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持续扩大!5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17.1%

(原标题:市场规模持续扩大!5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17.1%)

7日,国家邮政局发布5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5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17.1%,快递业运行整体保持畅通稳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5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17.1%

数据显示,5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434.3,同比提升17.1%。其中发展规模指数、服务质量指数、发展能力指数和发展趋势指数分别为530、675.1、218.9和70.6,同比分别提升30.5%、14%、1.9%和0.9%。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5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17.1%

5月,荔枝、樱桃、枇杷等生鲜果品进入销售旺季,电商促销火热开展,线上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快递市场保持较快增长,业务量预计将突破140亿件,有望达到年内新高。5月1日—5月5日,全国邮政快递业揽收快递包裹19.99亿件,日均同比增长32.7%。5月中旬,行业保持平稳发展,日均业务量约4.8亿件。5月下旬,快递市场规模加速扩张,最高日处理量达5.8亿件,日均业务量超5亿件。


天天快递有好的发展前景吗?

这个问题我也很想问~!我在天天2年啦!感觉是比以前强但是跟4通一达比发展的还是太慢~!感觉总部还是重点发展的南方!~我是东北的.我打个比方最基本的到货量问题.中通.申通.圆通 韵达现在是我们的8倍以上.汇通在4倍和顺风更别说啦!费用没优势到货量也没优势.现在又出拉个邮政小包~竞争太激烈.公司现在运做非常艰难.但是这么长时间啦有感情啦!~还有就是到件破损太多.分拨也不给力老搞七七八八的东西!准备在看一年.希望奚春阳老大多多给力啊!我代表黑土天天的兄弟们先谢谢您..2014希望真能好起来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

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但不同地区就有所不同,在中部地区物流发展较缓慢,沿海较快,尤其近几年我家出台了一些发展物流的政策,使得沿海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中部及西部正在兴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相信不久就会快速发展起来。

