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辽阔 新月地带的文明之光 作者朱慧中 神秘的叙利亚文化 专访 深远

《新月地带的文明之光》近期出版,这本书分成首都、南部、中部、海岸、北部、东部等六个部分,非常详尽地呈现了叙利亚各地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沿革。搜狐文化特约本书作者朱慧中老师,详细讲述了本书的创作过程和对叙利亚文化的深度理解。

搜狐文化:您在2004年至2005年,赴大马士革大学进修访学,遍访叙利亚重要的历史古迹和山川河流,请分享下您在叙利亚印象最深的一次旅行经历。

朱慧中: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尤其在04年和05年的叙利亚,能接触到互联网的机会非常有限,更别提移动互联网了。

这导致了什么情况?我当年去了很多叙利亚历史古迹,在去之前对这些古迹了解甚少,甚至只看过一两张图片。那时互联网上能找到的信息很少,上网也很不方便,在叙利亚时只能去网吧上网,自己的电脑根本无法上网。

在这种情况下,前期信息闭塞会带来什么结果?我对这些古迹了解得非常少,这对我本人而言会带来极大的神秘感,因为我对它几乎完全不了解,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的探索欲。

如果让我谈论印象最深的一次旅行,那么我可能会选择在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即叙利亚的天涯海角艾因迪瓦尔。我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个地方距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最远。

当时我一个人去旅行,这个地方不仅距离首都很远,而且整个地理和人文环境都相当特殊。

从地理环境上讲,艾因迪瓦尔位于叙利亚、伊拉克和土耳其三国交界处,位于底格里斯河的河边。这个地方的主要居民并非阿拉伯人,而是库尔德人。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库尔德人生活在叙利亚疆域内,他们都学习阿拉伯语。虽然他们的母语是库尔德语,我可以使用阿拉伯语和他们进行交流,交流无障碍。

搜狐文化:2011年叙利亚爆发内战期间,您曾经实地考察很多叙利亚文物古迹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请问最惋惜的是哪处古迹?

朱慧中:第一处古迹是我在书中曾经写到的巴尔米拉,这是一座令人非常惋惜的古城。首先巴尔米拉被公认为“叙利亚最雄伟的历史遗址”。 它位于叙利亚旷野或者荒漠的核心地带,由于周边居民较少,地理位置封闭,因此导致古城能够较好地保存。

巴尔米拉城非常漂亮,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例如大马士革有非常雄伟的朱庇特神庙,而巴尔米拉城不再是朱庇特神,而是巴勒神。巴勒神庙更偏东方,能代表中东地区当地的信仰体系,表达的是中东或者近东地区的信仰主义。

我对这个地方非常震撼,整个城市规模庞大,古迹众多。遗憾的是,这个地方曾经两次遭到袭击,在被破坏的时候,巴尔米拉古城留存至今最核心的古迹,被有选择性地进行破坏,无论是大拱门、巴勒神庙还是罗马剧场的一部分都被破坏。

另一处令我惋惜的遗址是阿勒颇古城,它完整地保存了“中世纪”的概念。

阿勒颇古城的完整程度超过叙利亚任何一个城市,包括大马士革。这座城市非常漂亮,包括城墙、城堡、清真寺、市场、客栈、学校、浴室等。遗憾的是阿勒颇曾经是叙利亚的第一大城市,因为爆发了叙利亚政府军和反政府军的拉锯,所以双方各占其中一部分,互相拉锯、攻击,导致大量古建筑受损。

阿勒颇的古建筑有一个特点,即之前有很多市场,这些市场可能在1000年前已经建好,千年以来一直在市场里进行商品买卖,市场功能延续至今,并没有成为纯粹游客去的地方或者旅游目的地。大家一直在这个地方生活,与古迹共存。并不像国内的某些历史古迹,因为已经完全开发成旅游区,所以没有当地人在这边生活。

搜狐文化:叙利亚地处欧亚非三大.陆的交汇点,这就使它的文化同时兼具欧洲、亚洲、非洲的文化特点,请您结合旅行经历谈下对叙利亚文化的理解。

朱慧中:我认为叙利亚文化的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时间久远。“新月地带”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明发源地,从时间上来讲,能够与之媲美的可能仅仅是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在我看来,叙利亚文化内部的丰富程度要超过古代埃及。

叙利亚在时间上非常久远,例如大马士革和阿勒颇,它们被认为是人类可以持续居住的最古老城市之一。准确地说,叙利亚的历史非常久远,甚至比中国可以考证的历史更久远。

叙利亚的历史大概有五六千年,我认为这并不夸张。首先它的时间悠久,其次整个叙利亚文化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希腊罗马时期之前,即亚历山大大帝完成东征后占领了大量地区,这些地方形成了受到希腊文明和文化影响的国家。

这大概是公元前4世纪之前,也就是希腊和罗马文明之前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这个地方有很多不同的文明,例如靠近地中海的腓尼基文明,以及叙利亚本土的阿拉马文明。我在这本书里也提到过,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叫做阿拉马语,直到今天叙利亚仍有少量的人能够讲这种古老方言。

我刚才提到的第二个特点是文化分层:第一是希腊罗马时期之前;第二是希腊罗马时期,大约从公元前4世纪一直到阿拉伯人占领叙利亚,持续了大概1000多年的时间。希腊罗马时期是中间阶段,之后是阿拉伯伊斯兰时期。因此,叙利亚文明总体上分为三个明显的层次,这与中华文明有所不同。通常中国的历史文化是从夏商周持续到今天,一脉相承,没有明显的分层。

第三个特点,叙利亚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宗教的熔炉。叙利亚位于中东核心地带,总体上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从民族角度来看,历朝历代有大量不同的民族在这里进行融合,宗教也是如此。例如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叙利亚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尤其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一直到今天,叙利亚还存在非常多基督教不同的教派,伊斯兰教也是如此。各个不同的民族有阿拉伯人、库尔德人,还有德鲁兹人等,它有很多不同的民族以及宗教教派也都不一样。大家生活在这样的文明古国,形成了多姿多彩、互相包容、相得益彰的盛况。

