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掘金 日赚1.5亿 宇宙第一猪王

“猪价上涨踩刹车”。

“猪价跌得六亲不认”。

“猪价下跌势如破竹”。

在某些人一声声“大跌”的叫喊中,生猪出栏价从4月份的15元/公斤,涨到了现在的20元/公斤。

但即使如此,只要稍有回调,他们仍然会大喊。

“一夜跳水,猪价下跌”。

“一夜跳水,猪价跌猛了”。

“一夜跳水,猪价一片绿”。

涨得,跌不得,不知道他们是谁,而猪企们,则不声不响地疯狂掘金。

掘金是为了还债。

前几年猪企们为了抢食散养户空出来的市场规模,纷纷举债建猪场。

比如牧原股份,抓住这一机会,直接把年产能干到了1亿头,成为名副其实的“宇宙第一猪王”。

比如新希望,本来是卖饲料的,现在已成了“猪老三”,一年出栏1700多万头。

不过,产能等于负债,而且产能越大,负债越多。

要把产能真正变成自己能轻松消化的东西,还得把债先还了。

于是,当大家份额抢得差不多了,排位基本确定了之后,也就该把争斗暂时放一放,好好赚钱还债了。

毕竟,正邦、傲农等都倒下了,再斗下去,恐怕大家都没好处。

于是,江湖环境稳定了,价格也就企稳回升了。

牧原步子跨得最大,欠的债也最多,有息负债就700多亿,2023年光利息就花了30多亿。

当然,如果能按照现在这个行情的话,牧原恐怕也会是最先化债的。

牧原每公斤的养殖成本只有14元,几乎是行业最低。

以现在20元/公斤的出栏价,每公斤能产生利润6元。

生猪出栏均重127公斤,按照牧原近来月均出栏量600万头左右估算,每个月利润约45亿,日赚1.5亿。

如果下半年能延续这个行情,牧原至少能赚200亿。

要是2025年也能保持差不多的行情,牧原还能赚500亿。

当然,这都是在“如果”和“要是”的假设前提下,抓住眼前赚钱的机会才是王道。

所以,每一次小小的回调,难免心惊肉跳。

这样的行情下,不仅是牧原,活下来的猪企都能赚钱。

这是几家猪企上市公司一、二季度的对比,已经全部扭亏为盈。

值得一提的是,二季度的出栏价区间仅仅是15-18元,现在20元/公斤,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同样的行情机会,对于牧原这样的巨无霸和规模偏小的猪企的意义又不一样。

牧原是大口吃肉,而小猪企则是小口喝汤,对于价格的回调小猪企更是步步惊心。

其实,不想跌的又岂止是猪企,还有猪肉产业链上的利益共同者们。

生猪从出栏到老百姓的餐桌,还得过五关斩六将,先到屠宰场,再到批发市场,然后到肉摊子。

老百姓买到手的猪肉要在20元的基础上再乘一个大于1 的系数。

这个系数有可能是1.5,也有可能是2.5,就看是在哪里买、买的什么肉了。

反正下半年以来,说少吃肉减肥的人是开始多起来了。

我国一年生猪消耗量大约7亿头,排在前三的牧原、温氏、新希望三家的年出栏量就有1亿头左右。

以14%的规模,能不能影响猪周期?

