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全世界普遍认可的真理。不过美国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却有些与众不同。美国获取支持的方式不是靠诚意和共赢,而是靠霸权也就是手中的拳头。美国登上霸主宝座后,就奉行打榜政策,只要是不顺从美国的国家都会遭到美国大棒伺候。比如,南联盟不听从美国的号令,就遭到了美国的猛烈空袭,并且最终导致解体。
比如伊拉克没有听从美国的号令,就遭到美国连续发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进而摧毁了这个本来十分富裕的国家。被美国摧毁和压制的国家还非常多。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盟友小弟,但大部分都是迫于美国的压力才跟随美国的。一旦美国衰退并且失去了霸主地位,那些紧跟美国的国家绝对会瞬间翻脸,直接站在美国的对立面。天下苦美久矣,这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这个世界基本的真理。
几乎所有盟友都反水,仅仅只有一个国家也就是以色列站队美国,美国显得十分孤立和尴尬 。联合国大会10月30日就呼吁美国解除针对古巴制裁的决议进行投票,投票结果为187票赞成、2票反对、1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决议对美国针对古巴实施的长达60年的封锁制裁进行了谴责,并且要求美国解除相应的制裁,保障古巴人民的基本人权,特别是生存权。古方统计,美国封锁60多年,累计对古巴造成1600余亿美元损失,给古巴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决议要求美国解除制裁,纠正错误的做法。
投票中美国显然站在了全世界的对立面,成为了孤独者,仅仅只有以色列一个国家与美国一起投了反对票。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美国传统的铁杆盟友都站在了美国的对立面,直接向美国说不。核心盟友都反水了,绝大多数盟友都反水了,这说明美国做的确实太过分了。这是联合国大会连续32次通过支持古巴要求美国解除封锁的决议。可以说,公道自在人心,美国的做法开始引起全世界的愤怒。美国封锁古巴没有任何道理,属于基于个人私利的错误做法。
事实上,不仅仅关于古巴的决议,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陷入孤立的场景越来越多了。在加沙问题上,美国为了维护以色列的利益,多次不顾国际社会的一致呼吁,与全世界唱反调,已经导致美国成为了例外。在伊朗问题上,美国也是多次无视核心盟友欧洲国家的利益一意孤行。在中东和平问题上,美国更是成为了和平的最大障碍,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美国显得十分孤立已经成为了常态。美国自持拥有霸主地位,根本不在乎世界的公道声音,总是坚持傲慢和一意孤行,并且越来越极端。
美遭遇耻辱性惨败,但是拒绝改正错误,在霸蛮的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 。很显然,这次关于古巴的联合国大会上,美国遭遇了耻辱性的惨败。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控诉称,“帝国主义通过对古巴的经济封锁警告全世界,任何敢于坚决捍卫主权、建设自己未来的国家都将为反抗付出代价。”“够了!让古巴活下去!让古巴生活在和平之中!”全世界都看不惯了美国的傲慢,其中就包括美国的核心盟友,但是美国对于这种耻辱性失败好像并没有什么感觉。美国就算是遭到了痛斥,但是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多个国家的领导人痛斥美国,认为美国对古巴的非法封锁,就是“对人类的侮辱”。可是美国依然要在霸权的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基本上没有任何悔改的意思。美国依然拒绝接受联大通过的决议,拒绝接受全世界的呼吁,顽固的坚持对古巴的制裁。美国的理念就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真理,信奉丛林法则,认为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不要底线的。可以说,美国目前的态度还是十分顽固的,根本没有改正错误的任何表示。也就是说,联大通过的决议对于美国没有任何约束力。
美灯塔熄灭、道义崩塌,规则秩序遭破灭,这才是世界混乱动荡的根源 。以色列可以完全无视国际法在加沙、黎巴嫩、叙利亚等地狂轰滥炸,甚至直接向联合国维和部队开火,最核心的原因还是美国支持。可以说,美国精心打造的灯塔已经熄灭,西方宣扬的自由、民主、人权和道义也全部崩塌。
美国主导的规则秩序也遭到了彻底摧毁,动荡、混乱成为了常态,可以说这才是世界混乱动荡的根源。现有的国际秩序大部分都是美国主导的,但是美国为了自己私利又推倒了秩序。美国想要主导构建新秩序,但是又没有这个能力,于是混乱就难以避免。
结束语 :
美国为了霸权开始变得歇斯底里,甚至放弃了所有底线,不惜破坏联合国机构权威。如今的美国还是西方国家集团带头大哥,但是向心力却大不如前了。法国已经多次公开挑战美国权威,甚至呼吁欧盟成立自己的军队摆脱北约的制约。随着美国变得越来越坑盟友,很多紧跟美国的国家也开始觉醒,自觉的与美国保持距离。一旦美国出现大的衰落,不能维系霸权,那么美国的盟友小弟必然是树倒猴孙散。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七月王朝)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
女性应该没有什么地位议会和总统皆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选产生。 参政院由议会任谨粗命,它预先审定政府的法案,并监督行政机构。 三十年的退缩与普法战争的惨败曾经威震欧陆的拿破仑帝国的轰然垮台,使法国在强盛之路上开始进入一个大致以1815年和1848为起讫的30年退缩时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失去了自大革命爆发以来征服的一物晌樱切地方;多年来被不少法国人梦寐以求,并一度得以实现的自然疆界已不复存在,法国在自然疆界以外获得的领土更是如此。 一言以蔽之,战败的法国已差不多重新回到了大革命前的疆界,即六边形的边界。 波旁王朝统治的终结1814年5月,路易十八乘坐反法联军的辎重车进入联盟占领下的巴黎,再即王位。 既然是靠着反法联军的刺刀波旁王朝才得以重新统治,波旁王朝自然对反法联盟表现出卑躬屈膝的态度,并力图满足后者提出的种种苛刻要求。 就总体而言,复辟时期的法国在对外事务上没有而且也无力推行积极的政策。 欧洲各国对法国在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的大肆扩张记忆犹新,因此决心将法国置于严密的监督之下,决不允许法国在欧洲再有任何拓疆扩土之举。 而经过23年劳民伤财的拿破仑战争,特别是最终战败所造成的严重损失,使法国国力虚弱因此也无力在对外领域推行积极的政策。 当路易十八回国登基,波旁王朝的白百合花旗在法国上空重新飘扬时,极端君主派的著名思想家德·迈斯特尔却伤感地写道:如果认为法国国王是重新登上他祖先的宝座,那就错了。 他不过是重新登上了拿破仑的宝座。 斯人斯言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种不争的事实:1814年的法国已经不是1789年以前的法国,革命已使六边形国土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复辟后的波旁王朝必须得正视这一切。 应该说,路易十八算是一名识时务者,其深知自己不可能完全恢复大革命前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同时也知道,与新体制和新兴阶级实行必要的妥协,是自己最为明智的选择。 为此路易十八在进入巴黎的前一天在巴黎西北罩丛不远的小镇圣多昂发表了著名的圣多昂宣言,允诺保证制定一部自由主义宪法,并尊重民主宪政,而且绝不秋后算账。 1814年6月,路易十八签署了名为《宪章》的新宪法,史称《1814年宪章》。 在它的74项条款中,既表现出对大革命成果的让步,又反映出正统意识以及恢复旧制度的倾向。 但是跟着路易十八一起回到巴黎的王党分子却不想在行动上表现出对大革命成果的什么让步,这些在1789年革命爆发的25年中什么也没有忘记,什么也没有学会的人,在百倍的疯狂和仇恨的驱使下,力图夺回自己在大革命中失去的一切。 这些人的倒行逆施不能不引起广大人民的恐惧和愤怒。 