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美联储降息的时机 国际油价下跌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 美国就业数据弱于预期

原标题:邓正红能源软实力:美国就业数据弱于预期 重估美联储降息的时机 国际油价下跌

邓正红软实力表示,投资者权衡美国就业数据弱于预期和美联储降息的时机,担心需求疲软,石油软实力活动低沉,周五(5月3日)国际油价下跌,当周创下2月份以来最大的单周百分比跌幅。截至收盘,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6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0.84美元至78.11美元,跌幅1.06%,交易区间每桶77.96~79.63美元;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7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0.71美元至82.96美元,跌幅0.85%,交易区间每桶82.80~84.39美元。

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非农就业增长放缓幅度超过预期,年薪增幅降温,促使交易员提高了对美联储将在9月进行今年首次降息的押注。数据显示,美国4月非农就业岗位增加17.5万个,3月增幅上修至31.5万个,前值为30.3万个。此前经济学家预计,4月就业岗位将增加24.3万个。美国失业率连续第27个月保持在4%以下。瑞银(UBS)分析师吉奥瓦尼•斯托诺瓦(Giovanni Staunovo)表示,在公布低于预期的月度就业数据后,市场正在重新评估可能降息的预期时机。

美国非农就业报告公布后,美国利率期货市场认为2024年美联储将会有两次降息,每次25个基点,最有可能从9月或11月开始。在过去的几周里,由于通胀仍然高企,期货市场认为今年只会降息一次。咨询机构斗牛士经济学(Matador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蒂姆•斯奈德(Tim Snyder)表示,“美国经济有些放缓,数据为美联储今年至少降息一次铺路。”另有数据显示,美国服务业在4月份出现姜缩,而价格压力则大幅上升。美国供应管理协会(1SM)称,4月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3月的51.4降至49.4,为2022年12月以来最低。

【作者简介】邓正红,中国软实力之父,创立邓正红软实力思想,建立企业软实力理论和软实力指数工具,开创能源软实力、低碳软实力和产业软实力,第一个对软实力系统量化与价值评价,拥有基于企业、城市、国家之软实力指数与软实力价值评估计算一整套自主知识产权,独家发布企业(世界软实力500强、中国上市公司软实力100强、央企软实力排名)、城市(中国内地城市和地区软实力排序、中国国家高新区软实力排序)和国家(全球软实力100强)三大软实力排行榜,国家电网《企业软实力丛书(核心价值、核心模式、核心实力)》总策划及撰稿人。提前18个月精准预言2020年3月国际油价暴跌,参与国家能源局页岩油发展研究,为形成符合我国特色的页岩油发展思路提供了有益参考。出版《页岩战略:美联储在行动》《页岩战略Ⅱ:非常规变革》《页岩战略Ⅲ国家石油(突围低油价困局、减产联盟在行动、产油国地缘风险、原油史诗级崩盘)》《软实力: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巧实力:竞争环境下的聪明策略》《再造美国:美国核心利益产业的秘密重塑与软性扩张》《大国互联:上市与较量》《低碳创新:绿色潮流下的获利方法》《绿公司:低碳商机操作指南》等著作。


紧急通知!国际油价再次暴跌,会有哪些影响?

国际油价6月30日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02美元,收于每桶105.76美元,跌幅为3.66%;8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45美元,收于每桶114.81美元,跌幅为1.25%。

油价下跌对于普通民众与一般的企业来说,当然是好事了

首先,对于有车一族来说,油价下跌当然是好事,截至到2018年6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3.19亿辆。中国目前企业所消耗能源巨大,油价的波动于民众也息息相关的,油价下降意味着燃油费支出减少,间接的减少了生活成本,可以略为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对于能源消耗型企业来说,油价下跌也是好事,目前中国经济中大部分行业属于能源消耗型的行业,所以当油价下跌时,意味着公司的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公司的利润率。

第三。可以有效减少外汇损失,中国目前的原油进口量占总需求量的七成左右,对国外依存度高,如果过高的油价会导致外汇大量流失,使得国际贸易收支可能会产生失衡。

第四,当油价下跌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好处,由于油价下跌,普通民众生活成本降低,资金比以往充裕了许多,间接又可以带动消费、旅游等,可以提高普通人的生活质量。

