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山东化 为啥现在管谁都叫老师

作者 | 敏敏 张艺

人在江湖飘,免不了叫别人一声“老师”。

最近,央视网在微博发起了一个“你会经常用‘老师’称呼别人吗?”的投票,有十万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选择“不会”和“不太会”的比例高达67%,但仍有三分之一的人会经常称别人老师。

图源:微博

图源:微博

很多网友也纷纷表示,“老师”是一个实用且礼貌的称呼,不分年龄、性别和职业,有时感觉叫什么都不合适,就干脆直接叫老师。

但也有网友表示,人均“老师”让人难以接受,只有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才应该被称为老师。

不可否认,现在逢人就叫“老师”的情况并不罕见,为什么现在叫谁都叫老师?

人人皆“老师”?

“老师”这个称呼广泛流行于其他文化知识领域的现象并不是现在才有,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1988年,学者黄南松发表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上的一篇论文对北京地区“老师”这一称谓适用范围的扩大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结果发现,除教育界外,文艺界、新闻界、广播电视界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老师”这一称谓,整体看来,文艺界人士被他人称呼为“老师”的比例最高。

时至今日,“老师”一词的分布领域远超黄南松概括的范围, 真正做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只要你具有一技之长或资历较深,都有可能被人称作“老师”。

例如,明星艺人就经常采用“姓(名)+老师”的方式或者直接用“老师”来称呼业内前辈。

在娱乐圈何炅就被很多人尊称为“何老师”|图源:《向往的生活》截图

在娱乐圈何炅就被很多人尊称为“何老师”|图源:《向往的生活》截图

因有“独特技能”被称为老师的典型例子是理发师,他们就常被称作“Tony老师”。此外,在追星界,某些大V、博主由于美妆造型技术出众,会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他们给明星做的妆容和造型照片,也会被粉丝亲切地称为“老师”。

如果知道对方的具体职业,也可以采用“职业+老师”的叫法,比如摄像老师、灯光老师、音响老师等。

当然,不说职务,直接喊老师也是可以的。武艺在大型原创音乐节目《音你而来》中,与导演打电话沟通的过程中就直接称导演为“老师”|图源:《音你而来》截图

当然,不说职务,直接喊老师也是可以的。武艺在大型原创音乐节目《音你而来》中,与导演打电话沟通的过程中就直接称导演为“老师”|图源:《音你而来》截图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肖青教授对壹读表示,今天我们把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人都称为“老师”,代表我们承认他是某个领域或行业的专家,他有超过我以及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这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包容,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和观念进步的体现。

有时候,即使对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家,但我们有求于对方,那么也可以称对方为老师。在某些城市,由此称别人老师甚至成为整个城市的“习惯”。

山东、川渝爱喊“老师”

从相关研究搜索情况来看, 在我国重庆、山东等地,“老师”就是当地人的习惯性称呼,多数情况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在重庆,“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很高。相关研究的抽样调查显示,在重庆四个主城区中大约有七成重庆人经常使用称谓语“老师”。办事、问路、打车、购物、买菜和用餐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听到别人用“老师”来称呼你。

图源:参考资料[2]

图源:参考资料[2]

但正如前所述,重庆话的“老师”有一定潜在使用条件:称呼者一般是服务者或求助者,被称呼者一般是被服务对象。由于称呼者不了解对方的职业身份,称呼其为“老师”可以囊括大多数职业,基本上不会叫错,同时也表达出尊敬和礼貌。

济南市“老师”称谓语使用范围同样十分宽泛,主要用来称呼中年人及比自己年长者,且不区分性别和职业身份,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被称为“老师”。鲁西方言还喜欢在“老师”后加个儿化音,一般用“老师儿”面称陌生男子,和重庆的“老师”用法相似,此时的“老师”往往用于请求陌生人帮忙或与陌生人交谈的场景中,表达一种客气、尊敬的意思。