特别是在路易十八驾崩、其弟查理十世即位后,波旁王朝变本加厉地进一步恢复把王位和祭坛作为社会架构的神权政治,并丧心病狂地反攻倒算。 这些情形路易十八生前其实早有预感,他死前就说,我的弟弟恐怕难以死在这张床上。 1830年7月27日,巴黎终于爆发了起义。 29日,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被起义者占领。 善观世态的塔列朗对此留下了精确的记录:12时零5分,波旁王朝已经停止统治了。 对君主制一直恋恋不舍的夏多布里昂也感慨地写道:又一个政府从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被扔下去了。 三色旗的君主政体随着七月革命的胜利,一个新的王朝--七月王朝在法国诞生了。 七月王朝时期的法国虽然在国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高方面均要明显好于波旁王朝统治时期,但距被重新称之为强国还相去甚远。 换言之,法国在这一时期仍处于始自1815年的退缩期当中。 七月王朝建立后,在前王朝风光一时的旧贵族又纷纷被迫重返乡下,国王路易·菲利浦本人也清楚地知道他这个国王是由议会选出来的而非靠世袭继承来的,因此他上台伊始便以公民国王的面目示人:就如假发、套裤、佩剑象征着旧制度一样,新国王的穿着举止俨然是新制度的象征,他像普通资产者那样,经常头戴礼帽,夹着雨伞,穿着胶鞋,一个保镖也不带地在巴黎大街上散步,或面容和蔼地向行人致意,或颇具耐心地与家庭主妇闲聊。 然而,国王外表的平民化并无法掩盖其内心的专制嗜权。 七月王朝是一个三色旗的君主政体,但它所依托的阶级基础却狭窄至极。 选民的资格是根据纳税额确定的。 1830年,在3000万法国人中,约有100万人缴纳营业税,但只有其中的10万人有投票权。 1831年的选举法将标准稍稍放宽,参加选举的人也不过增至16?8万人,1845年基佐在众议院曾经明言:在法国,能够理解并独立行使选举权的人不超过18万。 根据这些规定选出的众议院议员自然是国内富有者及其代表。 大资产阶级终于有了一个得心应手的制度,即它在1789年所期望的制度,为了维护这一让他们心满意足、来之不易的政治成果,大资产阶级利用国民自卫军来实行严密的社会防卫,秩序和稳定也因此成为七月王朝国内政策的中心。 在国内政治日趋僵化的同时,七月王朝的对外政策却明显体现出见机行事的灵活特征,这就是:在无关欧洲和谐大局的偏远地区可以积极行动,但在欧洲本土及有关敏感地区则要谨慎行事。 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从1839年开始,法国军队在比若元帅的率领下对阿尔及利亚展开全面的征服行动。 此外,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更为偏远的地区也在这一时期相继落入法国人之手,如西非的达洛亚(象牙海岸,1842年)、印度洋上的马达加斯加(1842年)以及南太平洋上的塔希提(1842年)等;另外在1844年还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相比之下,在欧洲本土,七月王朝则显得颇为中庸。 1831年比利时国民大会决定将王位献给路易·菲利浦的次子,但被路易·菲利浦拒绝;1831年波兰人发动反俄起义,路易·菲利浦也拒绝提供任何援助;在对英关系上,七月王朝也奉行以和为上的政策。 七月王朝的这些政策不能说完全一无是处,但法国诸多阶层的不满却是显而易见的,有的指责它不顾其他民族死活,有的指责它对外软弱无能。 其最终结果便是加重了法国人对七月王朝统治的失望。 因此,政治的僵化、社会的停滞以及外交的无能成为压在七月王朝政府头上的三座大山。 但作为七月王朝后期国王最为倚重的首相基佐并没有意识到王朝的末日即将来临。 不过统治阶级的一些有识之士却预感到了危机,如托克维尔于1848年1月在众议院说:人们说丝毫没有危险,因为没有发生暴动……革命还离我们很远。 先生们,请允许我告诉你们,我认为你们错了。 ……请你们看一看工人阶级中间发生的事情吧……难道你们没有看见在他们当中逐渐传开的见解和思想,绝不只是企图推翻某些法律、某个内阁、某个政府本身,而是要推翻社会吗?托克维尔没有说错。 在他发出革命已近在咫尺的警告后还不到一个月,一场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1848年革命果然爆发了,七月王朝在这场政治爆炸中灰飞烟灭了。 1848年的二月革命令七月王朝猝不及防,而随之而来的共和制也是出乎绝大多数法国人的预料的。 成年男子的普选权让工人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当家做主的感觉,然而随着春天里一系列滑稽性民主试验的失败,工人阶级愤恨不满、农民阶级也是满腹怨言,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一人一票的普选制几乎发挥了与街垒起义同等功效的倒戈作用,与共和国劣迹没有直接关系的路易·波拿巴靠着民众的选票轻而易举地变成了共和国的总统。 在随后的几年中,以恢复其叔叔的帝国事业为己任的路易·波拿巴清除了一切障碍,在大众的山呼万岁中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帝国皇帝,历时4年的共和国旋即成为明日黄花。 重蹈战争覆辙的第二帝国虽说第二帝国的历史是从1852年拿破仑三世戴上皇冠算起,但是体现帝国特征的政治统治模式在1851年12月政变之后就逐步形成了,因此第二帝国与第二共和国历史是紧密纠缠在一起的,更何况这二者的最高主宰还是同一个人。 最重要的是,在这位以怪异著称的路易·波拿巴的领导下,法国的政局经历了一段难得的相对稳定时期,法国的经济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腾飞。 作为欧洲众多君主中的新成员,拿破仑三世的皇帝身份受到了其他君主的质疑,如沙皇尼古拉一世就不愿将君主间传统的称谓我的兄弟用在这位法国皇帝身上,而只是不痛不痒地称之为我的朋友, 拿破仑三世对此倒是安之若素,他宣称自己是被一条新原则的力量推上了旧王朝才能拥有的崇高地位,这条新原则就是全民公决,就是人民的意愿。 尽管到1867年巴黎万国博览会时,各国的君主像雨点般降临到法国,但最终历史证明这些带给拿破仑三世的所谓国际地位优越感都是些虚幻的东西。 对于第二帝国的历史来说,其对外政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问题。 在拿破仑三世长达20多年的统治生涯中,他的基本思路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要打破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后形成的欧洲政治体系。 这一体系本身就是拿破仑一世、波拿巴家族以及整个法国失败的产物,它是法国从此变得人微言轻的一张耻辱证明;因此,要使法国重新崛起为一个欧洲强国,在欧洲事务中扮演一个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就必须进行国际政治重组。 正是从这种愿望出发,拿破仑三世对欧陆各地的民族独立事业表现出了同情心甚至为之提供了物质和军事上的援助。 其二,要以有限的战争来推动欧洲政治纷争的最终和平解决。 从个人性格来说,拿破仑三世并不是像他叔叔那样的战争狂。 例如他与曾经使其伯父吃尽苦头的英国保持友好的关系,1849年他甚至提议英法邀请欧洲各国召开一个全欧大会以商讨可能会给和平带来影响的所有问题。 然而在强权政治的时代,他的这些想法尽管美妙但却十分不合时宜,因为当时的欧洲政治舞台上,与之周旋的皆是加富尔、俾斯麦等极为精明且讲求实际的现实主义者。 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三世外交政策的最终结果就是,在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几乎都得到加强的同时,法国的实力和地位却遭到进一步的削弱,而且皇帝本人的政治生命也在对外冒险中突如其来地被画上了句号。 当然仅从法国海外殖民扩张的业绩来看,第二帝国不乏得意之处:在北非,1857年法国完成了对阿尔及利亚全境的占领,1859年皇后欧仁妮的亲戚莱塞普斯承包的苏伊士运河工程开工,1869年完工后,运河由一个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公司进行管理,法国从中获利甚丰。 在亚洲,1857年应英国邀请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库赞率几百法军在北京八里桥打败了清军,随后又与英军一起洗掠了圆明园,通过1858年的中法《天津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法国获得了在中国内地传教和经商的特权,同时还获得了大量赔款。 