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合 用好 这一最大法宝

(原标题:用好“两个结合”这一最大法宝)

文明开新,文化向新。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坚持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努力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人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更为真切体会到“‘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一年来,紧紧围绕新的文化使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准确把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贯彻落实“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这是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风貌。首都北京,中国考古博物馆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建成开放,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中轴线文化绽放时代光彩;山东曲阜,大型演出《金声玉振》尽显古风古韵,万仞宫墙《大哉孔子》光影秀精彩上演,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持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放眼今日之中国,“文博热”持续、“文创风”劲吹、“诗词热”兴起,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文化自觉不断增强。用好“两个结合”这一最大法宝,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就能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一个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一个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前不久“良渚古城·雅典卫城”文明对话交流活动在希腊举行。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一年来,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在海外引发热烈反响,到杭州亚运会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气度,从北京文化论坛共促文明交流互鉴,到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深化民心相通……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保持旺盛生命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必将丰富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

“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就需要守正创新、勇于突破,让非遗时尚起来,让经典流行起来。”这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陈丽君的感言。借助现代技术,传统戏曲不断更新创作观念、表达样态,成为一票难求的爆款。如今,“数字藏经洞”让敦煌文化破壁出圈,“中华古籍资源库”让珍贵典籍“活”起来,《长安三万里》《我的阿勒泰》等一批精品力作涌现……“两个结合”打开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激活了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繁荣发展的“一池春水”。前进道路上,要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运用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国家的豪迈壮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我们定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3日01版)


怎样做好一名优秀的护士长

现在你处于领导的位置,领导首先要有大局意识,一切以大伙的利益为主。 要和大伙儿打成一片,不能总是端着领导的架子,然后要正确对待处理手下人的问题,不可感情用事当领导不容易,祝你顺利

科学发展观中“围绕一个核心、突出两个重点、搞好三个结合、落实四项措施”具体是什么

1.一个核心:以人为本

2.两个重点:突出学习,突出实践

3.一是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二是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相结合。三是解放思想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4.一是强化领导,狠抓落实。

二是健全制度、细化措施

三是强化督查,定期通报。

四是公开承诺、接受监督。

如何抓好产业融合,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在新常态下抢占发展先机

从产业来说,由于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及需求拉动等原因,带来了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彼此交叉,进而演化为产业之间产品、业务与市场的融合,从而导致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边界模糊化。 比如,平阴发展玫瑰产业,本身是一产,但从事玫瑰产品加工就连着二产,发展玫瑰旅游又接着三产。 由此看,一产要“接二连三”。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产业创新,给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是提升产业竞争力乃至城市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在新常态下,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犹如汽车的两个轮子,必须做好融合,才能实现平衡发展。 一方面,传统产业需要借助新兴产业的技术和理念实现“枯木逢春”,另一方面新兴产业依赖传统产业的技术积累、制造能力和产业组织。 此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运用好信息技术作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的作用。 从产城融合来讲,城市要发展,必然要有产业做支撑。 从全国来看,由于缺乏产业支撑,许多城市成了“睡城”、“空城”、“鬼城”。 就老城而言,面临着人口密集、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必须通过产业的引进及合理配置、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口适度分流等措施,使之恢复生机和活力;就新城来看,要通过精明增长、紧凑发展,合理布局产业,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同时谋划好卫星城建设,使之成为居住的城市、生活的城市、工作的城市。 由此可见,融合是篇大文章,其中的关键是产业。 既要考虑好产业中三个层次的融合关系,又要做好产业和城市之间的结合。 应当看到,这些层次并非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比如说,一二三次产业的融合,其中包含着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双轮驱动,也有两化融合;产业间的融合和产城融合同样是相互关联。 因此,必须统筹考虑好融合战略,使其中的几个层次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也应该看到,在经济新常态下,一些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像互联网+、工业4.0等。 认识、适应并引领新常态,必须加强学习,及时了解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及时掌握国家和省里出台的宏观政策,以创新思维运用好融合战略。 当然,做好融合的文章,并没有固定模式。 比如说,有的地方传统产业基础好,如果一味地抓新兴产业,到头来可能出现新兴产业没引进、传统产业也丢了的情况;有的地方随着发展已经没有一产,那在抓三次产业的融合时就应重点放在二三产业。 市场经济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但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 在一定程度上讲,如何抓好产业融合、如何推进产城融合,将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在新常态下抢占发展先机。 因此,只有坚定不移地做好融合这篇大文章,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跨越。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9108.html
早新闻 多项利好传来
母语 LLM的 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