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这几年,我国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很快,形势很好。 “十五”期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1%下降到2005年的18.5%,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16.8%。 200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进一步下降为18.3%,物流业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上升到17.1%。 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物流业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上升到17.9%。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第一,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务实推进物流业发展,制度和政策环境有较大改善 继2006年全国人大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之后,今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及其组成单位,都在研究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 如国家发改委今年委托联合会进行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和税收管理改革方面的研究;财政部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制定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商务部进行商业物流政策方面的研究;交通部积极引导,推动运输企业开展综合物流服务;国家开发银行正在委托我们做《关于开行支持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物流税收试点企业已有两批197户,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第二,物流市场进一步开放,竞争更加激烈 我国加入WTO以来,物流市场进一步开放。 外资企业借助其实力和管理优势,采取独资、合资和并购等多种形式加快业务整合和规模扩张,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上石油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升高和在设施、设备、技术方面投入的增加,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提高,平均利润率进一步降低。 增值服务、业务创新成为企业竞争的新领域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三,物流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供应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 经过近年来加速发展,我国多种所有制、多种运作模式和具有不同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逐步出现,并加速成长。 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重点物流企业调查显示,2006年前50名物流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4家,超过50亿元的有8家,超过10亿元的有34家,排名第50位的为3.5亿元,比2005年的第50位增加了1亿元。 随着物流企业成长成熟,大企业做强做大,小企业做精做细,市场定位更加明确,出现了一批具有经营特色的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我国物流供应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第四,企业物流分离外包速度加快,二产与三产联动发展 随着物流业发展,企业物流观念逐步由“小而全,大而全”向“主辅分离、服务外包”转变。 据对重点制造企业的调查,2006年,销售物流外包以5%-10%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已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1%。 企业物流外包由简单的运输、仓储业务环节向增值服务和一体化物流模式延伸,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渗透,二产与三产联动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 第五,港口物流加速发展,区域物流加强合作 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300万标准箱,双双保持世界第一的位次。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4.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171万标准箱,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 与此同时,区域物流合作出现跨区域、跨国、跨境趋势。 珠三角与泛珠三角,长三角与泛长三角,天津滨海新区与环渤海地区,北部湾经济带,海峡西岸经济区等,物流合作开始加速。 在与邻国物流合作方面,东盟中国10+1,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欧亚大陆桥的建设等,也开始对中国物流格局产生影响。 第六,物流行业基础工作全面推开,物流产业地位已经确立 经过几年努力,我国物流统计工作体系开始建立,物流标准化工作按计划推进,物流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全面铺开,物流新闻与信息工作蓬勃发展,物流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新的成果。 今年以来,根据全国整规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行业信用评价试点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式启动了对物流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首批24家物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已经正式发布。 由人事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的评选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工作正在进行。 物流行业基础工作的开展,为物流产业地位在国家规划层面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在看到我国现代物流业新进展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我国现代物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实际。 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仍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我国现代物流业进入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有这样一些趋势值得关注:第一,物流需求规模扩大和结构调整的趋势 “十五”期间,我国社会物流需求出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局面,社会物流总额达158.7万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近1.4倍,年均增长23%。 扣除价格因素,需要运输、装卸等物流服务的实物量年均增长15%左右。 据测算,1991年单位GDP对物流需求的系数为1:1.4,到2006年已经上升到1:2.8,15年间增长1倍,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业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大。 “十一五”时期,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物流需求规模必然继续扩大。 有专家用统计模型预计,如果“十一五”时期GDP年均增长8.5%,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6.7%的话,到2010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90万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 在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物流需求结构的调整,也是物流业发展的趋势。 从行业物流来看,钢铁、粮食、煤炭、石化、汽车、建材等基础性原材料以及重点生产制造行业物流运作模式的转型将开始加速,农业和农村物流将更加受到重视,军地物流一体化、军事物流社会化将继续推进,从而带动社会物流需求结构的调整。 从区域物流需求来看,随着各地具体政策的落实,区域物流合作开始从物流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基础性物流资源整合向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政策体系、人员联网管理等更具实际价值的物流资源联动发展方向延伸;枢纽港口和产业集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几个大的物流节点将发挥更大作用;随着产业梯度转移,物流服务由东向西、由城入乡的趋势开始出现;跨国、跨境的物流合作,如东盟—中国、东北亚和新亚欧大陆桥等物流合作的加强,必将带动物流需求格局的变化。 第二,物流市场细分和物流企业集中度提高的趋势 随着物流市场全面开放,外资物流企业在国内并购重组,更多地参与对国内企业的物流服务。 国内物流企业积极应对,加快资源整合和业务创新,物流企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有明确市场定位,有自身经营特色,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实力不强,特色不明显的企业面临新的选择。 在物流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市场细分。 从物流运作环节来看,在销售物流进一步细分的基础上,物流业更多地进入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回收物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将有较快发展。 从具体的品种来看,食品物流、药品物流、冷链物流、危险化学品物流等直接关系民生和社会安全的品种,将会加强监管的力度,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从物流功能环节来看,配送、包装、加工、信息服务等发展速度快于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服务。 从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来看,一般性的普通业务利润越来越薄,业务创新和增值服务成为物流企业主要的竞争手段,供应商管理库存、物流金融服务和保税物流等将有新的发展。 物流企业供应服务能力的提高,将会直接推动现代物流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还会继续降低。 第三,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渗透和联动发展的趋势 制造业物流是我国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6年,我国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5.1%,占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高达86.7%。 调查发现,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用于加工制造的时间不超过10%,而90%以上的时间处于仓储、运输、搬运、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 制造业物流的程度和水平,直接关乎制造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加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物流得到较快发展。 现代物流理念、管理和技术逐步推广,出现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和案例。 我们正在为国家发改委筹办“首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搜集到近百个典型案例(重点案例介绍)。 第四,流通业强化和扩展物流功能的趋势 物流是整个流通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与载体,是商流的前提与保障。 物流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着流通发展的质量与效率。 连锁零售业和批发市场强化和扩展物流功能,是流通业物流发展的趋势。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5931.html
LNG被骂BUG队!官博辟谣 没有恶意卡BUG!随后删除 败
英伟达CEO黄仁勋跻身全球富豪榜第13位 身价超1060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