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卷向下半场 价格战之后如何成为真正 刚需

2022年年末,聊天机器人ChatGPT一炮走红后,2023年国内涌现出两百多个大模型,被称为大模型元年,一时间掀起“百模大战”。而从今年5月开始,在几家大型厂商的带领下,大模型价格战愈演愈烈,国内“百模大战”步入新阶段。

6月3日,澎湃新闻正式推出一线财经大调研直播——《超级公司》。首期走进国内一线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大装置事业群总裁杨帆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各家厂商都是在尽可能多地去获取用户,“大家的一个共识是,两三年之后这一轮大模型应用的用户可能是今天的10倍、100倍。

时间回到半个月前。

5月15日,字节跳动在火山引擎原动力大会上正式发布豆包大模型,被认为是吹响了大厂大模型价格战的号角。随后,阿里、百度、科大讯飞、腾讯纷纷加入降价行列,甚至直接宣布主力模型免费。

据字节方面介绍,豆包主力模型在企业市场的定价只有0.0008元/千Tokens,0.8厘就能处理1500多个汉字,比行业便宜99.3%。根据火山引擎公布的价格计算,一元钱就能买到豆包主力模型的125万Tokens,大约是200万个汉字,相当于三本《三国演义》。

一周后,5月21日,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Qwen-Long,API输入价格从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直降97%。这意味着,一元可以买200万tokens,相当于五本《新华字典》的文字量。同一天,百度智能云在几小时后宣布,文心大模型两大主力模型全面免费。

5月22日,科大讯飞跟进降价,宣布讯飞星火API能力正式免费开放,讯飞星火Lite API永久免费开放,顶配版(Spark3.5 Max)API价格为0.21元/万Tokens。腾讯云也在当天宣布,混元大模型全面降价,其主力模型之一的混元-lite模型价格从0.008元/千tokens调整为全面免费。

而在更早之前,国内大模型公司智谱AI宣布,个人版/入门版GLM-3 Turbo模型调用价格由5元/百万tokens降为1元/百万tokens,相当于0.001元/千tokens。幻方量化旗下DeepSeek(深度求索)也在发布第二代MoE模型DeepSeek-V2时,称其“性能比肩GPT-4”,并报出每百万token输入1元、输出2元(32K上下文)的低价。

大模型价格战,到底在“打”什么?

免费的只是基础版。科大讯飞就曾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上表示,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面向全行业提供人工智能能力和整体解决方案,以免费+扶持的策略为主,基本能力免费,对于其他企业做不了的、性能更高的、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收费。

在大模型“开卷”低价的背后,有技术进步的支持、争夺市场的需求,也有更加现实和长期的考量。

百度智能云也有千帆·行业增强版,在大模型服务方面,企业可以在千帆平台上自由选择不同参数规模、不同上下文长度、不同细分领域的大模型,然后按需扩展行业模型、行业知识、行业智能体。不过,百度并未公布千帆·行业增强版的具体价格。

宣布降价后,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谈到了大模型的定价策略:“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点是我们能做到,第二点是我们需要这么做。”他介绍,火山引擎在技术上有非常多优化手段,可以降低大模型成本,在工程上可以通过分布式推理的形式将底层算力使用得更好;另外,在混合调度方面,可以把不同负载作为混合调度,这样的成本也大幅下降。

阿里云相关人士也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能够推出低价大模型“主要靠技术层面”。

据研究机构IDC预计,2026年中国AI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64.4亿美元,2021年至2026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超20%。有了技术的支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内,厂商开始“卷”起低价。

杨帆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各家厂商都是在尽可能多地去获取用户,“大家的一个共识是,两三年之后这一轮大模型应用的用户可能是今天的10倍、100倍。如果是这样,今天花多少钱去获客都是不亏的,这意味着你占据了先手。所以从这点上来讲,很多C端(客户端)的应用和互联网早期有一定的类似性”。

顺福资本创始人、行行AI董事长李明顺也指出,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大模型价格战的到来是“必然的”。随着规模效应的展开,“笑到最后的肯定能赚钱,这个就是定价策略的问题”。

