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家保冬妮 AI无法代替人来表达情感

在AI技术的发展之下,阅读这件事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一个可以快速查阅信息的搜索引擎时代,比知识、方法更重要的,就是拥有一个广阔的视野。而这正是通过阅读,可以实现的事。

不辜负每个看书的孩子,也不辜负每个给孩子写书的人。在六一儿童节之际,澎湃新闻就什么是好的童书、应该怎样阅读等话题专访儿童文学作家、原创图画书领跑人保冬妮。她提到,阅读很好玩,家长在孩子阅读的时候,要开放自己的思维,不要把它变成另外一种学习,如果是学习的话就将是一种压力;不提倡任何人去看某种书单。孩子不是模子刻出来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不同的阅读经验,不能依照一个书单。想给孩子们一个多元的眼光,就是多给他们讲故事,要带他们多行走、多观察;对于AI的出现,其无法去代替人来表达情感,只要是创作者不断地产出自己最富有情感的故事,AI 只是服务于我们。

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想给孩子一个多元的眼光,就是多给他们讲故事,要带他们多行走、多观察。

澎湃新闻:您认为童书该怎么样有趣地去阅读?

保冬妮: 这是一个特别好玩的问题,对于不同的年龄来讲,阅读它其实有不同的方式,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对语言的理解是有区别的。儿童文学的阅读,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方式。家长要针对孩子的年龄、性格、爱好,为孩子去选书。

对 6 岁以下的小朋友来讲,尤其是对3 岁以下的孩子,阅读就是游戏。绘本就是玩具,它完全是一种玩具,家长在亲子互读、互动中,应该是把绘本作为一个玩具跟小朋友互动,这样的阅读方法会让孩子非常快乐,也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需要。我家宝宝小的时候,从 0 岁就开始阅读,我就是跟她玩在一起。现在 3 岁以下的书,有一些是通过动物的发声引起小朋友的听觉注意,包括孩子的大脑的发育,也是在亲子共读中被激发的。比如接力出版社出版的《水墨宝宝视觉启蒙绘本》,其中有一本《变变》就是拿来玩的。“鸭子过来了,嘎嘎嘎。唉,那个大脚是谁的大脚?我们想想是谁的大脚,谁也猜不到是小鸟的,是公鸡的,是谁的?一翻过来一看,哇,原来是公鸡的。”整个阅读过程中,就是跟孩子在玩。

保冬妮《二十四节气旅行绘本·春分》内页

那么,对于 6 岁以上的孩子,阅读就不仅仅是游戏了,而是认知世界的一种通道。6 岁以下的孩子阅读的时候,可以拓展很多活动,家长可以跟孩子开展跟书有关内容的一些游戏,比如说《二十四节气旅行绘本》这本书,我们还可以带着绘本去旅行。其实,阅读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对我们成人来讲,它其实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早上起来喝一杯茶,喝完茶看一会儿书,它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状态。

澎湃新闻:一些家长有阅读焦虑,在您看来家长该扮演什么角色?

保冬妮: 如果爸爸妈妈属于焦虑型的,会板着面孔跟孩子去读书,而且非常正式,这就不好玩了。当你阅读不好玩,孩子就不喜欢你,那这样的阅读方式就更容易失败。小朋友在下一次阅读开始的时候,他就会很恐惧,不想和爸爸妈妈继续阅读。

对于 6 岁以上的小朋友来讲,我觉得爸爸妈妈在陪伴阅读中的角色是一种分享。这本书我也读了,我有一个特别好的想法。我们今天读的《丹顶鹤的旅程》,要不要我们去动物园去看看丹顶鹤呢?能让孩子从书本到实践,就是阅读的补充。如果有可能的话,比如说一起针对这本书中讲到的内容,到黄河口去看看野生环境当中的丹顶鹤,那将是一次好玩的旅行。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我相信没有孩子是不热爱阅读的。阅读就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延伸部分,同时也奠定了自己的学习模式。阅读很好玩,家长在孩子阅读的时候,要开放自己的思维,不要把它变成另外一种学习,如果是学习的话就将是一种压力了。