拿破仑三世对这一结局颇为满意,库赞也因此成为参议院议员并被封为八里桥伯爵(Comte de Palikao)。 1863年柬埔寨成为法国的保护国,1867年越南大部分地区变成了法国殖民地。 此外第二帝国在西非、东非、地中海东岸地区以及大洋洲也大肆拓殖,结果使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上第二大殖民帝国。 如果说在海外殖民扩张方面拿破仑三世为法国抢来了一些比较持久的利益的话,那么在欧洲大国角逐方面,他则是在一系列虚幻的光环下将法国一步步送进孤立无援的陷阱。 其实维也纳会议之后的欧洲格局还算明朗,即由俄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四强联手防止法国可能会给欧洲秩序带来的威胁。 第二帝国开始后,与英国的关系还算是差强人意,因此,法国当时面对的主要国际障碍就是大陆上的俄、普、奥三国。 其一,拿破仑三世显示帝国权威的第一次重大行动是直接参与以打击俄国为主要目标的东方战争(克里木战争,1853年~1856年)。 战争的结果是法国以10万士兵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巴黎和约》的签署,其中规定,俄国不得在黑海保存舰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继续维持领土完整。 这一结局对拿破仑三世的鼓舞是巨大的,因为俄国似乎受到了实实在在的遏制,而且巴黎再一次成为欧洲各国普遍接受的外交活动中心,皇帝本人也似乎成为高人一等的欧洲仲裁者。 实际上,欧洲其他各国对法国皇帝这种仲裁者的地位并未当真。 其二,拿破仑三世打击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便是奥地利,由于当时奥地利在意大利北部仍然占有大片的领土,因此法国的打击行动是以帮助意大利摆脱奥地利控制这一看似正义的方式进行的。 克里木战争结束后,拿破仑三世就打算为意大利做点什么。 1858年他与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达成联合对付奥地利的密约,1859年法撒联军与奥地利的战争开始,联军不断获胜。 但出乎撒丁王国意料的是,在奥地利尚未被完全打败的情况下,拿破仑三世却于1859年7月与奥皇签署了停战协定,加富尔闻知后一度想自杀,但撒丁王国还是被迫接受了停战协定。 关于停战的缘由,拿破仑三世这样说:为了对意大利独立尽责,我违背欧洲意愿进行战争;一旦我国命运受到威胁,我就媾和。 从根本上说,拿破仑三世的意大利政策最终产生了与原先设想背道而驰的结果:对奥地利的遏制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意大利也没有停留在邦联式的四重格局上,以撒丁为主导的意大利王国于1861年宣告成立,几年之后,意大利的统一终告实现。 其三,如果说在意大利问题上拿破仑三世只是一次失算的话,那么,与普鲁士的争斗则是他的一次彻底的灾难。 从中世纪起,法国与德意志地区的矛盾和冲突就一直存在,到第二帝国时期,则以更为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 从法国方面,拿破仑三世竭力推行的基本构想就是维持德意志的分裂状态,阻止德意志成为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 由于法国历来都是将奥地利视为大德意志地区内最具威胁性的头号强国,因此,自以为判断准确的拿破仑三世对于普鲁士的发展采取了听之任之甚至是鼓励的态度,这样在德意志地区就出现了两强相争甚至两败俱伤的局面,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就将继续下去,法国的安全和其他利益也就有了保障。 不过这只是拿破仑三世的一相情愿。 从普鲁士方面来说,在1815年成立的松散的德意志联邦中,普鲁士在领土、人口和经济实力方面就已具备了一定优势,1866年普奥战争胜利后,以普鲁士为核心的德意志统一进程不断加快。 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德意志已近在眼前,拿破仑三世的德意志政策有如意大利政策一般又一次满盘皆输,法国国内的情绪出现剧烈的波动。 皇后欧仁妮认为,这一局势是王朝末日的开始,马涅则在给皇帝的信中这样说:如果法国人从干预中归根到底得到的只是在侧翼拴上两个因实力过度增长而变得危险的邻国(意大利与普鲁士),民族情感将深受伤害。 所有人都感到,强盛是相对的,当新的力量在周围积聚时,一个国家原地踏步就可能被削弱。 马涅的话为拿破仑三世勾勒出一幅可怕的图画:拿破仑一世的失败使法国侧翼出现两个实力强于自己的国家--英国与俄国;而拿破仑三世政策的失败则会使法国侧翼又出现两个实力与自己相当的国家--意大利与德意志。 而结果正是如此,1870年的普法战争以拿破仑三世率法军投降而结束,皇帝在色当投降的消息传到巴黎,一群共和派人士立即行动起来并成立了临时国防政府,第二帝国就此灭亡,君主政体在法国也就此绝迹。 而1873年拿破仑三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仍是围绕那场让他的强国梦想灰飞烟灭的色当投降:我们在色当不是怕死鬼!最后的辉煌与没落1870年巴黎革命中诞生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其政治寿命长达70年,在这段时间里,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法国有两大忧患,时至今日,这两大忧患依然未消。 忧患之一是德国,1871年德国打败了法国,兼并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一部分,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忧患之二是担心自己走向衰落。 后一种忧患与前一种有关,但忧患的内容更广,更难以名状。 这种忧患意识在法国政治家与文人的作品言论中随处可见,并激发了像戴高乐(生于1890年)这样的年轻人的忧患爱国主义。 法国自第三共和国以来采取的外交政策是一部错综复杂的历史。 它讲述了法国领导人为了对付东面强大的邻国以及威胁到法国世界地位的力量而奉行的战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遇到的一个转折点,战后法国的形势既微妙,又险恶。 这既是法国成为欧洲大陆头号强国的最后希望,同时也因法国致命的劣势而无一丝成功的可能。 一方面,法国是战胜国,它报了在普法战争中惨败的一箭之仇,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德国部分受到肢解,军队被遣散,政治上动荡不安。 新独立的波兰成了法国的保护国,法国还与新成立的部分中欧和东南欧国家结成了同盟。 它夺取了叙利亚、黎巴嫩以及前德帝国的部分地区,扩大了自己帝国的版图。 但这只是法国作为欧洲大陆霸主的最后辉煌。 因为在另一方面,法国的胜利代价沉重,150万法军士兵在战争中阵亡,法国的人口状况急剧恶化。 法郎因战争的巨大消耗和战后的重建而变得疲软。 法国人的两大忧患并没有从此消失。 德国受到重创,但它没有伤到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的地步,而是发誓要一扫凡尔赛条约带来的耻辱。 甚至法国发现其外交环境还不如大战爆发前的1912年或1913年。 它失去了俄国这一盟国,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谴责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政权。 意大利是法国战时的盟友,墨索里尼上台后便加入了要求修改现状国家的阵营。 英国遵照一贯方针,玩弄平衡游戏,它似乎更担心法国独霸欧洲,而不是德国有可能东山再起。 法国唯一可信赖的盟友在东欧,可这些国家更像是法国的战略负担。 法国于是成了一个希望维持现状的大国,然而维持现状需要本钱。 而法国已没有了这种本钱。 就国际体系而言,要遏制德国就必须有一个同盟。 而法国在两个大国--美国和苏联--制度下拼凑不出这个同盟。 最重要的是,影响法国行动的国际因素已不再对法国有利,事实上是这些因素已变得十分不利。 法国人因为战争的消耗和伤亡精疲力竭,退伍军人协会喊出了决不再战的口号。 而法国政府直到希特勒上台为止,一直在两项政策之间摇来摆去。 一项政策以普安卡雷为代表。 他主张压制德国,把安全问题置于战胜国裁军议题之上。 这项政策遇到两大障碍:其一是得不到其他国家响应;其二是德国以大萧条为借口,巧妙地抵制法国的要求。 另一项政策的推行者是白里安。 他主张在战争赔偿问题上做出让步,以实现与德国的和解。 尽早撤出法国占领的德国领土,迅速把萨尔地区还给德国。 