搜狐文化:您在书中谈到大马士革市是您最熟悉的叙利亚城市,这座城市的城门对应着古罗马神,请谈下如何对应以及相关的含义。

朱慧中:大马士革在罗马时期是完全按照罗马人的理念新建的,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因为大马士革在罗马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地域性城市。大约公元一世纪,在建设大马士革城市的时期,罗马人信仰体系中的主神是朱庇特神,这解释了为什么在罗马时期大马士革城市的城门中第一个门是朱庇特门,位于老城偏西北的位置。这个地方在罗马时期新建了一座非常雄伟的朱庇特神庙。

我不仅在大马士革看到过朱庇特神庙,在叙利亚的邻国黎巴嫩也看到过。罗马初期,这里建立的是朱庇特神庙,后来演变成基督教时期的圣约翰大教堂,最后在伊斯兰时期改建成伍麦叶清真大寺。

除了朱庇特神之外,还有几位当时的罗马神,其中太阳神是索尔,农神是萨图恩,战神是玛尔斯,美神是维纳斯。这座城市完全按照罗马时期的宗教理念修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罗马时期人们信仰体系。

搜狐文化:您在书中也谈到叙利亚马赛克博物馆的回忆,请您谈论博物馆最打动您的地方是什么?

朱慧中:我在叙利亚曾经看到过很多博物馆,其中有一个名为马赛克博物馆。这个馆位于今天叙利亚北部的伊德利卜省。我对这个博物馆印象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马赛克博物馆建筑非常美,它是一个客栈,本身是艺术品和历史古迹。我们在这本书中也不止一次提到叙利亚客栈,它不仅是大家进行商品交易的地方,同时还为商旅人员提供食宿,这是叙利亚地区具有特色的一种建筑。

第二点是藏品。马赛克博物馆有少量其他主题的展品,例如伊斯兰时期的瓷器、盔甲武器,但是最主要的藏品还是马赛克画。这些展品具有悠久的历史,产地主要来自叙利亚西北部地区,即曾经的拜占庭帝国或者东罗马帝国的范围内。马赛克画主要用于装饰,最主要的是墙和地板的装饰,它反映了叙利亚西北部在拜占庭时期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的审美以及生活情绪。

马赛克画本身非常生动,描绘了各种人物、动物和几何图案,充满想象并且美观。最后一点打动我的是当地的文物保护人员为了保护博物馆的藏品,将大量沙袋填充在博物馆中,那种保护文物的精神令我感动。"

朱慧中,毕业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硕士。作者走访过十几个西亚和北非,曾在叙利亚、苏丹、伊拉克等国长期学习和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油田开发管理、原油贸易等工作。

文/袁立聪 审/钱琪瑶


地球上最久远的文明在哪里?最神秘的文明又在哪里?

