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 能改变外资公募 吗 联博基金注册资本提高到3亿元

文|翠鸟资本

外资公募在华动作频频。

2024年最新加入战局的是联博基金,听名字,似乎没什么名气,但这家外资独资公募母公司,在华尔街可谓名气颇大,并不亚于贝莱德、富达基金。

联博集团于1967年成立于美国,1988年于纽交所上市。50多年来,这家资管机构的足迹遍及全球,旗下有150位基金经理管理不同类别的资产。

中国成为其最新“攻占”的市场,这家外资机构在A股市场,能克服许多外资“水土不服”的尴尬境地吗?

公告有乾坤

5月28日,联博基金对外披露公告,,经股东联博香港有限公司决定,联博基金的注册资本由原来的2亿元人民币增加至3亿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开业不到半年时间,这家外资公募就开始增加资本金。

今年1月联博基金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成为在中国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外资独资买方机构。3月11日,这家公募推出面向中国基民的产品“联博智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开始在多个代销渠道募集资金。

通常来讲,企业增资目的是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提高公司的资信度。因此,公司资本实际上需要随着公司经营活动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

翻看联博基金过往公告,,该机构仅有一家股东,即联博香港有限公司,属于港澳台法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形式。

会计学中有一种逻辑,公司增加资金本的一个目的是保持现有的运营资金,减少股东收益分配,抑或是调整现有股东结构和持股比例,改变公司管理机构的组成。

但对于当前在华展业的外资私募,外商独资是一个稳定形式,由海外大型资管公司通过在亚洲的实体,直接出资在中国内地设立公募机构。

基于此逻辑,联博基金增资可能更多是出于业务本身层面的考虑,或涉及运营层面的开支问题。

请人要花大钱

一家公募运营层面的开支,自然与人力资源有关。

公募需要的岗位众多,涉及基金经理在内的投研人员、市场销售、行政人员、后台运营人员等等。

此外,还有一群高级管理人员。

这些人员都需要钱,外资机构吸引熟悉中国本土市场的人,自然不会手软。

来看看具体阵容吧!

比如:联博基金的基金经理朱良,资历颇深,1997年获得北京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学士学位,两年后拿到匹兹堡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加入联博集团,属于联博基金母公司的“老人”,有着多年投资组合经理之经验。

联博基金总经理钱峰,曾经在威灵顿资管、景顺集团、联博集团旗下机构任职,从业经历丰富。

上述背景的人士,每年给付的薪酬是多少?

毕竟,联博基金的产品刚刚上线,未来公司的主要收入都是管理费收入,也就是1.2%/年费率。

数据显示,联博基金首个产品募集规模约5亿元,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4494户。其中,联博基金的从业人员认购该基金的份额为501.81万份。

只不过现在产品还在建仓期,管理费收入仅仅是蜻蜓点水。

试算一下:如果上述5亿元规模能够稳住一年,那么联博基金的年收入(先不看自然年)就能有600万元人民币。

当然,如果业绩不佳,或者净值涨得太慢,基民自然会赎回,规模也会随之缩水,管理费收入自然随之下降。

而多数情况是,很多基民都是把基金当股票一样炒作,市场一旦波动率上升,申购赎回拉扯就会加大。

主观+量化投资?

截至目前,联博基金旗下只有一只产品,就是上文提及的联博智选混合。

仔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有诸多疑问待解。

投资策略的描述上,联博基金如下文字,投资者需要关注一下:

其一,本基金以价值投资作为核心理念,主要投资价值被低估、并具备正向催化剂的高质量企业。

其二,基本面研究员对上市公司做出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长期盈利预测、并研究可能出现的调降风险。

其四,本基金的多因子量化模型亦充分反映价值投资理念,试图捕捉价值被低估、并具备正向催化剂的高质量企业。

一个关键问题就来了:上述基金究竟是主观选股,还是量化选股?

