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在拿破仑时代只靠三座城市 就撬动了整个欧洲大陆 三国志11

Scan me!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期的主题可谓是如约而至,因为在之前的法兰西主城介绍篇中,我就重点强调了英国对于拿破仑集团的重大威胁。游戏设定的起始年份,是公元1799年,对于孤悬海外的英伦三岛来说,正是他们的黄金发展期!

雄才大略的乔治三世,在年轻有为的小皮特的辅佐下,正带领着属于他的帝国飞速发展。从外交版面上不难看出,此时的反法同盟已经对拿破仑完成了全方位合围,选择英国开局的玩家们,想要取胜并非难事,接下来就带着各位详细观摩英国的硬件设施。

首先自然是伦敦,地球人都知道这是英国的首都,王室之所在。三国志11拿破仑时代版本并没有把当时的伦敦设定为大都市,而是特产精锐火枪,18块经济区大多位于内陆,伦敦的城墙反而起到了反登陆屏障的作用。

这样的布置给人一种“天子守国门”的既视感,虽然肉眼看上去很冒险,然而并不足以威胁其安全。毕竟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是世界范围内无可比拟的水面力量。

位于北部的苏格兰,一直以来都给世人一种偏僻、寒冷和贫瘠的印象。游戏只给苏格兰分配了12块经济区,同样特产精锐火枪兵,产量却无法跟伦敦相提并论。可就区位的安全性来说,被重峦叠嶂保护的苏格兰是个绝对安逸的后方,四周根本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威胁。也难怪苏格兰到如今也总是想着单飞,这地形确实很容易就分家了。

爱尔兰和北爱尔兰,在游戏里还是插着米子旗的,这里拥有15块经济区,以线列步兵为特产。大致的情况与苏格兰类似,都属于那种八百年看不到敌人影子的穷乡僻壤。生活在这两个地方的人们,一定深深的认同那句话,从来都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他们负重前行。在三国志11拿破仑时代为苏格兰和爱尔兰负重前行的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欺负他们最狠的英格兰!

除了英伦本岛之外,大不列颠还拥有直布罗陀和萨丁这两处海外据点,正好扼住了地中海的进出枢纽,并以皇家海军的战力彰显存在。尽管在城市和武将的数量方面,乔治三世比不过拿破仑,但是英国的科技水平却把同时期的欧洲诸国都远远甩在了身后。海权主义和近代工业都已经点亮,这是他们实践大陆均势战略的核心底气!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易跟贴

注册 手机发跟贴 登录并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有态度网友0sGPwW [网易福建泉州手机网友]

中国银行 偷摩洛哥家族罗斯柴尔德继承人本拉登邱莹莹 的 钱 给乞丐林嘉莹摩洛哥家族罗斯柴尔德继承人本拉登邱莹莹不是乞丐林嘉莹杀掉林嘉莹杀掉雅各布罗斯柴尔德2014年哈马斯导弹 杀掉全尼泊尔男的女的男女儿童2016年哈马斯导弹 杀掉全巴基斯坦雅加达白沙瓦以色列俄罗斯捷克乌克兰 加沙男的女的男女儿童2018年哈马斯导弹 巴西雷区 杀掉全巴西男的女的男女儿童2019年哈马斯导弹 阿根廷雷区 杀掉全阿根廷男的女的男女儿童乞丐林嘉莹身份证叫林嘉莹乞丐骗本拉登邱莹莹神经病给乞丐林嘉莹乞丐林嘉莹跟本拉登邱莹莹对调好看抱错乞丐说谎 乞丐林嘉莹不是抱错的 林贱林清娥就是林嘉莹爸妈雅各布罗斯柴尔德 偷拿 本拉登邱莹莹的钱美联储没批给 雅各布罗斯柴尔德乞丐雅各布 身份证叫 雅各布乞丐骗本拉登邱莹莹神经病给乞丐 雅各布乞丐雅各布 跟本拉登邱莹莹对调好看乞丐雅各布 偷摩洛哥家族罗斯柴尔德继承人本拉登邱莹莹 钱世界银行美联储 没批给 乞丐雅各布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

