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全体本研学生学AI 高校专业设置有这些新趋势

“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于近年刚开始却飞速发展。四年后如果我们的毕业生还不了解AI、不能使用AI,也许一走出校门就被淘汰了。”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马剑鹏教授对第一财经说。

第一财经从复旦大学获悉,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复旦大学将推出“AI大课”,在2024-2025学年推出至少100门AI领域课程,覆盖全体本研学生。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教授介绍,“AI大课”的目标,是通过一学年努力,到明年秋季学期开学,复旦将实现AI教育的“三个渗透率100%”——AI课程覆盖全体本研学生、AI+教育覆盖全部一级学科、AI素养能力要求覆盖全部专业。

随着AGI(人工通用智能)的发展,不管是企业端还是高校机构,对AI人才的重视度都在增加。除了复旦宣布All in AI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在近几个月陆续设置了人工智能学院,加码AI教育。

文科理科都要学

谈及复旦“AI大课”的不同,陈焱对第一财经表示,复旦并不是成立一个人工智能学院,而是全校动员,瞄准的是科学智能创新生态建设。

“新一代AI已经成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复旦的系统设计,体现对这一波AI发展路径的判断——引领垂域创新与紧跟大模型并重,支撑AI赋能千行百业。”他说。

而作为覆盖全体本研学生的计划,“AI大课”在课程设置和师资上有哪些具体安排?

据悉,AI大课的AI-BEST课程体系从四个维度来设计。包括AI通识基础课程(AI-Basic Courses,简称AI-B)、AI专业核心课程(AI-Essential Courses,简称AI-E)、AI学科进阶课程(AI-Subject Courses,简称AI-S)和AI垂域应用课程(AI-Thematic Courses,简称AI-T)。

具体来看,AI-B就是专注于AI数理基础和编程训练、应用工具训练和场景开发、AI伦理教育的通识核心课程和通识专项课程;AI-E,聚焦AI本学科的核心领域,从底层逻辑出发,系统呈现AI相关学科的基本性、共通性知识体系及核心技术的专业类课程;AI-S,将立足文社理工医及交叉学科生长出来的AI+X课程,将AI技术与本学科核心知识相结合,开设有学科特色的AI类课程;AI-T,基于各专业领域,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的具体AI应用场景,把课程建设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充分结合。

作为AI-E授课教师代表,复旦大学MOSS大模型负责人、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邱锡鹏告诉记者,AI大课是要构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学生怎么解决实际问题。

图为AI-E授课教师代表,复旦大学MOSS大模型负责人、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邱锡鹏 复旦大学供图

“对于AI人才来讲,不是说掌握了某种技能、会使用工具,而是指具备一种解决开放能力的人才。就是面向未知的、没有标准解决方案的情况,他能够通过AI的思想找到比较好的解决办法,这是一种能力。面向培养这种AI人才,我们就需要从多个维度建设这门课程。”邱锡鹏表示。

具体来看,学生如何选择课程?

陈焱解释,对于一年级的本科新生来说,现在涉及的AI大课下面的第一个层级就是AI-B类的课程,会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本科的必修课程。难度分为B1和B2两个不同档位,第一档面向理工学生,第二档的设计面向人文社科类学生,少数人文社科的学生也可以选第一档。对研究生而言,学习的职责跟本科生有巨大的差异,所以他们的职责是一定要在自己课业学习的基础之上创造新的知识,探索新的领域,拓展知识的边界,会选修合适的AI-S和AI-T类课程。

“从5月初开始开放全新的AI课程申报后,原本校内自发开设的300多门AI相关课程中进入新课程体系的并不多,事实上,此次的100多门‘AI大课’课程有70%以上是新建课程。”陈焱说。

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程远教授告诉记者,复旦有一门AI药物设计课程,从前这门课以程产业应用相关的内容主要案例讲解和分析为主。“这门课今后将作为AI-T类课程,加入AI赋能蛋白结构预测、口袋发现、虚拟筛选等产业前沿的问题作为项目实践。”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麦肯锡此前一份关于AI的报告显示,预计2030年中国对AI专业人员的需求将增至2022年的6倍。