人类不是从猿进化到人就进入了文明时代,而是从原始的部落文化向另外一个形态,即普遍地认为是奴隶制的时候,人类文明才开始真正诞生。 人类的古文明,是人类真正的童年。 多少令人神往的传说一直留在后代子孙断续的记忆里,人们执迷地试图通过岁月的残片去找寻第一缕文明之光。 曾经在很长的时期里,人们一直在寻找最最古老的文明。 越过长江、黄河,走过恒河,离开爱琴海,整个人类的思维触角最后伸了古老尼罗河水的潮起潮落。 有人认为,古埃及是最古文明的起源。 于是,那上埃及与下埃及的神鹰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尼罗河默默无语。 它见得太多了。 沧海桑田,一个错误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玩笑。 人类确实错了。 人类只知道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罗马,人类只知道东方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都远远地领先于古希腊,但人类却把东方四大古文明搞错了位置。 在《旧约全书》中,记载了“希纳国”,这就是苏美尔,神秘的“美索不达米亚”,这里才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发现,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证实了两河流域文明的久远与古老超过了人们熟知的古埃及文明。 至少在公元前5000年至4000年间,苏美尔人就已在此定居,播撒了第一批文明的种子。 这两河流域的文明影响了埃及,影响了希腊,影响了犹太人……两河,是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古代两河流域北部为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 巴比伦尼亚的北部是阿卡德,南部就是苏美尔。 这是一片“肥沃的新月地带”,农耕条件具有天然的优越性。 有据可证:两河流域的南部,春冬季雨水泛滥,扎格罗斯诸山的高山雪水融入两河,河水疯狂上涨,淹没一望无际的平原。 而南部平原的尽头,地势较高,成为天然的堤坝,淤泥的土地适宜农耕,丛生的沼泽芦苇适宜畜牧,真是水草丰美的沃土。 两河流域南部的确适合于安居。 无论这块沃土最早的居民是谁,可能有欧贝德人、闪族部落,还有苏美尔人,我们把这最早的文明称为苏美尔文明。 在公元前2250年左右,苏美尔文明达到顶峰。 经历了城邦制、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后,约公元前2006年,由于阿摩利人与埃兰人的夹攻,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第一阶段结束。 阿摩利人占据了巴比伦城,约在公元前1894年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到了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称雄天下,创立了奴隶制大帝国,后来经历了巴比伦第二王朝、第三王朝,美索布达米亚文明第二阶段告终。 美索布达米亚文明的第三阶段,是亚述帝国的崛起和覆灭。 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这就是古代两河文明的最后阶段。 “空中花园”高达25米,成为世界第一大奇观。 公元前538年,波斯人攻下巴比伦城,古巴比伦于是瓦解。 两河流域的文明不断向周围地区传播,埃及人借鉴了它的文字与建筑,希腊人学习了它的哲学和科学,犹太人丰富了神学,等等。 在古代文明史上,两河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众多民族的通用文字。 苏美尔人是最早的文字发明者。 他们把文字刻在石板上,后来,他们在湿润的泥板上刻痕,然后用火烧或利用太阳晒干。 因为笔画呈楔形,所以又称“钉头字”或“箭头字”。 许多刻在泥板上的文字留存至今,十分珍贵。 楔形文字影响了埃及文字和腓尼基文字,后者是整个世界字母文字的起源。 因为有了文字,苏美尔人中的英雄故事流传到了巴比伦时期被编定成书。 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古巴比伦文学的杰出作品《吉尔伽美什》。 古巴比伦时期,天文学知识很发达。 早在苏美尔人时期,就在观察月亮运行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阳历。 巴比伦时代命名的有些星座的名字一直流传至今。 人们还绘成黄道十二宫,用来标志太阳在恒星天空中的运行变化。 新巴比伦时期,确定了一个星期共7天的概念,一直流传到现在。 两河居民信神,他们认为大自然的各种现象都是神,大地是神,山林也是神,日月水火都无一不是,而每个人生下来也都有自己的保护神。 他们认为,人没有来世。 巴比伦人代数比几何好,他们解决问题时即使是几何题也尽可能转化成代数。 他们已经知道一元二次方程,也知道部分或全部解法。 新巴比伦的王宫富丽堂皇,王宫边上就是世界闻名的空中花园,那是国王尼布甲尼撒为了使他的王妃高兴而建立的。 据说远嫁而来的妃子是一位来自米底的公主,对巴比伦的烈日和风沙不能忍受,思念故国。 所以,国王下令建了人工堆砌的假山。 新巴比伦最高的建筑是巴别塔。 古希腊的希罗多德记载:“它有一座主塔,是实心的,约一弗隆(将近201米)见方,共八层。 外缘有条螺旋形通道,绕塔而上,可达塔顶。 约在半途中设有座位,可以歇息”。 在塔顶是“一座大的神庙,庙中是精致的大睡椅,铺陈华丽,旁边有一张金桌子。 神殿内没有实际塑造的神像”,因为人们认为神会亲自在睡椅上休息。 两河流域的民族自公元前3000年起就开始立法。 现存最完整最著名的是《汉谟拉比法典》。 两河民族的楔形文字法典,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律。 由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发水日期不确定,古巴比伦人从苏美尔人起就祈祷上天,靠占星来卜算命运,探寻自然。 他们因此具有了发达的天文学。 两河盛产石油而缺乏石料,建筑多用土制和沥青浇铸,从遗址中可窥见其宏伟的面貌。 他们的书,是泥板书,看书是需要智慧加“力气”才可以完成的,因为要不停地搬动,很有意思。 人类最早的文明已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它之后,第二个文明即埃及文明才出现。 亚述学这门学科,就是了解两河流域人类文明之初的学问。 个人认为最神秘的文明有好几个,包括4大文明古国的文明,玛雅文明,古印加文明