一边是基本面研究,另一边是多因子量化模型。

熟悉基金行业运作的投资者想必都知道,基本面研究的价值投资,操盘的基金经理通常以集中度较高的持仓捕捉市场机会。

毕竟,国内已经有30家百亿量化私募,联博基金能够与他们正面竞争吗?投资灵活度能够像量化私募一样吗?我们将继续跟踪观察。

※此文为翠鸟资本原创文章,未获授权请勿转载。


第二家外商独资公募正式开业!路博迈跑步入场有何优势?外商排队候场公募市场

第二家外商独资公募正式开业!

11月25日晚间,路博迈基金对外官宣,于近日获得了中国证监会颁发的公募基金业务许可证。这是继贝莱德基金之后,第二家官宣正式展业的外商独资公募。

随着外商独资公募排队进场,中国公募业的生态将进一步多元化。面对已经发展多年的本土公募行业,外商独资公募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养老类产品和ESG类产品或许是差异化发展的好选择。

路博迈基金官宣展业

11月25日晚间,路博迈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宣布于近日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公募基金业务许可证,正式成为第二家在中国新设立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

路博迈集团于2020年4月1日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设立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及同时开展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的申请,是首批申请的外资机构之一,该申请于当年9月18日获得证监会受理。2021年9月,证监会正式核准设立路博迈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截至2022年3月31日,路博迈集团的资产管理规模为4470亿美元(约3万亿元人民币),办公场所遍及全球39个城市,拥有超过2600位员工。该集团成立于1939年,是一家独立经营且由员工持股的私人投资管理公司。路博迈集团的主营业务是为全球机构投资者、投资顾问与个人投资者管理股票、固定收益、量化投资与多元资产、私募股权、房地产及对冲基金投资组合。

早在2008年,路博迈集团就进入了中国,已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2016年,路博迈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作为WFOE(外商独资企业)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2017年,该公司在中国基金业协会注册为私募基金管理人;2018年,该公司获得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批复的QDLP业务试点资格,同时设立了专注于海外另类投资的子公司——路博迈海外投资。截至2022年10月,路博迈海外投资已经成功募集了8只QDLP基金产品,管理规模约30亿元人民币。路博迈集团高度重视中国市场,近年来,通过私募基金业务、投资顾问服务、QDLP试点业务等业务的拓展,路博迈集团对中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习惯有了一定的了解。

路博迈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颂先生此前在接受证券时报·券中社APP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国市场业务是路博迈集团的战略之一,核心是在路博迈集团全球框架下,利用中国市场的资源优势,塑造本土优秀团队,做出更多融合国际化基因的,但又更适合中国市场的资管产品,更好地为国际和国内投资者提供双向服务。

刘颂认为,中国持续开放的金融市场、日益完善的国际化和法治化营商环境,都进一步增强了路博迈集团的信心。在他看来,路博迈集团设立外商独资公募,一方面,表达了路博迈集团坚定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另一方面,中国是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方向,培养本土投研团队对丰富路博迈全球的投研平台也有重要的意义。

外商独资公募排队进场

截至目前,加上路博迈基金,共有两家外商独资公募获批展业。获批设立的外商独资公募则有4家,除了贝莱德基金和路博迈基金,还有富达基金和泰达宏利基金。此外,范达、施罗德、联博等外资机构也在申请设立公募基金,等待加入公募机构的队伍。

在可见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商独资公募“排队进场”,为中国公募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外商独资公募将如何布局新发产品?作为第一家获批展业的外商独资公募,贝莱德基金的产品布局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样本。

2020年8月,贝莱德基金获批成立。2021年6月,贝莱德获发公募基金业务许可证,成为国内首家展业的外商独资公募。展业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贝莱德基金已经相继发行了四只基金产品。

具体来看,2021年8月,贝莱德基金推出旗下第一只本土基金,这只产品主要投向A股,覆盖的行业比较广泛;2022年1月,第二只基金发行,主要投资于港股,也是全市场的投资方向;2022年8月,旗下第三只产品发售,聚焦主题性的投资,重点关注高端装备、科技硬件、电动汽车、清洁能源、5G网络、云计算、工业自动化等领域;2022年11月发售的第四只产品则是一只“固收+”基金。不难看出,上述几只产品无论从仓位、市场还是主题方面都各有特色,这一方面为国内公募市场注入了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外商独资公募在起步阶段仍然需要一些探索。