油价下跌也是有着不好的地方

首先,比如存在债务违约风险的产油国委内瑞拉,只要油价剧烈下跌并长时间维持在那里,该国未来可能还不得起债务,将会导致债务违约,委内瑞拉所欠中国的几百亿美元贷款就会产生违约。

第二,对于国内一些原油开采企业来说就是坏事了,油价下跌就代表了其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油价下跌对于石油开采企业来说就是意味着利润率的减少。

总结

短期的油价下跌或者上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但是长期的一直上涨和下跌就不会是好事,产油国利润减少,造成持续的亏损,发达国家利益受损,就出现经济动荡。特别是美国控制的原油价格,不可能让石油价格一直跌下去,小幅度跌落之后肯定会迎来一波涨价潮。

请分析一下金融危机下,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

2008~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中国网 时间: 2009-01-12发表评论>> 张亚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助理、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预测和数量经济模型方法、研制与应用。 摘要:受金融、房地产和就业三大市场的三重打击,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低迷时期,各国政府和央行正在孤注一掷救助金融市场危机,然而信任和信贷危机并未就此结束。 预计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增长将可望保持在3.0%的水平。 其中发达经济体将于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初陷入或接近衰退,2009年的随后时间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目前的救助计划无法支撑股市以及金融市场的根本稳定,因此无法解决世界经济的核心问题。 世界经济需要在深层次上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找到实现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也将对我国金融市场、外贸出口和物价产生多方面影响。 关键词:世界经济预测金融危机经济形势分析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1.各国联合行动,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近期,金融危机迅速恶化并在全球蔓延,全球金融市场正在经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为了挽救金融市场、重整世界经济,目前各国政府和央行正在孤注一掷救助金融市场危机。 继宣布对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救助计划并出资850亿美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AIG)之后,美国政府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系列救市行动,救市资金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同时,欧洲各国救市的总注资额已接近了2万亿美元,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也纷纷采取了向金融市场注资、对金融机构的存款提供担保,以及修改相关法规等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冲击。 另一方面,各国央行纷纷降息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流动性短缺和经济增长迅速滑坡,全球6家主要央行有史以来首次联手降息。 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典央行10月8日联合宣布将基准利率均下调50个基点(见表1)。 10月13日,为了对全球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美联储宣布将无限制提供美元给英格兰银行、欧洲央行以及瑞士国家银行,从而可以让这些央行可以无限制借贷美元给银行。 各国政府的救助措施希望通过重建金融系统信心,使经济“回归增长和繁荣的正轨”。 然而其效果目前还没有表现出来,信任和信贷危机并未就此结束,股票市场仍然震荡下行。 同时房屋价格、盈利和销售状况等房地产业的主要指标持续恶化,房地产业的复苏难以期待。 另一方面,无论是金融市场还是各国政府都没有一个可以系统地解决金融危机的方案。 目前救助计划无法支撑股市以及金融市场的根本稳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世界经济的核心问题。 因此,救助政策能否重聚人气、恢复金融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并改变实体经济所面对的困境有待观察与评估。 2.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迅速放缓(1)金融危机从以下两个层面或角度对实体经济产生传导影响。 首先,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消费、投资增长。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并未首先表现在实体经济部门和推高消费者物价指数,而是主要流向资产市场和房地产业。 在导致全球房价高企的同时,更是通过次贷这一最薄弱的环节导致金融危机并引起实体经济增长大幅下降。 金融危机因房地产业泡沫破裂而产生,大量中低收入者无力偿还债务,因此许多人停止向银行还款并放弃住房,甚至低价变卖房产,导致房屋需求大幅下降,而房地产价格下跌又进一步加剧房地产泡沫破裂。 因此从目前看,房地产市场危机不会很快结束。 房地产市场危机首先导致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并使得投资需求低迷。 以美国为例,受房地产市场衰退影响,住房投资已经自2006年第一季度以来连续10个季度负增长,2007年第四季度的下降幅度达到27%,导致GDP增长减少1.3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居民消费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而房价下跌使很多房主的抵押贷款高于其房屋价值,导致居民财富大幅缩水甚至产生“负资产”现象。 近年来,美国消费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财富效应刺激了借贷消费,使借贷消费增长占到消费增长的65%,2007年美国家庭债务达到了可支配收入的133%。 房产和股票价格双双下跌后,美国家庭财富缩水,消费必然受到影响,并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财富效应是支撑美国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房地产市场危机直接影响居民消费增长。 其次,金融危机加剧信心和信贷危机。 数据显示,许多国家居民消费信心指数都出现下滑,表明消费者正在削减支出以应对未来的收入下降。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的信贷收缩已从金融机构向非金融的各类制造企业蔓延,导致实体经济活动收缩。 例如全球汽车业正面对销售和收入下降,融资困难和面临重组,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视。 (2)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迅速放缓。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增长迅速放缓。 一方面,房地产业危机使居民财富大幅度缩水,打击消费者信心并抑制消费增长,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住房投资持续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普遍走软导致需求下降,美元贬值对出口的刺激作用也正在减小。 个人消费开支和出口实际增幅低于预计,同时随着减税刺激作用的逐步消失,特别是金融、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恶化,美国第三、四季度经济增长将会出现明显下滑。 欧洲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形势也较为严峻。 首先,欧洲的银行持有大量的美国次贷产品,同时冰岛、英国等国银行业过度扩张使其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较大。 其次,外部需求疲软和欧元的持续强势制约出口增长;同时部分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整仍在继续,建筑投资和私人消费均持续低迷。 再次,德、法两大欧元区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暗淡。 德国经济濒临衰退边缘,法国第二季度GDP已呈现0.3%的负增长,预期第三季度法国经济将进入衰退期。 虽然相对于欧美各国,日本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但由于外需减少,近期日本经常项目盈余连续下滑,未来日本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 同时,国内物价出现上升势头,私人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增长缺乏动力。 但是尽管如此,日本仍将是三大经济体中表现相对较好的。 发展中经济体在当前金融危机中所受影响相对弱于发达国家,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前提下,所谓的“脱钩”现象不可能长期存在。 在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低迷、初级产品价格高企以及国际贸易增长减速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将会加大。 油价和初级产品价格上升通过交通运输和制造业成本增加传递到各个经济部门。 同时出口增长速度正在放缓,目前除了中国和日本以外,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大都处于逆差状态。 同时由于经济前景看淡,投资增长也在放慢。 2008年以来,资源输出国继续保持旺盛增长势头,俄罗斯、巴西等国经济增长高于上年同期。 受益于出口高增长和私人消费活跃,俄罗斯经济保持强劲增长,但是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长减缓,显示经济增长潜力不足。 印度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第二季度GDP同比仅上升7.9%,远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见表2),其中工业部门增长减速最为明显,6月份仅增长5.4%。 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经济体出口增长迅速滑坡,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香港8月出口增长只有1.9%,中国台湾出口从8月的18.1%迅速转为9月下降1.6%。 因此,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将会继续下降。 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判断1.受金融、房地产和就业三大市场的三重打击,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低迷时期21世纪初,在摆脱新经济泡沫破灭带来的衰退之后,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并连续5年保持4%(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PPP方法核算)以上的增速(见图1),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没有过的高增长时期。 2005年上半年,由于世界经济失衡和发达经济体增长下降,世界经济增长曾有所减慢,但是由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贡献加大,世界经济逐渐恢复稳定。 事实上,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90年代初期相比显得模糊和脆弱,结构调整没有到位使得世界经济没有出现新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投资热点和新增长点;其次,全球发展失衡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流动性过剩和金融危机不利于人们对经济长期增长前景的预期。 从近期看,受金融、房地产和就业三大市场的三重打击,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一段低迷时期,以下因素将会影响世界经济能否实现稳定。 (1)全球房地产市场危机。 房地产市场危机是经济发展失衡和金融市场过度膨胀的表现,同时也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房地产泡沫不仅出现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和爱尔兰等发达国家,也波及中国、南非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按照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对世界2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房价变动定期跟踪监测的数据,近一年来,北美、西欧、日本、南非等国家住房价格涨幅普遍回落,不少国家的房价更出现下跌。 目前看,全球房地产市场形势比预计更为严重。 尽管各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救助金融市场并纷纷降息,但是各国房地产市场目前仍然没有回稳迹象。 2007年第三季度,法国、西班牙等国房价十年来首次出现下滑;英国房地产市场也从2007年底开始连续下跌。 进入2008年,欧洲各国的房地产市场或增速大幅放缓,或陷入停滞甚至大幅萎缩。 英国国家建筑协会的数据显示,英国2008年7月份房价环比下降1.7%,同比则大幅下降8.1%,不仅连续9个月出现下降,更创下16年以来的最高降幅。 北爱尔兰地区曾经是欧洲房价上涨最快的地区,2008年第二季度,北爱尔兰的房价大幅下降19%。 IMF认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房价被高估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也正面临房地产市场衰退,有机构预计到2010年,澳大利亚的房价将比现在下降30%。 按照日本国土交通省的数据,6月日本新房屋开工数量同比下降16.7%,建筑订单同比下降11.7%。 