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持续至6月20日 重庆非遗展演等你来

6月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场活动在九龙坡区杨家坪步行街启幕,非遗大巡游、曲艺展演大会、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等系列活动亮相。据了解,今年的重庆主场活动还有“曲音渝韵”重庆市曲艺展演、“梨园盛景”京剧专场、“川渝乐翻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喜剧幽默节目交流展演、“舞动山城”广场舞展演等高质量文艺演出,活动时间一直持续至6月20日。

在“非遗购物节·第九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展区,汇聚了“舌尖非遗”“乐耍非遗”“嗨购非遗”“文创非遗”四大板块近2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老字号及文创产品的展厅,城口老腊肉、合川桃片、永川豆豉、黄大嫂红豆腐、鸡鸣贡茶等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充分呈现了巴渝大地的特色风物,吸引里三层外三层的市民游客参观选购。

在重庆市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成果展的展区,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网红咖啡——“红岩·印咖啡”芳香扑鼻,茶水杯、黄铜书签等文创产品,工艺精湛,创意十足,精美绝伦,吸引大量市民在展厅品红岩咖啡、听红岩故事。

此外,《一图弄懂重庆四普》微展览,向市民介绍了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进展,第一时间呈现了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最新成效。

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场活动的重头戏之一,2024“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暨外事礼品征集活动作品展在杨家坪步行街同步举行。

本届“重庆好礼”延续了“创意赋能品质兴旅”主题,主办方共收到参赛参展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共600余件,涵盖文化生活类、文博文物文创类、旅游传统工艺品和旅游现代工艺品、地方风味特色食品等24个类别。

评委们根据作品的主题性、创意性、设计性、实用性、市场性,以及“最能彰显重庆文化魅力、展示城市形象”等标准,评选出“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金奖10个、银奖20个、铜奖50个;重庆外事礼品49件。

展览现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推出的白色龙纹织金马面裙、九龙坡区的柴门·九龙如龙-熊猫款等获得金奖的作品等银奖作品,吸引市民争相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由市文化旅游委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民间收藏品公益性鉴定咨询”活动也在现场受到文博藏友热捧。4名资深专家就金属器、陶瓷器、书画、玉器、杂项等5个类别开展文物鉴定,当天就共计鉴定民间收藏品81件。


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方案是从活动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1

一、活动背景

为文化遗产日,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展开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中央各部门和市政协等最近一直在关注和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宣传活动以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为重点。

二、宣传口号

保护遗产留住乡愁

三、活动地点

主会场设在房山区水峪村(新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协办媒体:

五、活动规模

主会场约100人

六、主会场活动思路

拟邀请国家文物局、市政府、市政协文史委、市委宣传部等领导出席,邀请市属相关委办局及区县文化委员会、传统村落负责人(届时请市农委代为通知)、房山区有关领导和部门(届时请房山区文化委员会代为通知)、新闻媒体。活动主要内容为:

1、水峪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女子中幡”展示。

2、展示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成果。

3、启动北京市传统村落公益摄影大赛。

4、展示传统村落书画家作品和水峪村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感人故事。

5、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启动。

七、其他宣传

1、联合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活动主要内容为专题讲座、文物鉴定等。

2、组织全市各区县文委和有关文博单位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张贴、悬挂相关宣传旗帜、标语、海报等,免费发放宣传材料,举办专题展览、讲座等宣传咨询活动,鼓励社会各界了解文化遗产、关心文化遗产。

3、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联合中国文物报等开设遗产日宣传专栏,联合xx日报、xx晚报设立宣传专版。

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2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xx〕4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xx〕18号)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县决定于xx年4月中旬至6月底期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广泛、深入、细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流传地域、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在科学认定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抢救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特别是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

三、组织领导

为推进我县“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以县文化局局长王应战为组长,副局长董文为副组长的修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四、普查范围

