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后 新华基金两年前减持违规被追责 史上最严减持新规

红星资本局6月2日消息,“史上最严减持新规”正式落地不久,新华基金的一起减持违规旧案也迎来新进展。

5月31日,金种子酒(600199.SH)发布上交所《关于对新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公告称,截至2022年8月4日,新华基金旗下两只资管产品合计减持公司股份2%,新华基金作为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在持股比例变动达到1%时未及时信披,上交所决定对新华基金予以监管警示。

截图自金种子酒公告,下同

引入华润战投后股价大涨

新华基金套现超6个亿

故事还要从两年前说起。2022年4月6日,金种子酒前十大股东中其二——新华基金-金种子1号资产管理计划(下称“金种子1号”)和新华基金-金种子2号资产管理计划(下称“金种子2号”)合计持有的5132.7万股限售股解禁上市流通,占金种子酒总股本的7.8%。

金种子1号、金种子2号同为新华基金旗下的资管产品,为一致行动人,分别持有的金种子酒5.11%、2.69%股份,均来自2019年4月金种子酒向新华基金定向增发的获配股份,发行价格为5.65元/股,获配金额约为2.9亿元,限售期36个月。

这两只资管产品解禁赶上了“好时候”。2022年2月16日,金种子酒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金种子集团之唯一股东阜阳投发拟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将所持金种子集团 49%的股权转让给华润旗下华润战投。公告发出后,金种子酒的股价开启5连板,很快达到32.87元/股的历史高点。

2022年5月10日,金种子酒披露新华基金减持股份计划。公告显示,上述两只资管产品分别拟减持比例不超过3.31%、2.69%,合计减持不超过6%。

2022年8月10日,金种子酒公告新华基金减持进展。截至当年6月7日,新华基金已合计减持公司股份约724.9万股,占总股本1.10%;截至当年8月4日,新华基金已合计减持公司股份约1316万股,占总股本2.00%;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2022年11月29日,金种子酒公告新华基金减持结果。公告显示,此次减持计划实施完毕,新华基金已累计减持公司股份2631.09万股,仍持有公司股份约2502万股,持股比例降至3.8%。其中,金种子1号、金种子2号持股比例分别为2.89%、0.91%。

红星资本局梳理发现,减持完成后,新华基金合计套现约6.39亿元,比起当初定增2.9亿元的认购总额赚得“盆满钵满”。

减持未及时信披

新华基金被监管警示

根据此次金种子酒公告披露的新华基金被处罚缘由,问题就出在2022年8月10日金种子酒公告的新华基金减持进展上。

经查明,2019年4月4日至2022年9月15日,金种子1号、金种子2号合计持有金种子酒5%以上的股份。2022年5月10日,公司披露新华基金减持股份计划公告,至2022年8月4日,金种子1号、金种子2号合计减持2%,新华基金在所持公司股份每变动达到1%时未及时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迟至2022年8月11日才在减持进展公告中说明相关情况。

公告显示,新华基金作为金种子酒持股5%以上的股东,在持股比例变动达到1%时,未按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等相关规定。因此,上交所决定对新华基金予以监管警示。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按照金种子酒此前公告,2022年5月16日至2022年6月7日,新华基金已合计减持公司股份约724.9万股,占总股本1.10%。按照相关规定,新华基金作为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在持股比例每次变动达到1%时,都应该在第二天进行披露,而新华基金直到当年8月11日才披露,最少也比规定晚了一个多月。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5月24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减持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以下简称《持股变动规则》),两则规章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以上《减持管理办法》《持股变动规则》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严减持新规”。相比以往的减持规则,此次落地的减持新规增加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前的预披露义务,明确控股股东、实控人二级市场减持与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分红情况挂钩;全面封堵技术性离婚减持、转融通式减持等各类绕道减持通道;对于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可以责令购回违规减持股份,并向上市公司上缴价差。