三国志11:法兰西在欧陆上开局控制的六座城市,基本盘无与伦比!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拿破仑的历史

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 1779年4月25日,在法国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军事。 1784年10月,奉命转入巴黎王家军校。 1785年9月,拿破仑以少尉衔毕业。 1785年11月,开始在瓦朗斯“拉费尔炮兵团”服役。 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同情革命,一时成为雅各宾派的拥护者。 他三次回到故乡科西嘉岛,积极开展争取科西嘉岛自治和自由的活动。 由于受到当地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的排挤,被迫举家迁至法国本土。 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一举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深受雅各宾派奥古斯都.罗伯斯庇尔的赏识,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为少将、炮兵旅长。 热月政变发生后,雅各宾派共有103人遇害,拿破仑亦受牵连,于8月5日被捕。 后经审讯,无罪释放,但被免去少将、炮兵旅长职衔。 拿破仑一时困居巴黎。 1795年10月4日,巴黎发生保王党人的武装叛乱。 督政官巴拉斯请来拿破仑帮助平息叛乱。 拿破仑用大炮一举击垮了叛乱者,挽救了危局。 督政府晋升拿破仑为陆军中将、巴黎卫戍司令。 一夜之间,穷困潦倒的拿破仑成为军界和政界无人不晓得大人物。 1796年3月2日,年仅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军司令官,从此开始了独立作战的生涯。 3月9日,拿破仑与巴黎著名的交际花约瑟芬.博阿尔内匆匆举行了婚礼。 两天后,他告别新婚妻子,赶赴意大利军团上任。 他统率数万大军直驱意大利,与处于优势的第一次反法同盟军奥军和撒丁军连续作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胜利。 从意大利凯旋巴黎时,他暗下决心,要做一统天下的社稷首领。 崛起的拿破仑使督政府感到了威胁,督政官员们决定把他调到远离巴黎的地方去。 1798年4月12日,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埃及军(东方军)司令官。 5月18日,拿破仑挥师东下,远征埃及。 他希望借助新的胜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1799年8月22日,拿破仑秘密离开埃及,返回巴黎。 1799年11月9日,(雾月十八)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执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仑在马伦哥大败奥地利军,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体。 拿破仑利用欧洲大陆短暂的和平,励精图治,发展国力,一时间法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1802年8月4日,法国颁布《共和十年宪法》,拿破仑为法兰西共和国终身执政。 1804年3月21日,拿破仑正式颁布《法国民法典》。