凡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属普查范围。

五、普查原则

(一)全面性

普查应包括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类别,不应有任何遗漏,要注重吸纳以往调查成果,对已调查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进行认真复查和核对。要兼顾城镇和乡村,调查对象要兼顾不同的人群,调查地区所蕴藏和传承的各种传统民间文化载体,均需进行调查。要按照传统民间文化本来的生存状况去调查和采录,不能在调查之前就先设定框框,主观先验地舍弃某些方面,从而改变它本来的生存面貌。

(二)代表性

在全面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的基础上,要力求抓住民间文化现象中具有主流的,或主要的形式、作品、类型、民俗现象,注重去粗取精,选出在当地群体社会中有较大影响的代表项目,重点深入调查。

(三)真实性

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原貌,真实地、不加修饰地、不加歪曲地记录,确保普查内容和成果真实可靠,杜绝提供虚假材料。

六、普查方法

(一)组织人员和开展培训

(二)进行田野实地调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必须以实地调查为主,普查人员要到现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涵,真正做到“不漏线索、不漏村镇、不漏种类”地调查。要悉心拜民间传承人为师,完整采录讲述者、传承者或表演者的技艺技能和相关历史情况、人文背景、相关的数据。要认真填写普查登记表,做到资料来源清楚、内容真实、数据可靠。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调查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要撒大网、细摸查、定准位。撒大网就是要广泛发动群众,搜集所有的项目信息。仔细摸查就是在抓好面上普查的同时,可重点走访,确定调查范围,进行田野访问作业。定准位就是要注重调查资源蕴藏较为丰厚的乡镇、村落;注重选择那些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较有才华和独创性的人进行面对面的采访、问答、表演、展示,如故事家、歌手、民间艺人等;特别要抓住当地的民俗节庆(如节令、庙会等)活动,不失时机地进行现场采访。

(四)用多种手段采录

调查采访者要以笔录、摄影、录音、录像等多种形式和技术记录民间传承人和相关人员的讲述和表演等。要注意搜寻民间传抄的唱本、歌本、长诗、鼓词、皮影脚本、宝卷(宣卷)、经书、图画册等手抄本,以及各种文献资料和相关实物。

七、时间安排

(一)全县发动(20xx年4月13日-4月20日)

根据文化部、省文化厅、市文化局相关部署及我县实际,普查时间安排如下:

1、组织召开相关会议,对“普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人员开展培训。

2、建立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机构,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建立普查队伍,落实相关经费,着手有关准备工作。

(二)实施普查(20xx年4月21日-6月1日)

1、4月21日——5月10日为全面普查,摸清线索

我县在先行培训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一次各乡镇有关单位碰头会,通报“普查工作”进展情况,检查和指导乡镇“普查工作”,对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推广,对工作滞后和进程缓慢的单位及时通报。

2、5月10日——5月底前为重点调查,做好登录

各乡镇、有关单位每五天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一次普查进度。凡是普查后报告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乡镇,要上报有主要领导签字的书面报告。

(三)6月1日——6月10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汇总阶段

“普查工作”基本完成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分级汇集“普查工作”成果,对普查到的线索进行分类筛选,指导各乡、镇填写相关表格。要统一对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录音、录像,形成完整的项目资料,认真撰写调查报告,做好“普查工作”总结。普查办公室要严格对照上级要求,逐条严格把关,争取以扎实的工作迎接市非保中心的检查验收。

(四)6月10日——6月30日迎接市非保中心验收

市非遗普查办于6月10日至20日将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的,于6月20日至25日进行查漏补缺,及时整改,6月底前此项工作将全部结束,迎接省厅检查验收。

八、普查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乡镇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提到当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组织领导、有专人负责、有经费保障”,并制定本乡镇的普查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二)保障经费。县政府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专项资金,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电脑、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等必需的普查设备,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三)落实责任。本次普查工作采取县级负责制,以县为主,抓好培训,全面实施。为确保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本次普查工作将纳入年底各有关单位的目标考核。