西方古典文化的传承

古罗马帝国后期,古典文化传统开始走向式微。 随着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教会为了在精神和文化领域获得唯我独尊的地位,便加紧了对古典文化的破坏和毁灭过程。 由于古典文化被教会斥为异教之物,所以许多古典建筑和艺术品遭到破坏,大学和图书馆被关闭,古典作家的著作成为禁书。 当时的一位大主教洋洋得意地宣称:“古代作家的书已经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西塞罗、苏格拉底和荷马(更不必说那些被基督教徒恨之入骨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都被扔在顶楼和地窖里被忘却。 ”从此,古典文化也就逐渐被以神学和道统为主的基督教文化所取代,并随之而坠入黑暗的深渊。 但是,在基督教文化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作为古代人类智慧之结晶的古典文化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丧失。 那么,它在日后的历史中是如何传承的呢? 8-10世纪,古典文化开始在东方的阿拉伯帝国和西方的加罗林王朝同时复苏。 查理大帝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图实现教育和文化的复兴。 为此,他延聘欧洲各地著名学者加入这一行动,并多次颁布诏令,要求全国各教区和修道院设立学校。 同时,与之相关联的书籍抄写和图书馆也随之兴起,一批拉丁古典书籍得以抢救和复制,如西塞罗、恺撒、维吉尔、塔西佗、李维、卢克莱修、贺拉西、奥维德等古典作家的著作。 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部分拉丁古典作家的典籍都是依据这一时期的复制本印制而来的。 也正是在抄写、复制古典拉丁著作的过程中,修道士们与古典文化建立起了某种联系。 有些教士甚至因迷恋于古典拉丁作家的著作而不能自拔。 “加洛林文化复兴”虽然并没有出现令人赞叹的学术创新,但它对于古典拉丁文化的传承却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过,随着维金人的南下,这一复兴运动也告中断。 如果说,加罗林王朝在拉丁基督教世界主要致力于拉丁古典文化的复苏,那么阿拉伯帝国则着重致力于古典希腊文化的学习年的和研究。 在约750-850的100年里,自阿拉伯人掀起了规模宏大的翻译运动,史称“百年翻译运动”。 这是阿拉伯帝国全盛时代的大规模文化建设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这次翻译运动中,阿拉伯人不仅翻译了大量古代波斯和印度的典籍,而且还翻译了大量古希腊人的著作。 众所周知,在希腊化时代,希腊人曾将希腊文化的种子播撒于西亚、北非的广大地区。 直到阿拉伯人征服这些地区之时,许多传播希腊文化的城市仍然存在,其中著名的有波斯的军迪沙浦尔、伊拉克的哈兰、叙利亚的埃德萨和安条克、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等。 在这场翻译运动中,精通希腊文化的聂斯托里派基督徒成为其中的中坚力量。 尤其是,帝国的统治者成了这场翻译运动的倡导者和有力的支持者,如曼苏尔、拉希德、麦蒙。 尤其是麦蒙,不仅他本人醉心于古希腊哲学,每当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被翻译成阿拉伯文后,他总是先睹为快,而且为了将学术研究和翻译运动纳入正规,他还于830年在巴格达图书馆的基础上修建了著名的“智慧馆”。 这是一个集图书馆、研究院和翻译中心于一体的综合学术机构。 同时,麦蒙还派人到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等地去搜求古希腊典籍。 于是,从各地运来的古籍不断充实到智慧馆。 这样,在麦蒙的主持下,数百名学者和翻译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翻译活动,从而使“百年翻译运动”步入了鼎盛阶段。 在这场翻译运动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古希腊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著作都被翻译成阿拉伯文。 这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阿拉伯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而且还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对古典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方面,与大致同时代的“加洛林文化复兴”的成就相比,阿拉伯人的“百年翻译运动”所取得的成就更为辉煌,影响也更为深远。 自11世纪开始,历经劫难的拉丁西方人终于走出了“黑暗时代”,步入复兴和扩张之路。 在扩张过程中,他们重新回到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中海世界,并与阿拉伯、拜占庭帝国等展开了富有成效的文化交流活动。 正是在西班牙、西西里和西亚等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前哨,拉丁西方人重又接触到久违的古典希腊文化。 于世从11纪末到13世纪末,一场历时长久、规模宏大的“翻译运动”在拉丁基督教世界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这次翻译运动中,通过阿拉伯文、希伯来文和希腊文而翻译成拉丁文等西方文字的古希腊典籍达200多部。 而参与翻译运动的翻译家则多多达90多位,其中,有的在其一生中翻译作品达80余部。 可以说,在这场大规模的翻译运动中,几乎所有古希腊的科学和哲学著作都被译为拉丁文等西方文字。 这不仅导致了各门学科在拉丁基督教世界的迅速复兴,而且古希腊文化中的自由和理性精神也得以复活,从而导致普遍的理性在中世纪拉丁基督教世界的确立。 与此同时,罗马法复兴的浪潮也从意大利蔓延到了法国、德意志、西班牙等欧洲大陆各国,罗马式建筑艺术也在拉丁基督教世界走向兴盛。 无怪乎现代西方许多学者将世纪称为“文化复兴”的世纪了。 可以说,这是西方世界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古典文化复兴的浪潮。 文艺复兴时代是西方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 在该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展开了对中世纪基督教会和神学的批判。 于是,一股强劲的古典文化复兴的浪潮再次蔓延西方世界。 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对古典文化的崇拜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们以特殊的热情学习古希腊语,并积极投入到搜集、挖掘、整理和重新翻译古希腊原文典籍的运动中。 他们在寺院和教堂图书馆里,耐心细致并满怀希望地从积满厚厚灰尘的故纸堆中寻找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结果,他们在这些被人遗忘的角落里取得了重大收获,发现了一些古典著作的珍本甚至孤本。 这些珍本大都已腐朽、脱落。 他们小心翼翼地修复这些“被野蛮的狱卒囚禁的文雅犯人”。 不甘寂寞的美第奇家族和教皇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科西莫将巨资投入到古希腊典籍的搜集之中。 教皇尼古拉五世还是教士时便因购买古典书籍而破产,做了教皇后依然故我。 他自己曾毫不掩饰地说:“假我以资材,当成就两桩事业,即书籍与建筑,及后为教皇,两者都付诸实施。 ”直到去世时,他仍欠有债务。 但是,他却将800册古希腊手稿留给了世人。 许多人文主义者到希腊做学术旅行,当他们带着数以百计的古希腊典籍回到当意大利时,人们就像迎接凯旋而归的将军一样欢迎他们。 而许多人文主义者则因购买古典稿本而负债累累。 在1453年,当君士坦丁堡在土耳其人的围攻下陷落时,许多拜占庭学者带着抢救出来的古希腊手稿流亡到意大利。 他们在各地教授希腊语,从而为古典文化在西方的复兴增添了一股活力。 正是由于人文主义者的努力,古希腊典籍才得以传世。 而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古希腊著作,大部分就是在这一时期搜集、整理出来的。 同时,拉丁古典文化也对人文主义的文化艺术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该时期,“人本主义史学家则把一切思想和一切叙述翻译成装扮成西塞罗体的拉丁文,至少是黄金时代的拉丁文”。 与这种文学上的西塞罗主义相伴行的则是艺术领域内维特鲁威建筑艺术的复活以及古物搜求和收藏之风的盛行。 人文主义者千方百计地探寻古典艺术品,而古罗马城则成为了这一运动的中心。 至文艺复兴时代末期,罗马已聚集了无数的古物,其中大多是古罗马人的作品,但也有少数古希腊后期的原作。 正是这些作品成为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源泉。 中世纪盛期的文艺复兴是一次有限的古典文化的复兴。 基督教徒翻译与研究的只是古希腊哲学和科学著作,而且他们是在信仰至上的前提下,按照那个时代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古典文化的。 而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则完全冲破了这一局限,将探寻的目光投向了古典科学、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各个领域。 他们立足于人文主义的新视角,重新审视和解读古典文化的真义,并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之进行了新的阐释。 正是在古典文化的启发下,他们奏响了响亮的“人的颂歌”,而在这片颂歌声中,中世纪的幽灵退到了黑暗的角落里。 实际上,古典文化复兴的浪潮并没有随着文艺复兴时代的结束而终结。 在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兴起导致了古典文化的继续复兴。 在该世纪,古物搜求之风不仅有增无减,而且还从罗马扩散到了意大利和欧洲的其他城市。 于是,英、法、德等国家则代替罗马成为了这一运动的新的中心。 这些国家的人们蜂拥到威尼斯、神秘的庞贝古城和希腊本土、小亚细亚去凭吊、猎奇、探宝。 尤其是在德国,一些艺术家还在理性的旗帜下掀起了一场“复古”运动,他们反对罗可可艺术的那种过分注重豪华和享受而缺乏思想的艺术风格,主张回到古典主义去,从而导致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的出现。 该流派曾盛行于德国与法国,并在绘画和建筑、雕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温克尔曼便是这场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注重从古典艺术中获取养分,所以每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们便从古典文化和艺术中寻求答案。 如法国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大师达维德曾谈到,他鼓励学生去创作伟大题材的诀窍是:“快去翻翻普鲁塔克的书。 ”同时,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在高举理性的大旗对传统的基督教神学进行批判时,古典文化再次成为他们赖以获取思想素材的宝库。 所以,古典文化还成为理性主义运动的导师。 19世纪以后,伴随着考古学的出现和发展,古典文化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从而导致古典文化更大规模的复现。 在这一世纪,考古学的篝火在意大利、希腊本土、小亚细亚等地陆续点燃,著名的罗马城、庞贝古城、雅典卫城、奥林匹亚城、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等遗址纷纷被发现和挖掘出来,一些古典文物和书籍也时有发现。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以至今天。 这样,古典文化逐渐显露出它的全貌。 同时,在西方各国,古典学也作为一门学科而逐渐得以确立。