此外,有多位业内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谈到,价格战也是一种促进AI应用发展、培养行业生态,并为厂商收集数据的手段。

在宣布降价的阿里云武汉AI智领者峰会现场,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坦言:“阿里云这次大幅降低大模型推理价格,就是希望加速AI应用的爆发。我们预计2024年大模型API的日调用次数有望突破100亿。”

作为基础大模型与用户端之间的“中间厂商”,澜码科技的CEO周健表示,价格战出现的本质原因其实是各大厂商之间在竞争数据,“大模型厂商实际上在烧钱进行大量的投入,有点类似于当年‘百团大战’、滴滴和快的打车竞争的格局。我认为,大模型厂商并没有太考虑定价能否cover(覆盖)成本或带来利润,从大模型厂商的商业策略讲,现在降价的主要目的更多还是收集数据,在投入期,没到能够赚钱的地步。”

周健进一步指出,大模型企业希望能有更多的C端,找到不同的场景,而不再去强调做了多少亿参数的模型、是GPT-4的七成、八成还是九成。

步入新阶段后,大模型如何成为“刚需”

不过,对于价格战是否意味着百模大战已经进入下半场,业内人士有不同的观点。

李明顺认为,价格战意味着大模型进入一个新的局面,但并不是大模型的下半场,“现在仅仅是大模型企业在C端竞争过程中,进入到肉搏阶段。”

作为大模型行业内的初创企业,制作API集合工具包的蓝雨AI联合创始人北山也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次价格战或许只是一次“比较小的波澜”,对于C端客户来说感受并不强烈。但在资本要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大模型价格战“可能会一直持续到出现一个垄断式的爆款”。

经历过价格战之后,竞争激烈的大模型赛道究竟会走向何方?

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24中国“百模大战”竞争格局分析报告》,通用大模型历经创业爆发期,预计市场将于2025至2026年逐渐出清,优势企业坚守战场,剩余企业陆续退出竞争;2027至2028年,通用大模型市场将呈现寡头竞争格局。垂类赛道则将成为大模型产业激烈竞争的领域,预计在2023至2024年,部分行业场景率先落地;2029年以后初步市场出清,各细分行业呈现碎片化竞争格局,应用层获取的市场价值日趋增长。

目前看来,不管是对企业用户还是对个人用户来说,大模型都尚未成为一种“刚需”,这或许是最需要厂商攻克的一大难题。

北山强调:“这个行业目前遇到的一个最大的卡点,其实不在于成本,而是没有一个大模型或者应用,能够让大部分用户不用不行。”

杨帆也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中国很多的应用还没有被真正激活和打开,“更多的热潮其实是来自媒体、投资圈的关注,90%甚至99%的人,可能都没有真正的日常地去使用体验或者感受到这样的技术。”

杨帆认为,技术的进步只是一个维度,更多的维度是怎么样去跟进、去保持,以及怎样让这些技术真正的成为应用,成为每一个场景中和每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技术的进步如果不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它就是炫技的‘屠龙之术’,没有意义”。而对中国而言,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就是应用落地的优势,以实用为本。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混元大模型负责人刘煜宏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曾谈及对于大模型“内卷”的看法,称现在的大模型能力还远远达不到高频的用户需求,和场景匹配度较低,导致渗透率还不足。

此外,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也是大模型厂商要面对的长期问题。

李明顺表示,目前,尤其在C端(客户端),大模型还没有找到最佳的商业模式,通过会员收费(的模式)已经被价格战削弱。但从长远来说,这也许是可行的,因为人工智能可以结合一些应用,比如说C端的社交,还有各种平台的娱乐属性,打造出新型产品。

李明顺进一步指出,目前的价格战,有利于有流量的公司,而一旦有了市场占有率之后,不管是什么样的产品形态,都可以像互联网模式那样进行收费。在B端,也可以抢占更多的产业的场景,把自家的大模型嵌入进去,但大模型企业也正面临和互联网一样的问题,也就是“在产品技术没有绝对领先、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如何获取用户”。