澎湃新闻:您觉得阅读原创儿童文学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保冬妮: 儿童文学是所有为孩子创作的文学形式的总称。比如儿童文学、童话、儿童小说、童谣、儿童诗、儿童散文,它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家长要了解孩子在选择这些文本的时候,更乐于接纳哪一种。原创的儿童文学,写了在地小朋友真实的生活故事。比如说校园文学,就是当下在学校的故事;跟历史相关的题材,能方便小朋友理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小时候,这对孩子来讲是对时间的一种理解,对时间流过空间里面人的生命的一种理解。孩子的周边的环境是非常单纯的,而他们自己所接触的人又是有限的,儿童文学的阅读,就帮他们拓展了眼光,能够了解历史、了解现在,了解他人、了解自己。

对于儿童诗或者儿歌来讲,是孩子拓展母语深度和广度的一个特别好的文本。在我们家小朋友阅读的过程中,儿童诗是最引发她想象力的一个文本。好的儿童诗是把孩子带到他所不熟悉的场域,让他去有更加深刻的一种感受。让孩子能够用更多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感觉,从而学会表达,学会抒情,学会去讲述,这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种能力。

儿歌对于 6 岁以下的孩子来讲,是他们了解母语的一种很好的文学载体。儿歌是小朋友的一种口腔游戏,在小朋友读儿歌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具有韵律感的语言就像小皮球一样,具有弹性。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语言在口腔当中的碰撞,让孩子觉得语言其实很有意思。对于更小的小朋友来讲,绘本是他们在阅读时第一接触的文本,现在不同形式的绘本也是针对着不同的孩子来创作的。像婴儿绘本,有玩具性、有游戏性,这些书可以引起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和思考。

澎湃新闻:您借作品最想传递给孩子什么?

保冬妮: 在我的儿童作品中,包含了寻找、成长、科普类等主题。比如《我的飞鸟朋友》这套书,在2022年获得了中国好书奖。它向孩子介绍了我国第一类、二类保护动物。像这样的一些鸟类,在生活中小朋友可能并不能完全认知它们,但其实它们应该是小朋友们应知应会的鸟类。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不仅有人类,还有鸟类、鱼类、昆虫等,都活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所以我想传递的是,孩子们不能仅仅认知自我,还要认知我们的动物朋友。

保冬妮在川西高原,海拔4000米拍摄鸟类

澎湃新闻:哪些儿童作家或者儿童作品您特别喜欢?

保冬妮: 我小的时候,我母亲给我定了《世界文学》杂志,里面法国作家艾克希佩利写的《小王子》我特别喜欢,它颠覆了我对儿童文学的一种理解。过去我觉得童话更多就是一个小鸭子在讲话,或者是人与动物的对话,一个故事也总是单线条。但《小王子》打开了我的眼界,这个故事将我带到了一个神奇的星空,让我一下子理解了儿童文学的无限可能性。

澎湃新闻:现在AI的出现,您觉得对儿童文学的创作会有挑战吗?

保冬妮: 我一点也不去担心 AI 的出现,这个地球上任何的机器,都无法去代替人来表达情感。图画书是画家和作家合作而成的,在图画书上呈现了作品的情感的轨迹。不同的画家,会用不同的手法呈现故事的走向。虽然AI 技术也能够绘画,但是它目前所呈现的绘画形式,看上去总是不如手绘那么具有温度。AI 可能能够更加好地去展现,更加丰富的、立体的以文字呈现的一些小说、童话。在电子媒介不断地更新的时代,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更丰富的形式会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但对于一个内容的制造者来讲,我并没有焦虑。我觉得只要是创作者不断地产出自己最富有情感的故事,那么 AI 只是服务于我们,而并不能取代我们。

澎湃新闻:您有没有个书单?

保冬妮: 我从来没有书单,我也不提倡任何人去看某种书单。你的孩子不是模子刻出来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爱好,不同阅读经验,怎么能就依照一个书单?