显示日本房地产市场也在萎缩。 因此,全球房地产市场萎缩状况仍将持续一段时期,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冲击仍将继续。 (2)美、欧就业市场疲软。 就业市场状况是判断整体经济运行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按照美林证券的研究,过去60年,美国经济从未出现失业率上升60基点而经济不陷入衰退的情况。 2008年以来,美国就业市场一改几年来的良好局面,持续恶化。 一是失业率持续上升。 最新数据显示,9月失业率继续上升至6.1%,为2003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二是就业下降。 7月份非农就业人数继续减少51.9万人,是2003年7月以来减少幅度最大的月份,且波及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等行业的就业人数都有所下降。 非农业部门就业岗位连续减少,这是过去近5年来从来没有过的。 美国就业市场进入疲软状态,表明企业生产活动收缩,影响居民收入增长,同时也是影响投资者信心并造成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内在原因之一。 同时,受经济增长下滑和金融危机打击,欧洲国家企业为了削减成本,纷纷裁员,使欧元区失业率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2008年7月,欧元区失业率由4月的7.2%升至7.5%。 欧元区经济增长目前进一步放缓将危及劳动市场,失业率将会继续上升。 (3)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调整。 近几年世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调整,世界经济增长的差异明显扩大,发展中和转轨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 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3~2007年间增长了近30%。 在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印等国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 按照IMF计算,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个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50%。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取得了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以来最强劲的增长。 而且全球经济不仅增长率高,增长的波动性也明显降低。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的另一表现是世界贸易增长持续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的同时,区域贸易增长使国际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过去二十年的区域内贸易增长持续快于区域外贸易。 东亚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内贸易增长最为迅速,在中国、韩国以及台湾地区带动下的区域生产网络体系重新配置,使区内贸易已占该地区总贸易额的一半左右。 因此,发展中经济体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目前世界经济增长迅速放缓、金融危机加剧、发达经济体面对衰退的形势下,新兴经济体如果能够继续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长,成为世界经济新的支点,将有助于世界经济平稳渡过难关。 (4)流动性过度宽松,存在通货膨胀隐忧。 美日欧等各国政府和央行孤注一掷救助金融市场危机是在国际市场产品价格和各国通胀居于高位,同时流动性并不缺乏这样的世界经济背景下展开的。 在此之前,美联储已5个月停止降息,欧洲央行及其他很多国家央行也都由于顾及通胀而不愿意将货币政策转向。 目前,各国政府的救助措施希望能够首先稳定金融市场,同时解决房屋市场泡沫破裂对实体经济增长造成的冲击。 但是大规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和降息是以牺牲物价稳定这个经济长期健康目标为代价的。 更为复杂的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正赶上国际油价和初级产品价格高企、全球通胀抬头。 尽管目前全球通胀压力下行,但是由于经济增长下滑导致需求疲软和国际资本大量撤出市场所致。 在市场信心恢复、渡过危机之后,过度的流动性将可能会进一步推高通胀。 根据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预计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07年的5.0%(按照PPP计算)迅速放缓,未来几年可望保持在3.0%的水平,略低于近30年来世界的平均增长水平。 其中发达经济体将于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初陷入或接近衰退,2009年的随后时间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速度虽然也会显著放缓,但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会回落,但仍将保持在历史较高水平,需求减缓和稳定的初级产品价格会在一定时期遏制各国物价上涨,但是由于企业面临持续高成本压力,对非能源和食品等制成品和服务价格的传导仍将持续。 2.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时期近几年来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一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速度提高;二是经济全球化水平提升带来的效率和收益提高;三是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推动;四是全球房地产业兴旺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以及财富效应带来的过度消费增长。 但是,世界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末新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并没有进行应有的调整,而是在新的模式下,步入了这一轮高速增长阶段。 因此,当前的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调整不仅仅是周期性的,更主要体现在全球经济版图正在发生变化,表现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调整以及金融市场结构与创新的调整。 世界经济需要在深层次上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找到实现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1)全球失衡应得到根本调整。 全球经济失衡的焦点是各经济体间经常账户差额迅速扩大和全球储蓄失衡提高。