然而这项绥靖政策一时还得不到公众的支持。 白里安的战略是以和解求得地位虚弱的法国的安全。 而他的一些盟友,如参议员赖伐尔,甚至愿意把欧洲的霸主地位让给德国,如果这是避免又一场战争的代价的话。 希特勒崛起后,德国公开追求复仇并废除1918年后建立的欧洲秩序。 而法国害怕打仗,更没有了路易十四或拿破仑用战剑描绘欧洲地图的勇气。 所有这一切都造成了自1933年起法国国际地位的下降,转折点是1936年德国重新占领莱茵兰地区。 而1940年奇异的溃败更是敲响了第三共和国的丧钟。 1940年7月维希法国成立,一直为法国自豪的法兰西空间被纳粹德国或直接占领或间接统治,明确地宣告了法国已不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更谈不上是一个能在欧洲举足轻重,并在整个世界具有影响的大国。 尽管二战之后法国的大国梦依然在延续,尽管法国在其漫长的兴衰历程中不乏在短暂的衰落后即迅速重新成为世界一流大国的先例,但法国已经不会再拥有同样的幸运了。 这并非是由于法国已不具备东山再起的愿望与能力,而是因为在战后世界的一流大国已是法国所不可能成为的超级大国。 事实上,虽然戴高乐等领导人为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使出了浑身解数,而法国战后在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出现的辉煌的30年,亦使法国的综合国力较之以往大大增强,但对于一个战后法国来说,重新成为世界一流大国始终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挪威国王哈罗德的传奇一生
在人类的文明当中,不论是哪个时代,不论曾经多么辉煌过,终将有那么一天会终结。 公元1066年,对于英国来说这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也是划时代的一年。 比较了解英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公元前55年、公元41年、公元410年、公元866年以及1066年都是决定着英伦三岛走向表示性的时间点。 但是论影响力之深刻广泛,公元1066年当首屈一指。 因为在这一年里接连爆发的两场战役彻底改变了英国人的历史命运,而且其中一场大战终结了持续300多年的维京时代,战役中的主角就是最具传奇色彩、被后世誉为最后的维京人的哈罗德·哈德拉达(Harald· Hardrada)。
一、 先祖的荣耀
维京时代是英雄们的时代。 撑起整个时代的主角就是那些颇具传奇色彩的维京英雄们,他们令人惊叹的成就、饱满的个人形象和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历被详细记载在吟游诗人优美的诗篇当中。 就像维京人在乘坐长船时最为倚重和信赖的龙骨一样,英雄们的决断、魄力和勇气构筑起那个时代的主线和轴心,指出了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
公元1015年哈罗德出生在挪威的一个地方小领主之家,他的父亲是名不见经传的母猪西格德(Sigurd theSow)。 之所以有这么滑稽可笑的绰号,是因为西格德的为人是出了名的保守温和,他对征战、探险、航海等非常维京的事情一点不感兴趣,只想着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 不同于自己的父亲,哈罗德明显继承了母亲阿斯塔刚烈无畏的脾性,他从小就狂野不羁、野心勃勃,而且非常崇拜自己的同母异父的哥哥奥拉夫·哈尔脊卜中拉德松。
古代的维京人以勃勃野心著称于世
哥哥奥拉夫比他年长许多,是一位伟大的战士,正在为夺回挪威王位而四处征战。 当时的挪威正处于丹麦国王八字胡斯韦恩的霸权体系之下,由异邦征服者所扶持的几位傀儡领主代为统治。 作为挪威历史上首位国王金发王哈拉尔德的后代,奥拉夫矢志不渝要夺回王位,将丹麦人的势力从挪威的土地上彻底驱逐出去。
就在哈罗德出生的那一年里,奥拉夫终于夺位成功,金发王的正统后裔终于恢复了自己的无上权柄。 不过好景不长,奥拉夫甫一登位便开始大力推行基督教,他要借助基督教的君权神授和普世理念强化中央集权,将原先政治格局支离破碎的挪威打造成铁板一块,将丹麦人反扑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强硬的手腕加剧了国家的不稳定局势。 挪威的下层农民们固守他们传统的古老信仰,对基督教颇为排斥;贵族们担心王权的过度膨胀会挤压自身的既得利益,对奥拉夫十分戒备;弊晌丹麦人抓住了机会,伺机卷土重来。 所有的矛盾在1030年集中爆发,决定挪威命运的斯迪克莱斯塔德战役到来了。
哥哥奥拉夫二世立志统一挪威
哈罗德当时只是个15岁的少年,但年少老成、渴望战斗的他义无反顾地组织了600多人前去投奔哥哥,并亲自加入血腥的战斗。 战斗的过程异常激烈,兄弟二人都表现英勇,年纪小小的哈罗德展现出了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军事才华。 尽管挪威人在奥拉夫的指挥下挡住了丹麦人的多轮冲击,但浴血最前线的奥拉夫在身中三箭后还是倒下了,领袖的战死让全军开始崩溃,在乱军之中浑身血污的哈罗德艰难地爬进壕沟,用其他士兵的尸体将自己掩盖,才勉强逃过了敌军的搜捕和追杀。
奥拉夫虽然生前毁誉参半,但是他是以一名基督徒的身份牺牲的,死后被教会追封为圣徒。 挪威在正式改宗为基督教国家后将奥拉夫设立为国家的守护圣徒,即圣奥拉夫,至今依然是挪威最具代表的标志性历史人物。
奥拉夫死后被追封圣徒,至今依然是挪威的守护神
二、 东方之路
兄长战死、国破家亡的哈罗德如今孤立无援,斯迪克莱斯塔德战役结束后他不得不隐姓埋名,潜逃到在挪威与瑞典边境地区,在当地的一家农户的照料下养好了创伤,继续向东流浪。 听说在遥远的东方,罗斯大草原上雅罗斯拉夫大公正在招兵买马。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哈罗德认为,目前斯堪的纳维亚遍布敌人的眼线不宜久留,只有前去投靠大公才是唯一的出路。
基辅罗斯的雅罗斯拉夫大公自身就有维京血统
幸运的是,求贤若渴的雅罗斯拉夫大公热情地接待了年轻的哈罗德,并将其视为可信任的心腹。 基辅罗斯公国群敌环伺,因而颇具军事才能的哈罗德就受到了大公的格外器重,他和手下500名维京武士组成了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成为了大公的贴身侍卫,由哈罗德亲自担任队长。 在随后的一系列针对佩切涅格突厥游牧部落、波樱山罗的海蛮族等战役中表现出色,声名鹊起的他志得意满,向大公提出了求亲。
尽管哈罗德初有所成,但是论年龄、资历、财富和威望他依旧还是太嫩。 雅罗斯拉夫大公婉拒了他的提亲,这让他意识到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唯有前往更高的平台。 南方的拜占庭帝国是中世纪欧洲首屈一指的老大帝国,不仅拥有令人想象不到的巨大财富,而且其军事、政治、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当时欧洲最为先进的。 可想而知,如果选择去那里试一下运气,将会是一种怎样奇妙的人生经历。
中世纪欧洲第一帝国拜占庭能提供更高的发展平台
三、 地中海的嗜血狂鲨
在中世纪最雄伟的巨城、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有一支主要由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维京狂暴战士们所组成的精锐武士战团——瓦兰吉卫队。 他们是十分忠诚可靠的皇帝直属私人武装力量,配备最精良的铠甲和最锐利的武器,按照职业化军队进行训练,曾经在数次战役中斩获惊人佳绩,令所有敌人闻风丧胆,拯救了风雨飘摇的拜占庭帝国。 毫不夸张地说,瓦兰吉卫队是中世纪欧洲战斗力最为强悍的步兵力量。 作为回报,他们的薪金待遇、荣誉地位也是无可匹敌,历任皇帝对他们信赖有加,十分器重。
非常专业、战斗力极强的瓦兰吉卫队
哈罗德凭借先前出色的从军履历顺利加入了瓦兰吉卫队,他的挪威王室血脉、精湛的作战技艺和勇猛无畏的性格、足智多谋的头脑让他在卫队中很快崭露头角。 作为帝国的王牌部队,哈罗德及其瓦兰吉武士们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帝国内外战事。 在爱琴海的岛屿上,他锋利的斧刃饱饮穆斯林海盗的鲜血;在小亚细亚荒凉的高原,他的盾牌挡住了阿拉伯士兵无尽的进攻浪潮;在多瑙河以北的草原上,他的声名让保加利亚人战栗不已,因他对保加利亚反叛者的无情屠杀,拜占庭人赠给他一个响当当的称号保加利亚焚烧者。
