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 北斗 改造智能粮库……科技手段让 生产更智慧 更高效 三夏

央视网消息: 根据河南气象台预计,未来几天,河南多地将有阵雨和雷阵雨。眼下,河南各小麦主产区的种植户正抓紧抢收、烘干、入库,夏播也同步展开,各种科技手段的应用也让“三夏”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种粮大户赵贵喜今年种植了1万多亩的小麦,为了提高机收效率,他提前联系了大型收割机。这种机械的效率是普通收割机的4倍,减损、除杂能力也大大增强。

麦田里,加装了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的播种机和收割机密切配合,前面抢收,后面抢种。农机手告诉记者,跟之前相比,通过北斗导航播种的直线偏差不超过3厘米,不仅便于后期除草和管理,还省力高效。

在河南南阳,麦收工作已基本结束。这是南阳邓州市罗庄镇的一家粮食收购点,种植户们把刚刚收割完的小麦直接从田里拉来售卖。水分较低的粮食会直接收到仓库中,水分较高的粮食则卸在晾晒场中,由烘干设备进行烘干。

河南省气象台预计,未来几天,河南多地将有阵雨和雷阵雨。眼下,各地种植户正加紧作业,抢在雨前收获小麦。今年,河南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约8500万亩,截至6月2日17时,已收获小麦6300多万亩,麦收进度超七成;全省夏播面积完成3300多万亩,占预计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

湖北:智能粮库改造升级加快小麦入库速度

眼下,湖北省1500多万亩小麦已经进入收获尾声,粮食烘干工作正如火如荼。今年当地通过在农业机械上安装北斗农用智能终端,农机变得智能化、数字化,让“三夏”生产变得更有智慧、更有效率。

记者来到钟祥市一家烘干中心,这里配套建设了智能烘干控制室,并安装了北斗监控终端。有了智慧系统的助力,一季粮食从采收到烘干只需要15天,相比过去,缩短了7天。

小麦烘干效率大幅提升,智能粮库的改造升级也加快了小麦入库的速度。在襄阳市襄州区的一个智能粮库,新收获的小麦运到这里后,清杂、去污、烘干,一个人通过电脑一键操作,一天的时间就能完成2000吨小麦的入库工作。

目前,湖北省已推广应用各类北斗农用智能终端51000余台(套),累计监测各类作业面积1.44亿亩次,监测烘干粮食410万吨。


中国农业情况

全国农业机械化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初步统计,全年农机总动力将达到6.79亿千瓦,比上年底增长约6%;预计全年完成机耕、机播、机收面积21.7亿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6.5%,比上年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50.7%、31.2%、22.7%,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8个、2.4个、2.3个百分点。 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其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都超过80%,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成为新的增长亮点,预计全年水稻机插秧水平达到4.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山东、河北两省玉米机收试点有了突破性进展。 主要发展特点表现为: 一是农民购机热情高涨,全年需求旺盛。 今年购买农机在2月份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农机销售旺季较往年提前了2个月启动,而且农机市场火爆,供不应求,淡季不淡,农民购机热情高涨,需求旺盛,全年不减。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对1516个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表明,1-10月份农机销售额同比增长34.1%。 二是补贴导向作用显著,装备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在中央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亿元的引导下,带动地方政府投入8亿元,农民投入50多亿元,预计全年补贴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近20万台。 与去年相比,农民购买农机呈现出了三多的显著特点,即购买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了先进、适用和关键、急需的农机技术及机具的普及应用,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0月份大中型拖拉机销量达13.8万台,同比增长50.8%;收获机械销量16.2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19%。 三是水稻生产关键技术环节推广示范取得成功,水稻生产机械化成为增长新亮点。 经过多年的攻关,水稻机插育秧和机插秧技术在江苏省获得率先突破后,今年在全国21个省进行了水稻机插育秧、机插秧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的欢迎,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已成为地方政府解决和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 据初步统计,今年农民购买水稻插秧机约1.3万台,预计全年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1942万亩,比上年增加847万亩。 四是保护性耕作成效显著,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赢。 2005年,农业部将推广保护性耕作作为为农民办的15件实事之一。 在前三年基础上,农业部继续扩大示范推广范围,已累计建设保护性耕作示范县100个,实施示范面积866万亩,实现节本增效6亿多元,受益农户达到150万户。 保护性耕作在蓄水保墒,培肥地力,防止扬尘,减少侵蚀,保护环境,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五是农机作业服务成龙配套,节本增效促增收。 今年“三夏”期间全国共投入联合收割机35万台,近7000个跨区机收服务队开展流动作业服务,完成机收小麦面积2.3亿亩,机收水平达到80%。 据测算,机手通过跨区作业服务获得收益25亿元,农民节本增效80多亿元。 农机作业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机收和机整地、机播复式作业“一条龙”服务,深受农民欢迎。 既减少了作业次数,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更赢得了时间。 特别是一些地区在小麦联合收割机上增加了二次清选和秸秆粉碎装置,不仅降低了粮食损失率,提高了清洁度,而且秸秆直接还田,培肥了地力。 六是带动农机工业发展,促进农机工业技术进步。 受补贴市场拉动,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型农机企业产销两旺,规模效益逐步显现,产品逐渐向大型企业集中,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统计,1-10月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75.2亿元,同比增长29%,完成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54.8%,远远高于去年同期的增速,是机械制造业中增长幅度最高的行业。