红星新闻记者 蒋紫雯

编辑 邓凌瑶


我想知道中国股市的历史与政策影响的关系

中国证券市场大事记1984年8月14日,上海市政府批准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呈批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1985年1月, 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全流通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 1987年5月, 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87年9月27日,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中国 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开业”,第一天成交安达 股票8000股,采用的是最原始的口头唱报和白板竞价的手工方式。 1990年12月19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 沪市的首个交易日以96.05点开盘,并以当日最高价99.98点报收,当日成交金额49万4千元人民币。 1991年5月21日,上交所统一实行自由竞价交易,沪市股价全部放开。 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1991年10月31日, 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招股,这是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 1992年1月10日, 一种叫“股票认购证”的票证出现在上海街头,产生大批认购证,广义上讲也是一种权证。 该权证价格30元,后被炒至几百元。 1992年5月21日,当天取消部分个股涨跌价格限制。 1992年7月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原野股票停牌交易。 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家停牌企业。 1992年8月10日,深圳上百万人冒雨来买认购抽签表,最后发生著名的“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成立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1992年11月,我国国内第一家比较规范的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简称淄博基金)正式设立。 该基金为公司型封闭式基金,募集资金1亿元人民币,并于1993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最早挂牌上市。 1993年3月1日,飞乐音响等内部职工股挂牌,这是股份制企业内部职工股首次上市交易。 1993年6月29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 1993年8月17日,部分地区沪市行情传输中断一个多小时,而未中断地区照常营业,引起轩然大波。 1994年1月14日,财政部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登记发行10亿美元全球债券。 这是中国政府发行的第一笔全球债券,也是中国政府第一次进入美国资本市场。 1994年1月26日南方某公司上海证券营业部因“红马甲”电脑操作失误,以20元一股的天价买入广船股票80多万股(当日广船正常价格在6.50元左右)。 一笔交易亏损达1000万元左右。 1994年7月30日,在数月无抵抗的熊途中,上证指数最低到达325.89点时,中国证监会宣布三项“救市”措施。 一个半月,上证综指上涨了223%,成为我国证券史上股指上涨速度最快的一次。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沪深股市交易实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国债市场出现异常的剧烈震荡,327品种成交金额占去期市成交额近80%。 对此,上交所发布紧急通知称,当日16:20以后的国债期货327品种的交易存在严重蓄意违规行为,故该部分成交不纳入计算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 称之为“3·27国债期货事件”。 1995年5月17日,国债期货市场关闭,因期货资金涌入,5月18日股市井喷,沪市单日股指涨幅达30.99%。 1995年8月9日,日本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通过协议购买法人股的形式,成为“北京北旅”的第一大股东。 这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首例外商A股大股东。 1996年5月29日,道·琼斯推出中国股票指数。 1996年6月7日,上交所拟选择市场最具代表性的3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编制“上证30指数”,并在7月1日正式推出。 随后在30指数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波大级别的行情。 1996年10月23日沪市上涨20.5点,收于1010.83点,在阔别千点大关两年后重新站上1000 点。 1996年12月15日,在市场不理会管理层十二道金牌后,《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股市出现过度投机,要求进一步规范。 上证综指自12月11日算起历时13天,跌幅达31%,单日跌停个股比比皆是。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去世,第二天两市众多股票跌停低开几分钟内被拉起到涨停报收,后历时3个月,指数上涨了74%。 1997年4月18日法人股首次摆上了拍卖台。 海南某公司持有的 600万股海南航空股份有 限公司法人股被依法公开拍卖,开我国股票拍卖之先河。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7月2日泰国发生金融危机,随后长达两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全面爆发。 1998年4月,沪深交易所决定对“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实施股票交易特别处理。 4月28日沈阳物质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因连续两年亏损,被列为首家特别处理的股票。 1998年4月7日,第一批上市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金泰,基金开元发行。 1998 年11 月25日起,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一律不再发行公司职工股。 1998年12月2日,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停止发行公司职工股的通知》。 1999年5月9日,发生美军“误炸”我驻南大使馆事件,上证股指跳空下行逼近千点,十天后引发一场大级别的“5· 19”行情。 1999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 规范发展》“5·19”行情进入高潮。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开始正式实施。 