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宣布法国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为帝国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典礼,称拿破仑一世。 1805年8月9日,奥、英、俄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军东进应战,取得了乌尔姆、奥斯特里茨等大战的胜利,俄皇、奥帝狼狈而逃。 拿破仑乘胜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诸侯国组成“莱茵同盟”,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1806年秋,英、俄、普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 10月1日,普鲁士率先对法宣战。 14日一天当中,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打了两个漂亮仗,普军几乎全军覆没。 10月27日,法军进占柏林,海涅曾夸张的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 ”接着,法国东击俄军。 1807年6月14日,拿破仑在弗里德兰大败俄军,俄皇被迫求和。 为了窒息英伦三岛,严格实行“大陆封锁”政策,1807年10月,拿破仑发动了征服伊比利亚半岛战争。 法军入侵激起岛上人民的强烈反抗,法军很快陷进了民众战争的泥潭难以自拔。 拿破仑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1809年初,因对付普、奥等国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不等西班牙战事结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国,东征奥地利。 拿破仑凭着他那钢铁般的意志,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再一次割地求和。 1810年3月,拿破仑与奥地利长公主玛丽亚·路易丝结婚。 拿破仑帝国达到极盛时期。 1812年6月21日,50万法军兵分三路进入俄罗斯。 军事准备的欠缺、俄国寒冷的天气和俄军坚壁清野的战术使得法军几乎全军覆没。 1812年12月18日,拿破仑返回巴黎。 对俄战争以失败告终。 1813年,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仑率军与联军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经历连年战争的法国终于抵不上整个武装起来的欧洲,最终在莱比锡战役中战败。 1814年,联军向法国本土进军。 3月31日,法国元帅马尔蒙拱手将巴黎让给联军。 1814年4月6日,拿破仑被迫签署退位书。 1814年5月4日,拿破仑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尔巴岛。 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2月16日,拿破仑离开厄尔巴岛,避开英国舰队的监视,乘船向法国本土进发。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 1815年3月25日,英、俄、普、奥等国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1815年6月,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覆没,拿破仑第二次退位。 