如果你想给孩子一个多元的眼光,就是要带他多行走、多观察。比如说寒、暑假,可以带孩子去观察自然、观看博物馆、了解社会,哪怕去一些已经荒废的工厂,老街旧巷,可以给孩子讲述更多故事,为什么这儿荒废了?为什么人们离开了?慢慢地引入历史和现实,让孩子去思考,未来这个孩子的思辨性就会更强。


请问在做语文阅读时如何抓住角度答题

“现代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指导第一部分(必做题):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一】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等,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 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 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一偷换概念: 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二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 ,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四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五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六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七颠倒因果: “因”与“果”错位;或 “条件”与“结果”错位。 八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九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十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二】简答题(07年新增题型)的解答 1.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 说明文,■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1)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 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合并各段内容, 概括中心意思:寻找各段中心句, 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重难点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 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 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 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 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 分析的具体做法是:①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二部分(选做题):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 规范作答(一)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 ;(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 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 , 特定线索、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答题思路:⑴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是…… ⑵结合文本作解说。 ⑶谈该特点的作用。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过渡照应:承上启下;前后呼应;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抒发感情表达见解。 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 欲扬先抑:先贬抑,后褒扬;虚实结合:有实写,有虚写;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第五类: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描写: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第六类:人称表达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 ⑶埋下伏笔⑷设置悬念;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⑹总领下文;2、文中句:⑴ 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点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题型2: 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 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空间、情感、人物。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分析手法及作用。 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 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 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8.设问: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突出强调;承上启下。 题型4: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题型5: 探究类(含评价)另附专题第一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考纲陈述: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所体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所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人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散文的阅读:1.明确概念: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2.文体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3.阅读要领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语言优美洗练,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 阅读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理清脉络、层次,正确理解散文的思想内容。 抓住脉络线索,就是抓住散文小段、小层的抒情性话语,把这些话语组织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分析这些语句,大致就可分析出主题思想了。 (2)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一般说来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分析起来比较难,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分析思考:一是用了哪些写景抒情方法,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还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二是分析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弄清散的“形”和不散的“神”,通过联想把握“形”与“神”的结合点。 三是分析散文的立意、寓意或象征意,散文的深层含义都是通过“物”表现出来的,必须看清作者赋予了“物”什么特点,什么品质或者什么思想。 (3)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 散文的语言一般比较优美,许多句子含义比较丰富,把比较典型的词语、句子放入到具体的段落中去思考,体会语言的妙处。 答题步骤: ⑴本文(句)语言(修辞)上的特点是…… ⑵结合文本作解说。 ⑶谈该特点的作用。 A⑴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⑵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⑶体物入微: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⑷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⑸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⑹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⑺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⑻含蓄蕴藉: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⑼整散结合:既匀称整齐,又有错综变化。 B①质朴平实。 ②华美精致。 ③含蓄蕴藉。 ④诙谐幽默。 ⑤准确恰当。 C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意蕴丰厚。 ②词语运用富有特色,生动传神。 ③使用叠词,音节和谐,富有音乐感。 ④句式整散结合,变化多姿。 ⑤引用诗句,丰富文章内容,富有诗意。 (4)体会散文的意境,领会散文的主旨。 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一定要进行联想和拓展,一般的散文,总是描绘、创造一个美好的意境,通过“物”与“人”来表现这个意境,换句话说,就是散文表现的精神或品质特点。 分三类:托物言志类,记叙抒怀类,议论明理类。 文意=形式(结构和手法)+内容(材料)+主旨(志向,情怀和哲理)(二)小说的阅读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 (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设题角度有:①形象的特点。 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和典型性。 ②形象的塑造。 作品的形象使用什么样的手法塑造的。 肖像描写: 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 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③形象的地位和意义。 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一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二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三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作用一: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作用二: 暗示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作用三: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作用四: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作用五: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①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 ②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③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5)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第

古诗文阅读,题目,秋怀 欧阳修 第一小题的题目是,悲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1)作者所“悲”包括:①因世事繁杂而双鬓苍老。 ②因享受高官厚禄而十分羞愧。 ③面对美好的秋景而无心欣赏。 “④归隐园田的心愿一时无法实现。

诗歌的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

赋、比、兴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 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 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 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 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比拟 1、比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 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 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 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 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 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夸张 2、夸张。 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 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 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 ”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借代 3、借代。 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 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 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 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 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 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 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 这首诗也写得很好。 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总结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 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 比如,以豪放称著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称著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 ”(《月夜》)等等浮想联翩的佳作。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5199.html
倒计时1天! 北京师范大学专场明日开启 张朝阳的物理课
胡塞敢打美军航母 以色列遭当头一棒 西班牙拒绝涉以船只靠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