中国,西亚,非洲,欧洲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是在是么时间?其名称是什么?其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分别是什么?

你说的是这4个地域?中国最早的文明大约在5000年前,在我国黄河流域生活着许多部落.以公孙轩辕(黄帝)为首的部落最初兴起于今陕西北部,后沿洛水南下,东渡黄河,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从游牧生活转为农耕定居生活。 名称是中原龙山文化。 西亚最早的文明 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苏美尔文明(Sumerian culture),或两河文明。 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 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 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上帝以七天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 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板)。 欧洲爱琴文明 希腊爱琴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活动。 在北希腊的卡尔息狄斯地区曾发现早期人类头骨,有的学者认为属于尼人类型。 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散见于希腊半岛。 南希腊阿哥利斯地区的弗朗克提洞穴中有约公元前7000年的中石器时代遗址,居民捕捉海鱼,并使用黑曜石制作的石器。 新石器时代的居住地分布于希腊本土和爱琴海诸岛,最早的时间可推至公元前6000年前,著名的遗址有马其顿的新尼可米底亚、色萨利的塞斯克罗和克里特的克诺索斯等。 新石器时代各处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种植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驯养绵羊、山羊、猪等家畜,崇拜象征丰产的泥塑女神像。 农业技术大概从西亚通过小亚半岛由海陆两方面传来,可能伴以农业移民。 值得注意的是,希腊缺乏坚硬的燧石,新石器文化各处居民多以黑曜石制造具有较锋利边缘的石器,而黑曜石只产于基克拉迪斯群岛的米洛斯岛。 这说明早在公元前6000—7000年间,爱琴海上就开始了互通有无的往来。 公元前3000年代初,希腊爱琴地区进入早期青铜时代。 公元前2000年代则为中、晚期青铜时代,先在克里特、后在希腊半岛出现了最早的文明和国家,统称爱琴文明。 自此,古代希腊的历史大致分为五个阶段:(1)爱琴文明或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时代(公元前20—12世纪);(2)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9世纪);(3)古风时代(公元前8—6世纪);(4)古典时代(公元前5—4世纪中期);(5)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世纪晚期—公元前34年)。 爱琴地区的早期青铜时代最初实际上为铜石并用时代,铜器并不多。 金属冶炼技术大概与农业种植一样,来自东方。 公元前2500—2200年间,爱琴地区的社会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金属器逐渐增多,人口明显增长,爱琴海上贸易交通较前更为频繁,靠近海的地方出现了较大的建筑物和城防设施。 这一切反映出物质财富正在增加,社会分工和社会结构开始复杂起来,出现了向文明过渡的迹象。 基克拉迪斯群岛是由小亚运铜等金属原料通往希腊半岛的要道,其早期青铜文化在爱琴地区居领先地位。 那里出土的大理石“大地母神”偶像和奏琴吹笛者人像古朴传神,开后来希腊大理石雕刻艺术的先河。 希腊爱琴地区的早期居民不是希腊人,古代希腊作家称他们为皮拉斯吉人、勒勒吉人和卡利亚人。 爱琴地区有不少地名以nth、ss为词尾,如希腊半岛的科林斯、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和小亚西岸的哈利卡纳苏斯等。 从语言学来说,这种词尾非希腊语所有,从而说明爱琴地区的原先居民不是希腊人。 学者们称之为地中海民族,他们与小亚细亚半岛的居民大概有较多的关系。 公元前2500年后,一批属于印欧语系的操希腊语的人大约从多瑙河流域来到马其顿等地,其中一部分在公元前3000年代末分批进入中、南希腊,与当地居民混合而成为希腊人。 克里特城市国家的兴起 克里特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约始于公元前6000年,以后发展较平稳,居民多居洞穴中。 公元前2500年后,铜器、青铜器逐渐增多,匕首占很大比重。 冶金术大概由小亚和基克拉迪斯群岛传来。 石瓶、印章、黄金饰物的制作引人注目。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进一步的劳动分工、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化。 从大量的私人印章、豪华的金银首饰和东克里特发现的大型L形建筑来看,在公元前3000年代末,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已相当发展。 克里特文化深受西亚的薰陶,也有埃及的影响。 公元前2500年左右,有来自北非的移民迁至南克里特,与当地居民相混合。 从埃及输入了蓝釉陶珠、彩瓶、象牙和装饰品。 但克里特文化从一开始就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复制和模仿,而是加以吸收改造,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国家。 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宫殿的修筑,每个城市国家多围绕王宫而形成,宫廷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克里特易发生地震,由于天灾人祸,各地王宫多遭到过破坏和进行重建。 学者们根据这一特点将克里特文化的发展分成前王宫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代)、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2000—1700年)、新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700—1450或1380年)和后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450或1380—1100年)。 