近几年农民焚烧秸秆成为重点话题.农民为什么会焚烧秸秆

人们对秸秆焚烧有以下原因: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煤气使用日益广泛,农民朋友对柴草的需求下降;二、焚烧产生的草木灰的确是一种肥料,故而产生的焚烧农作物秸秆的行为。 三、焚烧原因还涉及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农业科技更新不够的方方面面问题。 四、是秸秆处理的成本太高,机械收割留茬较高,影响下一季农作物的播种。 五、是科技转化力度不够,秸秆的经济价值难以发挥。 现实中,由于科技转化力度不够,要么实施成本太高,比如用秸秆做沼气原料,一个沼气池至少要花费三四千元,让农民望而却步;要么就是回收价格太低,把秸秆卖给那些养牛大户才几分钱一斤。 六、缺乏正确的引导。 如今,对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虽然提出了不少解决的办法,但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和具体性,大多以行政手段和奖惩措施为主,无人去做秸秆利用的组织、协调和转化工作,只堵塞不开流,导致禁烧工作收效不大。 七、缺乏处置技术。 首先,多数农户基本不用秸秆当柴烧,只剩下“付之一炬”。 其次,农民找不到秸秆“变废为宝”的途径。 原有的其它小麦秸秆加工行业,如草帽、草苫等,也因替代产品的出现而基本淘汰。 第三、农作物秸秆还田推广缓慢,第四,秸秆饲料处理成本高,难度大。 另外,加工食用菌基料和沤造有机肥,这些简便易行的秸秆处理方式,也都是家庭式、规模小,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八、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由于农村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农忙时农村劳动力以妇女、老人为主,要想将机械收割后的秸秆捆扎搬运离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就地焚烧秸秆。 抢收时为防止损伤机器,留的麦茬太高,如果不把麦茬去除,难以插秧。 如果不烧会误农时,“三夏”大忙,忙就忙在一个“抢”字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把秸秆从地里弄出来。 九、机械收割留茬较高。 据调查,我国生产的收割机因 功率不够 及 机械手 省油等原因留高茬达20cm左右,造成了下茬种植的困难,农民不得不用少量秸秆放在高茬上进行焚烧。 十、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受人力、资金条件限制,秸秆禁烧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农民环保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单靠禁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千家万户秸秆处理的问题。 另外,秸秆禁烧监管力度不强,执法手段也比较薄弱。 十一、试点的秸秆气化站,用秸秆很少,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大面积吸纳秸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实例

气象卫星的估算应用比较广泛。 前面说过,气象卫星还能够对农作物长势、病虫害及冻害进行监测,但这只是一方面。 气象卫星能够对灾害面积进行估计,对农作物收成作出估算,甚至对各种资源,如渔业资源,能进行遥感探测,显示出其独特的本领。 举例说,早在1991年,在江淮地区发生特大洪水时,江苏省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利用接收到的气象卫星资料,估计出江苏省受淹农田面积为53.3万公顷。 江苏省民政厅正是参考了这个遥感结果来分发救灾款物的。 利用卫星进行估产不是最近的事,早在二十多年前,美国为了研究国际市场的小麦价格,在麦收前两个月,利用卫星对前苏联小麦进行了测算,认为苏联产量约为9140万吨,结果后来进行核对,误差不到1%。 气象卫星是怎么利用遥感信息资料进行估产的呢?原来,植物的绿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器官。 一般地说,植物叶面积越大,光合作用就越强,经济产量就可能越高,这是一种植物生理机制,这种生理机制反映的信息也就通过其反射光谱的不同波段反映出来。 当作物叶子遭受干旱、病虫害时,叶片的含水量会减少,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也相应减弱,此时叶绿素吸收蓝光、红光能力降低。 同时,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和发育阶段,由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内部结构不同,它们的光谱反映曲线也会不同。 根据这种原理,气象卫星就可以捕捉到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而推算未来的收成。 美国的第三代业务极轨气象卫星,在作物估产方面成绩不小。 该卫星在运行过程中,每天有四次扫过同一具体地点,在无云的地区,它们可以很快地反映植物叶绿素对光的吸收率和反射率,通过反射率值可以算出绿度值,通过绿度值就可以监测作物生长状况,进而估计作物产量。 1985年我国就在天气系统开展了遥感综合测产项目,1990年正式投入业务运行。 实践证明,该技术对农作物的估产具有迅速、宏观、准确的特点,可以弥补传统农业估产时间长、效率低的不足。 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渔业资源的原理与小麦估产有所不同。 应用气象卫星可以用红外遥感仪器测出海水表面温度,在绘出海水表层温度分布等值线图后,就可以根据鱼类生活规律与海水温度的关系来确定渔场位置,并绘成渔海况速报图。 美国、日本已有渔海况速报系统,它包括卫星海况图和渔海况图。 它们可以作为渔民海洋捕捞业的重要参考。 2013年1月27日以来,中国有13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受到灰霾天的影响。 据悉,这也是中国首次确切公布灰霾天的影响范围。 此次能及时向公众发布灰霾影响范围的相关信息得益于,中国从2013年1月1日起,对70多个城市开展了PM2.5的监测,而且还开始运用卫星遥感技术、从空中监测灰霾的影响范围。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灰霾相当于每一平方公里就能收集到一组监测数据,这样的监测密度是普通地面监测站点不能覆盖的。 灰霾监测中卫星遥感手段的应用,不仅可以弥补灰霾地面监测站点所不能覆盖到的区域,而且卫星遥感得到的灰霾分布、面积、等级、频次等指标可以大大丰富、完善当前的地面灰霾监测指标,有助于全面、客观地掌握灰霾的发生状况。 此外,基于灰霾的光学特征开展的卫星灰霾遥感监测,可以较好地用于识别灰霾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0245.html
多景区推出背诗免票等优惠活动 上新 长沙各大景区端午假期花式
6月3日基金净值 富国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最新净值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