10月,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病逝,终年52岁。 四天以后,岛上的人为这位征服者举行了葬礼。 在礼炮的轰鸣中,棺木徐徐下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 在这幽静的峡谷深处,几棵垂柳掩映着一条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竞相开放。 拿破仑,这位一度叱咤风云、有功也有过的盖世英雄,便长眠在这些绿叶鲜花之下。 1840年12月15日,法国七月王朝儒安维尔亲王率军舰前去圣赫勒拿岛,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祖国。 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满怀深情地参加了隆重的葬礼。 拿破仑的遗体由仪仗队护送,经过凯旋门,安葬在巴黎老残军人退休院的园顶大堂。 15年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子,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亲自来到这里,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跪下。 ”九 英雄末路(1) 东山再起 1814年4月6日拿破仑宣告退位那天,元老院召唤路易 十八归国即位。 4月24日,路易十八到达加来。 5月2日,他 在圣多昂发表一项宣言,允诺尊重民主宪政。 6月4日,宪法 在两院中宣读。 这位身躯硕大,胖得连走路都要倚靠两边拐 杖的王位继承人,穿着一件蓝色翻领大袍,胸前挂着一个旧 式金牌,蹒跚地进入了杜伊勒里宫。 波旁王朝复辟了。 路易十八执政以后,流亡国外的法国王党分子也都先后 回了国。 这些素来娇生惯养的贵族,他们所盼望的只是恢复 革命前的种种特权,好让他们享受不劳而获的幸福。 除此之 外,便是对革命党人进行疯狂地报复。 而他们的总代表路易 十八也不准备兑现自己的诺言,他在短期内把1万多名军官 免职,将无能的贵族安排在高官显职上,领取厚薪。 他免除 教会学校一切租税,并使教会不受政府管辖,继续向人民课 收综合消费税。 他还给被枪杀的王党分子树碑立传,追封 因谋杀拿破仑而被处死的卡杜达尔为贵族。 路易十八及其亲 信在极力恢复旧制度、旧秩序,取消一切革命成果。 经过革 命洗礼的法国人民很快认识到路易十八回国不是来解放他们 的,而是来建立一个新的专制制度。 拿破仑统治下的专制政 府,至少还能给法国带来荣誉和活力,而路易十八的专制统 治,则显得腐化和无能,只知道压迫百姓。 波旁王朝开始不 得人心,尤其是遭到冷遇的将军们更加怀念其旧日的主子拿 破仑了。 1814年11月,战胜拿破仑的欧洲四大强国俄、英、奥、 普在维也纳讨论欧洲善后问题。 身着华丽礼服的国王、贵族、 外交家们,胸前佩带各色勋章,一边举杯痛饮,庆祝太平,一 边又为战利品的分配不均而争吵不休,甚至达到了剑拔弩张 的地步。 俄国想占领波兰的全部,它要求把拿破仑时期的华 沙大公国和俄属波兰合并起来,建立一个王国,由沙皇统治。 普鲁士支持俄国的要求,并要求合并全部萨克森领土,以补 偿它让给俄国原属普鲁士的波兰领土。 英国和奥地利坚决反 对。 英国不愿俄国过于强大而向欧洲西进。 奥国不愿将加里 西亚、克拉科夫和维斯瓦河一线让给俄国,也不愿普鲁士因 合并萨克森而更加强大。 这样,维也纳会议的四强形成了两 个对立阵营,即俄普为一方,英奥为另一方。 法国代表塔列 兰权衡利弊,决定加入英奥一方。 1815年1月3日,英国外 交大臣卡斯尔雷亲自拟定了一个对付俄普的同盟条约,梅特 涅和塔列兰都加入同盟,各国答应出兵15万。 塔列兰高兴地 写信给路易十八说:陛下,反法同盟已经永远解散了。 