关于大模型企业是否已经突破之前的算力问题,周健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算力瓶颈实际上是在训练端,不是在推理端,推理端可以通过小型化之类的方法解决。除了算力,大模型企业现在面临的是场景问题,也是产品本身定义的差异化问题。通过降价的方式去收集数据,也是为了确认什么样的场景适合谁,进而做差异化竞争。”


买房不是经验事儿 刚需购房者购房十大注意事项

买套房子,对于很多市民来说,是人生中一项最大的消费,所以关于买房无小事。 近几个月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种与楼市相关的政策层出不穷,房价上涨预期也愈来愈强,很多购房者尤其是刚需购房者,对此表现的越发紧张。 买房这件事,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经验事儿,越是在这种时候,越不能急于求成,一不小心就可能“马失前蹄”,房子没买好不说,还弄的家庭不愉快。 1、比着荷包买房子初次置业者多数是年轻人,刚工作不久,积蓄不多,因此在购房时应该量力而行,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一味图大追求豪华,以免给自己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 应当根据自己的收入、支出等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合自己的楼盘。 不要一买房就是要买三室两厅,一步到位。 而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好好规划一下,其实能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就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额外负担,而培养有梯度的消费观很重要。 2、不要被房价数字忽悠现在,买的卖的都几近“疯狂”了。 越是疯狂的时候越要冷静,尤其是价格,决定了你目前的开支,后续的月供,还有装修等。 开发商给出的价格,往往不外采取先加价后优惠、直接限定房源的优惠、抽奖或赠送优惠、全屋提供一定装修标准的赠送式销售,这些成本,开发商都已经计入到房价中。 所以对于成交价,才是你关心的重点,既要作横向比较,看看其他类似楼盘价格如何,再就是结合自己当初制订的购房预算进行比较,超出太多的话,得慎重,也可以考虑推迟买房。 3、恶补之后再买房房价居高不下,买房可不是儿戏,因此,初次置业者在买房前学习了解一些房地产基础知识是必需的。 对于房地产这个对售购双方来说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消费者主动缩小信息差距,总会减少盲目购买或者上当购买的机会。 因为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正在发展和逐步成熟的新兴产业,所以购房者在准备购房之前更需要对楼市有所了解。 4、对公司的信誉、实力要细细考证引发出期房购买烦恼的,大多是购买者选择了那些实力不强、信誉不好的开发商,从而造成不能按时交房,质量太差。 因此,购房者首先要选好公司,选择那些信誉好,实力强的大企业,到他们公司买房。 这些公司考虑到信誉,都能做到按期按质交房。 5、购房资金不能一次性投入购房时,有的公司对一次性交费的优惠很大,有的达到了5%以上,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购现不妨为之,购期房则要慎重了。 如果一次性交费,到时开发商不能按时交房,购房者去要求赔偿,几乎难以奏效。 如果钱未一次交清,则可凭未付余款去交涉,购房者便由被动变主动了。 6、户型选择很重要选择户型最关键的是你的生活需求,这就像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鞋子磕不磕脚,只有自己知道”。 户型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将来居住的舒适程度。 再好的地段,再好的绿化,如果户型不好,品质生活根本无从谈起。 面对开发商提供的各种户型,购房者应该怎样选择呢?业内人士建议,在选择户型的过程中,购房者除了要看规划图和沙盘,确定房子所处的位置外,内部空间的规划和布局也应在购房过程中特别注意,以免事后遗憾。 7、对周边环境要心中有数购期房不象买现房,现买现住,周边的环境一清二楚。 买期房有一个过程,因此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变化要心中有数,看一看买期房之处是否有环境恶化的可能,有没有制造“三废”的工厂也在建设。 因为购期房的一个目的就为了购一间称心房,如果周边环境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8、不要冲动下定买房下定金时应注意明确所购房屋的具体位置、面积、价格;明确签正式买卖合同时间;明确定金数额和交付时间;明确定金返还形式。 同时,购房者不要仅仅根据样板间作出主观判断,还应充分考虑实际购买房屋的环境、布局的差异。 比如家具摆设的差异、装修材质的差异、施工粗细的差异、设计细节的差异等问题。 9、合同签订必须请律师办购房是一件大事,有的花费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元。 如今购房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在购期房中,其潜在风险很大,那么如何避免它,或者在发生纠纷时,如何对自己有利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业内人士建议,购房者在与开发商进行购房合同的签订时,要请律师去办理,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10、贷款约定要谨慎签订购房合同时,尽管目前市都是网上签约,合同也有规范化的样本,但是尤其在政策多变期间,买家还是要谨慎签订合同,尤其是一些细节,需要有明确的约定。 有两点尤其重要,那就是要约定贷款按揭办不下来时的处理方式;以及约定对双方公平的违约责任及合同解除条件。 这是避免在时下贷款政策多变下,可能发生的纠纷问题。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04-20,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搜狐焦点网,为您提供房产信息,房产楼盘详情、买房流程、业主论坛、家居装修等全面内容信息