古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从发现的遗址看,最初的国家主要兴起于克里特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有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里亚、古尔尼亚、菲拉卡斯特罗和札克罗等。 其中以克里特岛中部北岸的克诺索斯和中部南岸的法埃斯特最强盛,各为较大的城市,并拥有海港。 两者之间有道路相通,纵贯克里特岛。 在古王宫末期,大概克诺索斯已统一全岛。 按希腊神话克里特岛有米诺斯王的传说,学者们遂称克诺索斯的王朝为米诺斯王朝,克里特文化亦名米诺斯文明。 克里特此时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初呈图形,后字体逐渐简化为线形,向音节符号演进,人称线形文字A,至今仍未被释读,大概非希腊语。 克里特岛林木茂密,东部平原适于农耕,农业以种植谷物、橄榄、葡萄为主,粮食而外,橄榄油和葡萄酒也是出产的大宗,王宫皆特置贮藏室以巨瓮存储油和酒,往往库房连接成行,瓮缸数以千百计,可见油、酒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克里特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成就还有工商业和航海贸易。 它的手工产品以精巧秀丽著称,铜器和金银制作的日用品和工艺品皆相当精美。 陶器尤为杰出,古王宫时期生产的一种称为卡马雷斯的彩陶,秀巧可爱,彩绘优雅,被公认为古代世界最精美的彩陶。 它的造船业也很发达,商船来往地中海各地,还有相当数量的海军舰只,成为各城市的主要防卫力量,因此克里特的城市和王宫都不设置厚墙高垒,与其他古代文明之重视城防建筑完全异趣。 克里特以其农工产品和地中海各地广作贸易,和埃及的联系尤为密切,所用黄金、象牙、皂石印章和高级奢侈品大都得自埃及。 在古王宫时期,埃及中王国第12王朝的文物曾流传于克里特,埃及影响亦普见于爱琴文明的各方面。 工商业和海运的发达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兴旺,这是和日后的希腊文明共有的特色。 但克里特一开始便以王宫为政治中心,统一后王权更有加强,王宫建筑越来越富丽豪华,表明它的城市是王朝统治的中心,这是它和日后希腊奉行共和政治的城市国家的一个最大的差别。 克里特文明的繁荣 新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期。 此时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不仅统治克里特岛,还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岛,米诺斯的商站和殖民点则遍及整个爱琴海地区,东可达罗德斯岛和小亚的米利都,西北及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雅典和底比斯,最西可达意大利的利巴拉群岛。 此外,克里特和埃及的联系也更为密切,埃及第18王朝宰相列赫米拉墓中有壁画表现克里特使节奉献方物,题词称“海中诸岛及克夫提乌大君和平抵达”,表明克里特已和埃及建立友好关系,商业交往更趋频繁。 海外商业的发达和海军的强大使米诺斯王朝建立了海上霸权,被日后的希腊人传为美谈。 古希腊史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称米诺斯为海上统治者,说他“是一个征服了许多土地并且是一个在战争中经常取得成功的国王”。 修昔的底斯则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指出:“根据传说,米诺斯是第一个组织海军的人,他控制现在希腊海的大部份。 ”米诺斯海上霸权的意义就在于它控制了东部地中海的海运贸易网,它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一个以克里特为中心,东达罗德斯岛、西连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环形带,这些地区和更远的欧洲内陆作为待发展地区都迫切需要和地中海东岸的文明古国、特别是当时最富裕的埃及进行交往,而克里特控制的环形带正好处于两者之间,各方海运皆受其节制,从而使它得以撷取欧、亚、非三大洲的资源。 克里特首都克诺索斯这时已有8万人口,加上海港,当在10万以上,足可称为地中海上最大城市。 它的王宫是克里特文明最伟大的创造,这里不仅是米诺斯王朝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因为宫中有众多的库房、作坊、存放经济档案的办公室和征收税款的机关。 实际上,目前所知有关克里特文明的考古资料,有一半以上都来自这座王宫。 新王宫时期,此宫曾多次遭到破坏(可能和地震有关),但每次破坏后都修造得更为宏伟富丽,最后落成的王宫是一组围绕中央庭院的多层楼房建筑群,面积达2.2万平方米,宫内厅堂房间总数在1500间以上,楼层密接,梯道走廊曲折复杂,厅堂错落,天井众多,布置不求对称,出奇制巧,外人难觅其究竟,因此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誉之为“迷宫”。 现在王宫遗址已得到充分发掘和部份复原,其建筑总体呈长方形,按米诺斯宫室的通例,四周不设围墙望楼,全宫以长方形中央庭院为中心(长60、宽30米),倚山而建,地势西高东低,因此庭院以西楼房有两三层,以东楼房则有四五层,从东麓远望王宫,但见层楼高耸,门窗敝廊参差罗列,其景观为古代王宫所罕见。 庭院西面楼房主要用于办公集会、祭祀和库存财物,东面楼房则是寝宫、客厅、学校与作坊。 各层各处都有楼梯相连,尤以庭院东面的中央大楼梯最为宏伟,它有天井取光,三面构成柱廊,梯道宽阔,彩绘艳丽,被誉为王宫建筑最杰出的纪念物。 其旁之双斧大厅分内外两室,以折叠门扇相隔,冬可保暖夏可通风,显示米诺斯建筑的灵巧。 厅旁的王后寝宫则是一套典型的米诺斯豪华住房,内壁绘有海豚戏水的壁画,优美雅致,相连小间有浴室和冲水厕所,这种卫生设备在古代是独一无二的。 和建筑的高度水平相仿,王宫各处的壁画也是古代艺术的上乘之作,显示了克里特文明注重灵巧秀逸的特色,和东方各国的威严沉重有别。 由于克里特的线形文字A犹未释读成功,我们对其政治历史和社会结构知之不多,但可肯定克里特文明的创造者和日后的希腊人不是同一种族;此外,米诺斯王朝统治无疑奴役大量奴隶和农民,与古代东方各国相似。 近年还发现克里特保留着以人作牺牲祭神的习俗,反映其社会的奴隶制实质。 公元前1450年左右,操希腊语的人占领了克诺索斯王宫,标志克里特文明的衰落。 从此以后,爱琴文明的中心便转移到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地区了。 