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8人全部获救 北京两区一天发生三起游客登山被困警情

新京报讯(记者彭镜陶)新京报记者获悉,6月1日,北京昌平区、延庆区两区消防救援支队共接到三起游客登山被困警情,被困8人全部获救。

6月1日17时02分,昌平消防接到报警称,两名男子在昌平区一景区内登山时,因体力透支无法下山,急需救援。昌平消防迅速调派阳坊消防救援站1车5人赶赴现场。17时30分,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迅速展开搜索。经过两个半小时的寻找,消防救援人员于20时02分找到两名被困者,并将被困者安全护送至山下。

消防救援人员在山顶搜寻被困人员。 图源:昌平区消防救援支队

当日21时13分,昌平消防再次接到报警,5名游客在昌平区另一景区内登山时迷路,急需救援。昌平消防迅速调派永安消防救援站1车5人赶赴现场进行搜救。21时53分,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与被困人员通过手机取得联系,并确认被困人员均没有受伤情况。

考虑到山路陡峭且夜晚能见度不佳,消防救援人员联合其他搜救人员一同组成搜寻组,一边用手电发射光信号,一边呼喊被困者,以确定其具体位置。经过4个半小时的搜索,消防救援人员最终在2日2时38分成功找到5名被困人员,并于5时55分将被困人员安全护送至山下。

6月1日15时13分,延庆消防接到报警称,八达岭长城景区内一名游客在登长城时身体不适,疑似中暑,无法行走,难以自行返回长城登城口。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利用多功能担架将游客迅速转移到长城登城口处,移交120急救医护人员。

消防救援人员将身体不适的游客用担架护送下山。 图源:延庆区消防救援支队

消防部门提醒:夏季天气炎热,户外登山具有一定风险性,大家在登山前务必做好准备,了解清楚山势山况,备足饮用水等补给,根据身体状况量力而行,防止中暑。遇到陡峭路段一定要注意脚下安全,尤其注意看护好老人和小孩。遇到突发状况时,应第一时间拨打119救援电话,并选择合适地点等待救援,保持通信畅通,切勿盲目自救造成二次伤害。

编辑 刘倩 校对 付春愔


户外登山体育活动被困了该如何求救?

1.室外登山如果被困,无信号时,如何寻求帮助?使用烟火信号:三次点火是世界上常见的捕获信号,因此火光作为接触信号非常有效。在黑暗中,三次点火形成一个三角形。燃烧的火焰会吸引其他人,防止动物攻击。沿途做标记:如果你有东西要留下,记得沿途做标记。一方面,它可以被救援人员找到,另一方面,当你返回时,你不会迷路。反射信号帮助:信号光可以通过阳光和镜子发出。可以使用任何明亮的材料,如罐盖、玻璃和金属板。镜子当然更理想。灯光信号求救:晚上,你可以用手电筒或闪光灯向飞机或远处(可能有人的地方)发送求救信号。使用三短+三长+三短,使用开关控制灯亮的时间发出,或用手反复挡住手机等光源,或发出求救信号。

2.其次,如果攀岩有危险,首先要知道景区内有很多地方还没有开发,有很多悬崖峭壁,风险因素比较高。同时,秋天来了,景区里有很多树木,大部分建筑都是用木材建造的。天气干燥,稍有不慎就很可能引发火灾事故,所以消防安全也尤为重要。在景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游客要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应从自身出发。首先,他们不应该扔烟头,以防止由坏习惯引起的火灾。景区管理单位应当加强消防巡逻,尤其是山林景区。严禁携带火源和野火进入山体。景区内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在火灾初期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小火引发大灾难。

3.最后,为了避免被困,游客应提前了解景区的天气情况,一起旅游。万一发生灾难性天气,不要盲目或长时间逗留。户外活动前,徒步者必须做好安全策略,提前检查路线和危险点,不得擅自进入偏远、未开发的山地密林,以免发生事故。带孩子去旅游时,要教育他们不要在景区玩水,不要随意攀爬高处,以免意外摔倒。景区应做好员工消防知识培训,一旦发生火灾,应迅速疏散游客,并能使用基本的消防设备。

近6000米高地肩背人抬,警方成功救援3名登山游客,为何攀峰“事故”时有发生?