这种探索或许与国内公募较为激烈的竞争格局有关。面对已经发展多年的本土公募“同行”,外商独资公募作为新玩家,可以在哪些领域重点发力,培养相对优势?对于所有申请入场的外商独资公募而言,这都是需要充分思考的问题。

结合此前的一些采访来看,养老类产品和ESG类产品或许是外商独资公募发展差异化优势选择的着力点。

一个重要方向是养老类产品。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小薏此前在接受证券时报·券中社APP记者专访时表示,富达的长期目标是在中国打造并建立成熟全面的资产管理和养老金管理业务。富达目前是美国401K养老金的第一大管理人,随着中国三支柱养老体系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对于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需求提升,富达希望参与到中国的养老市场,在中国构建三支柱养老体系的进程中作出贡献。

另一个重要方向是ESG类产品。刘颂认为,长期来看,环境和气候问题将会引起越来越多利益相关方的关注,这些都将是长期资金较为确定的投资方向。ESG投资是路博迈集团长期发展战略之一,尤其在气候环境投资领域有着一定的研究积累。作为机构投资者,路博迈基金将积极推动ESG金融产品和投资策略的创新,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刚刚,2023首家公募获批!

中国基金报 吴娟娟 陆慧婧

2023年1月13日,证监会官方网站发布《关于核准设立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批复》,正式核准设立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施罗德基金”)。

证监会公告显示,施罗德基金注册资本为2.6亿元,由施罗德投资集团旗下的施罗德投资管理100%控股。根据相关规定,施罗德基金需在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组建,足额缴付出资,选举董事、监事,聘任高级管理人员。

资料显示,施罗德投资集团于1804年创立,拥有超过200年历史。历经无数市场轮回,它形成了注重风险管理、跨市场、多元资产投资的特点,同时,作为一家总部位于欧洲的机构,施罗德投资也是ESG投资积极践行者。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06月30日,施罗德投资管理规模 7734 亿英镑(约6.33万亿人民币)。

施罗德投资集团全球业务主管Lieven Debruyne(李定邦)在新闻稿中表示:中国在施罗德投资的全球战略中是重中之重。公募牌照获批标志施罗德在中国全面发展的关键一步,增强了施罗德继续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和投资的信心。

施罗德投资中国区总裁郭炜表示:随着中国政府进一步开放中国金融市场,相信中国内地的基金零售市场和养老金市场已准备好迎接来自海外投资机构的差异化投资方案。

在牌照获批之前,施罗德已大力招聘人才。2022年2月长信基金原副总经理安昀加盟施罗德,担任筹备中的独资公募业务首席投资官。近年来,随内外资交流趋向频繁,但副总经理级别的流动相对较少。

2023年1月6日,安昀发表研究观点表示,防疫政策优化超预期,这或将给 2023 年的经济复苏带来强劲的正面效应。未来半年或更长时间的政府主要目标为重振 经济,后续可能还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落实手段出现,政策的着力点一方面是内需,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疫情三年,居民积累了巨量超额储蓄。时机成熟时,消费者风险偏好回升,消费和服务需求也有望逐步回升。

布局中国28年

落子银行理财、公募基金

自 1994 年在上海成立第一个中国内地的代表处算起,施罗德布局中国已28年,是在中国布局最广泛的外资机构之一。

它在国内拥有的交银施罗德基金、施罗德交银理财、施罗德基金等主体。其中,交银施罗德基金成立于2005年,交银施罗德是中国第一批银行背景基金公司之一,总部位于中国上海。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统计,依照2022年三季度月均非货规模(剔除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基金中基金FOF),交银施罗德基金位列我国100多家公募的第12名。