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没有逃过拿破仑的眼睛,他那看似平 静的生活重又掀起了波澜。 他一面有意从到岛上观光的游客 中查询消息,一面暗地里与法国政府官员沟通消息。 1814年 12月的一天,拿破仑在自己的宫殿附近散步。 突然,他在一 个站岗的掷弹兵面前停了下来,喂,老发牢骚的,你在这里 不感觉无聊吗?不,皇帝,不过我也不觉得十分有趣。 掷 弹兵认真地答道。 拿破仑把一个金币塞到他手里,在走开的 时候压低嗓门说:不会永远这样继续下去的。 1815年2月,法国政治家马雷等人派遣弗勒里·德·夏 布隆乔装水手来到厄尔巴岛。 夏布隆向拿破仑详细地报告了 国内普遍不满的情绪以及贵族们强取豪夺的无耻行径。 他告 诉拿破仑军队都盼着他回去。 拿破仑那颗重返欧洲的雄心被 激发起来了,他决定立即行动。 在行动开始前,拿破仑在花园里同母亲进行了一番谈话。 在他的心目中,母亲是个聪明、坚强、勇敢的妇女。 在自己 的家庭中,也只有母亲才懂得他的心。 他把自己这个大胆的 决定告诉了母亲,他说:我不能死在这个小岛上,也不能把 自己的事业结束在安宁中,这是我所不应受的。 军队在期待 我。 一切都促使我产生这样的希望:军队一看见我,就赶快 投奔到我这里来。 当然,我会碰见忠于波旁王朝的军官,他 们会制止军队的发动,那时我在几个钟头之内就会死去。 这 种结束比住在这个小岛上要好得多。 我希望出发,并且再一 次尝试得到幸福。 妈妈,你的意见如何?母亲被这个突如其 来的问题大大震动了,她的心中如乱麻一团,她对拿破仑说: 让我暂时做一个母亲吧,我过一会儿再回答你。 沉默良久, 母亲终于说话了:出发吧,我的儿子,遵循着你的使命。 也 许你会遭到失败而马上丧失生命,但是你不能留在这里,我 看到这种情况就十分悲哀。 我希望在这么多次战斗中都保佑 你的上帝再一次保佑你。 说完,母亲紧紧拥抱了自己的儿子。 拿破仑将这一决定告诉了他的三个忠诚助手康布罗纳、 德鲁奥和贝尔特朗,将军们听了很高兴,但怀疑这一行动能 否成功。 拿破仑自信地告诉他们:他现在不是想打仗,也不 是想实行专制的统治,他希望法国人民成为自由的人们。 因 此,他不是以武器去征服法国,而只是想在法国出现,在海 岸上登陆,宣布自己的目的,要求恢复自己的王位。 他十分 相信自己名字的号召力,他认为整个法国一定会不经过战争、 不试图抵抗就会拜倒在自己的脚下。 没有武装力量不会成为 这次行动的障碍。 一切准备工作都在秘密地进行。 这时,负责监督拿破仑 的英国代表坎贝尔正好前往托斯卡纳度假。 2月26日,一切 准备就绪。 这天夜里,拿破仑率领1000多名还蒙在鼓里的全 副武装的士兵,分乘7艘小帆船,船上载着几门大炮,悄无 声息地离开了厄尔巴岛,开始了再度征服法国的惊心动魄的 一页。 厄尔巴岛周围的海面上经常有英国和法国的皇家军舰巡 逻,他们的任务是负责监视厄尔巴岛以防万一。 这天夜里,拿 破仑的船只碰上了一艘法国军舰,舰上的军官用话筒向船长 问道:皇帝的健康如何?船长答道:很好。 军官没有发 现什么疑点,就让这只船开了过去。 英国军舰根本没有出现, 拿破仑感到很幸运。 船队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了三昼夜,终 于靠近了法国海岸。 拿破仑的热血在沸腾着,他知道这次行 动是以生命为赌本,作孤注的一掷,一旦输了,再也没有分 毫的资金了。 可是,若不作这最后的尝试,他死也不甘心。 1815年3月1日凌晨3时,小船队在儒昂港登陆。 海关 卫兵见登陆的是拿破仑,立即向他脱帽致敬。 拿破仑以他惯 有的洪亮声音向当地士兵发表了著名演说,他说道: 士兵们!我在流放中听到了你们的声音。 现在我已经在 法国登陆了。 你们的统帅——被人民的呼声拥立为君主并在你们的 盾牌上被推登宝座的统帅,现在回来了,来同他联合在一起 吧,抛掉波旁王室的旗帜吧,那面旗帜已经为我们民族所废 弃,而且25年来一直起着纠集法国敌人的作用。 