2000年2月23日上市公司发行转债开先例,虹桥机场发行13.5亿元5年期可转换公司债。 2000年7月19日,上证综指以2000.33点开盘,首次站上2000点关口,当日成交量达149.6亿元。 2000年10月30日,新华社播发《假典型巨额亏空的背后——郑百文跌落发出的警示》,引起各界强烈反响,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纷纷就“郑百文现象”发表看法。 并引起国务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2000年11月2日,吴敬琏针对针对《财经》杂志2000年10月“基金黑幕”事件发表文章《证券市场不能黑》,引发“股市大辩论”。 2000年12月16日上证所推出包括调整B股交易结算费用,降低交易成本在内的系列举措,以提高B股市场运行效率。 此后B股指数不断上涨,12月25日沪市B股指数创出三年来新高,以 88.95点报收。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 2001年4月23日,第一只退市公司——PT水仙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6月14日,沪市大盘见顶2245.42点,此后一路走低,开始绵绵数载的熊市。 2001年7月23日,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1年11月16日,证券印花税下调,上证指数开于1725.45点,跳空高开104.1点,但当天收出长阴,收于1646.76点,仅上涨1.57%。 2002年6月24日,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上证指数跳空高开,全天涨幅高达9.25%,上涨144.59点,收于1707.31点。 2002年9月23日起,上市新股于上市首日即计入指数计算。 此前上交所新股上市后股指的计算方式是上市第二天计入指数。 2002年12月1日,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正式施行。 2003年2月19日 ,沪深交易所计对封闭式基金存在交易上的缺陷,规定封闭式基金最小报价单位“分”改“厘”, 3月3日起正式实施。 2003年3月,第一家瑞银华宝申请QFII资格。 2003年4月,“非典””流行,交易清淡,行情回落。 2003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受此消息影响,上证指数当日大涨33.71点,收于1398.01点,单日涨幅达2.47%。 2004年2月2日,国九条出台,同年4月为落实国九条,证监会成立六个工作组。 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业板块正式登场、首批八只股票上市,这是落实“国九条”的首项具体措施之一。 2004年6月30日,济南钢铁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一级市场新股不败神话在中国股市正式宣告终结。 济南钢铁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一级市场新股不败神话在中国股市正式宣告终结。 2005年4月29日,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 2005年6月6日,沪市大盘见底998.23点,从而结束了长达四年的熊市。 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个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实行全流通的上市公司。 2006年5月20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发布关于资金申购上网定价公开发行股票的实施办法。 沪市新办法将申购上限放宽到当次上网发行总量或9999.9万股,深市规定申购上限为不得超过本次上网定价发行数量,且不 超过9999.995万股。 2006年6月19日,新老划断后的第一只新股中工国际在深圳中小板上市,这标志着终止一年多的IPO恢复,由于是一年多以来的首次IPO,该股首日受到市场资金的疯狂追捧,首日涨幅达到332.03%,最大涨幅更是达到惊人的576%。 2006年12月26日,沪指报收2505.70点,当日成交额457.9亿元,首次站上了2500点的高位。 2007年1月9日, 国内保险第一股“中国人寿”成功回归A股,成为首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 这标志着保险公司登陆A股的序幕拉开。 2007年2月26日,沪市大盘首次突破3000点。 120只股票达到10%涨停位,投资者企盼的春节后“开门红”成为现实。 2007年5月9日,大盘蓝筹股推动沪深两市大幅上涨,沪市大盘突破4000点,沪综指收报4013.08点。 2007年5月31日,调高股票印花税,单日震荡320点创15年纪录。 2007年8月23日,沪市大盘突破5000点.,盘中上摸5050.38点,报收5032.49点。 2007年9月28日,沪市大盘突破5500点,迎接58周年国庆节。 2007年10月16日,党的“十七”大召开,沪市突破6000点,最高到达6124.04点,成为了历史以来的最高点位。 2008年1月14日,证券论坛讨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要以全球视野, 5500不攻而破,沪市又进入了进一步的下跌周期。 2008年3月14日,受国内平安再融资,雪灾,大小非解禁和物价上涨等压力,以及美国次债进一步影响沪市直破4000点。 2008年4月16日,中国第一只以角为计价单位的股票紫金矿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上申购,申购价为7。 13元。 2008年4月22日,管理层明确大小非减持的有关规定,上证指数高开低走,次日跌破3000点至2990点。 2008年4月24日,受证券交易印花税从0.3%降为0.1%影响,上证指数大幅收高。 2008年5月13日,受隔日下午14时28分汶川八级大地震影响,股市低开后返身走好,一度广大投资者以不抛股票来支撑指数。 2008年8月8日,29届北京奥运会召开,大盘以“利好”出尽而大跌,次个交易日跌破2500点,收于2470.07点。 2008年9月16日,受美国雷曼兄弟银行倒闭,美国股市暴跌影响,以及央行下调银行准备金和贷款利息拖累,金融股大幅下跌,上证指数跌破2000点,9月18日跌至1802.33点。 2008年9月19日,受管理层允许汇金公司对工建中三大银行护盘等三大利好消息影响,大盘出现了几乎集体涨停的壮观。 2008年10月28日,随着全球证券市场全面杀跌,上证指数又走入下降通道,当日盘中最低到达1664 .93点,也是这次暴跌的最低点。 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 这意味着筹备十余年之久的创业板有望正式开启。 2009年4月3日,中国证监会决定撤销宁波立立电子2008年7月公开发行股票的核准决定,同时要求立立电子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证券持有人,这在中国证券市场尚属首例。 2009年6月10日, 证监会正式公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实施之后将随时向企业发审核批文。 这意味着暂停8个多月的IPO重启。 2009年7月29日,金融危机全面全面爆发以来全球最大一单IPO中国建筑在沪市登陆,上海证券市场发生了有史以来3031.75亿的最大单日成交量,并出现09年最大的跌幅,盘中连破3400,3300,3200点整数关,报收3266.43点。 2009年10月30日,等待了十年,首批创业板股票共计28家公司在深圳登陆,当日盘中受到爆炒而几度被停牌。