施罗德投资在中国落下的另一子“施罗德交银理财”由施罗德投资持有51%的股权交银理财持有49%。2022年3月31日,施罗德交银理财首只理财产品——施罗德交银理财得源多资产稳健1年封闭式2201理财产品募集结束。据悉,截至3月31日认购期结束,该产品共募资超15亿元。一家合资理财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当时的市况下,发行情况较好。

施罗德交银理财以市场化的方式招聘人才,例如其权益投资负责人付海宁曾任职前海开源。截至目前,施罗德交银理财目前旗下产品的含得润、得源、得恒、得添、得鸿系列,风险等级从R2-R5不等。中国理财网的信息网站收录了36条施罗德交银理财产品信息。

资管行业开放提速

2022年11月以来,我国资管行业开放进一步提速,大事不断发生。

2022年11月18日,泰达宏利基金股权转让获批,成为加拿大金融巨头宏利金融集团100%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2022年11月25日,路博迈集团100%控股的路博迈基金获批复开业。2022年12月9日,富达国际100%控股的富达基金获批复开业。此次施罗德基金获批,已经是过去两个月,外商独资公募圈的第四件大事。

加上2021年6月开业的贝莱德基金,自2020年4月1日证监会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以来,目前我国已有5家外资100%控股公募基金公司。

已开业的外商独资公募发展得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看。

2020年8月全球最大资管机构——贝莱德率先斩获首张国内外资公募牌照,最近两年多时间,越来越多外资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国内“落地”,开启中外资管机构同台竞技的大时代。

从产品布局上看,由于成立时间较早,贝莱德也是新获批设立外资基金公司中步伐最快的一家,截止1月13日,贝莱德基金已经发行了包括贝莱德中国新视野、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在内的4只基金,产品类型涵盖偏股混合型及偏债混合型。除此之外,还有包括贝莱德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等另外3只基金处于上报待批阶段。

Wind数据显示,截止去年三季度末,贝莱德管理的非货币基金规模合计54.74亿元,排名行业第129名。

为了支持公司快速发展,贝莱德基金先后在去年5月及11月完成两次增资,由大股东贝莱德集团认购新增注册资本金,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金由3亿元提升至7亿元,增资幅度高达133%。

此外,富达基金及路博迈基金均已上报了首只公募基金,产品问世“指日可待”。

除了这些已经成立的,还有多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在路上。

例如,上投摩根也已经递交了5%以上股东变更申请,该申请也已经收到监管反馈意见,距离成为外资独资基金公司只差“临门一脚”。

证监会网站显示,还有包括联博基金、范达基金已经递交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申请,未来待获批之后,也将加入外资独资基金公司“大军”。

千亿基金公司合资转外商独资!“小摩”实现全资控股还布局了银行、券商、期货

兔年春节临近,一家合资转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公司赶在假期前拿到批文!

1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核准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批复》,核准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JPMorganAssetManagementHoldingsInc.)成为上投摩根基金主要股东;核准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Chase对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依法受让上投摩根基金2.5亿元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100%)无异议。

这意味着,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将全资控股上投摩根基金,上投摩根基金也将成为继贝莱德、泰达宏利、路博迈、富达、施罗德基金之后,境内第六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同时也是继泰达宏利基金后第二家合资转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自此,摩根大通也成为首家在本地法人银行、证券、期货、资产管理四大业务领域均实现全资控股的外资金融机构。

上投摩根基金成为外商独资公募

1月19日晚间,证监会官网发布《关于核准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批复》,公告称,《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变更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申请报告》(上投摩根字〔2020〕463)及相关文件收悉。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98号)等有关规定,经审核,现批复如下∶

一、核准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JPMorganAssetManagementHoldingsInc.)成为上投摩根基金主要股东;核准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Chase对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依法受让上投摩根基金2.5亿元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100%)无异议。