一个“意外之喜”是,由于只有山东省部分地区才使用“老师儿”这一称呼语,说听双方属于同一地域团体,这种“老乡式”的称呼在当地人听来倍显亲昵,无意中会增强双方的心理认同感和亲切感,就算说听双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熟识关系,一声“老师儿”就能有效减少社交障碍,从而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肖青也指出,这种日常称谓有时代性的变化。现在“老师”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层面上大家都认可的一种与陌生人交往打招呼的称谓,人们已经不再纠结它的准确意义是什么,“老师”自然而然变成一种极其简单,和过去的“同志”“师傅”一样没有太大差异化的称谓方式。

无论是多领域中出于尊敬和佩服而称呼“老师”,还是部分省份受文化习惯影响出现的“老师”称谓,说“老师”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也不为过,那为什么老师会成为称呼中的“万金油”呢?

遍地“老师”的背后

“老师”语义的多变源自社会称谓语的泛化。

社会称谓语的泛化指用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特征的称谓语称呼不具有这种社会关系特征的人。“老师”一词属于社会称谓语范畴,其社会关系特征为“传授知识,教育学生”,用“老师”称呼非教师者就是“老师”称谓的泛化。

而造成这种泛化的原因,可以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来看。

就内而言,称谓本身的内在特征和传统文化心理让人们选择用“老师”称呼他人。

“老师”称谓具有儒雅的精神内核。自古以来,老师便是学识、修养的象征,让人联想到智慧与知识,即使是将“老师”用在陌生人之间,也会给人一种暗示,“我充分尊重你”。

同时“老师”一词具备温文尔雅的色彩,其称谓所特有的儒雅内核还满足了人们求雅的传统心理取向,所以备受欢迎。内质儒雅的“老师”称谓既不似“老板”有俗气巴结之嫌,又不像“先生”“同志”那样拘谨,“老师”凭借亲和力和感染力得以广泛流行起来。

就外而言,实际生活中的称谓困境和交际需求也使得“老师”使用频率只多不少。

内蒙古大学的李树新教授曾提出, 称谓使用的理想境界应当是等差原则与情感原则兼顾。

等差原则:选择称谓时讲究尊卑贵贱、长幼差序,称谓词带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和身份的规定性。

情感原则:人与人相互称呼时讲究亲疏远近、注重关系的融洽和情感的交流。

但汉语社交称谓有一个困惑:称人时不知是该以等差原则相称还是以情感原则相称。以等差原则相称在一定意义上就忽略、淡化了情感,以情感原则相称在一定意义上就忽略、淡化了等差,二者构成了一个称谓的悖论。

“老师”就完美化解了这种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称对方为“老师”在抬高对方地位的同时降低了自己的地位,充分给足了对方面子,从某种程度上说算是表现出敬意但也不经意拉开了双方的距离。另一方面,将双方关系置于“师生”系这一轻松、亲密的模式中,无形中又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从而实现情感的沟通。

“老师”为等差和情感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既不突兀又礼貌友好,在社交中深受人们喜爱。

除了称谓语泛化导致“老师”被广泛使用,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把“老师”从幕后推向台前。

肖青表示,“老师”的称呼是对今天社会去阶层化、去身份化的一种体现。过去社会分层明显,在称呼他人的时候会把这个人和他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捆绑在一起,比如某某老板、某某老总、某某经理。而现在阶层化的东西开始逐渐淡化和抹除,我们更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的、自然的、本真的交往方式。

再加上“老师”本身不是敏感词,不带有褒义、贬义或者特殊情感色彩,也没有和价值观捆绑在一起,称呼别人一声“老师”并没有什么不好。

这样说来,“老师”的称谓确实优势多多,但也要记住与他人社交还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既有礼数又让双方舒服的称呼才是最优选

参考资料:

[1]贾鑫炎.试论鲁西方言称呼语“老师儿”一词[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9):41-45.

[2]陈慧敏.重庆话中“老师”称谓泛化的现象及其原因[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3(05):52-56.

[3]杨静.山东方言称呼语“老师儿”探析[J].现代交际,2020(12):56-57.

