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经济 当传统佳节邂逅非遗 消费活力升级

人民网记者 郭冠华

近期,随着端午“小长假”临近,休闲旅游消费升温,民俗文化游热度渐显。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赏古乐……今年端午节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场景不断推陈出新,热气腾腾的“端午经济”成为消费活力升级的缩影。

从文博游、国潮游到古镇游,各类深度体验中国历史文化的“新中式”旅行在游客的出游选择中“榜上有名”。据旅行平台预测,2024端午假期热门的“新中式”打卡目的地聚焦西安、洛阳等历史文化名城,游客对历史博物馆参观、龙舟观赛体验、非遗体验、历史文化景区打卡、汉服妆造体验等旅行方式兴趣盎然。

以传统佳节为契机,多地因地制宜,深挖本地传统文化底蕴,推出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文化游成为拉动旅游市场增长的新热点——

各地龙舟大赛将在端午佳节接连开桨,这项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运动再次在社交媒体上火爆“出圈”。据平台显示,花式龙舟比赛带动“赛龙舟”热度环比上涨133%。盛夏江面、鼓乐喧天,龙舟竞发、破浪而出……以节为“媒”,各地将“龙舟经济”与旅游业相结合,进一步推动龙舟文化的传承,打造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新名片。

端午节是人们“味蕾寻鲜”的好时机。粽子消费市场近日热闹非凡,口味升级、跨界“上新”,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氛围。朱家角古镇里花样繁多且口味多元的粽子吸引人们驻足、购买,乌镇景区推出时节限定“五黄宴”,陕西、福建等地也推出非遗美食线路,让游客大饱口福,“色香味”里过端午。

非遗市集也是端午假期的好去处。采艾蒿、做香囊、观看非遗传承人的精彩表演、身穿汉服来一场沉浸式过节……多彩活动汇集成一场场充满烟火气的市集、游园会,召集游客“拾趣”端午。全国多地近日推出相关主题活动,营造互动式的节俗体验新场景,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将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新体验。

近年来,“文化大餐”日益丰盛,国潮消费持续升温,文化消费供给逐步呈现多样化、个性化与品质化趋势。端午作为传统节日,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仪式感,游客可以从颇具丰富文化内涵和浓厚仪式感的旅游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在追求“节日味”的同时追求“文化味”。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佳节与非遗擦出“火花”,传统文化、国风古韵被重新激活、演绎。以端午节为契机,旅游市场丰富供给,多地将传统民俗有机融入公园、美术馆、古镇等新空间,让非遗越发可感、可知、可参与,在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将有效推动“端午经济”释放消费活力。