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曾指出美国经济失衡将导致的三个严重后果:第一,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级;第二,美元暴跌,导致通胀压力激增、利率大幅度上升、股市暴跌,从而使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甚至衰退;第三,导致世界经济硬着陆。 目前看,世界经济并没有及时进行调整,这些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金融类产品的过度供给和新兴市场国家初级产品的旺盛需求推高了国际市场产品价格,初级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又导致全球失衡进一步扩大。 全球经济失衡的结果是投资不足。 全球投资率呈下降趋势。 投资迅速增长是支持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投资出现衰退。 因此投资能否实现较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发展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近几年来,全球投资始终不足,支持GDP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增长。 目前的政策安排仍将会继续鼓励金融资本流入美国,从而进一步深化不均衡状况。 (2)积极进行结构调整,找到实现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世界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长时间快速增长中积累了各种结构性矛盾,但近几年在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世界经济并没有进行深度调整。 与美国相比,欧元区、日本结构改革步伐更为缓慢,经济体制僵化、结构改革推进艰难成为欧元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从长期看,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率提高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和福利水平提高提供持久的动力和空间。 但是,仅靠货币政策调整和救市措施对于低迷的生产力无法产生刺激作用,而积极进行结构调整,找到实现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才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真正难题。 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使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重新获得发展的动力,随着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发展中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因此,世界经济摆脱“危机”和“失衡”,实现新一轮可持续增长有赖于新兴经济体的引领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 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国际贸易规模、关税贸易保护程度、利用外资金额以及外资企业产值等多项指标衡量,我国都已经成为最开放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 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多方面影响。 与此同时,我国投资和出口拉动型增长方式在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变,人民币升值压力在一定时期内将继续存在。 我国应主动化解不利影响,在调整依靠高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模式的同时,尽可能扩大全球化收益,并注重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1.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多方面影响由于金融危机仍在继续,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直接损失难以全面估计,尽管总体规模不会很大,但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整体影响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影响投资者和市场信心,加剧资产价格及金融市场波动。 第二,由于全球信用危机,造成流动性紧缩,同时国内经济增长减速、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回报下降使国外短期资本存在抽逃的可能。 第三,不利于我国FDI流入增长。 受经济增长减慢和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海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放缓,投资方式更趋稳健,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将会相对减少,并购投资将会相对增加。 第四,境外投资既有风险,也存在机遇。 金融危机导致股票和公司债券价格暴跌,我国前期一些外汇储备投资和中资银行外汇资产运用带来损失,但是目前国际许多金融资产价格处在低位,对于我国推进对外并购、促进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海外资源合作和市场多元化也是机遇。 2.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受金融危机打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美、日、欧经济陷入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将使我国出口面对严峻局面,同时也不利于就业和经济增长。 以实物量计算,2008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长逐步减慢。 另一方面,尽管美元仍将保持相对弱势,但是如果美元在目前的价位企稳或微升,将会使我国出口面对不同的汇率环境。 应对金融危机和全球失衡的调整,我国需要通过扩大内需、尤其是通过扩大消费来减少高额储蓄,进而减轻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 3.全球通胀下降有利于我国资源产品价格改革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依赖迅速提高,而一些初级产品价格的指数式上升更进一步推高了我国企业生产成本。 随着需求适度降温和金融危机造成的流动性紧缩,国际市场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将会得到控制,从而减轻我国资源密集型行业成本上升压力和通胀压力,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 参考文献IMF:《世界经济展望》,2008年10月。 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08年10月。 张亚雄等:《美国次贷危机新进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预测分析》2008年第7期,国家信息中心。