(四)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政府将给予表彰。

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3

为深入贯彻《中国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国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认真落实《甘肃省文化厅关于组织开展20xx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甘文厅明电发〔20xx〕45号)精神,甘南州文广新局将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加大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宣传力度,主会场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系列主题活动,分会场开展好各种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xx年6月——7月

二、参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

(一)开幕式

时间:6月9日早9:30

地点:敦煌小镇

展演内容:藏族民间弹唱(责任单位:玛曲县文化馆)

(二)传统工艺项目展览

时间:6月8日—19日

地点:敦煌小镇内街南广场“《丝路记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中心”

展览内容:甘南藏医药、甘南藏族唐卡、卓尼洮砚制作技艺、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舟曲织锦带、藏族服饰、迭部青稞酒酿造技艺。

6月属敦煌旅游旺季,游客众多,敦煌小镇的每个展位上、下可展、可挂,展柜空间可存放大量展品,建议参展单位携带足够的展品进行布展,便于游客了解和购买。

(三)传统戏曲会演

时间:6月13日晚20:00

地点:敦煌小镇内街南广场“《丝路记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中心”

会演内容:藏鹰笛演奏技艺(责任单位:玛曲县文化馆)

三、分会场开展全州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

(一)全州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

时间:6月9日

地点:文博大厦门前

主办单位:州文广新局

承办单位:州文化馆、博物馆、合作市文广局

具体内容:举行20xx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启动仪式及主题宣传活动(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图片展板展览,包括项目简介、传习活动、保护成果)。

(二)锅庄舞展演活动

时间:6月1日-8月31日

地点:合作市香巴拉主题文化广场

主办单位:州文广新局

承办单位:州文化馆、合作市文广局

具体内容随着锅庄舞普遍走入人们的生活,藏族文化不断传播,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到丰富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也逐渐受到关注,走进艺术舞台。锅庄舞带着民族文化的符号,与中国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着更高层次的融合。

(三)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

时间:6月20日

地点:合作市勒秀乡小学、当周街道办、坚木克街道办

主办单位:州文广新局

承办单位:州文化馆、合作市文广局

具体内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展演、邀请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展演、讲课、捐赠藏戏道具及服饰等形式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

四、各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传展示活动

全州各县(市)按照文化厅通知精神,参照省、州举办的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具体工作方案由各县(市)文广局自行制定,报州文广新局备案。

各县(市)活动开展情况需拍成照片和活动总结,于7月5日前上报州文广新局。

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4

20xx年6月13日是我国第xx个“文化遗产日”。为切实做好各项宣传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宗旨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活动,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主题

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艺术,延续中华文脉”。

三、时间安排

20xx年6月9日至6月20日

四、活动内容

(一)召开市文博考古学会年会和全市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30年老同志座谈会。

时间:6月9日-10日

地点:市会议中心会议室、市阳光大厦五楼会议室

内容:开展学术研讨和学会换届会员会议,颁发荣誉证书,回顾总结座谈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二)举办焦作市庆祝第10个全国“文化遗产日”暨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仪式。

时间:6月13日上午8:30

地点:东方红广场中心舞台

内容:拟请市领导颁发第二批国家级、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匾牌和第二批国家级、第一批省级、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奖牌及证书。仪式前组织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各县市区主管领导,文化局局长、分管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副局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等参加仪式。在东方红广场西侧举行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现场发放宣传单、咨询)。

(三)举办第十个全国“文化遗产日”文物陈列及图片展览。

时间:6月13日至13日(9:00—17:00)

地点:市博物馆及各县市开放博物馆、纪念馆。

内容:组织观众参观“配合基本建设出土文物精品展”;发放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品;开展文物鉴定项目服务活动,由市博物馆负责组织文物专家免费对文物进行鉴定,增强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四)召开庆祝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暨表彰xx年度焦作市区优秀业余文物保护小组、优秀业余文物保护员大会。