[4]高晓岑,崔山佳.济南市“老师”称谓语泛化的调查研究[J].汉字文化,2016(01):83-87.

[5]黄南松.非教师称“老师”的社会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04):103-112.

[6]季颖超.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老师”称谓的泛化现象及原因[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8):184-185.

[7]扬清,王娥.“老师”称谓的泛化及其原因[J].汉字文化,2005(02):37-39.

[8]田正平,章小谦.“老师”称谓源流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61-67.

[9]李树新.论汉语称谓的两大原则[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77-82.


问 山东济南地区尊称别人为"老师"的由来?

在泉城济南,“老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称呼。 作为职业,“老师”意味着“传道”、“授业”、“解惑”,意味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从“万世师表”的孔圣人算起,“老师”已经被叫了若干年,它和“夫子”、“先生”等特定语词一样饱含着长者的威严,传承着厚重的文明。 做学生久了,至今我也不敢在“老师”面前卖弄,生怕一语不慎,亵渎这个极为神圣的语词:这么大的学生了,怎么还是不懂事呢! 然而,在济南,我却感受到“老师”这个语词的另一重含义:它仅仅作为一个称呼而存在。 只要你“不懂事”,尽可以向身边的济南人开口叫“老师”——无论认识与否,无论对方的身份、职业、地位,——然后,对方往往会尽其所能帮助你,生怕你不明白;而你也无须顾虑老师责难“不懂事”。 叫了“老师”事事好办,这就是济南人给初来乍到的外地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记得第一次来济南时,朋友一再叮嘱:出门之后开口叫老师,不管做什么,你就成功了一大半,千万别象北京,张口闭口的“哥们儿”;更不能象广州上海,动辄“先生女士”。 当时不明就里,稀里糊涂跟着朋友一顿瞎喊,居然也是一路绿灯。 后来才寻思过来:哥们儿虽然亲切,然而总感觉太“腻”,没大没小,失之稳重;先生女士又过于刻板,一副例行公事的样子;惟有老师,亲切而又朴实,语气中透出浓浓的尊重与厚道,恰恰暗合了济南人的性格特点,于是顿有醍醐灌顶、大彻大悟之感。 经常有意无意地琢磨,作为一个称呼的“老师”与作为一种职业的“老师”有什么渊源?在济南呆久了,慢慢悟出些道道:这里的“老师”实质是一个文化符号,通过这个符号,可以管中窥豹,身临其境地感受济南乃至整个齐鲁大地的文化氛围。 多少年来,人们大谈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普遍滑坡;而济南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固守着齐鲁儒家文化的道德底线,汲取了作为职业的“老师”中的道德因素,自然而然地嫁接到现代生活的习惯中去,实现了“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因此才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国内其他城市很难见到的乘车让座现象在济南会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或许这又是认识济南的一把钥匙吧! 参考文献:

济南人叫人“老师”是什么原因?

济南人见到陌生人问路问事,好叫“老师儿”,这也是鉴别是不是真正济南人的一个重要特征。

关于为什么济南人好喊“老师儿”,听老辈的人说,在七十年代以前不是这个叫法,以前济南好叫“哥们”、“爷们”、“姐们”和“同志”。从七十年代后,“老师儿”这个词成了济南人问话问事的开头语了。现在那些70后以前年代的人,仍然喜欢喊“老师儿”,这也成了济南语言的一个特色。

20年前,有一次在北京出差,路遇一哥们问我:“老师儿”,这附近有厕所吗?亲切的乡音,让我一下子感动了许多,我本能的回答:“老师儿”,俺也正洒磨着哪。两人亲切握手,热泪盈眶,一同寻找方便大门。

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特色语言,济南除了好说“老师儿”,“么、么”也是一大语言特点。这些就是济南的语言符号,在济南人心里根深蒂固,也让外地的朋友记住了亲切的济南话。