石油暴跌,对汽车行业有哪些影响?

低油价对消费者的利好是暂时,伤害却是长期的。

成品油价格终于进入了「5元时代」,上一次国际油价滑落到30美元以下还是在2016年,美国大力发展的页岩气有了巨大实质性进展,沙特为了打击美国页岩气立即增加产能,将油价控制在60美元左右,而这一价格被认为是页岩气开发成本价。

2020年,时隔四年,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这回是沙特、俄罗斯两大产油国希望达成协议共同减产以便维持石油价格,但显然面对来势汹汹的低迷经济,俄罗斯拒绝了这一提议,于是沙特再次动用石油武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石油价格战。

正常来说,石油暴跌让我们用更低的价格享受成品油,是所有老百姓乐此不疲见到的景象。可,石油暴跌的背后,却对你我、汽车行业造成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到底是哪些影响呢?

经济危机下,石油常年维持低位

如果担心石油暴跌只是昙花一现,倒大可以放心,以沙特和俄罗斯目前不断紧张的局势,两国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因此在沙特、俄罗斯谈判崩盘之后,两国相继提高产量。石油供需开始由全球平衡转向抢占市场份额。

对此,沙特以25美元/桶的价格向欧洲、亚洲那些使用俄罗斯原油的国家提供低廉优质的原油。俄罗斯不甘示弱,日前表态,俄罗斯能够承受石油价格在6到10年内维持在25美元至30美元的水平,同时可以承受极限价位15美元/桶。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减速,沙特和俄罗斯国内纷纷陷入危机。沙特等欧佩克国家经济滞涨,经济社会矛盾增多,而俄罗斯经济“发展不佳”,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说俄罗斯今年预算将会出现赤字,加上疫情影响,经济减速已经严重影响了航空运输、旅游业、小企业在内的经济部门,包括汽车在内的大宗商品的购买正在减少。

两个国家都希望通过抢占石油份额获得更多收入,取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即便不以沙特、俄罗斯两国争斗为依据,按照往年经济低迷时石油价格走势,石油也终将在短时间内维持低位。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因疫情导致的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周期的担忧加大,而一旦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原油的需求量首先会锐减,而这也会导致石油价格出现一波连续下跌。对比2008年经济危机,全球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超过一年,接近两年,也就是说这个短时间至少也会超过一年。

如此低廉的石油价格,却对消费者并非利好,对汽车行业更是弊大于利,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击新能源汽车产业

油价逐渐走低,会让人们在购买新车时不再过于关注燃油经济性,一旦这种情况发生,SUV等经济性并不占优的车型销量会得到提升。根据密歇根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UMTRI)的数据,2018年,原油价格下跌时,美国新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下降了0.2英里/加仑,达到25英里/加仑。

从具体产品销量上看,新车销量下降了5%,但轻型卡车和SUV的销量分别上升了5.8%和2.2%。总的来说,自从UMTRI在2007年开始研究平均燃油经济性以来,这个数字已经上涨了4.9英里/加仑。

在油价走低的趋势中,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人们不在意经济性,同时更应该在意SUV销量上升是新车销量下滑5%的前提下,也就意味着油价走低,全球经济引擎对石油的依赖减弱,经济减速,消费欲望被打压,赚钱更加困难。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油价上涨,新能源汽车优势增加,油价降低,新能源汽车优势不再,也就导致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下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之间的定位,在支出成本面前,片刻土崩瓦解。

以目前92#汽油5.5元/L为例,加注一箱40L的马自达3昂克赛拉,可以行使500公里,总成本200元,而一款行驶5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80度电版本,快充电价普遍在1.3元左右,则每次充电为100元。两者支出差距正在缩减,同时由于传统燃油车售价带来的优势,新能源车辆优势减弱。

5.5元,实际是两桶油成品油最低价。国家对于成品油售价的管控是在国际油价30美元~130美元区间浮动时,油价跟随国际油价调整而调整,一旦低于30美元,则成品油价不调整。对此,面对低廉的国际油价以及两桶油成品油的供给,许多民营加油站会倾向选择购买海外走私原油,从而提供更加低廉的汽油,更降低了消费者支出成本。

