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公司通过操纵报表来提高利润

概览

FinGraph是一份图形化的财经专栏,为专注于全球市场和经济形势的专业人士提供简短、准确、全面的每日概览。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 周未特辑内容更加丰富,图表数达50+ 星球会员请至星球内观看,非星球会员可付费观看 ⬇️⬇️⬇️微信扫码加入 每周财经图表数500+⬇️⬇️⬇️

MSCI中国指数收入预期一直在下调

中国企业利润率出现结构下滑

大宗商品价格对中国需求冲击敏感度高低不一

美欧企业CEO对中国经营状况看法回升

中印固定资本形成率及基础设施投资对比

中国高影响力论文数量超越美国和欧盟

美国小盘股估值低不应视作投资机会

研究发现美国大公司正通过操纵报表来提高利润

美国大盘股分拆带来的效应短暂

美股每一次熊市周期都会来带主题变化

美国家庭购房后支出开始高于租房支出

菲利普斯曲线在美国各州数据也成立

得克萨斯证券交易所计划开始运营

IMF建议加拿大央行提高政策透明度

欧洲小盘股与大盘股估值比值创历史新低

美国

爱尔兰数据波动大幅影响欧元区经常账户

日本高利率环境利好银行股

新兴市场央行政策受美联储影响显著

美国国债收益率影响亚洲市场利率

美元波动对亚洲货币影响加剧

印度高关税阻碍制造业发展

菲利普斯

巴勒斯坦领土失业率攀升

操纵报表

全球公共债务创历史新高

量化投资策略表现数据

铂金市场供应不足推动价格上涨

棉花价格因供应前景好于预期下跌

操纵报表

全球能源投资将首次超3万亿美元

大量公司通过操纵报表来提高利润

中国


浅析识别虚假会计报表的方法

1、虚假财务报表的常见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人为编造财务报表数据,二是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调整财务报表的有关数据。 人为编造的财务报表,往往是根据所报送对象的要求,人为编造有利于企业本身的财务数据形成报表。 这种形式手段较为低级,或虚减、虚增资产,或虚减、虚增费用,或虚减、虚增利润等,但往往报表不平衡(子项之和不等于总数)、帐表不相符、报表与报表之间勾稽关系不符、前后期报表数据不衔接等。 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形成的虚假财务报表,手段较为隐蔽,技术更为高级,更难以识别,常见的手段有:(1)调整收入确认方式,使利润虚增或虚减。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可以采取三种收入确定方式:A、销售行为完成(商品已销售,商品发出,取得权利;劳务已提供),无论货款是否收到,即可视为收入实现;B、按生产进度确认(完工程度或工程进度);C、按合同约定确认,主要指分期付款销售方式。 同时规定,在确认营业收入时,还应扣除折扣、折让、销售退回。 造假时,企业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收入确认方式,或调整扣除项目。 (2)调整存货等计价方法,从而虚增、虚减资产和费用。 如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使帐面资产或产品成本费用虚增、虚减。 (3)调整折旧计提方法,延长或缩短折旧年限,虚增、虚减成本费用,从而调整利润的高低。 (4)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现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 但目前资产重组被利用来做假帐,典型做法有:A、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的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B、由非上市的企业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C、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公司的企业。 这些做法的特点一是利用时间差,如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前进行重大资产买卖,确认暴利;一是不等价交换,即借助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母公司之间进行“以废品换黄金”的利润转移。 (5)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主要方式有:A、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和效益;B、利用远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C、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抬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D、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 E、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最大特点:一是亏损大户可在一夜之间变成盈利大户,且关联交易的利润大都体现为“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入”,但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赚取的“横财”,往往带有间发性;另一个特点是非上市公司企业的利润大量转移到上市公司,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6)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 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谨慎原则,企业的潜亏应当依照法定程序,通过利润表予以体现。 然而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往往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通过资产评估,将坏帐、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以及递延资产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从而达到粉饰会计报表,虚增利润的目的。 (7)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 根据国际惯例,资产是指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即使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列入了资产负债表,严格的说,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由此产生了虚拟资产的概念。 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项目。 企业通过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从而达到减少费用,虚增利润的目的。 (8)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利息费用,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前,可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 投入使用后则必须将利息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但有些企业在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仍将利息费用予以资本化,明显滥用配比原则和区分资本性支出与经营性支出原则,虚增了利润。 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的更隐秘的做法是,利用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难以界定的事实,通过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将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 (9)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主要做法是在对外投资中,企业根据需要通过选择权益法或成本法来进行对外投资核算,从而增大投资收益,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如:对于盈利的被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对于亏损的被投资企业,即使股权比例超过20%,仍采用成本法核算。 另外,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如果上市公司以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必须进行资产评估,并将评估增值部分计入资本公积,但规定公司将对外投资转让时,必须借记与这项投资的资本公积,同时贷记营业外收入。 这一规定无疑给企业虚增利润提供了借口。 如公司通过与其他企业协议相互以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投资,评估资产时彼此将对方资产价值高估,再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对方的关联企业,从而将高估的资产价值作为营业外收入虚增彼此的利润。 这是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的又一方法。 此外还有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调节利润、虚增资本金等。 2、虚假财务报表的识别方法(1)对人为编造财务报表数据的识别方法:主要采取掌握证据,对比分析,查帐核实等手段进行,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①尽可能多的通过不同渠道搜集同一时点的财务报表,对比异同点,对差异的数据提出质疑。 ②连续向企业要同一时点的财务报表,对有差异的数据进行质疑。 ③核对各财务报表内部的平衡关系和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找出疑点。 ④与平时观察掌握的经营状况进行对比,找出关键或重要财务项目的漏洞、疑点。 ⑤现场调查,进行帐表、帐帐、帐证和帐实核对。 (2)对会计方法选择形成的虚假报表的识别方法:此类情况的会计较为高明,往往做到了报表平衡及帐表、帐帐、帐证等相符,因此在识别方法上宜采取以下一些方法:①不良资产剔除法这里所说的不良资产,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款项、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 其方法的运用,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进行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形成“资产泡沫”;一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减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加幅度相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损益表含有“水分”。 ②关联交易剔除法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分析某一特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以判断该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 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来源主要来自关联企业,就应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存在以不等价交换方式与关联企业交易从而虚增或虚减利润的现象。 关联交易剔除法的延伸运用是,将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与其母公司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 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就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到上市公司。 ③异常利润剔除法异常利润剔除法是指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分析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当企业利用资产重组或股权投资等方式调节利润时,主要在这些科目中反映,因而对此类情况该方法特别有效。 ④现金流量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 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想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企业可能存在虚增利润的情况。 3、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分析和调整(1)对损益表的分析与调整一般情况下,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调整:①了解收入确认方法是否前后期一致,如不一致,应按会计的一致性原则予以重新计算调整。 如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小,应分析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项目的来源是否真实、合理。 ②了解费用支出的确认方法是否前后期一致,如不一致,应按会计的一致性原则予以重新计算调整。 如果费用成本过高或过低,则应分析存货的计价方法、折旧计提方法以及折旧年限是否合理,有无关联交易形成不等价交换等。 ③如果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项目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过大或绝对量较大,或通过前后期报表对比有较大的变动,则应分析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是否合理,有无通过关联交易形成虚增、虚减利润的情况。 ④将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与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和现金净流量等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差异的大小,判断分析营业收入是否正常、利润是否真实可靠。 如果损益表中利润总额较大且主要由营业利润构成,而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净流量较小,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帐款等)较大且出现不正常增长,则虚假利润的可能性较大,应进一步摸清情况并作相应调整。 (2)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与调整①流动资产项目的分析与调整:A、短期投资:关键是落实投资的合法有效性。 — 种类有哪些?— 是否合法合规?— 投资来源是否真的为闲置资金?如不是,有可能占用经营资金,来源可能是银行借款,导致营运资金缺口,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 — 是否做过抵押、质押?已抵押、质押的短期投资不能作为偿债资金来源,应从资产项中予以扣除。 — 价值如何?市场价格是否高于历史成本?B应收票据— 数量多少?是否真实?如过多,应了解是否属于正常的商品交易。 与前后期报表对比,分析是否与正常经营情况下的发生规律一致等。 — 承兑人是谁?— 可贴现性如何?— 期限是否超过所定期限?— 是否合法?有无拒付事项?C、应收帐款— 数量多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多大?是否真实?— 帐龄长短?对呆帐形成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在金融形式较紧张的情况下,购货单位会以赊购方式作为筹资手段,易导致发生呆帐。 分析后对可能发生的呆坏帐应从应收帐款中予以剔除。 — 帐款分布情况?(客户的分布情况、区域的分布情况)— 企业坏帐损失和回收政策是什么?— 坏帐准备能否弥补损失?D、存货存货指企业占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协作件以及商品等。 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计价方法如何?如在通货膨胀时,采用后进先出法,高估存货成本,可减少利润;采用先进先出法,可低估费用,增加利润。 关键要比较前后期采用的会计方法是否一致,如不一致,一贯根据会计的一致性原则予以调整。 — 存货量在流动资产和总资产中的比重高低?与合理的存货差别多大?其原因是什么?— 存货周转速度是否正常?— 存货结构如何?材料:过多,是否有不合理超储积压存货构成内容 在产品:过少,是否生产在萎缩;过多,是否生产效率低?产成品:过多,是否销售受阻?生产用生产适应性结构 管理部门用非生产用非经营范围用质量完好质量结构 霉烂变质、毁损冷背呆滞,变现能力差— 是否作了抵押、质押?— 变现能力如何?— 市场价值如何?E、其他应收款如数额长期居高不下,应特别关注有如下情况:— 是否有较多长期未还的个人借款(挪用公款?)— 对外借款?— 是否有当地党政部门平调资金?— 是否有注册资本的虚拟处理?F、其他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一般不是主要分析项目,但如果数额过大,且时间较长,则要关注其真实性、原因和管理的有效性。 ②非流动资产A、长期投资经济过热?— 投资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正常环境?生产经营扩张需要?— 流动性如何?(是否有较强的变现能力?)— 变现价值有多大?— 盈利能力如何?B、固定资产— 原值、净值占总资产中的比重是否恰当?一般说来,技术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价值比重较高,如果过低,有可能缺乏竞争力;劳动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价值比重较低,如果过高,有可能出现设备闲置。 — 原值与净值比较的情况。 主要据此分析企业生产技术含量的先进性。 — 折旧方法是否合理?— 固定资产结构是否合理?生产用。 应分析主要关键设备配置与经营规模是否适应?非生产用。 — 是否已作了抵押?C、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 真实价值如何?— 数额大小?③负债数量多少?A、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 拖欠情况?还款意愿判定。 是否全面反映?B、应付帐款— 是否全面反映?— 帐龄如何?— 是否经常拖欠?— 内容是否是贸易负债?C、应付票据— 数额大小?— 付款对象?— 期限、利率、到期日怎样?是否与借款期限项冲突?D、应交税金— 数量多少?— 与交税期限比较。 主要分析是否用借款交税的可能性。 E、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企业财务报表以外反映的业务,主要指对外担保、未决诉讼、已贴现未到期票据和质量事故赔偿纠纷等。 信贷人员一般可通过报表附注、日常调查等渠道掌握情况。 主要应分析以下一些内容:— 数量多少?— 付给谁?— 什么条件下转化为真实负债?— 对外担保是以什么资产作担保?④所有者权益主要分析实收资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 无进帐单和验资证明,在帐表上直接虚拟登记形成虚假资本。 这种情况主要通过了解企业的现金(含存款)资金进出情况即可分析出真假并据此予以调整。 一般说来此类企业的信贷风险非常高,一经发现,无论是评级还是贷款决策均应予以否定。 — 借款形成资本。 企业往往进行如下账务处理:借款时:借: 银行存款贷:资本金还款时:借: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贷:银行存款对于一个成立不久的企业,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构成主要是应收帐款或其他应收款,且一直保持高比例的金额,或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出现与实收资本相当的借方发生额甚至出现借方余额,则上述情况的可能性较大,应进一步通过查帐弄清事实真相,并对虚假数据进行调整。 在实际工作中,并非对每个企业以及财务报表的每一个项目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调整。 一般说来,对重点企业(包括将评为A级以上的企业,或拟决定信贷准入将进行较大额度信贷投入的企业等)应重点分析调整;对某一具体企业,又应对财务报表中的重要项目(包括对银行债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经分析可能有较大出入的项目等)进行重点分析调整。 总的原则是“突出重点,抓大放小”。