二、上投摩根基金及各股东应当按规定及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等相关事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维护公司及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三、上投摩根基金应当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等相关规定,加强对基金业务数据及投资者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的合规管理,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障重要信息系统及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公开资料显示,上投摩根基金成立于2004年5月,此前由上海信托(持股比例51%)和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英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9%)共同持股,在此次变更股东、实际控制人后,上投摩根基金将由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100%全资控股,成为一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事实上,早在2019年8月,摩根大通旗下摩根资管就花费2.41亿元成功竞拍上海国际信托持有的上投摩根基金2%股权;2020年8月,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又公布信息,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拟转让所持有的上投摩根基金49%股权,转让价格是70亿元。

随后,2020年4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次日,摩根资管就宣布,与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初步达成一项商业共识,将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基金股权至100%,期望与上海信托紧密协作,推进完成100%股权收购所需流程,包括寻求中国证监会的监管批准。

随着中国证监会对上投摩根基金股权变更的核准,意味着摩根资管对上投摩根基金的全资控股终于“尘埃落定”,我国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公司也扩容至第6家。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上投摩根基金的基金数量84只,管理总规模为1415亿元,在141家基金管理公司中规模排名第37位,其中,公司非货币规模为733.71亿元,货币基金为681.64亿元。

在银行、券商、期货和基金均实现全资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现全资控股上投摩根基金后,摩根大通也成为首家在本地法人银行、证券、期货、资产管理四大业务领域均实现全资控股的外资金融机构。

在本地法人银行方面,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于2007年成立,是总部设在北京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在2009年和2012年,摩根大通集团层面不断加强对于本地法人银行的投入,分别对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和25亿元人民币。

在证券领域,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获批成为中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证券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了相应的增资计划,接下来将继续为中国以及国际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以及证券承销与保荐。

在期货方面,2020年,摩根大通的期货业务获得证监会核准,成为国内第一家外资全资控股的期货公司。摩根大通认为,在中国拥有一家全资的期货业务,能够帮助公司加强在华平台,能够更好地协助国内外客户,通过中国的在岸交易所完成上市商品、股权和固定收益衍生品合同的清算。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CEO)梁治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能够全资拥有旗下主要的法律实体,对于集团层面在中国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同时,相信外资的深度参与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也具有重要意义。梁治文进一步强调,从摩根大通集团层面看,中国是众多客户以及摩根大通自身最重要的市场之一。随着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演变,其实市场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持续投入,不断打造无法替代的一流产品和服务,才能获得并且保持业务优势。

外资公募队伍不断壮大

合资公募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成为了外商独资公募,上投摩根基金并不是首例。此前的2022年11月,泰达宏利基金拿到证监会批文,正式成为宏利金融100%控股的公司。

泰达宏利基金是中国首批合资公募之一,在此次股权变更前,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的持股比例达51%,宏利投资管理(香港)的持股比例为49%;股权变更后,宏利投资管理(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变成大股东,持股51%,宏利投资管理(香港)的持股比例仍保持49%,泰达宏利基金正式成为外商独资公募。

与此同时,随着此次上投摩根基金由合资转外资控股,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6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外资公募的队伍正不断壮大。

2020年4月以来,多家外资巨头均在限制取消后陆续在中国成立了公募实体。

2021年6月,贝莱德获发公募基金业务许可证,成立国内首家展业的外商独资公募;

2022年11月,路博迈基金对外官宣获得了中国证监会颁发的公募基金业务许可证;

2022年12月,富达基金正式宣布获得了中国证监会颁发的公募基金业务许可证;

2023年新年伊始,施罗德基金再落一子,1月13日,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发布《关于核准设立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批复》,正式核准设立施罗德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仅最近三个月内,便有泰达宏利基金、上投摩根基金两家合资转外商独资公募,和施罗德基金一家外商独资公募获批。此外,范达基金、联博基金等外资公募正处于申请状态,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也递交股权转让申请,外资股东方积极谋求绝对控股权,中国资本市场正加速对外开放。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9950.html
大模型全家桶曝光 甲子光年 猿辅导竟然是一家AI公司
广州队 回来了 火力全开胜江西 低消 久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