太过优秀的战果让他不久之后就被皇帝提拔为首席瓦兰吉武士,即瓦兰吉卫队的队长。 1035年,在皇帝米海尔四世的指令下,哈罗德率领瓦兰吉卫队前往小亚细亚前线,经过一系列战斗,拜占庭人连下八城,他们将阿拉伯的残存势力彻底赶出小亚,并乘胜追击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北部,让拜占庭人在时隔400年之后再度兵临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直接威胁河流下游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并迫使阿拉伯帝国哈里发贝拉赫与拜占庭皇帝签署休战和约。
对哈罗德而言与阿拉伯人作战已经是家常便饭
随后,哈罗德接到新的指令,他们要护送一批皇家使团前往圣城耶路撒冷朝圣。 由于拜占庭与阿拉伯两国常年混战不休,通往圣城的道路已经沦为强盗把控的无政府状态,任何前去朝圣的基督徒都会面临被抢劫甚至绑架的危险。 但这对于身经百战的哈罗德来说是个轻松的任务,他没费多少功夫就肃清了朝圣之路上的盗贼响马,确保了朝圣者的安全。
群敌环伺的拜占庭帝国经常面临多线作战的境遇,在东部战线暂告消停之后,皇帝又开始马不停蹄将目光移向其他方向的战区。 1038年,哈罗德再次收到新的作战任务,他们要跟随拜占庭将军乔治·曼尼亚克斯乘船南下西西里岛,将沦陷近200多年的战略要地重新夺回。 凭借曼尼亚克斯将军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拜占庭军队作战前的充足准备以及哈罗德率领的瓦兰吉卫队的凶猛战斗力,西西里岛很快光复。 然而,原先的盟军诺曼人突然举起反旗,联合南意大利的伦巴底人朝拜占庭军发动攻击。 哈罗德在最初的战斗中粉碎了敌人的数次进攻,但最后还是被诺曼人击败,旋即被召回君士坦丁堡。 这是哈罗德极为少见的败仗,不过这和他之前辉煌的战果相比瑕不掩瑜。
在拜占庭镀金留学的经历会受益终身
四、衣锦还乡路
他的贵人、老皇帝米海尔四世不久之后因病驾崩。 作为前朝皇帝最宠信的爱将之一,哈罗德自然在新皇登基后迅速被冷落,在宫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无所事事的哈罗德即便赋闲在家也被新皇帝频频找茬。 他先是被控诉玷污了一名贵族妇女的贞节,又是被举报私吞了超过他应得数量的战利品,不论是否是真有其事,哈罗德与新皇帝的关系正在迅速恶化。
所幸的是,新皇帝米海尔五世很快就遭遇了政变被推翻,哈罗德趁机越狱出逃。 面对充斥着阴谋与动荡的君士坦丁堡,哈罗德意识到,这里虽然溢满了荣华富贵,但是不论他对帝国做出了多大的贡献,继续待下去只能是寄人篱下、成为宫廷阴谋的棋子,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他决定重回北方草原,凭借自己在拜占庭帝国参与十八场大规模战役夺得的巨大荣耀、以及十年内在地中海作战斩获的惊人财富,他自信地认为已经完全有资格迎娶雅罗斯拉夫大公的女儿,洗刷多年前被拒婚的耻辱。
之前被自己拒绝的穷小子如今成了财富荣耀加身的传奇人物,这次雅罗斯拉夫大公一改常态,欣然将女儿埃莉西芙许配给了哈罗德。 因为他不仅看上了女婿惊人的财富,而且认为年方30岁便功成名就的哈罗德在将来会有更宏伟的前途,通过联姻在斯堪的纳维亚收获一个潜力股盟友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迎娶大公的女儿埃莉西芙是哈罗德梦寐以求的事情
如今财富、女人、名望全都有的哈罗德唯一缺少的就是一顶王冠了。 在老丈人雅罗斯拉夫大公的支持下,哈罗德率军返回家乡挪威。 年少时的血海深仇依旧历历在目,哥哥的阵亡、贵族的反叛、辛苦的逃亡过程他还是记得很清楚,反攻倒算的日子来了,高举复仇旗帜的他可绝不打算轻饶了那些曾经背叛自己家族的仇人们。
是时候重返故乡了
五、留学归国的铁腕雄君
当时坐镇挪威王位的是他的侄子善良王玛格努斯,他虽然是个在内政方面有颇多建树的和平有为之君,但是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哈罗德也是无可奈何,尽管想尽了办法阻止叔叔夺权,但玛格努斯的去世恰到好处地阻止了一场血腥的内战,在临终前他将王位让给了摩拳擦掌的哈罗德。
哈罗德即位之后随即展开了挪威史上最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改革。 他之前在拜占庭帝国的履历不仅带给他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巨额财富,还让他学到了如何才能真正统治一个帝国。 拜占庭先进的政治、经济模式给了他以巨大的启发,被他所积极地吸收引用。
第一、君权的最有利保障就是一支忠诚的精锐部队。 拜占庭皇帝之所以能够通过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统御如此广袤的疆域,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那支令所有的潜在反叛者都恐惧不已的瓦兰吉卫队,这些只听从皇帝命令的杀戮机器有力地保护了皇室的无上权威。 从瓦兰吉毕业归国的哈罗德对此再清楚不过,他通过早年征战积累起来的人脉,将原先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团兄弟伙们重新聚集起来。 这些久经沙场的老练杀手们再次团结起来,成为了哈罗德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新瓦兰吉卫队。
第二、削弱地方贵族,用武力无情镇压任何叛乱。 挪威破碎的地形和时间悠久的分治传统让这个国家难以达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在哈罗德之前已经有数位先辈试图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专制统治,例如他本家族的祖先金发王哈拉尔德、传奇英雄奥拉夫·特里格维松、自己的哥哥奥拉夫·哈尔拉德松,他们的措施要么并不彻底要么以失败告终。 面临如此复杂严峻的形势,从小就在军中摸爬滚打的哈罗德深知,只有通过最无情最强有力的军事手段才能驯服桀骜的维京人,唯有占据军事实力的最高峰才能让只崇拜实力至上原则的维京人心服口服。 他以武力镇压为主要手段,期间辅以灵活的外交手段,让所有的挪威地方贵族都承认了他的无可争议的最高权威。 此外他还下令,严禁任何地方贵族私自培养、雇佣私人武装力量,这就大大强化了王室在全国的军事资源垄断地位,让所有的潜在反叛者无兵可用。
镇压叛乱就得用铁拳
第三、改革币制,鼓励国际贸易。 在君士坦丁堡担任瓦兰吉卫队成员时期,哈罗德的薪资一部分来自皇家财库定期发放的军饷,这些制作精美的足值金银币有很强的购买力,在市场上被广泛认同和流通,而且携带十分方便,这就是货币体系带来的巨大价值。 在当时的挪威,有许多地方依旧保留着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哈罗德即位之后仿照拜占庭的货币体系,打造出印制有他本人头像、尊号和宗教标志的金银币,这就为挪威能够参与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 此外,挪威由于地理条件所限,无法大规模发展农耕,因此积极参与北海地区的航海贸易就成了哈罗德的摇钱树。 他充分开发挪威人在设得兰群岛、赫布里底群岛、冰岛和格陵兰岛的殖民地特产,通过商船队加强与这些挪威海外殖民地的商业往来。 当他得知冰岛最近遭受了饥荒之后,还专门组织了运粮船队前去赈灾,这让他的名望和支持度与日俱增。
经济开路
第四、迁都奥斯陆,打造挪威的政治经济文化枢纽。 奥斯陆是现代挪威王国的首都,这座挪威最大最繁荣的城市就是始建于哈罗德统治时期。 哈罗德选择挪威南部最为肥沃的一片领土建设新城市,新城市位于奥斯陆峡湾的最深处,腹地是挪威唯一的一块适宜耕作和畜牧的平原。 从奥斯陆出发的航船可以向南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进入波罗的海,向西可以进入北海航行至英格兰,向西北则可以前往法罗群岛和冰岛。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让这里很快成为挪威最繁荣的城市。 也只有手握绝对权力的君主有实力进行迁都,这从侧面可以看出哈罗德中央集权改革的成功。
第五、继续推进挪威地区的基督化进程。 哈罗德在东方的拜占庭帝国打拼多年,在个人信仰上信奉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基督教,他也认识到统一的宗教对王权巩固的作用。 在即位为王后,他从基辅罗斯和拜占庭引进数名基督教传教士和主教,进一步加大基督教的传播力度。
奥斯陆成为挪威第一大城市
六、再度袭来的维京风暴
在稳固了王位之后,哈罗德开始将注意力移向海外。 当时适逢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去世,也没留下男性子嗣,英格兰的王位出于空悬状态,哈罗德公开提出了继承王位的要求。 一个远在挪威的君主为何会对英格兰的王位提出合法要求呢?
