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活字印刷术 让每一颗字都有温度

(原标题: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活字印刷术 让每一颗字都有温度)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极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登上历史舞台,活字印刷术已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在西安的城墙脚下,有这么一家活字印刷体验店,可以让人们重拾记忆,体验古老的活字印刷术。

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活字印刷术 让每一颗字都有温度

90后非遗传承人魏立明从2018年开店至今,每月定期为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开展活字印刷的文化体验。他在这里给前来参观的人员讲解活字印刷的发展历史,教授活字印刷的方法,传播活字印刷文化。

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活字印刷术 让每一颗字都有温度

西安市民 孙茄:传统的气息非常浓郁,铅活字非常有传播文化的意义。我很喜欢这种氛围,这也是我们年轻人现在喜欢的国潮的感觉。

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活字印刷术 让每一颗字都有温度

受小学老师的影响,大学毕业后魏立明萌生了在这一领域创业的想法。由于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那段时间魏立明天天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各地寻找铸字机设备,就是想让这份传统非遗技艺焕发新的生机。

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活字印刷术 让每一颗字都有温度

活字印刷术非遗传承人 魏立明:我身后就是非常珍贵的28000枚活字,它们都是由上个世纪的百年机器以及铜字模一笔一画铸造而来,每一颗字都是有温度的。我们可以将一颗一颗的活字从字架上拣出来排列成喜欢的字句,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文明的遗存,还有活字的温度。

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活字印刷术 让每一颗字都有温度

为了全面掌握这门技艺,魏立明在师父的帮助下学习各个流程。铸字、拣字、排版、印刷,弥日累夜的尝试,终于让活字印刷工艺重新延续。

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活字印刷术 让每一颗字都有温度

魏立明的师父 活字印刷术第三代非遗传承人 徐建华:有一天一个年轻小伙(魏立明)问我铸字机怎么用,我就觉得很高兴。中国的活字印刷不但是有千年的历史,它还有非常多的文化值得不断去整理。

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活字印刷术 让每一颗字都有温度

最近,魏立明和团队成员李晨枫正在为开发新的活字文创产品而忙碌。这几年,他们相继开发了古法造纸、活字印刷、纸艺课程等多种体验项目,设计出了十多种非遗衍生文创产品。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是最好的传承,在魏立明他们看来,类似活字印刷的非遗只是暂时被灰尘埋没,只要不断有新的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出现,灰尘一定会被拂去。

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活字印刷术 让每一颗字都有温度

小学生 安行行: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人的智慧,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自己动手尝试了,很有意义,也很有成就感。我也了解到了活字印刷的一些历史和作用。

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活字印刷术 让每一颗字都有温度

他们认为,创新和传承的关键,在于营造传统文化的现代体验空间,将传统文化创新再造的同时,协助人们做出一件符合现代人生活审美和内心喜好的作品,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活字印刷术 让每一颗字都有温度

文创设计师 李晨枫:让我们新创作的文创产品跟活字印刷相结合,并且把实用性、功能性通过产品体现出来。这是我们现在要一直往下做的事情,也是为了国家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多作出一些贡献和努力。


活字印刷术这一发明在我国及世界科技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升(?-约1051)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J.谷登堡活字印书早约400年。 活字印刷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 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 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 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 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 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 毕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当时人称布衣。 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 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 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 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 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 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 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升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现代的凸版铅印,虽然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是宋朝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中间,我国的平民发明家毕升的功绩不可磨灭的。 可是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我们却一无所知,幸亏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的事迹,比较完整地记录在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里。 但是除开西夏文字的几本推测为活字印刷的佛经外,中原地区无发现活字印刷的中文印刷品!

