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化赋能能力突出 是内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最佳桥梁 香港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副总裁彭文俊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许爽 广州报道

近年来,无论是大市值上市企业,还是“独角兽”、“小巨人”企业,越来越多内地企业主动谋求“出海”发展,并将“出海”战略的第一站放眼于一直担任内地与世界各地“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角色的香港。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以下简称:香港引进办)和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以下简称:驻粤办)最近共同举行的一场交流会上,香港引进办副总裁彭文俊和驻粤办副主任叶海崙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他们表示,全球一流的营商环境是香港与全球具有高潜力和代表性的重点企业“双向奔赴”的重要基础。对于内地企业而言,香港国际化赋能能力突出,是内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最佳桥梁。

图为:香港特区政府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OASES)副总裁彭文俊 受访者供图

内地企业看重香港国际化赋能优势

南方财经:香港引进办是如何主动邀请海内外企业到香港落户?

彭文俊: 香港一直是内地及全球企业的“双向门户通道”。为了更好服务企业发展需求、加速产业发展、提升香港竞争力,作为全新措施,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并于2022年12月全面投入运作,旨在吸引世界各地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领域的高潜力和代表性重点企业在香港设立和拓展业务。

目前,引进办通过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五个内地城市以及在海外由香港特区政府设立的驻外经济贸易办事处(经贸办),在当地进行推广和对接当地龙头企业以及潜力企业。当然,守株待兔不会是我们的选项,我们的团队会定期在当地组织交流会、路演等类型活动,了解重点企业业务,并亲自介绍香港的优势。特别是过去几年,由于疫情的因素,许多企业家和管理层对香港当前的政策掌握得不是十分到位,我们会对不同行业开展针对性交流活动。同时,由于企业对其发展规划、战略布局、落户计划等洽谈内容有较高的隐私要求,我们更常见的模式仍是“1对1”洽谈。

南方财经:目前,香港已引进的数十家重点企业。在你的工作实务中,香港有哪些区位优势是企业所看重的?

彭文俊: 重点企业就落户香港会涉及不同的考虑因素。其中,国际化赋能是香港的一大特色。我认为,企业落户香港并不是为了仅仅发展香港市场,香港也不一定是内地引进企业发展的终点站。

叶海崙: 在“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下,香港在法律法规、资金运作、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等领域有着不同的运作理念,经济体系具有高度国际化的特点,因此许多内地企业会将香港市场作为迈向国际市场的第一站和桥头堡。

比如,特区政府此前引进的一家重点企业和香港机场共同研发无人驾驶物流车,成为全球首个无人驾驶物流车在机场的运营项目。凭借着在香港的实践经验,该企业得以顺利进军新加坡、中东、日韩等国际市场。

致力消除内地企业的政策“信息差”难题

南方财经:近年来,招商引资是全国各地的重点工作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更是“兵家必争之地”。你如何看待当下的竞争?

彭文俊: 面向内地的招商引资工作相当激烈,引进办成立仅有一年半的时间,我们一直抱着学习的态度了解内地各地招商引资的举措。我认为,地方与企业能够实现“双向奔赴”的关键还是在于解决企业核心需求,解决信息差问题。对于许多企业而言,香港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出海”的需求。

我们的一个重要角色功能就是让企业更快地掌握最准确的当地政策资讯。以前,许多企业到香港注册公司只是单纯地开展业务和资金往来周转,并不清楚香港在科研及创科设施、财政资助和补贴、招聘和引进人才等方面的政策,这使得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过程没有充分利用香港优势。

比如,香港特区政府目前对创新科技企业的资助政策贯穿研发、制造及应用、推广等全链条环节,包括研发开支额外扣税、研究人才薪酬津贴、专利申请资助计划、产学研1+、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等多项政策。我们引进办可以因应不同企业的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方案。同时,还能对接本地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研发合作,为引入的重点企业创始人和高管提供申请签证、子女教育资讯等一站式配套服务。

南方财经:香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最早将于今年下半年启用,对于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领域的企业而言,香港有哪些优势?