二类电商的需求有哪些?

二类电商的需求可以分成以下几类:第一:认知客户需求掌握客户的需求与产品特点,分析目标用户,预想潜在用户,了解需要解决的用户痛点。 第二:明确营销指标比如转化量,转化成本,ROI等。 第三:营销场景化不同受众/不同时间点等,搭建不同的营销场景。 第四:做好定向分析确定精准定向的条件,比如地域定向、时间定向、兴趣定向、性别定向等。 第五:确定创意组合杭州马到认为二类电商信息流广告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文案、图片、视频、落地页等。 创意上的发挥,也是信息流投放的关键点所在,不要抑制运营的发挥,也不要局限于运营的发挥。

买房要稳狠准!刚需买房避免这四大误区

2016年第一季度接近尾声,不管买房的还是卖房的,都已经加入了新一轮的“厮杀”大军。 对于刚需朋友来说,买房首要目的是为了自住,居住体验关系到日后几十年的生活品质,为了避免后悔,买房请对这四大误区“绕道而行”。 一、完全听信宣传说辞面对置业顾问的吐沫横飞,满口溢美之词,初次接触房地产的购房者很难做出客观的判断,与此同时开发商的包装手段也越来越“概念化”,比较常见的如“宜居”、“养老”、“绿色生态”以及“新型科技住宅”等等。 这些房子被灌入相对应概念以后就变成了高端楼盘,昂贵而热销。 其实,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真正居住起来还是实用最重要。 二、把样板间当交房标准样板间是看房时必备的一个环节,给买房者一个实体的直观感受。 但是,有的开发商会不惜成本,将样板间装修的美轮美奂,从而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使其产生购买的冲动。 其实,样板间对于购房者来说,只是一个参考,并非交房标准。 有的样板间可能隐藏着“家具缩水、管线消失、空间放大”等“陷阱”,所以,购房者一定要擦亮双眼,以免被迷惑被蒙蔽。 三、不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许多购房者没考虑到未来10年或者更久的区域发展和住房需求。 一般来讲,好的区位多在闹市区,那里当然热闹、方便,但随着建筑密度越来越大,人口超标,噪声污染和交通拥堵便随之而来。 而远郊地区,却有很多楼盘楼间距大、密度较低,绿化率还很高的宜居楼盘,远离喧嚣,住起来相当安静舒服,排除孩子的教育或者交通等因素,这样的楼盘也是可以考虑的。 而且这些板块也正在规划成熟中,相信不久就会成熟起来。 四、不理性看待赠送面积从我们多次的看房经历来看,目前市场上中小户型赠送面积非常普遍,一般多为赠送10%,少数为赠送20%。 这类户型的赠送面积经过改造之后,使用率得到很大提高。 对刚需家庭而言,非常实用,而且年轻人想法很多,会改造出不同的花样。 业内人士提醒大家,需理性地看待并且从实际居住角度去判断,设计合理的产品,“赠送面积”能够被合理利用,这最好不过。 但如果为了“赠送”而盲目出手,一旦户型设计不合理,就增加了买房者后期的装修成本,甚至造成不便得不偿失。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3-17,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点击领取看房红包,百元现金直接领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0490.html
国投瑞银王侃 以工匠精神塑造多元 和宜 的投资人生
纽交所称技术问题得到解决 所有受影响的股票已经恢复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