有几个原因,只是业余爱好者、没有专业的登山资质和能力、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题目提到的案例就是因为上述原因。

10月4日晚,在西藏日喀则市当地的一个公安局收到了一个求助电话,有3名徒步旅游人员因为不熟悉当地环境和高度缺氧以及体力透支被困在了吉隆县境内的夏邦马峰半山。

于10月5日11时,西藏警方经过不断的寻找,克服了严峻的地理环境,夜间视力差,高海拔缺氧等种种困难之后,甚至是连续驾车加徒步9个小时后,终于在海拔高度近6000米的地方找到了被困的三人。

找到之后,由于3名游客已经体力透支了,无法走动,前去救援的警方采用轮流用肩背人抬的方法将3名游客背下山,幸运的是3名游客生命体征良好。

事实上近几年也发生过不少攀峰事故,案例一2011年6月6日,一群“驴友”在攀登龙湾区瑶溪山时,突遇大雨,一男子不慎摔伤,被困在半山腰。案例二2012年,10名驴友来到浙江温州文成县一处水库户外探险时,遇暴雨,6人被山洪冲走,两人不幸遇难。

我们要因此吸收教训,在登山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①充分了解山区近期气候条件和特点,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②登山鞋最好穿布鞋、胶底鞋或旅游鞋,衣服要宽松些。登山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集体行动;上下山应错开高峰;掌握好节奏,注意休息;下雨应及时找山洞避雨;下山时不要奔跑,以防受伤。

1983年,三名学生误入峨眉山九老洞被困11天,九死一生后终获救

峨眉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景色秀丽、美轮美奂、风景如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我国六个影响力最大的5A级景区之一,也是游玩、度假的绝佳圣地,常年游客如炽,热闹非凡,有“峨眉天下秀”之说。

然而,在景色秀美之下,也掩藏着看不见的危险。如果不小心或贸然涉险,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1983年7月24日,昆明师范专科学校女学生杨波与昆明医学院学生李克功、林翔,三人相约去峨眉山游玩。就因为一念之差,被困九老洞深处整整11天,频临死亡之前,杨波的求生欲苦苦支撑她在黑暗中爬行200米,用尽全力呼救后,因一个无意中的巧合而意外获救。此事当时曾轰动一时,报刊杂志都先后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事故是如何发生的呢?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我们先来说说九老洞(不是九龙洞,九龙洞位于苏州西山岛,是《雪山飞狐》的拍摄地点之一),九老洞又叫“九老仙人洞”,位于峨眉山九老峰半山腰,下面就是黑龙潭,洞口呈人字型,高4米,深约1500米,洞口到洞底的落差达840米。九老洞是峨眉山最大的天然溶洞,相传是古代九位仙人修炼之地,九老分别是:天英、天任、天柱、天心、天禽、天辅、天冲、天芮、天蓬。又传九老洞是道教财神赵公明的修炼场所,洞中的石床、石桌等都是赵公明用过的遗物。当然,这只是传说,可信可不信。

九老洞是峨眉山景区的景点之一,到峨眉山游玩,肯定少不了到九老洞一游,否则就是遗憾,就像你到苏州不游虎丘一样,等于没来(其实虎丘也有名无实,没啥可看可玩的,比如世界第一园林——拙政园,就徒有虚名罢了)。这个九老洞景点,开放的只是从洞口到洞内200米距离的这段,再往前,就是受管制的了,洞壁上有醒目的提示,禁止再往里面走,里面危险。那么,九老洞再往里走会怎么样呢?情况是这样的:九老洞是千百万年前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造就的一个极其复杂的溶洞穴,它的奇妙或者说是危险之处在于,它上下重叠、纵横交错、扑朔迷离、岔洞交错、洞中有洞、深邃神秘。九老洞的深处像个迷宫一般,有大小67个岔洞,总里程无法统计,时至今日,政府部门组织的科考队进行过数次科考,也没有完全弄清楚九老洞的秘密,67个岔洞和1500米的总长,只能用“已知”二字来说明。九老洞究竟隐藏有多少秘密,又有多大的危险性,谁也说不清楚。