实际上,石油暴跌直接扭转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逻辑,虽然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主要希望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增加煤炭的利用(因为中国是个富煤少油的国家),但在低廉的石油面前,国内的煤化工企业基本上陷入全面亏损,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能源结构改革始终不能建立起强逻辑。

如果对消费者来说,油价走低只是不会选择新能源汽车,但对国家来说,意味着国家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的无所适从。

中国政府曾希望在2020年施行对传统燃油车二氧化碳排放要求,尽量提高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的销售比例。在此之前,政府不断对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以帮助新能源汽车取得价格上的优势。

正当政府逐渐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时,国际原油暴跌,新能源汽车直接丧失了原本价格和使用成本上的优势,也就是说低油价正在考验政府是否继续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维持新能源计划的顺利推进,否则将前功尽弃。

事实上,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疫情对中国消费欲望打击严重,人们消费理念趋于保守,政府对汽车大宗消费是持鼓励态度的,无论汽油车和新能源车都不会加以限制,也就是说低油价使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计划受到了阻碍。

对政府来说,继续补贴新能源汽车就是增加财政压力,而另一方面石油暴跌,短时间内中国将难以真正享受到国际低油价的红利。2014年,中国开始启动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分别在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4个地方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以保证国际能源署(IEA)建议的一国石油战略储备不低于90天消耗量。

作为主要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其自2005年以来,石油进口量不断攀高,并且在2019年创下新高,而相比之下美国由于大力发展页岩气,降低了对石油依赖,于是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中国高价战略储备的石油,在面对低油价时该如何处理?

也就是说如今我们正在享受的成品油低价,正是建立在以往高油价时买入的大量石油,随着油价大幅下跌,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这些高价买入的石油面临着巨大的存货跌价损失,这种资产减值带来的杀伤力可能会远超预期。

根据澎湃新闻《中国84艘巨轮赴海湾抄底原油?抢购可以有,但这是条假新闻》的报道,虽然中国有抢购低价油的动力,但商业库存处于高位,增量空间有限,而目前采用的方法是要求VLCC(一种大型油轮)减缓航行速度,成为中国储油的「浮仓」。

油价虽低,却没有更多地方可以存储,中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享受低油价的福利。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油价走低,意味着经济引擎动能不足,各国都会减少石油进口量,所以低油价往往预示着经济低迷,消费者除了享受到低油价之外,也要经受赚钱更辛苦的煎熬。

打击替代能源产业

过低的石油价格是不健康的,过低的石油价格会鼓励石油过度消费,同时会打击国内采油企业。沙特油品质量较高,采购成本较低,如果不加价格管制无限制涌入中国,中国本土石油企业会面临竞争压力,甚至倒闭。中石化旗下,胜利油田就曾经关闭4个油田,以减少低油价带来的损失。

这是全球石油巨头常用的招数。

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一定程度上就只针对美国页岩油革命。页岩油的实质性进步打击了传统产油国利益,为此,沙特为代表的OPEC破釜沉舟,在油价暴跌之际坚持不减产,成为油价暴跌的第二轮推手,使国际油价在2015年初迅速跌破60美元这一美国页岩油的成本线。美国的页岩油产区开始陷入亏损,随着油价持续下降,很多页岩油公司将被淘汰出局。当国际油价跌破30美元,美国开工的页岩油钻井平台数量急剧减少,资料显示,美国开工原油钻井平台数比一年前下降了64%。

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原油价格如果长期低位运行,对于中国经济的一大冲击在于,国内的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开发将遭受重挫,能源结构转型将会更加遥遥无期。

按照中国的能源消费计划,2020年非化石能源(水电、风电、核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等)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到2030年达到20%左右。201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达到了14.3%,当这一切循序渐进推动时,石油暴跌显然构成了极大挑战。

油价长期低迷,很多替代能源产业可能就会因为持续亏损而慢慢退出。中国目前正在全力推动的锂电池、氢能源战略,甚至日本的清洁能源混合动力车型,大量企业可能面临亏损,最终破产倒闭。

如果中国替代能源企业倒闭,国际油价又重回高位,中国的能源消费将再次陷入被动。作为世界上对进口原油依赖度达到70%以上的国家,中国经济即便增速下降,对石油的依赖也十分惊人,而此次石油暴跌恰恰是中国丧失了对替代能源的布局,未来中国能源改革之路将会更加困难。