展开那面在 我们伟大胜利的日子里你们举着的三色旗来取而代之吧。 再 次拿起你们在乌尔姆、奥斯特里茨、耶拿、艾劳、弗里德兰、 莫斯科所举着的鹰旗吧。 …… 我们必须忘掉我们曾是欧洲大陆的主人,但是,我们也 不允许任何人来干涉我们的事情。 ……你们以及你们的子孙 的地位、财产和光荣,不会有比那些由外国人强加给我们的 波旁王爷们更大的敌人了。 士兵们,团结在你们统帅的旗帜周围吧,他的利益、他 的荣誉和你们的相同,完全相同。 胜利将快步前进。 有着我 们民族颜色的鹰徽,将从一个尖塔飞向另一个尖塔,一直飞 到巴黎圣母院的塔楼。 随后你们就可以光荣地展示你们的伤 痕,于是可以再一次夸耀你们的成就。 你们将成为国家的救 星。 在你们的晚年,你们将可以豪迈地说:我把叛逆和敌人 在巴黎的出现而使那里沾染上的污垢给洗净了。 ……荣誉归 于勇敢的士兵们!归于我们的祖国法兰西! 士兵们向拿破仑热烈欢呼,他们很快加入了拿破仑的行 列。 拿破仑把从厄尔巴岛带来的四门大炮扔在海岸上,率领 着队伍沿着阿尔卑斯山脚地带向北挺进。 他决定不费一枪一 弹就赢得整个法国。 他每经过一个城镇,就向市民和士兵发 表演说,告诉大家他的唯一使命就是恢复法国的秩序,给祖 国的亲爱的同胞们一个适合民情的宪法。 他向大家保证不再 用战争来赢取光荣,不再以武力来支配欧洲各国,法国要与 欧洲各国和平相处。 法国民众对无能的波旁王朝早就心怀不 满,尤其怨恨流亡贵族回来后重新霸占了他们在革命时期分 到手的土地,如今拿破仑那发自内心的演说及其勇敢、冒险 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拿破仑又成为他们心目中 理想的领导者。 拿破仑所经过的城市,都悬挂起三色旗,各 地驻军都奔向他的怀抱,他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拿破仑在法国登陆的消息于3月3日传至巴黎,波旁政 府惊恐万状,立即派遣军队前去阻止拿破仑。 3月7日早晨, 拿破仑的队伍来到了格勒诺布尔附近的拉米尔村,远远看见 王室军队已排成战斗行列,截断了道路。 拿破仑意识到仅靠 自己的队伍还不足以对付前面的庞大军队,他当机立断,命 令士兵左手持枪,枪口朝下,跟着他前进。 双方越来越接近 了。 当队伍快接近步枪的射击距离时,拿破仑用手势让他的 士兵停止前进,他一个人继续向前走着。 王室军队的士兵们 端着枪呆住了,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个迈着坚定的步子向他们 走来的穿着灰上衣、戴着三角帽的人。 第五团的士兵,你们 不认识我吗?拿破仑的喊声打破了死一般的寂静。 是皇帝, 是皇帝。 士兵们开始叫了起来。 拿破仑解开上衣,露出胸脯, 大声道:你们当中谁想打自己的皇帝?那就开枪吧!王室 军队顿时乱了队形,士兵们一起奔向拿破仑,高呼皇帝万 岁!他们把拿破仑团团围住,吻他的手,吻他的膝,有的竟 像孩子似地哭了起来。 所有派来保卫格勒诺布尔的军队整团 整团地加入拿破仑的队伍行列。 有的指挥官甚至不等拿破仑 的到来,就把自己的团队集中起来,高呼皇帝万岁,到前 线去迎接拿破仑。 拿破仑在士兵和郊区群众的簇拥下,凯旋 进入格勒诺布尔。 此后,拿破仑的队伍迅速扩大,人数达到7000人,火炮 已有30门。 同时还有几千名闻讯赶来的农民朋友。 这些农民 自觉地护送队伍一程后,到达前面一站便自动交给另一批农 民群众,他们沿路为部队提供给养。 事态急剧发展着,真正 地形成了一股卷土重来之势。 拿破仑沿途发布命令,派出使 者,搜集情报,为不断增加的军队任命指挥官,委派地方官 吏。 3月9日,这支队伍直奔里昂城下。 里昂虽有众多的王室 军队防卫着,但拿破仑仍坚信他可不费一枪一弹就拿下里昂。 在他看来,法国根本就没有什么王室军队,有的只是拿破仑 的军队,皇帝的军队,只不过这支军队不幸在别人的白旗下 过了11个月。 