在2018年新设人工智能专业以来,我国共有535所(含2所重复备案高校)普通高校成功备案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此前公布的《2022高考搜索大数据》显示,人工智能连续3年蝉联高考专业报考热搜榜第一。特别是在教育部推进新工科建设以来,仅2021年一年就共有130所本科院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

围绕AI人才培养,不只是开设AI大课的复旦,今年以来也有多所高校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共性之一,就是对人才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

6月5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宣布人工智能学院将于2024年以人工智能(拔尖英才试点班)为招生专业首次进行本科招生。本科阶段符合条件者全部纳入致远工科荣誉计划与国智计划,实行本研贯通培养。该人工智能学院是作为携手上海市以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国家级平台共同筹建的特区学院。

另在4月27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由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担任该学院院长。姚期智介绍,清华人工智能学院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理论与架构”与“人工智能+X”两个重点方向。

而在复旦大学的AI大课计划中,AI-T将重点放在了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的具体AI应用场景。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漆远告诉第一财经,虽然目前刚毕业的年轻人存在一些就业问题,但优秀的AI人才,全国各地都在抢。“这就是教育和需求两者之间有一个鸿沟,AI大课就是希望能够做生产实训。拿着问题找方法,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来学习”。

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程远对记者介绍,如今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垂直的行业领域都在因AI而发生改变,AI-T的课程设计就是关注垂直领域的具体问题,以及产业急需的问题,来培养懂AI,且能够实践的顶尖交叉型人才。

他举例说,每一个授课组里都邀请了产业前沿的顶尖老师前来授课,例如来自国家气象中心、中石化、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华山医院、阿里云、蚂蚁集团、商汤、联影等单位的老师。而且复旦还将以实训为抓手,邀请产业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和授课老师一起联合设计实训课题。“这个课程设计理念,就是紧扣学术界、产业界实际问题的需求,让学生直接在学习的阶段,就直面产业需要的问题展开学习和实践。比如,传统课程中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体系结构》等AI基础设施相关的课程,在单点上培训了学生的能力,但离产业应用还有最后一公里。程远团队与信息学院共同设计《AI Infra:前沿与实践》课,邀请AI顶尖企业阿里云团队授课,集合10多项产业界亟待或者正在解决的实操项目,让学生走近产业一线,通过课程训练,快速参与前沿课题、前沿项目攻关。


高考招生增加31个本科专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反映哪些新趋势?

引言:高考招生增加31个本科专业,而在这些新增的专业中,工科站的比率几乎达到了一半,同时有关专业的智能和智慧成为了我们的高频词汇。同时部分的管理类和艺术类的专业都给撤点了。这整体反映了现在社会市场的需求,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高新技术人才以及更多的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反映了社会更加需要的是技术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以及管理类的人才和艺术类市场已经出现饱和的一种新趋势。

今年高考招生新增加了31个本科专业,同学测点了许多。不是很火,很热门的一些专业,这一次调整专业更加反映出国家对于人才的需要,现在国家整体人才市场缺少的是工科类的智能。人才和一些专业的人才,同时对于管理类以及一些艺术类的人才也出现了饱和。这也反映出了中国现在要从人才抓起,进行科研创新和自主创新的一种新趋势。同时由于这些年来娱乐圈的各种错乱现象,以及很多直播间的有大货出现的一些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形象,国家将艺术类的专业调点撤销了许多,也正是为了打击娱乐事业,将娱乐事业进化为一片真正的净土。

同时这一次专业的调整更加反映了国家对于人才需要以及现在社会市场中的人才分布情况,这一次调整更多的可以看出哪些专业和领域上面已经出现了侦查饱和现象的一些专业在现在仍然很吃香以及很需要更多的人才。这一次专业的调整不仅仅反映出国家的一些层次政策和一些需要的新趋势,更加反映出来的是现在市场在哪一些地方出现了缺口,在哪一些地方出现了饱和等一些的新趋势现象。

希望今年的考生在选择专业都能够选择上自己所喜欢的专业,也能够上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人工智能专业学什么就业方向

人工智能就业方向及前景

人工智能就业方向及前景人工智能就业方向及前景主要有: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

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体系《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

《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智能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前景可以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是指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算法、深度学习等相关的多种技术的分析、研究、开发,并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设计、优化、运维、管理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