不过,九老洞开放的这段,已经让游人惊叹不已,内中别有洞天,令人叹为观止,琼岸观云、樵夫观棋、九老石影、五路财神、聚宝池、阴河等,无不透露着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洞中的石床、龙泉、仙桥、小晶洞、燕子洞、虎牙洞、石笋洞、迷宫洞,还有数不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芽、石花、石盆景等,都令人流连忘返,惊叹不已。但九老洞的深处,主洞两边隐藏着很多的小洞穴,这些洞穴情况很复杂,里面环环相扣,重重叠叠,大洞套小洞,小洞连着大洞,深处还有断崖、阴河。即便是三伏天,深洞中也寒气逼人,阴风彻骨,深不可测,进得去出不来,至今洞中遗留下许多无名尸骨,最早的是清代,最晚的是80年代的中学生。所以,不是专业人士,切勿冒险钻入,否则后悔莫及。

杨波和李克功、林翔三人,在游玩到九老洞深处时,到了主洞尽头财神殿,这里有一个巨大的石龛,供奉着一尊神像,民间传说为财神爷赵公明的像。到这里,就该返回了。然而,21岁的李克功对前面的小岔洞很好奇,提出进去探险,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林翔同意,毕竟是两个年轻的小伙子,又是大学生,多少有点见识和胆量。杨波本不愿意去,但她拗不过两个男同学,一人也不好意思单独回去,于是点燃了一根蜡烛,跟在二人后面,猫着腰钻了进去,往深处摸索着走去。这一走,几乎要了他们的命。

九老洞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太复杂,洞内有洞,洞中套洞,大洞中有小洞,小洞尽头又豁然开朗,弯弯曲曲,重重叠叠,神秘诡异,没有探明情况之前贸然入洞,非常危险。后来经专业地质工作人员进洞考察后,断言说,如果不是专业探险队伍,没有专业设备,主洞中无人接应,那么贸然进入小洞的话,百分之百会被困入洞中,根本不可能活着走出来。三个年轻人不知深浅,也许是年轻气盛,也许是自我感觉良好,就草率决定深入到小洞去看个究竟,结果这一去就等于到鬼门关走了一糟,九死一生,差点没回来。要不是最后关头杨波的爬行求生,三个人绝无生还的可能。

三人进洞后,里面黢黑一片,蜿蜒曲折,脚底下高低不平,三人摸索着洞壁往前深一脚浅一脚地半蹲半爬着。越往里走,洞的高度越低,只能匍匐着身子往前挪动。杨波有点害怕,看看手中的蜡烛还剩下四指长,她想回去,就哭着央求两个男生带她回去。林翔和李克功这时候也感到害怕了,但为时已晚,此时已找不到回去的路了。他们进来时也没有在转弯处做记号,钻来钻去的,早已经迷失了方向,更记不得来时的路了,如何还能够原路返回呢!九老洞内的复杂程度,连专家都感到头疼,只要你进去,就等于是进了迷宫,任凭你转悠三年五载,也走不出来。三个大学生哪认识到如此巨大的危险性,莽撞地钻入洞中,至此,就在洞中转来转去,等待着蜡烛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

最可怕的是,三人几乎什么都没带,既没有携带食物,也没有携带御寒衣物,连最基本的手电筒也没带。再往前爬了一段,杨波手中的蜡烛终于耗尽了最后一点亮光,完全熄灭了。杨波害怕得哭了起来,林翔和李克功也呆若木鸡,手足无措,毫无办法。在黑暗中镇定了几分钟后,李克功说:“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还是摸索着往前走走看吧,说不定能找到出去的路,坐在这里等,只能等死啊!”林翔和杨波也无计可施,只能同意,跟在李克功后面,往前爬着。