迈锡尼文明的兴起和繁荣 迈锡尼人和克里特的米诺斯人不是同一民族,他们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是从欧洲内陆由北而南进入希腊的。 迈锡尼人是希腊人中最早到来的一支,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定居于伯罗奔尼撒半岛。 此时克里特已建立米诺斯文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人则比较落后,虽已进入铜器时代,犹未建立国家,因此他们是在克里特直接影响下逐渐向文明过渡,到公元前1600年才称王立国。 这时的王朝按考古发掘的资料而称之为竖井墓王朝,约持续百余年,到公元前1500年后为圆顶墓王朝取代。 竖井墓王朝的主要文物是发现于迈锡尼城堡内外的两座墓园。 园内有众多王族墓葬,内藏丰富的金银陪葬品,其数量之多为世所罕见(仅其中一墓穴即有870件之多)。 工艺水平也很高,其中大多数为克里特产品,也有来自埃及和小亚、叙利亚等地的。 这说明迈锡尼王族和贵族可能曾以雇佣兵头领的身份服务于克里特和埃及等地。 随着与海外先进文明地区交往的密切,迈锡尼的经济与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国力日强。 到圆顶墓王朝时期,它便从尾随于克里特之后而转为可与之抗衡的强国了。 圆顶墓不像竖井墓那样只在地下构筑简单的竖穴墓室,而是在地面凿岩和砌石筑成圆形墓室,前有墓道,上覆高冢,室内以叠涩法砌成圆锥状屋顶,形如蜂巢,故又称蜂巢墓。 构筑这类陵墓需要较高的石砌工程技术,它的形制虽源自克里特,在迈锡尼却规模益趋宏大。 现存最大的一座圆顶墓内高13.2米,墓门高10米,门内过道以一块重达120吨的巨石为盖,可见其工程的艰巨。 迈锡尼文明在充分吸收克里特文明的同时,也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如城堡坚固、陆战力强,喜用马拉战车,尚武精神突出等等。 它作为爱琴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蒸蒸日上,有取代克里特而后来居上之势。 到公元前1450年,迈锡尼人可能通过联姻继承等和平方式,得以入主克诺索斯王宫,这是迈锡尼文明发展的关键一步。 迈锡尼统治克里特后,既承袭了克里特掌握的爱琴海商业贸易网的控制权,也全面吸收了克里特文明的遗产。 克里特原有的线形文字,现在被用来书写迈锡尼语言,形成了迈锡尼线形文字(学术界通称前者为线形文A,后者为线形文B)。 此后从公元前1400—1200年,迈锡尼达到其文明的盛期。 迈锡尼城是迈锡尼文明的中心,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 附近还有梯林斯城,是直属于迈锡尼的一个军事要塞。 它们构成迈锡尼王国,在希腊诸国中最称强大。 其他王国著名的还有伯罗奔尼撒中部的斯巴达和西部的派罗斯,以及中希腊的雅典、底比斯等,它们有时组成一个军事同盟以联合作战,奉迈锡尼为盟主。 考古发现的迈锡尼遗址主要是国王居住的城堡,它的城墙用巨石环山建成,厚达5米,高8米,和克里特王宫建筑全无防御设施迥然有别。 城堡有宏伟壮观的“狮门”(以刻有双狮拱卫一柱的浮雕得名),城内建豪华王宫。 城堡下面平川地带有广阔的市区,富商大贾和百业工匠居住其间,其繁荣富庶当不下于克里特的克诺索斯。 在海外贸易方面,迈锡尼较克里特也是有过之无不及。 埃及、叙利亚、腓尼基、塞浦路斯以及意大利南部、利巴拉群岛等地都有迈锡尼陶器出土,数量皆超过各地曾发现的克里特陶器。 在爱琴地区和希腊本土,迈锡尼文明的分布也较克里特文明为广泛、众多,现已发现的当地大大小小的迈锡尼文明遗址在1000以上。 迈锡尼的线形文B自1952年已被释读成功,证明迈锡尼语言是古希腊语的一支。 现存的线形文B的材料绝大多数都是王室经济文书,对政治历史揭示不多,却提供了经济方面的珍贵信息。 这些材料充分说明迈锡尼社会是奴隶制社会。 线形文B中已专有男奴女奴之词,其读音与日后希腊语中奴隶一词相近。 在派罗斯的文书中,有关奴隶数目的一类计有妇女631人,女童376人,男童261人;另一类则计有女奴370人,男女童奴各149、190人。 总合两类计数则分别为1268及709人。 这里虽未提男奴,但从其他材料看男奴也不在少数。 按派罗斯小国的规模和文书反映的个案情况,可知当时奴隶数目之多是惊人的。 此外,文书中还反映了国王贵族占地甚多、农民占地甚少的情况,农民也受到统治者残酷剥削。 这些情况说明迈锡尼社会和克里特一样,近似于东方的奴隶制王国。 多利亚人的迁徙与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以后渐呈衰败之势。 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曾模糊提及此时王朝更迭频繁,战乱相继;考古材料也反映陶器质量下降,生产萎缩,而“海上诸族”的骚扰更使国际贸易大受打击。 经济衰落可能迫使统治者依靠武力掠夺,于是各国各城之间的战争也愈演愈烈,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大战便是希腊同盟与小亚富裕城市特洛耶的战争。 此战打了十年之久,最后希腊联军虽攻下特洛耶城,实际上却是两败俱伤。 得胜的希腊各国(以迈锡尼为首)无不疲惫不堪,元气大伤,终于摆脱不了“黄雀在后”的厄运:希腊各国一直难以恢复,便为北方的多利亚人提供可乘之机。 他们纷纷南下,攻城掠地,逐步征服了雅典而外的中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各国,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非洲文明非洲是人类进化史上从古猿到森林古猿、拉玛古猿、“完全形成的人”—能人、直立人、智人、直到现代人都存在过的大陆。 人类学家在非洲发现了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的化石。 这些发现使包括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在内的人类学家得出了非洲是人类诞生地的结论。 考古学的材料证明,非洲各族人民很早就创造并发展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 在远古时代,当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故乡还处在冰川封固阶段的时候,在非洲大陆上就已出现了沸腾的生活。 那时候,尼罗河流域还是不适于居住的沼泽,现在荒无人烟的撒哈拉沙漠,却是一片河流纵横的森林和草原。 大约距今一万年以前,北非气候发生了急剧变化,大草原逐渐干旱而变成沙漠。 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尼罗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埃及早在公元前五千年就出现了农业,懂得了栽培谷物和兴修水利。 埃及人很早就发展了天文学,早在公元前4241年,埃及人就制定出相当精确的人类最早的太阳历。 太阳历一年365天,分为三季,一季4个月,每月30天,最后一个月多加5天作为宗教节假日。 