从什么时候起,济南人爱叫人“老师”,应该源于解放后,就跟东北的“师傅”,南方的“先生”类似,济南(鲁西北一带)人叫老师,有着以下几层意思:

1,表示尊重。从古至今,教师这个职业在 社会 上都是广受尊重的,在古代,能断文识字,教书育人,那绝对会被人高看,所以连带着“老师”这个称呼也就含有了这样的意思。其实在一些传统行业,比如演艺界、文化界等,叫老师也是这个意思,尊重前辈,敬重先来者。

2,“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孔圣人说过的话。山东是受传统文化影响最深远的地方,而济南作为山东省会,又是全身的文化中心,受传统的影响尤为深远。孔子所谓的老师,除了表示对人尊重外,另一个重要含义是:人各有所长,你应该从每个人身上吸取他人的长处,使之变成自己的优点,这样你的修养才会越来越好,而能让你学习的这个人,叫声“老师”也是理所应当。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当地人叫“老师”,并没有把那个“师”的发音坐实,而是在后面带了个儿化音,准确叫法是“老师儿”,这样叫的原因,一方面可以将普通的“老师儿”跟真正的老师区别开来,毕竟“老师”本身是职业的一种称谓,可以避免尴尬。另外,带个儿化音,可以显得更自然更富亲和力,容易让人接受,特别是外地人初来济南,买东西、问路时,冷不丁被人叫一声“老师”,会很难适应,加上儿化音,则更容易接受一些。

济南人爱称别人“老师”,即是一种尊重,又是一种尊称。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现在回忆起来应该是六十年代末(文革开始了)到七十年代初,尤其到了上山下乡和知识青年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年代,青年学生待业在家的特多,而又面对生活的实际,到处找“临时”工,久而久知在 社会 自然中就创出了“老师”这一尊称。

那么从老济南过去对人称呼中,不然有“爷们”的称呼(男女老少介称用),其次还有带姓的“师傅”尊称,再就是下辈人对上辈人的“大爷”“大娘”的尊称。

济南属于一个 历史 上的文化文明的老城,有她个人文化生活的风俗人情:

一、济南人厚道,受孔孟 历史 文化影响较重较深,为人知书达礼,懂情重义,对人接触相来是以尊称至上。

二、济南是千年老城, 历史 尤久,济南又受唐朝秦琼侠义甘胆的影响,在对朋友和接人待物上,更重义气,为人好客,延传了从古到今朋友至尊至上的好风气。

三、而自新中国的上世纪的三十多年中,济南人按着 社会 主义新风气,发扬济南人以尊待人,以敬待人 社会 风尚,又创造了大家共认共识的通俗尊称“老师”在济南的通用。

四、而“老师”一词从上世纪六、七十年到今天近半个世纪了,在济南家欲户晓,妇儒介知,共存共用,一声老师即亲即热,心心相印,到改革开放的近四十年后的今天,济南拥有了大济南的名称,入住济南的外乡人也随济南共亨“老师”这一尊称,虽然口音不对,但听起来更加非常亲热,一个“老师”拉近了距离,增加亲近,尤其一些上门服务青年人,一声“老师”让人感到济南在做强做大中,人心也在做强做大,一句“老师”暖人心,在你尊我让中让人更有了一种宁聚力。

大哥王八二哥鳖三哥乌龟四哥爹!

不知道各位听过小时候的顺口溜不,我记得初中时有个外地人路边问路,上来喊了句大哥,这个老师扭头就走了,;问了第二个老师也喊大哥,这人到没扭头走,给他指了个错路,这人走后,那个老师自言自语到这么没素质,骂人吗!所以男的陌生人一般不称呼大哥。再就是对女同志称呼,年轻的称小姐别人不高兴,因为小姐有段时间约定俗成是特殊工作者;年龄大的喊大姐、大妈都对女同志有点不尊重。除非真正年龄大的无论男女都可以喊爷爷奶奶,如果你本人年龄也不小了也可以喊大妈大爷。老师一般就是对自己年龄相差不到一辈份的人的尊称。既不会让人误会,也不会让对方有年龄误差的尴尬。这个老师并不是教书育人的老师,一种习惯俗语了!!!