要命的是,洞内的气温很低,只有二三度左右,三人都穿着夏天的单衣,这也难怪,洞外正是七月流火的盛夏,他们怎么也没有预料到,自己会钻进山洞的深处,也想不到洞内会这么冷,更不会料想到,自己就是旅个游,怎么会阴差阳错地被困在这阴暗潮湿的山洞中。三人就这样在深洞里摸索着往前爬,从一个洞口爬进另一个洞口,心里祈祷着奇迹能出现,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希望越来越渺茫,三人心中残存的一点信念和意志,也在慢慢地消逝。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即便有手机也没用,山洞深处不可能有信号。多年后四川省的一支专业科考队,携带步话机进洞,结果是步话机失灵,高频信号消失,无法通话。

时间在流逝,三人中只有杨波左腕上带着一只电子表,杨波就靠它计算着时间,期待有人能来营救他们。三人在洞中漫无目的地转悠了很久,也找不到返回的路。事实证明,他们迷路了,在多达67个(事后统计)岔洞的循环套叠中,没有专业设备,没有专业人员接应,想转出来简直比登天还难,比买双色球中一等奖的概率还低。

黑暗中也不知道进出了多少洞口,反正是看不到出去的一丝希望,三人的意志被消磨殆尽,也爬不动了,几天不吃饭,早已经筋疲力尽,又冷又饿。黑暗中三人挤在一起取暖,林翔说:“我们不要再瞎转了,这样没用,白白耗费体能,永远也不可能找到出口,还是待着不动,等待救援吧。”杨波嘤嘤哭泣,喃喃自语道:“谁会来救我们呢?我们在这深洞中又没人知道。”李克功说:“医学书上说,人不吃饭能存活7天,但不喝水只能活三天,我们还是去找点水来喝,尽量坚持下去,能撑几天算几天。”

三个人静下来倾听水滴滴落的声音,然后循着声音往前爬,听到滴水声越来越近,原来是岩壁渗出的水滴下来,三人边寻找边喝。李克功的包里带了一件薄外套,他摸索着拿出来给杨波披上,杨波也打开手中的一把伞,能稍微抵御一下风寒。李克功无比懊悔,他说:“我真不该带你们钻进这个洞里来呀!”但现在说这个话已经是于事无补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三人愈来愈虚弱,体能慢慢被耗尽,而心理上的绝望更让他们感到恐惧。他们嗓子也喊哑了,喉咙也喊破了,最终也喊不动了。实际上,在这样的深洞中,呼救的作用不大,因为外界很难听到。杨波用一块石块敲打着岩壁,但随着体力的耗尽,最后连举起一块小石头的力气都没有了。三人无助地依偎在一起,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恍惚中,他们出现了幻觉,温暖的阳光,可口的食物,亲爱的家人和朋友……此后大多数的时间里,三人就这样斜靠在洞壁上,时昏迷时清醒,四周静悄悄的,除了石壁缝隙的滴水声,听不到别的声音,他们没法遗忘世界,但世界已经把他们遗忘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了,杨波从昏迷中醒来,她摸索着打开包,取出纸笔,在黑暗中写下遗书。李克功和林翔也醒过来,也趁着还有一丝气力,用手摸索着写下最后的遗言,在他们心中,这次是在劫难逃了,任凭神仙下凡也救不了他们。他们就这样静静地依靠在一起,等待死亡的降临。

时光匆匆过去了10天。8月4日,一位游客走进九老洞旁边的仙峰寺,告诉方丈一个奇怪的事情:刚才他进入九老洞游玩时,在山洞深处好像听到几声微弱的呼救声,若隐若现,也许是自己的幻觉,听错了。方丈一听,不敢怠慢,因为仙峰寺紧挨着九老洞不远,经常听到游客被困的事情,而且寺中早就有规定,禁止僧人私自进入九老洞深处。本着出家人慈悲为本的胸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方丈立刻派人下山,向武警峨眉山巡逻班班长吴建城和峨眉山 旅游 服务公司仙峰寺分公司的负责人徐万年报告。吴建城和徐万年得知情况后,觉得此事很危机,人命关天的事,二人立刻组织了4名武警、3名服务员,带着照明设备来到九老洞。武警和服务员们对九老洞很熟悉,曾经数次来这儿实施救援,轻车熟路的,没多久他们就进入到主洞旁边的小洞中,这儿距离主洞口有1000多米,迷宫一般的洞穴里阴冷潮湿,时不时有水滴滴下来,发出清脆的响声。众人一边呼喊,一边搜索,非常幸运的是,在拐过一个狭窄的洞口后,手电筒的灯光照到一个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大家赶紧抱起她,原来此人是杨波,当时她已经昏迷不醒,奄奄一息,在大家的呼唤声中,杨波醒过来,看到自己身边围了好几个人,她得知自己获救了,杨波的眼里射出希望的光芒,她断断续续地说:“快……里面还有2个人,请赶快去救他们。”