人工智能专业就业方向有科学研究、工程开发、计算机方向、软件工程、应用数学、电气自动化通信、机械制造等。人工智能是国家战略的核心方向,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就业方向及前景

人工智能就业前景很不错,就业方向主要有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

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后,国家会颁发很多政策去促进这一计划的实现,所以越早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就越有发展潜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就业方向及前景:

1.算法工程师。进行人工智能相关前沿算法的研究,包括机器学习、知识应用、智能决策等技术的应用。以机器学习的过程为例,涉及到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算法设计、算法训练、算法验证、算法应用等步骤,所以算法是机器学习开发的重点。

2.程序开发工程师。

一方面程序开发工程师需要完成算法实现,另一方面程序开发工程师需要完成项目的落地,需要完成各个功能模块的整合。

3.人工智能运维工程师。大数据与AI产品相关运营、运维产品研发;相关组件的运维工具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提供大数据与AI云产品客户支持。

4.智能机器人研发工程师。研发方向主要从事机器人控制系统开发,高精度器件的设计研发等。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方向主要做工作站设计,电气设计,器件选型,机器人调试,编程,维护等。

硬件专家。AI 领域内另外一种日益增长的蓝领工作是负责创建 AI 硬件如 GPU 芯片的工业操作工作。大科技公司目前已经采取了措施,来建立自己的专业芯片。

人工智能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未来好就业吗

人工智能的未来就业前景是很不错的,可以从事的就业方向也有很多,如通信、软件工程、工程开发、自动化等方向。 人工智能就业前景 未来人工智能的就业和发展前景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智能化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

第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职场人的必备技能之一。 在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市场对于人工智能产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不少科技公司都陆续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实施战略布局,由于人工智能人才相对比较短缺,所以人才的争夺也比较激烈。

另外,由于相关人才的数量比较少研究生培养为主,而且培养周期比较长,所以人工智能人才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有一定的缺口。 人工智能就业方向 人工智能可以说是一门高尖端学科,属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涉及了数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哲学和认知科学、不定性论以及控制论。

研究范畴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智能搜索等。应用领域包括机器翻译、语言和图像理解、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科学研究、工程开发、计算机方向、软件工程、应用数学、电气自动化、通信、机械制造等。

人工智能专业是新设立的专业,发展前景好,有哪些院校开设?

人工智能专业是新设立的专业,发展前景好,有哪些院校开设?

人工智能技术专业是新开设的技术专业,致力于塑造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应用性优秀人才,促进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基本建设。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依据通告,全国各地一共有35所高等院校获第一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质。

人工智能技术专业毕业之后可以回校当教师,企业产品研发职位,人工智能试验室等。实际职位有:大数据挖掘技术工程师、下位机数据工程师、售前技术支持(商务智能方位)、行业研究员(股票市场)。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堂班公布创立

清华大学招生办负责人余潇潇详细介绍,2022年清华大学招收范围与往年对比总体差不多。新闻记者认识到,上年清华在北京推广招生人数169人,在其中理工科162人,文史类7人。

对外开放日主题活动上,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堂班(通称“智班”)公布创立。智班将变成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第八个重点班,由图灵获得者、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医生姚期智工程院院士出任智班总裁专家教授。

清华大学招生办负责人余潇潇详细介绍

智班将逐渐招生本科毕业生,第一批预估招生30人。在大学本科低学段,智班将根据数学课、电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主干课程,为学生奠定基础;在大学本科高学段,将根据交叉式协同课程培养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将人工智能与别的学术前沿紧密结合。与此同时,智班的学生将得到与有关产业链的协同见习机遇。

特别注意的是,2022年清华土木类、电子信息工程推行全过程大类塑造。2022年清华大学土木类获准设立了标口的大学本科专业“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与海洋技术”,包含建筑专业、水利科学与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管理、交通工程、海洋科学与工程项目5个专业方向。

学生进校后已不必须做好技术专业确定,推行大类招生、大类塑造和类别出入口。在前几年的大学本科学习中,学生开展大类现代教育学习培训,后2年需进行一个主学专业方向和最少一个双学位辅修专业方向的专业学习。是“本硕全线贯通”和“本博贯通”的教育模式。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4031.html
当下 再被宋朝之美击中
新传考研经验帖 J人 悲观人格 但是上岸中央民族大学 努力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