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 年间,即公无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据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首先要在胶泥制成的小方块上刻好一个个的单字,放在火上烧硬,变成陶活字。 平时将这些陶活字装入纸袋,按照字音韵母的次序排列在木格里。 其次,依照稿本拣出所需要的陶活字,排在一块铁版上,字下放一层脂蜡和纸灰,放到火上烘烤,脂腊熔化后,再用另一块铁版在上面压一压,使字面平整,待铁版冷却,_所排的字就固定在铁版上,这就是排版。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施墨印刷。 印刷完毕,将铁版重新放到火上烧,脂蜡一化,便可将活字拣出来,再放回纸袋中,排到木格里,以备再用。 沈括比毕升小十几岁,是同时代的人,而且毕升制造的陶活字后来归沈括的侄子所有,因此,沈括《梦溪笔谈》中关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是翔实可信的。 然而,一些欧洲人曾经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归功于谷腾堡。 谷腾堡是西德人。 他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大约是公元1440-1448年间的事,比毕升发明陶活字印刷术整整晚了400年。 活字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象任何发明创造一样,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有它的社会需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的。 中国社会进步到北宋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都需要迅速地大量地传播信息。 活字印刷术正是为解决这个社会需要所提出的问题而产生的。 印刷术必须用纸和墨。 中国早在汉代就发明了纸和油烟、松烟两种墨。 纸和墨的发明为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战国秦汉以来出现的印章和拓碑等复制文字、图画的方法又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条件。 顾名思义,印刷术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两种意思;“刷”字,是拓碑施墨这道工序的名称。 从印刷术的命名中已经透露出它跟印章、拓碑的血缘关系。 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术的两个渊源。 早在公元前4世纪,即战国时期,私人印章就已经很流行了。 那时称为“玺”。 秦始皇灭六国,得楚和氏璧,凿国玺,“玺”字从此被封建帝王所垄断。 皇帝的印章才得称玺,一般人的玺只好称印称章。 汉代印章盛行。 起初的印章多是凹入的阴文,用于封泥之上,后来纸张流行,封泥逐渐失去效用,水印起而代之,凸起的阳文多起来。 印章创造了从反刻的文字取得正字的方法,阳文印章提供了一种从阳文反写的文字取得阳文正写的文字的复制技术。 印章的面积本来很小,只能容纳姓名或官爵等几个文字。 东晋时期,道教兴起。 道教的一派注重符录。 他们在桃木枣木上刻文字较长的符咒,从而扩大了印章的面积。 据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一书中记载,道家有一种刻着120个字的复印。 可见当时已经能够用盖印的方法复制一篇短文了。 这实际上就是雕版印刷术的先驱。 拓碑是印刷术的另一个渊源。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但当时儒家典籍全凭经师口授,学生笔录。 因此,不同的经师传授同一典籍也难免会有差异。 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政府立石将重要的儒家经典全部刻在上面,作为校正经书的标准本。 为了免除从石刻上抄录经书的劳动,大约在公元4世纪左右,人们发明了拓碑的方法。 拓碑的方法很简便。 把一张坚韧的薄纸浸湿后敷在石碑上,再蒙上一张吸水的厚纸,用毛刷轻敲,到纸陷入碑上刻字的凹穴时为止,然后揭去外面的厚纸,用棉絮或丝絮拍子,蘸着墨汁,轻轻地均匀地往薄纸上刷拍,等薄纸干后揭下来,便是白字黑地的搨本。 这种拓碑的方法,跟雕板印刷的性质相同,所不同的是,碑帖的文字是内凹的阴文,而雕板印刷的文字是外凸的阳文。 石碑上的文字是阴文正写。 拓碑提供了从阴文正字取得正写文字的复制技术。 后来,人们又把石碑上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再从而传拓。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诗中曾说:“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这和雕板印刷已经所差无几了。 在唐代,印章与拓碑两种方法逐渐发展合流,从而出现了雕板印刷术。 唐穆宗长庆四年十二月十日,即公元825年1月2日,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说到当时杨州和越州一带处处有人将白居易和他自己的诗“缮写模勒”,在街上售卖或用来换茶酒。 “模勒”就是刊刻。 这是现存文献中有关雕板印刷术的最早记载。 公元836年,唐文宗根据东川节度使冯宿的报告,下令禁止各道私置日历版。 冯宿在他的报告中说:“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奏请颁布新历书的时候,民间私印的历书已飞满天下。 ”可见当时民间从事雕板印刷业的人是很多的。 1900年在甘肃敦煌县千佛洞发现的藏书中有一卷雕板印刷的《金刚经》,其末尾题着“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一行字。 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 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有确切日期的最早的印刷品。 这书的形式是卷子,长约1丈6尺,由7个印张粘接而成。 最前面是一幅扉画,画的是释迦牟尼在只树给孤独园说法的情景。 其余印的是《金刚经》全文。 这个卷子图文都非常精美,雕刻的刀法细腻,浑朴凝重,说明当时刊刻印刷的技术都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 随着印刷品种和数量的急剧增长,每印一种书就要雕刻一回板,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当可观。 于是,就向人们提出寻求一种更简便、更经济的印刷技术。 至迟到唐代后期,已经有了用单个佛象印连续重复印制的千佛象手卷。 过去英、法、德、日等国家的考古队在中国新疆各地曾发现过大量的这种千佛像手卷。 英国博物馆藏有一幅这样的手卷,全长17英尺,约合5.18米,上面印着468个佛像。 另外,在雕板过程中,刻错字是难以避免的。 如果刻错一个字就废掉一块板太可惜、太浪费了。 聪明的工匠们想出一个补救的办法,就是用凿子将错字挖掉,再用一块同样大的木块刻好字补上。 这些都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经验、借鉴。 由此可见,虽然活字印刷术是毕升个人的发明创造,但这里面确实凝聚着前朝历代很多劳动者的智慧。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隋唐时期出现雕版印刷,但它费工、费时,又不经济,印刷术的改进创新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宋的平民(普通百姓)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的过程:(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 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 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 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 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 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 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升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现代的凸版铅印,虽然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是宋朝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中间,我国的平民发明家毕升的功绩不可磨灭的。 可是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我们却一无所知,幸亏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的事迹,比较完整地记录在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里。 但是除开西夏文字的几本推测为活字印刷的佛经外,中原地区无发现活字印刷的中文印刷品!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意义:活字印刷术及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及对世界的贡献:(1).活字印刷术发明后,陆续传到世界各地。 (2).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两项考古发现:(1).考古学家发现了西夏时期的木活字印刷品,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2).山西应县木塔内,发现了一幅辽代的红、黄、蓝三色佛像版画,这就是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雕版彩色套印印刷品。 同时也说明:宋元时期,我国已有套色印刷技术。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5324.html
麦当劳输掉鸡肉 商标战 巨无霸
深数所与丰农控股签约 共同探索大湾区现代农业数据资产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