原来,在哈罗德夺取挪威王位之前,挪威国王玛格努斯曾经与统治英格兰的哈德克努特有过君子之约,即谁先去世谁就把自己统治的领土无条件遗赠给对方。 哈德克努特是北海大帝克努特之子,这位伟大君主首次将英格兰与斯堪的纳维亚联统起来,形成一个地跨北海的北海帝国,并得到了两地人民的普遍认可。 因此,斯堪的纳维亚与英格兰共处一个君主的统治之下就有了合法性。
英格兰与斯堪的纳维亚联统已经是一个先例
如今,哈德克努特和玛格努斯都已去世,作为玛格努斯的继承者,哈罗德自然也拿到了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 因此,哈罗德的远征英格兰计划并不是师出无名,他的要求合理合法。
1066年4月哈罗德起航前往英格兰,在抵达英格兰之前,他在挪威的殖民地奥克尼群岛、设得兰群岛招募了一些士兵和小领主,见风使舵的苏格兰国王又给他提供了几千步兵的支援,哈罗德目前已经握有多名精锐步兵和300多艘战船的庞大军事力量。 就这样,继拉格纳之子的异教徒大军和八字胡斯韦恩的铁血狂澜之后,第三波猛烈的维京风暴即将降临多灾多难的不列颠。
哈罗德登陆后首站是北部的诺森布里亚,他计划按照半个世纪之前八字胡斯韦恩的路线从北到南实施自己的征战计划。 诺森布里亚前伯爵托斯蒂格·戈德温森望风而降,因为他不久前被伦敦当局剥夺了头衔和封地,怀恨在心的他当然要借此机会东山再起。
哈罗德没有理由拒绝托斯蒂格的联盟申请,二人合兵一处在弗尔福德战役中将麦西亚伯爵艾德温和诺森布里亚伯爵莫卡打得大败,并成功过夺得不列颠的北部枢纽重镇约克,哈罗德的维京大军初步在不列颠获得立足点。 殊不知,这是历史上最后一次维京人获得的对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胜利。
维京人即将守护他们最后的荣耀
七、命陨斯坦福德桥
1066年之所以是不列颠的命运攸关之年,是因为除了北方虎视眈眈的哈罗德维京大军之外,在英吉利海峡的另一端,蠢蠢欲动的诺曼底公爵威廉也在积极谋取英格兰的王位。 为此,威廉已经在海峡南岸日夜赶制船只,士兵们也在海岸集结完毕,但是天公不作美,海峡上一直没能吹起合适的风向,这导致威廉的远征军迟迟不能从港口出发,作战计划也只能暂时搁置。
这可让海峡北岸的哈罗德·戈德温森舒了一口气,作为伦敦的实际掌权者,英格兰的无冕之王,他已经率领士兵在岸边等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是为了防止威廉的入侵部队能顺利登岸。 眼下威廉暂时不会北上,那么北方哈罗德的维京大军就可以抓紧时间应付了。 这捉摸不透的海峡风向,影响了英国此后千年的命运。
事实证明,晚出手的威廉成为了最后赢家
戈德温森以最快的速度向北进军,一边赶路一边像周边地区招募民兵扩充人数。 哈罗德对此居然一无所知,这是他在战略上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即情报信息的严重缺失。 等到盎格鲁撒克逊人已经千里迢迢逼近约克后,他那些散漫的士兵们才惊觉过来。
当时,由于并不知晓敌人的到来,维京人正穿着轻甲甚至没有穿戴任何盔甲,而且所有人分散各处并没有统一集合。 但是紧急的集结令已经让大部分维京士兵没有时间去穿戴盔甲,他们大部分只戴上头盔抓起盾牌就前去组成队形。 在血腥的近战中没有盔甲的防护,这随后导致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然而,此时一名人高马大、体型壮硕无比的维京巨汉手持双手巨斧,单枪匹马在桥头将蜂拥而至的英格兰人挡住。 只见他发出骇人的战吼,不知疲倦地在人群中挥舞着手中的战斧,淋漓的鲜血、四散的碎肉和刺耳的惨叫声一时间充斥桥头,一连多达40名英格兰士兵成为了斧下亡魂,惊恐万分的英格兰人被这位猛士所震住了,一时间不敢过桥。 所谓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莫过于此。
狂暴的维京武士
最后一名会游泳的英格兰士兵游过河流,以从背后偷袭的方式刺杀了这位维京勇士,才使得盎格鲁撒克逊人能涌过斯坦福德桥。 他们过桥后组成了和维京人同样的盾墙阵线,双方逼近后旋即开始了血腥的肉搏厮杀。 战斗的过程异常激烈,由于英格兰一方有许多前国王北海大帝克努特从丹麦带来的丹麦精锐武士,他们是己方的战斗力输出主要来源。 因此这场战斗与其说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与维京人之间的较量,不如说是维京人自己的一场内战。
哈罗德手下是曾跟随他在遥远的拜占庭帝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百战勇士,他们有很多人来自北欧多神信仰最后的土地挪威,古老的信仰让他们嗜血欲狂,进入瓦尔哈拉神殿与诸神共饮的愿望让他们忘我地战斗,而哈罗德虽然信仰基督教,但是体内流淌着狂暴的先祖之血的他依旧勇猛作战,就像他的祖先一样神勇难挡。
浴血奋战的哈罗德勇猛难挡
尽管挪威人在盾墙下血战了数个小时,但是缺乏护甲的弊病还是逐渐显露出来,越来越多的勇士死于没有护甲保护的创伤,而且整支队伍由于没有护甲的加成而在重量上不占优势,这就难以抵挡对方的冲锋和盾击,尽管所有人已经拼尽全力,在哈罗德的鼓励下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但是原先密不透风的盾墙逐渐开始支撑不住。
就在这时,一支从对面射过来的冷箭击中了哈罗德,不幸贯穿了他的咽喉。 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武士、一生经历极为传奇的哈罗德就此毙命。 他的阵亡让整支队伍失去了灵魂人物,原先就已经无法支撑下去的阵线开始崩溃,四散溃逃的士兵已经无心再战,惨遭英格兰士兵的四处追杀。 决定英国命运的斯坦福德桥之战,在1066年9月25日下午画上句点,一切都尘埃落定。
致命的一箭夺走了哈罗德的生命
八、最后的维京人
虽然斯坦福德桥之战以这样的结果结束,但是哈罗德可能不知道的是,一生几乎未尝过败绩的他竟会以这样的方式被后人铭记。 因为在他之后,曾经作为英格兰无尽梦魇的维京人再也没能登上英格兰的土地,持续长达300多年的维京时代终结了。 动荡不安的英格兰随后被诺曼底公爵威廉的铁骑所彻底征服,这片土地改朝换代之后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一切都和从前大不一样。
而哈罗德本人尽管以一场失去荣誉的败仗结束了自己的生涯,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是维京人300多年历史中经历最为传奇的维京首领。 靠着机警和聪慧,他在少年时代逃过了敌人的追杀的搜捕;白手起家在基辅罗斯声名鹊起,博得大公的赏识;凭借一腔孤胆在拜占庭帝国夺尽财富和荣誉,足迹遍布地中海;载誉而归、衣锦还乡问鼎挪威王位;扬帆起航、不甘安逸重铸祖先霸业。 作为一代海龟,哈罗德不论是资历、眼界、财富和荣誉,都达到了同龄人乃至祖先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最传奇的维京人终结了属于维京人的时代,不得不说也是历史的巧合和讽刺。