急报如雪片似地飞向巴黎,路易十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 蚁。 里昂是法国仅次于巴黎的第二个大城市,无论如何得坚 守住。 国王的兄弟阿图瓦伯爵自告奋勇地去了里昂,他幻想 用效忠波旁王朝的情感来鼓动里昂工人截断拿破仑的前进道 路。 麦克唐纳也去了那里,波旁王朝对他抱有极大的希望。 麦克唐纳开始检阅自己的军队,并在阵前发表演说,他 力图要让大家明白:一旦拿破仑获胜,就一定会爆发同欧洲 的新战争。 他还让大家欢迎国王派来的阿图瓦伯爵,但军队 以沉默回答了他。 正在这时,一位将军飞奔而来,他劝说元 帅最好快点把国王的兄弟送到一个更为安全的地方去。 阿图 瓦伯爵十分惊慌地逃离检阅阵地,并很快离开了里昂。 麦克 唐纳自己留下来继续领导着里昂的保卫工作。 士兵们无精打 采地工作着,甚至有个士兵到元帅面前直接了当地说:最好 你把我们带到拿破仑皇帝那里去。 元帅什么也没回答。 3月10日,拿破仑兵临里昂城下,麦克唐纳率军迎战。 但 当他的团队一见到拿破仑,皇帝万岁的口号便不绝于耳。 转瞬之间,他指挥下的所有部队和拿破仑的军队组成了一股 洪流。 麦克唐纳见势不妙,惟恐当了自己士兵的俘虏,骑马 逃出城去。 第二天,拿破仑检阅了里昂的守卫部队。 所有的桥梁、堤 岸、街道上都挤满了男男女女的人群,人们跟在拿破仑后面, 渴望更近地看看他,听听他的讲话,摸摸他的衣服。 皇帝万岁的呼声响彻里昂上空。 旦夕不保的波旁王朝惊恐万分,急忙派遣内伊元帅率领大军前去对付拿破仑。 内伊是个热情的勇士,易怒的军人,波 旁宫廷及路易十八对他的阿谀奉承使他的头脑一阵发热,他 向路易十八夸下海口:我要叫他成为俘虏,把他关在铁笼里 带回来。 于是,路易十八和他的宫廷都把自己的命运和希望 寄托在内伊身上。 3月12日,内伊元帅来到里昂以北的夏尼 附近,对部队作了慷慨激昂的动员,但他得到的只是一片沉 默和白眼。 内伊望着这支毫无生气的军队,心中忐忑不安。 3月13日夜晚,内伊元帅被人从睡梦中唤醒,来人告诉 他,他的一部分炮兵部队和骑兵连卫队哗变,全都投奔到拿 破仑那边去了。 天刚亮,内伊又接到新消息:许多城市把保 王党政权赶走,投到拿破仑的麾下,皇帝正在向夏尼前进。 士 兵们愁眉不展,内伊也在动摇不定。 正在这时,内伊收到掷 弹兵送来的纸条,上面写着:内伊,我将像在莫斯科近郊之 战后的第二天那样接见你。 ——拿破仑。 内伊的动摇结束 了,他立即集合部队,拔出长剑,大声喊道:士兵们!波旁 王朝的事业永远失败了。 法国自己选择的合法朝代正升上皇 位。 以后应该由皇帝、我们的君主来统治这个美丽的国家。 士兵们欢呼起来:皇帝万岁!内伊元帅万岁!内伊率全体 将士投奔了拿破仑。 现在,向巴黎进发的早已不是从厄尔巴岛下海时那支不 整齐的小队伍,而完全是一股强大的、谁也无法阻挡的洪流 了。 3月19日夜晚,拿破仑带着自己的前锋进入枫丹白露。 国 王全家早已逃之夭夭,王室支持者也溜之大吉。 巴黎的报纸 在急剧地改变着态度:3月2日的报道说科西嘉怪物登陆儒 昂港,第二天称杀人魔王向格拉斯挺进,第三天称篡夺者进 入格勒诺布尔,第四天称波拿巴将军攻抵里昂,第五天称拿 破仑将军光复枫丹白露,第六天则称皇帝陛下即将凯旋巴黎。 1815年3月20日晚上9时,拿破仑在随从人员和骑兵 的前呼后拥下进入了巴黎。 巴黎的杜伊勒里宫撕下了白旗,升 起了三色旗;王宫地毯上的波旁王朝的百合花图案换上了帝 国的金色蜂图案。 成千上万的人们集中在杜伊勒里宫周围翘 首以待。 还在离皇宫广场很远的地方,就传来了簇拥着拿破仑的 群众的欢呼声,这些欢呼声每分钟都在加强,最后变成震耳 欲聋的欢乐的狂涛。 当拿破仑的车队接近宫前广场时,在宫 旁等候的巨大人群像发了疯似地冲上去。 车队被这来自四方的人流包围着,无法行走。 骑马的近卫军试图打开道路,但 无济于事。 人们哭泣着,喊叫着,向马扑去,向马车扑去,什 么也不想听。 最后,人们不顾一切地冲开皇帝的随从人员,把 马车打开,在经久不息的叫喊声中把拿破仑抬进宫去,送上二楼的房间。

