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 中吉乌铁路将为地区互联互通开辟新通途

新华社比什凯克/乌鲁木齐6月10日电(记者关建武 李奥 赵戈)近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受访国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重大阶段性成果的取得,反映了中吉乌三国谋合作、促发展的共同心愿,将为三国、中亚乃至更广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是一条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发展之路、友谊之路和幸福之路。

2016年2月27日,一列专列停在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至琶布铁路甘姆奇克隧道进口。这一隧道长19.26公里,为中亚第一长隧、乌兹别克斯坦一号工程,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网中吉乌铁路的重要一环。新华社记者沙达提摄

“通往海洋的道路”

中亚,地处大陆腹地,有巍峨的山脉、丰饶的山谷、湛蓝的湖泊、蜿蜒的河流,唯独缺乏出海口。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中亚的发展长期受制于地理条件。

中吉乌铁路起自新疆喀什,经吉尔吉斯斯坦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未来可向西亚、南亚延伸,建成后将极大促进三国互联互通。

“中吉乌铁路将帮助吉尔吉斯斯坦大大增加货运通行量,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改善经济发展状况。”吉尔吉斯斯坦市场协会主席谢尔盖·波诺马廖夫告诉新华社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内陆国吉尔吉斯斯坦第一次获得通往海洋的道路”。

吉尔吉斯斯坦阿拉套国际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库班·塔阿巴尔迪耶夫说,凭借中吉乌铁路,吉尔吉斯斯坦每年可依靠货物过境取得丰厚收益,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就业机会,吉尔吉斯斯坦,甚至整个中亚地区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乌兹别克斯坦世界经济与外交大学高级国际研究所专家阿扎马特·谢伊托夫表示,中吉乌铁路将增强乌兹别克斯坦出口能力,加强其作为过境枢纽的关键作用,增加贸易额和工业合作规模,提高投资吸引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教授杨波表示,中吉乌铁路将彻底打破中亚地区没有出海口的地理局限,缩短中亚出口产品运至世界主要市场的运输周期,为中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注入新动能,促进中亚各国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地区运输大动脉”

分析人士表示,中吉乌铁路建成通车后,不仅将助力中亚地区发展,还能进一步带动周边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其辐射效应能够远及西亚、中东和欧洲南部。

阿富汗卡丹大学国际关系学者贾拉勒·巴兹万表示,中吉乌铁路延伸线路可以连接阿富汗北部口岸海拉顿,为跨境贸易提供有效支撑,也将有助于吸引海外投资,对阿富汗这样的内陆国家具有重大意义。“这条路线能够减少过境进出口的成本和时间,促进阿富汗与中国的贸易,让阿富汗更好融入区域经济。”

2023年7月5日上午,陆海新通道“中阿快线”(兰州至阿富汗海拉顿)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发车仪式在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举行。该班列是“中吉乌”国际货运班列的延伸线路。新华社记者张智敏摄

“通过这条铁路,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商品能够更快速地进入中东市场,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科威特《阿拉伯人报》总编阿卜杜拉·杜萨里告诉记者。

“这是助力实现整个地区发展的项目!”土耳其马尔马拉大学学者巴勒什·多斯特表示,中吉乌铁路的修建,将加强三国贸易、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也将推动更广泛国家间合作,特别是增进高加索地区、土耳其等与中国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共同繁荣。

克罗地亚政治分析家马克·齐戈伊认为,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在由设想变成现实,将加强和拓展亚欧铁路网络,构筑地区运输大动脉,这符合亚欧各国的共同利益。

共建“一带一路”重要示范

中亚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国际观察人士表示,中吉乌铁路项目是“一带一路”骨干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中亚乃至更大范围国家和地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彰显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示范效应。

“中吉乌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签署向国际社会释放重要信号,即中亚国家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合作、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符合各方根本利益。”谢伊托夫说,这一项目将在中亚开辟新运输线路,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全新发展走廊。

伊拉克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哈迪·巴萨姆说,中吉乌铁路项目将有利于沿线国家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好地促进贸易畅通和人员往来。“这是南南合作在当今复杂国际局势下结出的又一硕果,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加强互联互通,共谋协调发展的迫切需求。”

杨波表示,中吉乌铁路建成后,将构成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南部通道,形成东亚、东南亚通往中亚、西亚、北非和南欧的边境运输通道,促进亚欧间的人流、物流,因而在国际路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与记者:努尔扎提、努尔然、王峰、尹炣、李学军、赵家淞、邹学冕、段敏夫、李军)


一带一路的人文精神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一带一路重要会议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 “一带一路”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 有关各方可以将现有的、计划中的合作项目串接起来,形成一揽子合作,争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与进来。 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是优先方向,中东和东非国家是“一带一路”的交会之地,欧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国家从长远看也可融入合作。 未来“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更多,开放性也更强。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优先领域和早期收获项目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 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在共建“一路一带”过程中,中国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中国将不断增大对周边的投入,积极推进周边互联互通,探索搭建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 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要通过“一带一路”等途径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各国共同的事业;不是中国一家的利益独享地带,而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一带一路”建设,包括前期研究都是开放的,中国欢迎其他国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的理念、构想和规划,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共同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

重庆属于四川省吗?

不属于

重庆不属于四川省,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共43个区市县,面积.95平方千米,3002万人。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三次成为直辖市。

秦国灭巴国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为36郡,巴郡为其一。宋代,重庆先后短暂属西川路、峡西路(也叫峡路,治奉节)管辖,大部分时间则属于夔州路(治奉节)管辖。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迄今已800余年。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7月,重庆市并入四川省,改为四川省辖市。国家对其在改为省辖市后“政治、经济待遇不变”,实行国家计划单列体制,时间为1954年到1958年。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共43个区市县,面积.95平方千米,3002万人。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三次成为直辖市。

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重庆不属于四川省,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国家物流枢纽,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既以江城、雾都、桥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重庆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等。旅游资源丰富,有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壮丽景观。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 “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重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校68所,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等战略项目。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有什么好处

1. 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是我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发达、产业具有相当基础、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群之一,在我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2. 有利于进一步加快统一市场建设,消除区域间的贸易壁垒,各省大城市实力过分集中,中小城市发展滞后,应整合现有资源,将现有长江中游城市群“扩容”。 在鄂湘赣三省现有城市群的基础上,把属于长江中游的多个城市吸纳进去,“扩容”后整合成长江中游城市群。 3. 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为副中心城市。 包括湖北的武汉都市圈(1+8)、襄荆宜城市群和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3+5)和江西的环鄱阳湖经济圈(1+8)。 目前区域内部已形成一定的经济联系,随着武汉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9722.html
一把手 鞠躬 多家日本车企巨头造假被查 涉及超500万辆车!
四川黄金 001337 6月11日主力资金净卖出9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