传统节日知多少的小论文

我自己过去写的,不知道你能不能用得上!看看吧!建议你用的时候稍微修改一下,这个是去年我思修的论文。 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传统”这一名词对与我们而言其实是很抽象的,但,事实是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因为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现代人究竟为什么要过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是从古至今,上下五千年传承下来的精髓。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似乎已经将它遗忘,彻底除去了这与封建密切相关的历史遗存。 但事实就是这样的吗?答案当然是不! 阖家团圆的春节,热闹欢腾的元宵,寄托哀思的清明······这种种的传统节日并不为人所厌烦,反而大家都对这些得来不易的假日津津乐道。 难道就仅仅是为了有了这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休息、娱乐吗?当然不能排除这些可能性,但其实大部分人都不是这么想的,这并不是空口说白话。 节日期间每个人脸上的兴致勃勃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中国古代天人和谐的思想非常重。 但这里的天并非指的是封建统治的天子,也不是天空,而是我们生存、生长的自然界。 所以,我国的传统节日就包含了对自然的尊重,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韵味。 所以我们,即使是所谓的时尚、潮流、先锋的现代人都没有任何的借口拒绝过传统节日,因为任一个人如何的伟大、如何的自负都没有办法逃脱自然、超越自然,毕竟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又有谁能够有这个本领可以摆脱自然,不依赖任何自然条件生存下去呢?当然,这仅仅是我们必须要过并且要好好地度过、有意义的度过传统节日的一方面理由。 现代人不知道是因为经济发展还是权力价值观念的改变,人的感情就变得很淡薄了。 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十分紧张,每天为了生计奔波劳累,连和家人一起团聚的时间都没有了。 老年人普遍的老年生活寂寞,而孩子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于是社会问题就不断加重了!某一方面来说,这是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代价,但这代价未免太过庞大了!等于是牺牲了我们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来发展我们自己啊!而此时,传统节日的价值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我们可以通过传统节日来联络久违的亲情,陪陪老人,逗逗孩子,同时也在快节奏、高效率的今天得以一息喘息的机会。 谁又能忍心拒绝这样的要求呢! 所以,传统节日对现代人而言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知道了传统节日的重要性,我们又应该怎样度过传统节日呢?怎样有意义的度过传统节日呢? 众所周知的,过去我们过节往往是“烧纸钱”、“放鞭炮”······这些带有封建迷信意味的活动不仅严重束缚了我们创造性的思维,而且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在我看来,这些活动是不可举的。 那我们又可以在传统节日做些什么呢? 我觉得我们可以在很有文化氛围的传统节日里走亲戚,访朋友,联络联络感情。 或者带着老人、孩子外出旅游,不仅可以重温古人过节时感受,也能够促进旅游业经济的发展,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同时,还要多关注精神生活,在节日休闲的时候,就尽量抛开工作压力、竞争压力、物质享受······全身心的放松,也多多感悟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和它给我们带来的精神上的熏陶。 不可否认,传统节日的魅力是无可匹敌的,让我们共同尊重保护珍惜它!