研发新技术的企业赚不到钱,即便这项技术很有前途,但仅仅一项「当前成本较高」,便有可能被迫中止,无力维系。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包括美国90年代,正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时,丰田、本田、通用在美国、澳洲开展了大量的太阳能汽车、纯电动汽车甚至氢燃料汽车的项目,丰田在1996年推出普锐斯,通用在2008年推出沃蓝达,之所以不能大范围普及,恰恰是因为石油企业一旦将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这些新能源技术不得不被搁浅。

如果石油价格始终维持高位,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包括新能源汽车都会取得极为快速的发展,但石油企业清楚的知道,一旦替代能源发展成熟,石油将失去利用价值,其定价权便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能否扛过这一轮低油价冲击?

在目前30美元的油价背景之下,仅仅依靠新能源产业自身已经很难抵御寒冬,政府必须加大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这事关新能源产业的生死,同时更事关未来中国能源改革的布局,如果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这一轮低油价冲击下全军覆没,也就意味着未来几十年中国的能源消费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

目前中国许多新能源产业已经得到了长足进步,而且已经被政府定为国家战略,在这场低油价冲击之下,这个战略就有了更深层的意义。美国页岩油产业就是不断提升技术,增加防御能力得以生存,所以2005年之后,美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对于此次油价暴跌,美国人乐开了花,特朗普甚至发推说「油价降低对消费者有利」。

政策和汽车企业的双重考验

2020年是汽车大考的元年,中国在2020年之后,对汽车排放的要求不断严格,并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排放要求最苛刻的国家,而欧洲也对汽车企业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排放限制,这就要求汽车企业提高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

不过,2020年,这项政策真能推行吗?

据《福布斯》报道,2020年西欧轿车和SUV的销量或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下降19%,而总部位于英国的捷豹路虎、梅赛德斯的母公司戴姆勒和法国大众汽车制造商雷诺因财务状况最为脆弱,面临的风险最大。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表示,由于新型肺炎疫情爆发,公司将下调今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增长8%降至增长3%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18日表示,疫情将对汽车行业一季度的运行影响巨大。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一季度产销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产销量下滑25%左右。

经济减速、消费欲望降低,汽车的生存压力空前。石油崩盘之后,美股率先表态,短短10天之内4次熔断,美联储降息,开始放水,保证流动性,但全球股票市场对未来依然是悲观的,尤其是汽车行业。

特斯拉距离顶部900美元股价,至今已经跌去一半,国内汽车龙头上汽集团重新回归2016年时的水平,吉利集团则从2017年的28元跌去三分之二,如今只有10元。全球市场对汽车行业的未来都一直悲观。

一方面是汽车行业营收出现问题,不断下调营业额和利润,另一方面,消费者正在捂紧自己的钱袋子。由于石油是最主要的原料之一,石油的低价会带动许多产品成本降低,人们预期未来商品价格比现在会更便宜,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会选择延期生产或者消费,本就需要刺激消费的经济会更加低迷,中国经济开始有了「输入性通缩」。

于是,政府又要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环保法规的考核期一到,对不满足要求的汽车企业进行处罚;另一方面,政府鼓励汽车消费,使消费回归正常,保证汽车企业正常维持。

那么,环保法规会在2020年对汽车企业开出罚单吗?

这个罚单会不会成为压垮汽车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中国还是欧洲。

在此之下,政府极有可能推迟环保法规的实施,重新制定相对宽松的汽车排放政策,待经济好转时,继续对汽车企业提出排放要求。我们乐观地估计,2020年的排放要求可能会推迟到2025年,这将大大缓解汽车企业在引擎研发、投入的压力,是汽车企业拥有一段喘息的时机。

表面上,石油暴跌对消费者是一件利好,实际上当下的利好和低成本,有可能是在透支我们的未来。它让我们在加油时少花20块,却可能让我们多花500块购买空气净化器,50块买衣服、10块买食物,以及未来把少花的这20块还回给更高的油价….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022.html
小孩打碎博物馆近12万瓷瓶 该不该免赔
搭魅族车机 领克纯电SUV最新街拍!下半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