它每年与回归年的误差仅约四分之一天。 古埃及在公元前35世纪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公元前19世纪就知道如何计算正方形的边长和截头角锥体的体积,公元前21世纪左右埃及人就已经能够近乎精确地确定圆周率为3·16。 古埃及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至今巍然屹立在尼罗河畔开罗附近的宏伟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公元前27世纪前后古埃及的杰作;它们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丰碑。 在尼罗河中游现今苏丹一带,公元前16世纪曾兴起一个库施帝国,它有过发达的农业、炼铁业和纺织业,是远古时代世界最富庶繁荣的国家之一。 它的首都麦罗埃是地中海以南最大的炼铁中心,被西方考古学家称为“古代非洲的伯明翰”。 现在的埃塞俄比亚北部是古代非洲文明的重要中心。 公元一世纪前后在那里兴起的阿克苏姆王国,第四世纪时曾达到高度繁荣,国内的商品交换已发展到使用金、银、铜币的程度,那时创造的文字现在基本还在使用,高达60英尺的阿克苏姆大石碑和拉利贝拉岩石教堂是闻名世界的非洲历史奇迹之一。 远古时代就居住在马格里布的柏伯尔人,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就从事农耕,修建起原始水利设施,公元前500年左右已有铜器制作。 柏伯尔人公元前就建立过毛里塔尼亚和努米底亚两个王国,遗留下大批岩画艺术品。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开始从狩猎采集野生植物发展到驯养动物和培植农作物。 世界上有250多种农作物都起源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西非是大部分非洲农业的发源地。 高粱、油棕等都是西非的固有产品,历史遗留在撒哈拉沙漠的一些雕像和洞穴壁画是西非人先放牧后田园生活的写照。 西非在公元前几千年就出现了精制的赤陶雕塑品,公元前3世纪左右进入铁器时代后,先后出现过加纳、马里、桑海等强盛的古代帝国。 在中南部非洲,到处可以看到铁器时代的遗迹,还可见到古时梯田和人工灌溉工程的遗址。 建有数千幢房屋的恩加鲁卡古城遗址、建于公元500年左右的大津巴布韦石头建筑物遗址都是中南非古代文明的标志。 非洲中部和南部也先后出现过一些有名的国家,诸如拥有发达农业、采矿业和对外贸易的莫诺莫塔帕王国、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刚果王国、雕刻艺术品达到相当水平的库巴王国、社会分工很发达的布干达国等。 濒临印度洋的非洲东海岸,自古以来就进行着繁盛的贸易,早在纪元前就进行铁和盐的交易。 15世纪上半叶,非洲东海岸已发展到能派使者远渡重洋到中国访问。 非洲不是如一些西方学者所描绘的那样只是“狮子出没的地方”,而是在远古时代就有高度文明的大陆。 非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非洲是一个物产丰富和历史悠久的大陆。 然而,自15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入非洲后,400多年的殖民统治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从16世纪至19世纪,西方殖民者将2000多万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当奴隶。 这些奴隶受到非人虐待,绝大部分活不到15年就死亡。 西方列强还用武力抢占非洲的土地和资源,进而完全瓜分非洲,建立起野蛮和残酷的殖民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非洲大地上,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之外的所有国家均沦为西方殖民地。 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对非洲人民的杀戮和对非洲财富的掠夺,可谓罄竹难书。 非洲人民同侵略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武装斗争,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加纳、阿尔及利亚、几内亚、马里、苏丹、肯尼亚、索马里以及南非和东非的其他许多国家都爆发过反抗侵略者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 一次大战后,非洲人民又燃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独立斗争的火焰。 东非的阿比西尼亚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曾震动了整个世界,北非的埃及也赢得了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3个独立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洲各国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蓬勃发展并取得重大胜利。 5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从二战前的3个增至9个。 在60和70年代,非洲的独立运动如日中天,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团结合作,互相支持,使绝大多数非洲殖民地先后获得了独立。 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和1994年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垮台,标志着除大洋中的个别小岛外,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枷锁。 非洲国家的独立为非洲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创造了条件,同时壮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给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以沉重打击。 现在,非洲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5484.html
从客观分析 对猫有什么用 猫笼
事业一飞冲天的生肖 端午节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