端午节的文化意义征文

、喜庆、欢乐,娱乐功能端午节是大节,是佳节,是盛事,也是美事。 潮汕地区一到端午节,在社区或农村有赛龙舟的热闹,赛龙舟体现出力量之美、速度之美、协作之美,阵阵的鼓声深深牵动着人们的脉搏;在家庭有吃吃喝喝的名堂(粽子、药、龙舟饭)和各种装饰性的讲究;一些地方(如澄海)还有拜祖宗的活动。 端午节是全民皆益的,无论是老少妇孺,还是青壮年,都能各得其所,在参与过程中,充分感受各种娱乐乐趣。 2006-5-29 16:51 回复 散花仙子随风飘 1位粉丝 2楼有句俗谚说:“懒人盼年,馋人盼年。 ”虽然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温饱”早已解决,“小康”也初见端倪。 网络的高速发展,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以及其他娱乐项目提供更多的选择,有时会有人抱怨定期而至的传统节日的无聊和乏味,但是,传统节庆文化中所具有的点缀生活的基本要素依然牢牢驻扎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这会使传统节庆以深刻凝练的文化底蕴和崭新的面貌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端午节通过赛龙舟等活动,就是营造一种竞争、激情、欢乐的气氛,使人们寄托了对未来期望,创设一种普天同庆的族群情感和血肉亲情弥漫的情景。 2、驱邪、祷求平安潮人在端午节,家家门上要插艾,“艾虎形以辟邪秽”。 插艾长期被相信具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因此而形成一系列的习俗。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潮人先贤是针对“恶月”瘟疫猖獗而采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驱瘟辟邪。 还有一些农村是“炙艾”,用于折艾草,拧成小锥放在姜片上,点火薰烧放到全身主要关节与穴道上炙,中医上说可以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 潮人把端午节称为“圣日”,吃药最有效,所以人们习惯是日采药煮凉茶喝。 端午节早餐有吃“五果汤”的习俗,“五果汤”由莲子、玉米、白果、黄豆、怀山等煮成,具有清毒、祛寒湿的功能。 在澄海一带,中午有吃真珠花菜煮猪血汤的习俗,可以除去腹中毒质。 还有一些地方有饮“龙舟水”,吃“龙舟饭”的习俗。 龙是我国最广泛的图腾崇拜之一,据说饮龙舟划过的江水能使人身体健壮,妇女用它洗头发,还能治头风。 赛龙舟后,一般组织者会煮白米饭分给乡民,这就称为“龙舟饭”。 各个家庭把分到的一点“龙舟饭”带回家,加一些米再煮,然后全家一起吃“龙舟饭”,据说吃了“龙舟饭”后,会使人健壮、健康、平安。 所以潮汕端午节能体现潮人的驱邪、祷求健康、平安的心理,反邪恶、珍惜生命的人伦美德。 3、凝聚民心具有地方特色的潮汕端午节民俗,从龙舟竞渡、插艾花浴(喝)药汤到粽球等,成为潮人团结在一起的凝聚点,使潮人更具有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一种潮人族群的向心力。 而族群的向心力作为族群凝聚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形成一条硕长的看不见的纽带,连接普通百姓的心,得到大家的认同,这种认同态度的本质也就是对我们自己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家乡有“认同感”,从而会使潮人有一颗建设自己家乡的热心与责任心。 潮汕端午节中各种各样的食俗(粽球、药汤)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赛龙舟),实质上都是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世人灌输、宣传、倡导、实践那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族群向心力、凝聚力。 所以,才有潮人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独特族群心态,和“人间骨肉,同此团圆”亲切族群心里。 4、传承传统文化与道德继承潮汕端午节习俗是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又可以为潮汕民俗文化的顺利传承提供一种有效途径和模式。 潮汕端午节习俗实质上是一个高度浓缩的具有特色潮汕文化的有效载体,它体现了潮人的精神、心态、民俗等的潮汕文化的各个层面。 受到潮汕先民的精心呵护和拱卫,同时,它又肩负起凝聚智慧,引领文化承继的历史使命。 潮汕文化中强调家庭亲情,对先贤的怀念与崇拜,对一切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营造的普天同庆以及竞争、激情、欢乐的气氛,在端午节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得潮人的这些情感既合情合理又淋漓尽致地表达和宣泄。 虽然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很多,但潮人普遍接受的是“纪念屈原说”,因此,纪念屈原成了端午节一切活动的恒定主题。 每逢端午节,人们就会自然而然想起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行吟汩罗江畔的情景。 这是一种道德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 通过某些活动来缅怀先贤,是一种再好不过的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途径,从而达到传承先人的优良道德品质。 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包括端午节在内的潮汕民间节庆习俗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端午节习俗,充分体现了丰富多彩的潮汕风俗习惯,有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并有独特的时代意义——有营造喜庆

请问将传统节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什么意义?请举例说明我们该如何保持传统节日?

请问将传统节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什么意义?e59b9ee7ad请举例说明我们该如何保持传统节日?意义1、传统节日,构成了我们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我国著名的当然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许多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如藏族的雪顿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 2、传统节日,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符号。 “春节”是保护或者是发展的比较好的一个节日,它已经成为华夏民族的象征。 华人走到哪里,春节,就会带到哪里。 3、传统节日,正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爱国、爱家、爱乡的切入点,成为华夏民族的共识。 我国著名的当然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许多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如藏族的雪顿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在华夏文化圈、尤其汉民族文化圈中,分别代表了团圆团聚、祭奠缅怀先人、忧国忧民、庆祝丰收等不同层面的情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丰富思想感情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坚守、耕耘这个精神家园,能够更加凝聚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国家层面。 通过“假日制度”,让民众充分享受节日的快乐,充分享受传统文化带给民众的快乐。 二、民众层面。 行动起来,共建一个精神家园。 在休闲中,思考过去、思考未来、宁静致远。 让华夏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巍然屹立,更有亲和力,走的更久远。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3559.html
2.5L油电混动 丰田新款凯美瑞海外开售 配置较2.0L版本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