中国股市按照目前状况发展下去 我们这些小散户会不会到最后是血本无归

现在的市场信心很脆弱,股民的信心很难恢复,不是一个简单的利好就可以企稳的,信心需要时间恢复,建议起稳再买入为好,个人认为市场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时间解决。 9.16号再度低开破位大跌,的确,市场比我们想像中还差,作为从业多年的笔者,经历过中国股市几乎所有的动荡,见过熊的、却真的没见过这么熊的。 上期报告我们预期在宏观数据相对理想、现在面临2100点、2000点两大整数关口的支撑,至少会短线横一下,给市场投资者一个喘息思考的时间,很可惜,我们又错了,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股市到底怎么了?在跌幅超过66%、现在面临两大整数关口支撑的情况下,连横都横不住!这样的市场显然已经失去了理性分析的意义。 面对上述市况,我们无言以对!要知道这是已经打了股价两三折以后的再度暴跌,中石油从48元到现在的10元,中国平安从149元到现在的39元,我们还能讲什么价值!我们只能说在中国股市,博弈才是最本质的东西,蓝筹指标股已经仅仅具有交易价值了,可能已经沦为砸盘的工具,这对市场的长远伤害是极其巨大的。 我们曾经说过由于股改彻底失败,政策面又不肯纠错,这使得市场出现严重倒退,这样的判断正在逐步实现,尽管笔者并不想看到这一幕。 很多蓝筹指标股都在今天破位了,照这种跌法,2000点根本没任何招架之力,1800点能否守住还是个未知数?究竟是谁利用指标股来砸盘的呢?有人判断是境外力量,有人说是大小非,有人说是基金保险等国内机构,我们认为探讨这些都没有用,关键是找导致这种局面的成因,根本就在于政策面的软弱!连救市都不敢提、明知股改政策需要调整却不作为,这让国内投资者怎会有信心?怎能不让砸盘者胆大妄为! 现在中国股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股灾,市场本身的规律和功能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想扭转这个局面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必须所有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行,政策面应及时纠正股改政策,启动紧急救市方案,才有可能化险为夷,否则,只有看着市场自由落体吧,等着大小非都不想抛了才能找到真正的大底,这个底是残酷的!因为它意味着中国股市再度推到重来。 今年以来市场呈崩盘式下跌走势大大出乎市场的意料,进入八月份市场跌跌不休,股指越走越弱,盘中始终难有像样的反弹出现,应了那句老话,弱势不言底,本轮跌势非常恐怖,目前股指累计跌幅已66%,股指已快接近10年均线区域,已达到投资者10年的投资成本线,有部分个股已屡创历史新低,大多数股票被打了三折,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广大散户都伤痕累累,市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巨大的跌幅这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是很罕见,除了制度上的原因,大小非成为市场下跌的罪魁祸首,而以银行股为首的权重股则充当了市场的领跌品种,投资者信心严重缺失,市场在投资人气无气大伤后,要想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能引起管理层的密切关注,目前市场处于最难熬的时候。 反弹时只能轻仓参与,历史上每一个重要的整数关口,都有较强的支撑。 而2000点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关口,可以预见,在向下跌破2000点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些护盘资金会死守该点位,特别是跌破2000点之后,大盘有可能出现一波反弹。 不过,较高的估值,决定了2000点将无法阻挡大盘下跌的趋势。 目前,市场对于上市公司业绩见顶的预期已经是空前的一致,虽然静态的市盈率已经在16倍左右,但是动态市盈率反而会在20倍甚至更高,更重要的是,目前平均市净率水平仍超过2倍,而大盘位于998点时,这一数据仅仅在1.5倍左右。 当前市场我们认为,在市场真正找到大底之前,市场可能会出现一波反弹,但是力度不会太大,极限将可能在2245点附近,甚至还难以达到2200点之上。 因此,投资者可参与的空间并不大。 如果要参与,仓位一定不能重,而且一定要设好止损点,一旦市场重新走弱,就应尽快出局。 技术上分析,2100点经过短暂的震荡争夺后,周三盘中很快被轻松击穿,股指回归2000时代,目前10年均线在2040点区域,后市仍有继续调整压力。 现在来预测底部在何处已无任何意义,尽管股指已严重超跌,但因为左右市场运行格局的系统风险仍在不断释放当中,而管理层也迟迟难有实质性的重磅利好组合拳来救股指于危难之中,新低之后还有新低,导致市场人气异常低迷,市场最终能否走强还要看管理层的决策。 两大因素或削弱利好效应 对于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业内人士认为有两点需要引起关注。 