前些年我国散养户为主的时候周期大概4年就会来一次,而美国现在都是规模猪企养猪,猪周期延长到了11年。

可见,规模化养殖是能影响猪周期的。

周期是长点好,还是短点好,都不重要,老百姓不关心波长,只关心振幅,尤其是峰值。

而猪企成为养猪的主要角色后,周期的含义也不同了。

以前农户散养时代,我们常说“价贱伤农,价高伤民”,有时矛盾就在一家人身上发生。

比如你在城里买猪肉嫌价格高了,但自家父母在农村养猪嫌猪价低了,你是希望猪价高还是低呢。

现在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则只剩“价高伤民”了。

当然,规模化养殖是趋势,美欧都是这么搞的,不过,他们都不主吃猪肉。

我们学习先进的生产方式没问题,但或许不该照搬。

否则,再过两代人,我们可能连猪肉本来什么味儿都忘了。


养猪日赚1亿!山东、河南、湖北超9万家企业养猪,但最牛是重庆

曾几何时,农村有俗语“要读好书,读不好书,回家养猪!”但现在养猪早就和“没文化、差人一等”的旧形象彻底告别!如今全国不仅有超35万家企业养猪,甚至有公司仅靠养猪就能日赚1亿!从地域上来看,山东、河南、湖北共有超9万家企业养猪,但最牛的还是重庆......中国猪业十年巨变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猪养殖相关企业35.54万家。 从区域分布来看,河南以3.39万家猪养殖相关企业排名第一,山东以2.93万家排名第二,湖北以2.80万家排名第三,前三大省份共有猪企超9万家!但有趣的是,湖南身为年出栏超6000万头的生猪大省,却并未进入猪企数量排名前五!第四为云南、第五为安徽、第六为四川。 可见湖南地区的散户最多、最为坚强,挺过一次次危机,坚持到了养猪业以规模产能为主的今天。 要知道,从2000年至2020年短短十年间:年出栏99头以下的小散户,市场比重从85.1%下降到26.3%;但是年出栏500~999头的规模场,市场比重从2%增长至10.8%;年出栏1000~9999头的大猪企,市场比重从4.8%增长至28.2%!可见近10年来,以前的养猪主体小散户已大量淘汰!但值得重视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散养户也“升级”成了小规模养殖,因为年出栏100头到499头的群体市场比重从6.2%增长至16.6%,而这部分增长大量来自于小散户。 但无论怎么说,散养户都已不再是市场主流,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市场占比已高达60%!这一点在山东就体现得非常明显!山东猪企狂奔山东是全国畜牧大省,自“十三五”以来全省肉蛋奶年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稳居全国首位!而其中生猪产业占比最大,2021年山东省畜牧业总产值2904.2亿元,生猪产业贡献占比超30%。 值得重视的是,山东二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是294.6万头,但这20家企业有能繁母猪存栏85万头左右,占全省总量近30%!而在非瘟前,这一数据还只有40余万头。 可见非瘟这几年,山东的猪企在加速狂奔,产能增长飞快!山东2021年出栏生猪4402万头,全国排行第四,但其中20家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比就高达35%!据山东省畜牧协会猪业分会秘书长周开锋透露——在数量上,山东中小养殖户从2015年的104万降至2021年的25.9万,降幅高达75.1%;在出栏量上,山东中小规模场占比从2015年的57.1%降到2021年的37%,降幅达20.1%。 可见,养猪确实很赚钱,但最赚钱的还是“有技术、有资源、有资本”的规模场。 河南与牧原包揽全国第一当然,猪企最多的还是河南,河南全省不仅有猪企多达3.39万家,其中甚至还有牧原这样的巨无霸!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河南2021年生猪出栏量为5802万头,位居全国第三,年末生猪存栏量为4392万头,位居全国第一。 更喜人的是,今年上半年,河南也出栏生猪3222万头、同比增长8.6%,猪肉产量256万吨、同比增长7.5%,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难得的增长!此外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拥有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有60个,全国也只有500个,河南占比超十分之一!这使得河南2021年外调生猪(含猪肉)2758万头,居全国第一。 河南包揽了众多“全国第一”,规模猪企功不可没,尤其是牧原这样“全球第一”的猪王。 牧原8月销售生猪488.7万头,同比增长高达89.8%,实现销售收入116.6亿元。 更令人羡慕的是,牧原的造肉成本控制在15.5元/公斤左右,若按每头猪均重100~110公斤计算,其8月盈利约33.28亿元~40.9亿元,基本实现日赚一个亿的“小目标”。 但牧原的步伐只会因此加快,他们1-8月已共计出栏4076.2万头,赶超2021年全年水平!因此牧原最新表示,今年产能或达7500万头,实现产能大跃进!牧原的大跃进,不仅在于他们养猪技术过硬,更在于他们通过资本撬动市场的能力绝佳!自2014年上市以来,牧原已经累计募资融资278亿元!在这近300亿资金的加持下,牧原的资总产从2013年底的32.35亿元,增长至2021年底的1772.66亿元,涨了整整54倍!估计最开始买牧原股票的人,现在别墅都靠大海了。 湖北、重庆都很牛在生猪大省里面,湖北似乎比较低调,但他却是“大型猪企”得最多的省份。 其全省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57%,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超过700家,排全国第一!这700家猪企助力湖北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猪生产基地,正常年份出栏生猪4000万头,外调800万头。 并且在2021全国生猪产业都备受打击之时,湖北却实现了高达56.40%的出栏增长速度,全年出栏生猪4115.08万头,增速全国第一!尽管这其中有2020年非瘟受挫导致产能下降的影响,但也不能掩盖湖北产能提升效率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以温氏为例,温氏在经历非瘟前是年出栏2230万头的“猪王”,但直到2021年温氏年出栏量还只有1321.7万头,或许要到明年才能恢复到两千万头以上的出栏量。 湖北2022年上半年出栏生猪近2400万头,预计今年能出栏4300万头以上,并且湖北的种猪育种水平位于全国前列,每年都有大量种猪外销。 但规模化最牛的还是重庆,重庆以平方公里的面积,2021年出栏生猪1806.9万头,坐拥1.62万家生猪养殖相关企业!是全国养猪企业最多的城市!其次是恩施0.54万家、驻马店0.48万家。 小散户和规模化的冲突但尽管中国养猪业规模化发展不断加速,行业内依旧有大量声音坚持认为“中小散户才是中国猪业的未来”,因为受到中国特有的经济形势所引导,大量农场农民需要通过畜牧业来提升产值、奔向小康。 我认为从猪企新增数量的变化上来看,目前中国猪业猪企的数量确实饱和,规模化发展已经度过了“入场阶段”。 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增猪养殖相关企业7597家,同比减少高达51.31%!可见资本已经认识到“养猪赚钱”的艰难,敢于在上半年创办的猪企,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是大企业的项目扩张,还有一部分小散户“升级”,因此真正“新入场”的猪企已少之又少!至于说中国规模化究竟是否还会继续,小散户是否只能淘汰?我个人的想法是,规模化一定会继续,因为只有这样生猪产能才易于调控、猪周期才能熨平,猪价才不会大起大落!而小散户未必就是被淘汰,小散户在中国猪业发展的过程中,在有关部门指引、大猪企合作的步伐下,很有可能会升级成“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场”,也有可能会成为大猪企的“合作场长”。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9207.html
日赚1.14亿元!美的 大动作
朱鹏出任中国电科总经理 此前任天津市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