英国和法国在拿破仑时期的国力对比状况

英国总体实力比法国强

曾经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王牌陆军,为何在二战中如此窝囊?

法国历来就是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在拿破仑和一战时代,法国军队都表现出了相当强悍的战斗力。尤其是他们的陆军部队,更是一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然而到了二战,面对纳粹德国的进攻,法国人引以为傲的陆军却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法国也在开战不到40天的情况下,便宣告投降。

那么,明明在拿破仑时期和一战时所向披靡,为何法国陆军在二战中就不行了呢?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在拿破仑时期,整个欧洲就只有俄国和英国没有被法国控制。法国陆军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几乎是一路摧枯拉朽。如果不是俄国的寒冬和法军的补给问题,恐怕拿破仑会将整个欧洲大陆统一。当然,法国陆军能有这样的表现,和拿破仑的指挥是分不开的。拿破仑是一个天生的统帅。在他的战术中,非常强调骑兵和炮兵的协同合作,而这也是法国军队战无不胜的制胜法宝。在利用兵种打出配合的同时,拿破仑尤其喜欢采取纵队战术。

纵队战术能让军队随时变换不同的队形,让骑兵的冲击力和炮兵的杀伤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拿破仑在战争中多次运用这个战术,最终效果也都非常理想。在一战中,面对德国百万军队的侵略,法国陆军有效地利用了堑壕、铁丝网和马克沁机枪三大法宝,使得德国军队的推进举步维艰。再加上法国军队有着强烈的保家卫国意识,爆发出了惊人的意志力和战斗力,而德国则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中。因此到战争最后,德国军队始终没有跨过凡尔登。

一战后,法国陆军被称为“欧洲最强陆军”。可见,这是一个多么高的评价。但是到了二战中,法国军队却变得非常弱。这是怎么回事呢?和拿破仑时期及一战时期相比,法国军队这时候出现了三个短板:一是不再有优秀指挥官,二是战略方针出现了问题,三是普遍的厌战情绪。由于有一战的胜利经验,因此,军方出身的法国元首贝当,并没有对德国军队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贝当看来,德国短时间内,绝不可能卷土重来。

当然了,为了防止半个世纪或是未来可能爆发战争,贝当也建议在法德之间修一条固若金汤的防线。1928年,法国投入50亿法郎,开始正式修建马奇诺防线。1940年,马奇诺防线正式完工。在防线之中,大炮、壕沟、堡垒、发电站、医院等设备一应俱全。甚至在大的隘口,还有有轨电车通道。不过,这条防线仅仅是防御法德边境。像法国和比利时边界的阿登高地,就没有修筑防御工事。之所以不在阿登高地修,一是因为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适合大部队运动作战。

二是由于比利时方面强烈反对。万万没想到,后来德国军队正是从阿登高地攻入法国的。在马奇诺防线完工后,贝当对于抵御德国是相当有信心的。众所周知,贝当是一位防守大师,他始终坚信防御就是最好的进攻方式。而这也帮助法国在一战中取得了胜利。不过,贝当并没有意识到,他所熟悉的战争,早已在二十年多年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一战中,坦克刚刚发明,并没有被投入到战场之中。所以士兵推进的堑壕战就成了战争的主要形式。但随着希特勒上台后,德国迅速发展重工业,德国陆军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建立了一支以坦克为主的装甲部队。这也就意味着,虽然马奇诺防线会在堑壕战中成为德国人的梦魇,但在坦克装甲的攻击之下,马奇诺防线的威能会大打折扣。并且后来德国人也压根没有进攻马奇诺防线,这就让法国最引以为傲的防御武器成了摆设。除了领导无能及战略战术失误外,法国军队的表现差,也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

一战之后,法国上下弥漫着厌战情绪。上至国家领导,下到军队士兵,全都受这种情绪影响。从士兵层面来说,法国士兵因为向往和平而失去了一战时期的锐气,战斗力大不如前。而反观德国军队,则是铆足劲想要洗刷一战的耻辱。此消彼长之下,战争就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从国家领导层面来说,由于全国反战,因此主和派的政客得到选票获胜。

主和派上台后,一直采取着小心谨慎的“绥靖政策”。任由德国在周边地区胡作非为,不予理睬。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沦陷后,法国还以调停的名义,和英、德、意签订了“永远友好”的和平条约。当斯大林预感到德国的威胁,找上门来结盟时。法国又希望将祸水东引,拒绝了结盟事宜。这一事件,导致苏联转而和德国签订条约瓜分波兰,最终酿成了大祸。(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0298.html
谁更值得期待 小折叠对拼!小米MIX Flip Flip和荣
以归侨视角探索东西方艺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