彭文俊: 人工智能是当下的热门行业,也是香港引进办聚焦的四大策略性行业之一,不少企业家也向我们咨询香港在这方面的资源禀赋情况。

从行业来看,人才、数据、算力是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基础。香港拥有五所全球一百强的大学、顶尖科研实验室和许多世界级专家和学者,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优势突出。

在数据方面,香港一直在探索跨境数据流动合规性上走在前列,并与内地政府积极推进。例如去年6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签署了《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合作备忘录》,在国家数据跨境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规则,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去年年末,两地相关部门联合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实施指引》便利措施及先行先试安排,首阶段公开邀请对跨境服务需求较为殷切的银行业、征信业及医疗业机构参与。

在基础设施方面,相信香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启用将增强香港在算力方面的“硬实力”。待数码港第五期扩建工程完成后,超算中心第二阶段的设施最快可于2026年初提供每秒浮点运算3000千万亿次的算力。政府也未雨绸缪,在今年2月底发布的《财政预算案》中,已提出拨款三十亿元推行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资助计划,资助本地大学、研发机构及企业等运用超算中心所提供的算力,希望进一步推动科研突破。

以上提到的各种政府政策和推动,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致力建设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这是香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诚挚邀请各地创科企业来港考察落地,立足香港,拓展全球!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新动能有哪些

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1、从消费需求看,过去中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2、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3、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中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中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4、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中国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5、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6、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7、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8、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9、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中国企业如何面对“走出去”和“如何走”的双重布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 然而,国内企业“走出去”仍然有许多不确定和障碍性问题。 L.E.K.咨询围绕中国企业“走出去”,从国际化战略愿景目标、核心竞争力研究、国际化布局思考以及海外并购战略执行四个层面进行分析,旨在帮助中国企业应对日后企业“走出去”将要面对的各方面问题。 一、“是否走出去”,战略先行所谓“走出去”一般来说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的经营战略。 从微观层面讲,“走出去”战略是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主体是各类企业。 走出国门,代表了各类企业张开双臂去迎接已经到来的国际化浪潮。 从宏观层面讲,“走出去”不仅是企业战略,更是国家战略,中国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合理地弥补自身薄弱环节,发挥比较优势,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 二、“凭什么走出去”,企业必经自我诊断当企业完成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战略和规划部署后,一旦明确“走出去”路线,中国企业亟需也是必须要做的,便是一系列完整的“自我诊断”过程。 这一“知己”的战略过程,是基于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把企业放到假设的、甚至是已经了解到的海外市场环境下,客观评估自身实力,思考为什么走出去、走出去想要获得什么、以何种方式走出去、走出去之后的步骤做法等等一系列实际问题。

为什么说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特别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一、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核心资源。 拓展境外市场,实现国际化经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国际化经营人才队伍。 二、加入WTO,中国的市场准入和开放程度较以前大为提高,跨国公司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规模挺进中国,并且加快在中国实行人力资源的本土化战略,而中国企业则要走向国际化,实行人力资源的国际化管理与开发。 国际化既可以指参照国际经营管理标准,到国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也可以指在国内市场与国外企业竞争。 加入WTO,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奉行员工本土化战略,而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是加快国际化进程。 三、企业国际化本质上是人力资源的国际化加入WTO,使中国卷入世界经济的大潮,大部分中国企业都认识到,只有尽快走向国际化,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赢得胜利。 然而,企业的国际化并不等于成功化。 保持企业持续性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不是产品和市场,是人才,人才是国际化导致成功化的基础。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提出的国际化的三条标准:有适应国际市场的应变体系;有全球化的品牌;有网上营销战略。 而一个企业能否达到这三条标准,关键看其是否拥有创新意识、管理才能的人才群体。 可以说,人才是企业国际化的最终载体。 四、外国企业的人才本土化战略,加速了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化进程。 跨国公司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速度进入中国,以其资金的雄厚、品牌的优势、技术的先进、管理经验的丰富以及全球营销网络的健全,而与中国国内企业进行激烈的竞争。 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与中国国内企业交战的第一仗就是人才争夺战。 祝您生活愉快,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3593.html
独家专访邱华栋 名家有约 让文学回归社会 让心灵回归文学
全天题材热点及涨停复盘汇总20240606 风云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