一是货币政策的改变是针对证券市场还是针对实体经济领域的。 在证券论坛中,不少网民们对这一组合性政策予以积极评价,认为这是极大的救市政策,似乎表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与下调贷款利率是直接针对证券市场的。 殊不知,这一组合性政策是针对实体经济,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间接的,是需要通过上市公司环节来发挥效用的。 也就是说,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首先得看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然后再看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之后才能谈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从而使得这一“利好”效应有了一定的折扣。 二是这一组合货币政策是否可以扭转市场一度存在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趋势。 就此点来说,似乎并不乐观,一方面是因为此组合性货币政策本身存在着对冲的特征,比如说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中小市值商业银行股或将带来积极的影响,因为其意味着这些银行股的贷款规模或将增加,从而带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趋势。 但也存在着利淡的信息,因为贷款利率的单方面下调,意味着银行股的存贷差或将收敛,这明显不利于银行股在2009年的业绩增长预期。 值得指出的是,不少研究机构本来就对银行股在2009年的业绩增长持不乐观的预期,所以,此次贷款单方面下移将更强化这一不乐观预期。 所以,银行股在今日的走势将难有积极的预期,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并不下调的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股更是如此。 如此就可能削弱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对股市盘面的正面引导作用。 谨慎看待中期拐点论 当然,由于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部分乐观者仍将带来积极乐观的预期。 一是因为这一政策的出台就意味着从紧货币政策有所松动。 而众所周知的是,在去年10月份,A股市场见顶回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持续出台的从紧货币政策措施,所以,时隔一年之后,从紧货币政策的积极松动信号或将带来A股市场的中期拐点。 二是因为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或将改变A股市场的资金面以及改善市场参与者对A股市场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的预期,这也有利于凝聚市场人气,从而产生一轮行情的拐点。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市场中期拐点论仍需要两个因素的配合:一是成交量是否迅速放大,因为成交量一旦持续放大,则意味着市场参与者对组合性货币政策的诠释结论是相对积极的,更多的资金将涌入市场,从而推动着A股市场的逞强;二是组合性货币政策能否改善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比如说房地产价格能否企稳弹升、汽车销售量能否回升,再比如说出口形势能否企稳弹升等等,这些信号的出现方才能够确立中期拐点论。 所以笔者认为,如果这些信息未出现的话,建议投资者谨慎看待中期拐点论,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同时,市场由寒冬转为春天,也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聚集春的能量。 更何况,当前A股市场所存在的大小非减持、新老划断后的限售股在解禁后的减持等信息也将弱化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的做多效应。 也就是说,后续走势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预期。 市场短线有望企稳 当然,就短线走势来说,仍存在着企稳的预期。 一是组合性货币政策的出台的确意味着从紧货币政策出现拐点的趋势,这对证券市场的利好效应是长久的,从而将极大地改善基金等机构资金对未来货币政策的担忧。 二是组合性货币政策对地产股等周期性股票也有积极的刺激作用,从而产生一定的做多动能。 也就是说,今日地产股、钢铁股等品种或将逞强,从而推动着A股市场的短线走势相对活跃的预期。

二股东割肉减持,大私募巧妙接盘,同仁堂创半年新低背后

富凯摘要 : 同仁堂年内股价表现背离医药板块,混改迟迟不能落地,冯柳是不是也失望离场了?