山东乃圣贤的故乡,礼仪之帮,自然大都崇尚礼仪,对人有恭敬心,称呼对方老师也不足为奇,我发现文化界的朋友都相互称谓对方老师,这样很好,很谦虚,有修养,素质高,倒是希望我们今后都能称呼对方老师,也是对我们人生的一大鞭策与鼓励。

山东人的特色啊!济南有,曲阜更甚。这是因为,他们那里岀了一代尊师孔圣人呀。

出差学习到济南,我们几个都是老师,在买东西时,店里的售货员都叫我们老师,我暗想,这里的人聪明呀,他们一眼就看出我们是老师。

后来到曲阜,所有的地方,无论问人还是买东西,大家都叫你老师。

老师这个称呼,是个专用的名词。除了学生叫老师外,那些名人大家,也有人叫老师,是一种尊重敬仰的称谓。

山东济南,曲阜这些地方把生人叫老师,并不奇怪,这是因为他们是孔圣人的子弟,有文化熏陶,有文明传递。比其他地方见人叫老板,见女人叫小姐或美女强多了。

胡诌,可笑话,请莫喷。谢谢老师。

不久前,上流君在《天津老大爷管你叫姐姐?莫慌…》的文章里和大家探讨了一番“怎么正确地称呼陌生人”的十级社交难题。

天津人用一声“结界”展现出“卫嘴子们”的智慧,只是出了天津,这招可能就没那么好用了,那怎么办?留言里给大家指了一个新方向——叫“老师”。

《天津老大爷管你叫姐姐?莫慌……》文末留言

开口叫“老师”,走遍济南都不怕

妈,刚才那人问的那个地儿你不是知道么,怎么不告诉他?

他连声老师都不叫,我告诉他干么?

到济南玩,学会“老师”这个词是必备技能,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济南的通行证。

不管对方多大年龄、是男是女,如果你想要找人帮忙,喊一声“老师”准没错,哪怕本来是陌生人,这个称呼也能让你们的关系瞬间亲近不少。

不过,其实济南人称呼“老师”也是解放之后的事情了。在这之前,“同志”和“小姐”是人们最常用的称呼,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这两个称呼有些不符合当时的 社会 环境,也开始有了某些歧义,容易让人误会。

于是在这个时候,“老师”这一既高大上又亲切的称呼脱颖而出,从某些行业里对比自己有经验的人的尊称,逐渐演变成一个通用的称呼语,成为济南人的最爱。

“老师,你可真会蹦木根啊!”、“老师,给我拿两个油旋儿”、“老师,你这个衣服杠赛来!”……生活在济南,保准让你有一种天天都在过教师节的错觉,因为济南人真的是太爱喊别人“老师”了,他们已经把这个词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路边的出租车想拉客,摇下窗户说:“老师,去哪里啊?”公交车上有个大姐没来得及下车车门就关了,她用特敞亮的嗓门给司机师傅喊话:“老师,还有人没下车!”小卖店买东西,卖家找钱时也会说一句:“老师,找你钱。”

不过,你要是规规矩矩地讲一句“老师”,那可能会吓到对方。

地道的济南话,在“老师”后面是要加儿化音的,用拼音来表达就是“lao shier”。用济南话说“老师”,从“老”开始语气就是上扬的,结尾再往上挑,既保留了原有的敬重之意,同时又不失俏皮。

为什么济南人这么喜欢喊“老师”?