原来,杨波在昏迷中醒过来,她听不到一点动静,摸了摸旁边,两个男生一动不动,要活下去的信念支撑着她,用最后一丝力气往前爬,爬了一段路程后,杨波大声呼喊了几声,正是这几声呼救,恰巧被那位游客隐约听到。命不该绝终有救,就是一个巧合,让他们三个人最终获救。假如不是杨波最后的坚持,假如不是那位游客“多事”,假如方丈不重视此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三人都必死无疑。

众人将三人先抬到仙峰寺,试试还有脉搏和心跳,但极度虚弱,已经命悬一线。也该巧,当时成都中医学院教师邓道昌、张家锡等人正在仙峰寺游玩,见此情况,立即参与救治。此时三人的情况很不乐观,由于被困时间长达11天,三人均危在旦夕,面色青灰,眼窝深陷,全身低温冰冷,脉搏微弱。因洞中寒冷,三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冻伤。邓道昌和张家锡采用温水擦洗、喂食维生素和葡萄糖等措施,三人慢慢苏醒了过来,为了补充能量,救援人员又给他们吃蛋花、番茄汤等流质食物,待情况稳定后,又将三人连夜送往峨眉县人民医院。经县医院的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和护理,三人逐渐转危为安,十几天后,三人都恢复如常,顺利出院。

8月18日,杨波、李克功和林翔登上成都开往昆明的列车返回昆明,为这段九死一生般的冒险经历画上一个句号,也结束了这段噩梦般的旅行。

3名学生被困峨眉山九老洞11天奇迹般获救,此事一时轰动全国。实际上,九老洞究竟吞噬了多少人的性命至今都是一个谜。三年后,四川省地矿局207地质队组织专家、学者,对九老洞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科学考察。发现九老洞深达1500多米,蜿蜒曲折,洞中有洞,立体重叠,如迷宫一般复杂。考察队在考察过程中,发现19具无名尸骨,这些尸骨尚能辨认,另有很多的散骨无法分辨。在最深处的阴河边,考察队还发现了很多的遗骨,还出现许多莫名其妙的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另外,考察队也发现了不少的铜钱,大都是清朝时期的乾隆通宝、嘉庆通宝等。专家判断,这些人困死在九老洞,有几种情况,一是进洞游玩的游客,误入小洞后无法返回,被活活困死在深洞中。二是自愿进入深洞中寻死的人,他们也许是看破红尘,也许是为情所困、为生活所逼迫等,反正是不想活了,于是就闯入九老洞中结束自己的生命。比如考察队发现一个叫 宋廷壁 的人,他是光绪年间的人,他在洞壁上写道: 如今世上人眼浅,酒色财气尽用了! 署名为光绪十六年六月十九日宋廷壁。专家推测,宋廷壁是自愿进入洞中了此残生,等于是安乐死。

还有一部分尸骨是进洞的探险者所留,多因准备不足、麻痹大意而被困,很多都是学生,如考察队在一处断崖下发现一具尸骨,旁边的洞壁上留下很多抓痕,证明他在临死前曾经奋力挣扎着向上爬,但无奈断崖有5米多高,崖壁光滑无比,根本就爬不上去,他留下的遗物中还有一本《中学生手册》。

因此,不要轻易冒险,珍爱生命,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对 社会 负责。危险时刻都在,处处都在,即便是专业人士,也会失手而酿成灾难。比如彭加木、余纯顺、王相军、索菲亚、吴永宁等,还有最近那个从高空坠落的网红等。冒险前多问几个为什么,三思而后行。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1509.html
副市长朱艳珍在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督导调研旅游安全和旅游消费
二哈拆被子 反正这床被子是你的拆吧 主人一旁默不作声在心里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