作者|天鹅

300亿市值,股价迟迟未能回归至两年前的水平,同仁堂更在近四个月开启诡异下跌,创下了近半年来的新低。

这背后,险资资金、私募基金接棒操作,更有着身份神秘的机构专用席位配合。

2019年以来,价值成长股大放异彩,诸多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均刷新了上一轮牛市的股价高点,成为新一代的蓝筹白马。但同仁堂如上图所示,近五年来的股价高点在2015年和2018年年中,虽然市盈率达到36倍,但股价涨速可谓相当低迷。

更诡异的是,自今年8月11日开始阴跌,跌幅近18%。

虽然前期涨幅过大的医药板块进行集体调整,但同仁堂却不在此列。截至12月4日收盘,同仁堂年内股价涨幅却是-10.3%。

兴业证券分析师徐佳熹指出,同仁堂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公司产品多为心脑血管、慢病及补养类产品,在疫情期间受到医院停诊、线下门店客流减少以及顾客购买意愿下滑,因此销售收入下滑。上述报告正是发布于阴跌期间(8月30日),这位分析师更给出“审慎增持”的投资建议。

同仁堂股价开始阴跌之时,有一个重要催化剂:核心机构股东大家人寿的减持。

今年8月4日和8月6日,大家人寿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A股流通股4170万股和2687.4万股,累计减持6857.4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5.00%。

上述两笔大宗减持后,大家人寿的持股比例从14.99%减少至9.99%。

12月2日-3日,大家人寿掀起“年关减持”,连续两个交易日通过大宗交易进行减持,累计减持公司A股流通股6843.2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4.99%,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从9.99%减少至4.99%。

上述大宗交易的均价,均出现了折价。大家人寿的前身安邦保险,于2015年四季度开始进入同仁堂,当时股价在40元上下,五年之后这场交易可谓割肉走人。

最为微妙的是,大家人寿大宗减持的买方,更引爆了市场。

11月末,千亿级私募高毅资产站上风口浪尖,矛头直指基金经理冯柳的操作争议,正涉及8月份的同仁堂。

这场操作非常巧妙。

上文曾指出,大家人寿在8月份的大宗减持比例,占到公司占本公司总股本的5.00%。

5.00%正是A股的举牌线。神奇的是,冯柳接下来这5%的筹码,但没有越过举牌线。

你们看懂了吗?

高毅面对质疑解释称,某头部居间券商告知卖出方要求至少卖出5%的比例。由于高毅内部执行对举牌线的严格风控限制,为确保期间持仓比例始终不超过5%,冯柳在通过大宗交易逐笔买入的同时,以集中竞价方式卖出少部分不受锁定期限制的非特定股份,最终完成了建仓过程。

如此让人看不懂的巧妙操作,让冯柳“有零有整”持有5000万股同仁堂,瞬间位列第四大股东行列。

这笔接盘使出了冯柳13.5亿元的弹药,可见这位私募大佬操作的犀利。

由于四季度的操作细节未到披露时点。但根据冯柳过往操作,很多持仓股票都是前一个季度突击买进十大股东,下一个季度消失。

但近四个月,同仁堂连续出现阴跌,冯柳做了何种操作,要留到明年年报披露时,才能知晓。

截至9月30日,同仁堂账面上有83.25亿元的货币基金。如此高规模的货币资产,但作为上市公司给股东的回馈,却十分“廉价”:A 股每股现金红利0.26 元(2019年度权益分派)。

再看一个数字:今年前三季度,同仁堂的净利润为7.15亿。

更有投资者犀利地问到:公司市值远远落后于片仔癀、云南白药,请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同仁堂这个金字招牌,加大机构投资者沟通和市值管理,蓝筹牛市里面同仁堂表现严重落后,是否反应了公司这几年公司治理和经营能力比较差呢?

要知道,片仔癀和云南白药均已是千亿元市值的公司,而同仁堂还停留在三百亿的水平。

对于同仁堂来说,作重要的是市场化机制的治理,这样才可以提高上市公司业务质量,比如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和混改。

对此,同仁堂不久前回复投资者:对于国企改革的问题,目前公司控股股东同仁堂集团并未批准本公司混改。

内部治理的迟缓,也许是股价萎靡不振的根本原因。

富凯 财经 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自担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8849.html
相关中介机构遭严查 财务造假被顶格处罚 恒大地产5000亿
未来网评 行 与祖国共成长 与未来一路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