竞选美国总统演讲
2016年9月28日,美国总统超级大热门候选人——特朗普,发表了竞选演说。 而这份演说不仅震惊了美国人,也震惊了中国人。 因为特朗普演说下的美国,竟然是一个令大多数中国人感到陌生的美国,充满了腐败、贫富差距、权钱交易、数千万美国被贫困和疾病困扰,医疗昂贵且充满了何种苛捐杂税,以及严苛的审核制度。 让我们一同来感受一下特朗普当时的竞选演说: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在这里,在我们的党代会,不会有任何谎言。 我们将用真相为美国人民送上敬意,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这些事实如下:数十年打击犯罪的成就如今正在本届政府领导下遭遇倒退。 在美国最大的50座城市里,去年谋杀率上升了17%。 这是25年来的最大增幅。 在我们的首都,谋杀案甚至增加了50%;在其附近的巴尔的摩,这一数字更是上升了60%。 在奥巴马总统的家乡芝加哥;仅在今年,就有超过2000人死于枪击;而自他担任总统以来,这座城市更是有超过3600人死于非命。 与去年同期相比,死于执法过程中的警员数量也差不多增加了50%。 接近18万有案底的非法移民,本应从我们驱逐出境,如今却可以到处游荡,并威胁和平市民的安全。 那么,我们美国的经济情况又如何呢:再一次,我将向你们透露平实的事实,这些事实未经午夜新闻与各种晨报的矫饰:10个黑人儿童当中就有4个生活在贫困中;与此同时,黑人的整体失业率高达58%。 奥巴马执政后,拉丁裔的贫困人群增加了2百万人;更有高达1400万人彻底丢掉了工作。 自2000年起,家庭收入更是猛降了4000美元。 我们制造业的贸易赤字更是达到了新高——差不多每年有 8000亿美元。 财政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奥巴马让我国的国债猛增了两倍,超过了19万亿美元,并且还在继续增长。 但是,我们对此又做了些什么?我们的道路和大桥正在不断解体,我们的机场就仿佛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另有4300万美国人处在食物短缺状态。 我们再看看国外的情况:我们的公民不仅忍受着国内的灾难,而且还不断地在国际上遭到羞辱。 我们都曾经记得,我们的水兵被迫在伊朗人枪口下下跪的情景。 而这一幕恰好就发生在与伊滚谈朗签署和解协议的不久前。 这份和解协议向伊朗返还了1500亿美元,却没有给予我们一分钱——时间将证明,这份协议将成为史上最糟。 另一项耻辱便是,奥巴马曾为叙利亚局势设置红线,但没有人把他当回事。 在利比亚,我们的大使馆——作为美国全球地位的象征——却毁于熊熊烈火之中。 就在奥巴马任命希拉里担任国务卿后,美国变得更加不安全了,而世界变得更加不稳定。 伊朗也正处在掌握核武器的道路上。 叙利亚被卷入了内战与难民危机之中,而这场难民危机更是威胁到了西方国家。 在中东地区长达15年的战乱后,在花费了亿万美元与成千上万生命陨落之后,局势却比以往更加糟糕。 这就是希拉里•克林顿的政治遗产:死亡、毁灭与软弱。 在我们对手的竞选活动幕后,大企业、精英媒体和大赞助商正在排着长队——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每天早晨当我醒来的时候,都成千上万的人遭到忽视与抛弃,我感到需要愈发坚定地我在全国遇到的这些站出来说话。 我拜访过废弃工厂的员工以及受到不公贸易协定打击的那些社区。 他们就是被我们国家所遗忘的那群人。 他们就是努力工作却无法发出声音的那群人。 我就是你大橡碰们的声音!有一些政客把个人得失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有些母亲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我曾经拥抱过这些痛哭流涕的母亲。 我不能容忍不公,不能容忍政府的无能,无法同情那些辜负人们的领导人。 因缺乏意愿或勇气,我们的政治体制无法坚定执法——甚至更糟的是,政治体制被大企业说客所收买,但无辜的人却因此而受罪。 每当这样的时候,我都不能无视这样的事情。 当美国的一位前国务卿非法在私人服务器上储存其邮件,并删除了条如核记录以避免遭查处的时候,她正在让我们的国家陷入风险,而且还千方百计地抵赖和撒谎。 我就知道,腐败已经到达了何种触目惊心的程度。 当联邦调查局局长声称,国务卿只不过是在处理机密文件这件事上“特别得不小心”。 我也就知道了,她实际的所作所为与上述措辞相比不过只是冰山一角。 这些言论不过是为了让她得以在严厉的刑罚面前脱罪。 事实上,她最大的一项成就莫过于犯下了这样重大的罪责后却得以成功逃脱——特别是在其中,有许多其他人付出惨重代价后。 同样是这位国务卿,当她把亿万美元用于讨好特殊利益集团与国外势力的时候,我就知道,该是行动的时候了。 本届政府搞烂了美国的大城市、搞烂了教育,工作一团糟,简直就是在犯罪。 无论从哪一个层面上说,他们都失败得彻彻底底。 当我成为总统,一定会保证所有的孩子被平等对待、被平等保护。 每一次行动,我必反躬自省,它能够给巴尔的摩、芝加哥、底特律、弗格森的年轻人带来更好的生活吗?这些大城市的孩子和其他的美国孩子一样,都有平等的实现梦想的权利。 要让美国更安全,我们必须解决日益严峻的外部威胁——挫败ISIS的野蛮人。 再看看法国吧,那是残忍的穆斯林恐怖主义的受害者。 一周以前,在佛罗里达的奥兰多,49名出色的美国人被伊斯兰恐怖分子残忍地谋杀。 这一次,恐怖分子瞄准的是LGBT社区(注同性恋社区)。 我们必须有最好的情报,去联合整个世界共同行动。 我们必须放弃希拉里在伊拉克、利比亚、埃及和叙利亚推行的那些业已失败的政治制度改革。 我们必须同盟友共同努力,只要我们的盟友和我们有共同的目标:摧毁ISIS、踩灭伊斯兰恐怖行动。 我们要同以色列合作,它是我们在该地区最好的盟友。 过去数十年的移民已经造成了本国国民的低薪与高失业率,尤其是非裔美国人和拉美裔工人。 我们将有一个移民系统,一个为美国人服务的移民系统。 周一,我们听过三位家长玛丽•安•门多萨(Mary Ann Mendoza)、萨宾•德登(Sabine Durden)和杰米尔•肖(Jamiel Shaw)的倾诉,他们的孩子被非法移民杀害。 几位家长仅仅是万千受害者中三个勇敢的代表。 当我的团队在全国游历,没有一件事情能对我产生更深的影响,只有那些我同失去孩子的父母们共同度过的时间。 他们失去了孩子,因为在我们国土上肆虐的暴力。 这些家庭没有迫切地提出抗议,没有游行示威去保护他们的利益。 因此,我的竞争对手将永远不会遇到他们,不会去分担他们的痛苦。 相反,她更想去那些提供避难所的城市。 然而,哪里是凯特•施泰因勒(Kate Steinle)的避难所?哪里是玛丽安,萨宾和杰米尔孩子们的避难所?哪里有避难所去保护那些被残忍杀害、忍受惊恐折磨的美国人?这些受伤的美国家庭是孤独的。 但是,他们将不再孤独。 