人投资者身份无往而不利的陈发树,套上云药的马甲之后,为何却屡屡亏损?

三是作为投资老手的陈发树,在发现云南白药并不赚钱之后,为什么还要一直死磕?

所有投资人,追求的都是超出资金成本的回报。而资金成本的本质,就是用同样的资金去投另外的选择,能够获得的预期收益。

打个比方,拿100块存银行能够稳定获得10块的利息,但若选择炒股,即便赚了8块,在投资人眼中也亏了2块钱。

这样的道理,陈发树其实很懂。他曾在公共场合表示: “如果不投白药,其实这两百多亿我拿去炒股(会)赚得更多” 。言辞之中,似有悔意。

但他又不愿意及时退出止损,或许是不愿此前的投入就此血本无归,或许就像你我这样的普通投资者迟迟不愿割肉,也可能接连的亏损已经让人丧失了理性。

真相隐匿在重重迷雾之后,但对陈发树来说,现下的当务之急,是要如何收场?

疑似失联,如何收场?

必须明确的一点是,陈发树固然在云南白药上投入众多,但远不是他的全副身家。

早期曾在他麾下效力的职业经理人唐骏,曾如此形容陈发树的投资特点:

——投资标的以资源类为主

——他有想象空间和超前的投资理念

——对零售业情有独钟,这是他常年研读沃尔玛的结果,决定入主云南白药,也是因为其于2009年正式涉足快消领域

——投资标的的现金流大多都很健康

而在云南白药上的折戟,让他的投资偏好发生了一些变化: 不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再持有中国中免、青岛啤酒等零售板块代表,转而开始押注行业前景。

比如清洁能源领域,除了一直持有至今的隆基绿能,陈发树还加仓了森特股份;

比如军工领域,加仓了研发制作毫米波雷达的雷电微力;

比如研发和制造传感、红外仪器的必创科技,在智慧城市等场景深耕多年,而智慧城市是自动驾驶的必要前提。

这样的布局似乎颠覆了他传递给资本市场的印象。曾凭借精准抄底中国中免,快进快出,大赚一笔的陈发树,向来是短线运作的高手,难道真成了价值投资的信徒?

要知道光伏行业常年周期跌宕,不同技术路线间的残酷厮杀从未停歇。即便是高瓴也曾大幅减仓隆基,若非是坚定看好清洁能源的前景,陈发树不会从2018年持仓至今。

如此重大的投资风格转变,合理的解释,就是偏向对行业成长性的看重,保留未来卷土重来的火种。

即便这八家公司日后走势不及预期,梳理上述八家上市公司年报,按照5月29日收盘价计算,陈发树持有的流通股总市值为51.57亿元。

这就意味着,若将所持股份全部变现,陈发树仍有搅动资本市场风云的底气。

但在此之前,他需要先回答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在云药的混改前后,曾发生了一个重大意外:曾任副总经理兼透皮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的赵勇要求王明辉等高管兑现一笔早年的“承包款”,并以举报2006年至2007年王明辉等人买卖白药无锡公司事项要挟。

据经济观察报的调查,王明辉等人原本拒绝了这一要求,打算退回当年出售白药无锡公司的个人收益,并提出报警。但是陈发树为“息事宁人”,保证“混改”顺利完成,拿出了部分资金,再加上王明辉等人退出的个人收益部分,满足了赵勇的这一诉求。

而在2023年至2024年,云南省在对王明辉等云南白药原高管团队的调查中,赵勇索要500多万元的行为,被认为涉嫌敲诈勒索;而王明辉、杨昌红、尹品耀、王锦、余娟等人在2006年至2007年溢价转让白药无锡公司股权之事,被认为涉嫌贪污。

这是云南白药此前窝案的根源。 从上述调查事实来看,陈发树既不是赵勇的协作方,更未参与白药无锡公司的溢价转让案,并无明显犯罪事实。

但若真是如此,从5月8日至5月16日,经济观察网多次拨打陈发树的电话都未曾接通,疑似失联,陈发树本人也身陷被调查传闻,又该作何解释?

在云药的“黑历史”里,陈发树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回答清楚这个问题,是他重归资本市场的先决条件。

截至目前,无论是云南白药还是新华都,都表示对陈发树的情况不知情。

尾声

你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去评价陈发树。

在不少人眼中,他对投资的痴迷让云南白药利润屡屡下滑,亏损严重,不复当年。

但获得云药控制权时的一波三折,及由此引发的 “陈发树悖论” (好资产不愿卖,差资产没人买),又给后续包括中国联通在内的无数国企改制提供了参考。

陈发树当下的资本布局,似乎仍彰显着这个64岁前首富的野心。


如何看待陈发树与红塔集团关于云南白药的股权争端

天时、地利、人合,陈发树一样都不占,不败诉才怪了。 1. 陈发树的对手是大型国企,根儿红苗儿正。 陈发树的对手是红塔有限公司,代表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大型国有企业,“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强大震慑威力,让国企凛然不可侵犯,站在它这一边会更有正义感。 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没办法不作如此选择。 2. 云南白药股价飙升,利太大,政府自然不会批准转让,法院也没必要舍生取义。 就在股份转让协议签署当天,云南白药股份公司的收盘价已涨至44.02元/股,较33.543元/股的转让价高出31%。 之后,云南白药股份公司股价一路扶摇直上,在2010年10月更是达到了74.69元/股的历史峰值。 此后,云南白药股份公司股价随大市有所回落,经过分红转增后,当初的6581.39万股如今已变为8556万股。 按照2012年1月5日云南白药股份公司的收盘价49.78元/股计算,股权的市值已高达42.59亿元,几乎是当初转让价格的两倍。 这也难怪,在双方签约之后,尽管陈发树实际并未拿到股权,但关于云南红塔涉嫌贱卖优质国有资产的质疑声已经此起彼伏。 --《京华时报》2015年1月6日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你有一万个理由应该批准股权转让,中烟总公司也不会批准。 对于法院来讲,大家都是一家人(审判独立,但司法不独立;依法治国,不是法治);这事归你国资部门管,我不管你中烟总公司是什么身份,你都不批,我何必舍生取义,接这烫手山芋。 退一步说,从规避个人责任来讲,也没有哪个政府官员,哪个法官面对如此飙升的股价,敢于站在陈发树这一方。 3. 《股权转让协议》的约定足以让法官有理由判陈发树输。 《股权转让协议》第三十条约定,转让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但须获得有权国资监管机构的批准同意后方能实施。 有这一条约定,法官要想判陈发树输,理由足够了,关键是想不想判他输。

陈发树关于逃税门有何说法

既然陈发树套现花掉(投资股票也是一种“花”法可以不缴税,以此逻辑,老百姓花掉工资也可不缴税,其他企业也可将利润再投资而不用缴税,这样下去,不仅会引发大小非减持套现风暴,国家也无税可征。

为什么云南红塔集团以每股33元的价格卖给陈发树云南白药6000万股?

这个道理就多了首先红塔的股他收进来的时候可能只有10几块一股,他33块卖掉有几个原因吧 简单说一下首先他为什么不以43块卖 是为了稳定云南白药红塔如果那么卖云南白药不就惨了红塔和白药都是云南的 能这么干么 真这么干 红塔的声誉就臭了,为了赚钱不顾白药的死活,以后红塔再要买谁的股票 ,那不是闻风丧胆么至于为什么卖33块 相信红塔不止跟陈发树谈过,肯定有其他人也参与过 只不过最后选的这个价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7424.html
能看还能参与互动 儿童节到杨浦公园看一场为孩子特别设计的钱币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