时间:6月13日上午9:30—12:00

地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老君庙戏楼。

(五)召开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现场会。

时间:6月13日上午10:00

地点:武陟县大封镇驾部村

内容:总结前段时间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武陟县和驾部村做典型发言。与会人员观看驾部村文艺演出。各县(市)区文化局主管副局长、文化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参加。

(六)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有条件开放的文化遗产景区优惠或免费开放。

时间:6月13日至13日

内容:焦作市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及石刻艺术展、沁阳市博物馆、朱载堉纪念馆免费开放;武陟县嘉应观、孟州市韩园、博爱县月山寺、市区药王庙等将对社会优惠或免费开放。

(七)启动高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

(八)启动省保单位许衡墓、北朱村民居维修保护工作。

(九)会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省文物局、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重走焦作大运河段,考察勘察编制规划。

(十)在《焦作日报》开辟文化遗产、“文物普查成果”或“大运河申遗考古新发现”专栏,采取发表署名文章、答记者问等一系列方式进行宣传。

(十一)出动宣传车进行巡回宣传。

五、宣传材料

印制彩色宣传册和宣传资料;制作宣传版面和宣传标语。

六、工作要求

(一)各县市文化(文物)局、市直文博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宣传活动的领导,结合新中国成立xx周年纪念活动,认真制定本地区、并有效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宣传活动落到实处。

(二)各县市文化(文物)局、市直文博单位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开展特色突出、形式新颖的宣传活动。要加强宣传形式和手段的创新,不断增强文化遗产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遗产日活动的积极性。各级文化、文物系统干部职工要尽职尽责,以高涨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扎实开展好各项活动。

(三)各县市文化(文物)局、市直文博单位要高度重视“文化遗产日”期间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活动期间群众人身安全和文物安全。

(四)各县市文化(文物)局要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在活动结束后一周内将活动情况分别上报市文物局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哪一天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

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设立。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从2009年国家文物局创设主场城市活动机制以来,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都选取一座城市举办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

数读中国的世界遗产

2022年6月11日是我国第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世界遗产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三类。

我国已有世界遗产56项,其中,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遗产38项,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国精彩”。

关于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的手抄报内容

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是每年的六月第二个星期六,那关于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的手抄报该怎么画比较好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的手抄报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简介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设立。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从2009年国家文物局创设主场城市活动机制以来,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都选取一座城市举办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

2022年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意义

文化遗产教育青年

强调它的精神意义,设法使公众成为这一天的主人,成为主动的参与者,使国家文化遗产日成为全民的文化遗产日,使国家举措转化为每一个公民自觉的文化行为。

遗产日是一个纯文化的主题日,所有活动都应是公益活动。

文物和文化机构的工作要在遗产日中充分发挥作用,积极进行遗产内涵与保护意识的普及工作。教育界利用这一天,培养下一代人的中华文化的情怀。

产生背景

1.政府倡议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冯骥才就提出:希望中国也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确定一个“文化遗产日”。而在2004年和2005年的两会上,冯骥才又提出这一建议,并提交了《关于建议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案》。

2005年7月,郑孝燮等11名专家学者联名致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倡议中国设立“文化遗产日”。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2.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标志解释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上方采用简体中文“中国文化遗产”;下方采用汉语拼音“ZHONG GUO WEN HUAYICHAN”,各民族自治地方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在对外交往工作中可使用英文“CHINACULTURALHERITAGE”或其他国家文字。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标准色彩为金色,可根据不同需要使用其他颜色,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核心的金饰文物图案,除配合文字使用外也可单独使用。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采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饰图案。有专家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或“四鸟绕日”。

开展原因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为世界少有。中华民族的这些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以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激扬向上的活力维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绵延不断,这是中国文化之魂,是民族精神之根,是中国在世界上引以为荣的宝贵财富,所以应当视其为传家宝,世世代代传承并光大下去。