今晚,总统候选人和整个国家站在他们身后,支持他们,去传递他们的爱,以他们的荣誉起誓,我们将拯救更多的、无数的家庭,免遭同样可怕的命运。 我们将建起巨大的边境墙,去阻挡非法移民,去阻挡黑帮与暴力,去阻挡毒品涌入我们的社区。 我很荣幸,得到了美国边境巡逻队的支持,将与他们展开直接合作,共同保护我国合法移民体系的完整性。 今晚,我希望每一个需要移民安全但被拒绝,以及那些拒绝他们的政客,去仔细倾听我说的每一个字。 2017年1月21日,在我宣誓就职的第二天,美国人将在一个本国法律被强制执行的国家醒来。 我们将体谅和同情每个人。 但是,我的同情仅付与我们自己的、努力奋斗的国民。 我的计划同希拉里那些激进又危险的移民政策完全相反。 美国人渴望从失控的移民中解脱,社区渴望着解脱。 我已经做了百亿美元的生意,现在我要让我们的国家更富裕,我要使糟糕的贸易协定变成了不起的。 由于比尔•克林顿和希拉里•克林顿支持的灾难性的贸易协定,自从1997年,美国已经丢失了近三分之一的制造业岗位。 记住,是比尔•克林顿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这个我们国家史上最糟糕的经济交易。 决不能重演了!我要把我们的工作带回俄亥俄、带回美国,我不会再让公司搬到其他国家,在这过程中不计后果地解雇员工。 而另一方面,我的对手支持几乎每个摧毁我们的中产阶级的贸易协定。 她支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支持中国加入WTO——这是她丈夫的另一个巨大错误。 她支持与韩国之间造成失业的贸易协定。 她支持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TPP不仅会摧毁我们的制造业,还会使美国服从于外国政府的裁决。 我承诺永远不会签署任何会伤害我们的工人,或减少我们的自由和独立的贸易协定。 我会代之以与个别国家达成私下的交易。 我们不会再进行这些同许多国家的巨大交易,不会再有这些成千上万页没人阅读和理解的文件。 我们将对所有违反贸易的行为强制处理,通过使用税收和关税,反对任何国家的欺骗。 这包括阻止中国无耻地窃取知识产权(编者话:中国老祖宗的四大发明你们用了几百年,给过我们一点报酬吗?美国博物馆里那么多中国的文物,是美国做强盗掠夺我们的,特朗普还有脸歪曲我们大中国?!),连同他们的非法产品倾销和毁灭性的汇率操纵。 我们和中国与其他国家这些可怕的贸易协定,都将彻底重新谈判,包括重新谈判一个对美国有利得多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想要的,我们就离开谈判桌。 我们要把一切都推倒重来(编者话:特朗普包括美国的政客们,看到中国的亚投行、一带一路,心里很不是滋味吧!风水轮流转,该我们大中国复兴了!)。 接下来的改革是我们的税收法律、法规和能源规则。 希拉里计划大规模增税,而我提出了今年所有参选的候选人之中——无论民主党或共和党——最大的减税计划。 中等收入的美国人将得到深厚的救济,税收也将对每个人简化(编者话:美国已经19万亿的外债,再救济只能继续掠夺世界的财富,继续借外债。 等到美国外债多得入不敷出了,就会像希腊面临的窘境——整个国家将破产)。 美国是世界上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减税会导致新的公司和新的就业机会卷土重来。 然后我们要处理监管问题,这是最大的就业杀手之一。 过度监管每年花费了我们国家相当于2万亿美元,我们要终结它。 我们要解除美国能源生产的限制,这在未来40年内,将产生超过20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创造就业。 而另一方面,我的对手想让我们国家的矿业公司和钢铁工人失去工作——这是我当总统决不会发生的。 在这些新经济政策下,数万亿美元将开始流入我们国家。 这笔新财富将改善所有美国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将构建明天的公路、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机场、铁路。 反过来,这将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 我们将拯救失败学校的孩子们,帮助他们的父母送他们到一个可以选择的安全学校。 比起为美国儿童服务,我的对手宁愿保护教育官僚。 我们将废除并且取代奥巴马灾难性的医改,你将能重新自己选择你的医生。 我们将搞定机场的运输安全局(注:TSA的机场安检造成超长排队,效率极低),我们将完全重建废弃的军事,那些我们付出巨大代价保护的国家,将被要求支付他们公平的分摊费。 我们将照顾我们伟大的退伍军人,以他们从来没有得到过的优厚方式。 我的对手在还没有广泛传播时驳斥了弗吉尼亚州丑闻,这是她多么不了解的又一个迹象。 我们想要问每一个政府部门主管提供一个浪费性支出项目的清单,在我就任的前100天我将消除它们。 许多政治家已经谈论了这一点,我要完成这件事。 我们还将任命将坚持我们的法律和宪法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在我最小的年纪,因为他,我学会了尊重工作的尊严和劳动人民的尊严。 他是一个都是砖瓦匠、木工和电工的公司里最舒心的人,我也记住了他们中的很多人。 还有我的母亲,玛丽,她坚强,但也温暖和公正。 她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母亲,她也是一个我所知道最诚实的和慈善的人,一个伟大法官的品质。 我姐姐玛丽安妮和伊丽莎白,我弟弟罗伯特和我已故的哥哥弗雷德,我将永远给你们我的爱,你们对我是最特殊的,我爱我的生活。 但是现在,我唯一和排他的使命是为我们的国家去工作,去为你们工作。 是时候实现美国人民的胜利。 但要做到这点,我们必须摆脱过去的狭隘政治。 美国竟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信徒、梦想家、奋斗者却被一群审查官、评论家和愤世嫉俗的人领导。 记住:所有那些告诉你们,你们不能拥有你们理想国家的那些人,就是那些告诉你们我今晚就不会站在这里的家伙。 我们不能再依赖这些精英媒体和政治,他们为了操纵舆论会说任何东西。 相反,我们必须选择相信美国。 历史正在看着我们!这是在等着看,我们是否会崛起,我们是否会向全世界展示美国仍然是自由、独立和强大的。 我的对手要她的支持者背诵一个三字忠诚誓言。 念作:“我站在她这边”(I’m With Her)。 我选择背诵另一个承诺。 我的誓言念作:“我站在你们这边——美国人民! 我是你们的声音!对每一个为他们的孩子梦想的父母,对每一个梦想他们的未来的孩子,我今晚要和你们说:我与你们,我会为你们战斗,我会为你们赢得胜利。 今晚,对所有的美国人,在我们所有的城市和乡镇,我做出这个誓言:我们将让美国再次强大!我们将让美国再次骄傲!我们将让美国再次安全!我们将让美国再次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