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官员 中国积极践行承诺 在环保领域成就显著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多名联合国官员积极评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今年世界环境日以“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未来,我们是恢复一代”为口号,聚焦土地恢复、遏制荒漠化、增强抗旱能力。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办环境日的主题活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积极践行承诺,在环境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 英厄·安诺生: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成就显著。担任《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期间,中国积极推动磋商进程,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一成果意义重大。中国还在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上周我在北京见证了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启动,该基金将用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国有非常远大的土地恢复目标,积极防治荒漠化,这些都令人印象深刻。

多位联合国官员表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领域的经验值得各国借鉴。

世界气象组织副总干事 巴雷特:中国在太阳能发展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大规模应用相关解决方案等方面,我们有很多可以向中国学习的地方。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 常启德:中国在环保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入选联合国首批“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的“中国山水工程”,以及库布其沙漠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这些项目成为生态修复领域的全球典范。


我国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有什么现实意义?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 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是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探明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 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粗放利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 二是碳排放总量突出。 按照联合国通用的公式计算,碳排放总量实际上是4个因素的乘积: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的能耗量(能源强度)、单位能耗产生的碳排放(碳强度)。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其中还包含着出口产品的大量内涵能源。 我们靠高碳路径生产廉价产品出口,却背上了碳排放总量大的黑锅。 在一些发达国家将气候变化当作一个政治问题之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尤为重大。 三是锁定效应的影响。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初始路径和规则的选择具有依赖性,一旦作出选择,就很难改弦易辙,以至在演进过程中进入一种类似于锁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简称锁定效应。 工业革命以来,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对化石能源技术的严重依赖,其程度也随各国的能源消费政策而异。 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一些重化工等高碳产业和技术不断通过国际投资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中国倘若继续沿用传统技术,发展高碳产业,未来需要承诺温室气体定量减排或限排义务时,就可能被这些高碳产业设施所锁定。 因此,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认清形势,及早筹划,把握好碳预算,避免高碳产业和消费的锁定,努力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系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 四是生产的边际成本不断提高。 碳减排客观上存在着边际成本与减排难度随减排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1980-1999年的1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年均降低了5.22%;而1980-2006年的26年间,能源强度年均降低率为3.9%。 两者之差,隐含着边际成本日趋提高的事实。 另外,单纯节能减排也有一定的范围所限。 因此,必须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着眼,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把宝贵的资金及早有序地投入到未来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方面。 五是碳排放空间不大。 发达国家历史上人均千余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挤压了发展中国家当今的排放空间。 我们完全有理由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率先减排。 2006年,我国的人均用电量为2060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经合组织国家的1/4左右,不到美国的1/6。 但一次性能源用量占世界的16%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了世界的20%,同世界人均排放量相等。 这表明,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碳排放强度偏高,而能源用量还将继续增长,碳排放空间不会很大,应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中国减排承诺为什么不说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

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中国作出减排承诺说明中国将下力气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将以更积极的态度负起保护地球环境的义务,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巴黎协定》框架下 中国设定了哪些减排目标

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之下,中国提出了我们有雄心、有力度的国家自主贡献的四大目标。 第一,到203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下降60%到65%。 第二,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总的能源当中的比例,要提升到20%左右。 第三,到2030年左右,中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要达到峰值,并且争取尽早的达到峰值。 第四,增加森林蓄积量和增加碳汇,到2030年中国的森林蓄积量要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4871.html
Intel超分技术 AMD 微软想要一统江湖!DirectS
状元的节奏!上市9天交付过万 秦L 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