“老师”这个称呼,不光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就是在山东省内,都只有济南、济宁等几个城市使用。

战国时期,齐国开办稷下学宫,从此这里逐渐成为天下学术的汇集流传之地,孔子在此开坛授学,讲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这些都影响了山东地区的文化发展,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氛围,在为人处世上也都非常遵从礼教。

孔子讲学图

“老师”一词受这种氛围的影响,在山东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和分量,都要重于其他地区,人们一开始用它称呼真的“老师”这个职业的人,后来延伸到称呼某方面比较厉害、帮助过你的人,再到现在,慢慢成了一种敬称,陌生人见面,一开口就让你感受到尊敬。

济南话发音重、短粗,不熟悉的人总会觉得它听起来有些土土的,但是如果你听的时间长、真正深入了解之后,才会发现济南的地方方言其实相当丰富。

特别是在老济南的对话里,很多用词都有着几千年的 历史 ,你从中能感受到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要知道,当年孔子孟子说的也都是山东话呀!

比如宋代的“夜来”,明代的“崴拉”、“倒达”、“仰摆”等等,到现在都还出现在人们的聊天对话里。

还有“固踊”这个词,吐槽别人的时候,济南人常用的一句话“你坐就坐好,固踊么?!”,很多人觉得是土话,其实它是个古词,本意是描写“虫行貌”的,在《集韵》中有两处可考。

济南“老师”和济南话一样热情

济南方言在词语上虽然都不是精雕细琢,但是却有自己质朴厚重、恰到好处的一面,读起来反而让人觉得充满热情,充满人情味儿,这一点正如济南的“老师们”,为人实在、仗义、特爱“操心”。

商场里挑衣服,纠结买不买的时候,哪怕旁边的济南“老师”你并不认识,她也会积极地帮你出主意:“这个颜色你穿着挺好看”、“这个我刚才也试来,我觉着还是你穿好看”;

菜市场买菜,“老师”们会热情地教你怎么选菜,哪个摊位的好:“我给你说,那边卖的便宜”、“你看看,你个小年轻,一看就不会挑,这种菜才好”;

公交车上,有老人上车的时候,司机一定会广播“麻烦哪位老师给让一让座好吧”,也一定会有济南“老师”主动让座……

协管人员为问路市民指路

记得自己第一次去济南玩,一下火车就蒙圈了,虽然跟着导航,但是怎么也找不到想去的地方,无奈之下,只能问了一个过路阿姨。

阿姨当时给我指了好几条走法,但是因为她口音有点重,而且我对济南的路名实在不熟,说了好几遍都没明白到底怎么走,最后阿姨主动说,要不我带你过去吧,正好也顺路,当时一下子就对济南好感倍增。

“老师”像是属于济南的符号,但是这个词要用方言讲出来才有感觉,可是现在出门,说济南话的人越来越少,说一口正宗济南话的人更少了,也很少有人愿意说“老师”了,但作为一座古城,总要有自己的特色才好。

如果你到了济南,遇到了热情帮助你的济南人,请你一定记得说一句“谢谢啊,老师!”

应该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济南才普遍叫的老师, 历史 的因素不说了,济南城乡在过去有学艺拜师的传统,文化文艺界的拜师学艺,工业界的纺织、车床、电机、焊工等要学艺拜师,建设行业的木工、瓦工、铁匠等也要拜师学艺的。济南东郊的一个村里,除了近亲戚外,相互之间的叫老师徒弟称呼的很多,师徒关系而且处的很近,遇到了家里有红白事,师徒之间忙前忙后的,显得非常亲近亲切。这种称呼,也是处理关系的一个好办法。济南人称老师,也只要对陌生人之间的称呼,平常同事、朋友之间是不叫的。老师的称呼,在济南家喻户晓,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合适的,实际上,老师这个称呼看似土一些,但也称得上是济南一种文化。

尊重,尊称。

如何看待现在见谁都叫“老师”的现象?

老师,自古解释为:传道解惑授业,是一个人在成长阶段除过父母之外,对自己的人生影响最大的人之一,古代的人对待老师有恩师如父的观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现在社会的教师距离这一角色相差十万八千里。 这并不是教师这一职业发展导致,而是这个社会发展,民心开化,社会开放程度导致。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97.html
地评线 绘好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 依靠劳动创造 中安时评
假期旅客出行 五一 透过热力图看 踏上旅途的人们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