民间艺术文化遗产

1.福建两岸闽南文化保护研讨

2009年“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将举办各类活动,包括第三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研讨会;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专题展览;涉台文物保护图片展等,同时,还将举办纪念林则徐系列活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研讨会将围绕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与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海峡两岸文化生态的共同特征、生态保护、文化多样性、资源利用、生态文化村落等10多个议题展开讨论。

2.江苏古琴四大流派传人音乐会

2009年遗产日期间,将举办中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江苏古琴艺术四大流派传人音乐会,江苏织绣艺术精品展和江苏民间乐舞展演等活动也都在紧锣密鼓酝酿之中。6月13、14、15日晚,古琴艺术进校园——“国乐·琴韵雅集”古琴专场音乐会和古琴音乐鉴赏会上,四大流派传人将走进南大、东大和南师大,演出代表性曲目。6月13日至18日,通过图文展示和现场展示,苏州平绣、发绣、乱针绣、云锦、宋锦、缂丝、雕花天鹅绒等江苏织绣艺术精品将在南博与观众见面。

3.陕西秦腔传承人交流展演

在全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为加深秦腔传承人的社会影响,激发青年秦腔演员对秦腔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对秦腔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意识,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省振兴秦腔办公室承办,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协办的“陕西省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习交流展演”活动,将于6月13至16日在西安人民剧院举行。届时11名传承人将携弟子同台演出三场折子戏、一场清唱,展示继承发展秦腔的艺术成果,互动交流传习经验,再现他们独特的秦腔流派风格。演出过程中还将举行拜师仪式,为秦腔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培养造就更多的秦腔人才,促进秦腔传承发展。

4.湖北非遗展览走进高校

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即将拉开大幕。2009年6月13日当晚,“荆楚记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月启动仪式文艺晚会将在湖北剧院举行。同时首义广场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图片展和民间文艺系列展示。整台晚会和场外展示,将集中全省800多名专业演员与民间文艺展演队伍。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览将走进高校,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也将设坛开讲。全省各地还将陆续开展群众签名、专题讲座、大型图片展示、文艺演出周等活动,集中展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资源和巨大魅力。

5.“BMW中国文化之旅”再启程

作为2009年“文化遗产日”的系列活动之一,以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BMW(宝马)中国文化之旅”车队将于6月10日从四川成都出发,深入走访绵竹、都江堰等地震重灾城市和汶川、茂县等羌族聚集区,而后进入甘肃省,最后北上青海到达黄南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沿途BMW将对亟待保护和传承的部分非遗项目进行捐助。

这是BMW第三年启动文化之旅,进一步实践“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作为学术支持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继续对“BMW中国文化之旅”的项目遴选、资料编纂、实物收集、专家咨询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

6.山东济宁

2011年继杭州、苏州之后,山东济宁成为第三个主场城市,也成为第一个承办本次活动的北方城市,被认为彰显了山东历史文化地位以及齐鲁文化影响力。

7.京津冀非遗展精彩亮相

2017年6月9日,由文化部非遗司为指导单位,河北省文化厅、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广局、廊坊市人民政府主办,京津冀三地非遗保护中心等单位承办的第三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廊坊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此次活动是继2016年本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京津冀非遗联展之后的又一次三地优秀非遗项目的集中展示,也为三地非遗工作者、实践者、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交流平台。天津共有16个非遗项目参与生活区、美食区和传习体验区的展示,包括天津风筝魏、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益德成闻药制作技艺4个国家级项目。

历年活动主题

2006年: 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2007年: 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2008年: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2009年: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

2010年:非遗保护,人人参与

2011年: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

2012年: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

2013年: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

2014年: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15年: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2016年: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2017年: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2018年:多彩非遗,美好生活

2019年: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

2020年: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2021年: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2022年: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8837.html
追随南非 种族灭绝 智利向国际法院诉以色列
174cm穿包臀裙 央视主持人刘芳菲 秒杀内娱女星 尽显妩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