公司的盈余操纵案例分析

公司的盈余操纵案例分析盈余操纵尽管不像财务欺诈被法规政策所禁止,但过度、过滥的盈余操纵,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会削弱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造成经济秩序混乱,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还会误导投资人的投资行为,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为了准确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操纵的行为,有必要对盈余操纵的动机和主要手段进行深入分析。 一、盈余操纵的动机 1、获得融资资格 企业上市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从证券市场上筹集到大量的资金,许多企业发行股票和股票上市的愿望十分强烈。 根据有关证券法规的规定,发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须具备三年盈利的条件,于是一些本不符上市条件的企业,为了能上市,采用各种手段进行盈余操纵,甚至造假:股票已上市的公司可以通过配股或增发新股在证券市场进行再融资。 由于在我国资本市场中,股东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上市公司没有分红派现的压力,股权融资成本较低,配股或增发新股的意愿也十分强烈。 但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上市公司配股,在其申请配股的前三个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也不得低于9%;上述指标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 在这种约束条件下,一些经营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就想方设法进行盈余操纵,以抬高净资产收益率。 尤其是那些前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已达到10%的公司,如果第三年净资产收益率达不到10%,则前功尽弃,于是在配股或增发新股动机的驱驶下,更会采取各种手段操纵盈余,以期获得配股资格。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控股股东能从上市公司获得大量的资金。 当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未能配股或增发新股融资时,控股股东往往具有很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2、提高新股发行或配股价格。 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大限度地从证券市场筹集到资金。 公司所能够募集资金的数额取决于股票发行数量和每股发行价格两个因素。 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数量有额度限制,在有限的额度内要获得最大限度的资金量,只有提高股票的发行价格。 股票发行价格等于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而市盈率的大小受到政府的管制,所以每股收益的大小就成为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多少的决定因素。 因此,上市公司都有意提高每股收益,一些券商为了争取到公司的承销资格,承诺帮助公司进行利润包装,在公司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就产生了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 此类问题在配股过程中同样存在。 配股价格一般按该上市公司股票一定期间市场收盘价平均数的一定比例进行确定。 为了尽可能以较高的价格进行配股,上市公司往往配合庄家推高股价或将股价维持在较高的位置,但股价需有业绩支撑,因此,需配股的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盈余操纵来提高公司业绩。 3、二级市场炒作(操纵股价) 企业股票上市后,为维持股价或为使股票价格能达到预期的波动,常利用不实的财务报表,以达到目的。 股票价格预期的波动也可能是蓄意地使股价作暂时的下跌,以便操纵者得以廉价购进股票,以取得更大的控制权或待价而沽。 4、扭亏为盈,改善公司在二级市场的形象或避免处罚 公司上市对于企业的另一个影响就是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许多公司在上市以前默默无闻,无人知晓,但上市之后却成为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企业的知名度大幅提高,作为企业的大股东和经营者的声誉,能力也和上市公司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控股股东与管理者的形象往往与上市公司的形象俱荣俱损。 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甚至亏损,公司的股票就会进入“废品股”的行列,公司的形象也随之受损。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证券市场实行的“特别处理”和“摘牌”制度更是给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形成巨大的压力。 按照我国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当年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就要被实施有别于其他股票的交易制度,在股票名称之前冠以ST符号以示区别;如果连续三年亏损,上市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即被“摘牌退市”。 为了避免公司股票被戴上ST,一些公司会竭力操纵粉饰其经营业绩,尽可能避免连续亏损情况的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出现的上一年巨额亏损,第二年扭亏,第三年又亏损等奇怪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有些上市公司如果已被带上ST帽子,为了不被退市,这些带帽公司一般都表现出强烈扭亏为盈的欲望以达到摘帽的目的。 如果正常的经营不能保证上市公司摆脱困境,相关的利益关系人必然会进行利润操纵借以扭亏。 5、为了业绩评价考核,保全职位和获得高额报酬 当公司盈余的高低关系到公司管理层的切身利益(包括报酬和职位)时,管理层就会利用会计操纵手段来使公司业绩达到公司内部和市场的预期 二、管理层操纵利润的手法 盈余操纵手段可分为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主要包括巧用会计政策、费用挂账、非经营性业务等,非会计方法主要包括关联交易、改变交易方式和时间、地方政府支持等。 1、巧用会计政策 巧用会计政策是最常见也是最原始的盈余操纵方法。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坏账的核算方法、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产品开发费的核算方法、职工保险金的核算方法等的选用及变更均会对会计利润数额产生一定影响。 会计方法的变更除由于会计准则变迁、采用新方法更能公允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正当理由外,往往是为了操纵利润,尽管会计政策的变更为会计准则所允许,但通过会计政策的变更来操纵利润的行为容易被审计人员甚至公众识别,且效果有限,因此,利用这类方法进行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较少。 通过各类准备金的计提和冲回是上市公司调节损益的一种重要方法。 目前,要求提取减值准备的资产有应收账款、存货、长短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依照现行会计制度,上市公司在各项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方面,具有很大的自我调节余地。 这就给上市公司机会利用有关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大幅地调节损益。 尤其是有些上市在亏损年度,集中巨额地计提各项准备,当年大亏一把,使企业轻装上阵,为下年度扭亏为盈作好准备。 另外,由于会计制度对企业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可以采用预提或待摊的方式处理,而固定资产大修理的时间及金额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企业利用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来调节利润就具有较大的弹性。 有些上市公司尤其是制造类上市公司,把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预提和冲回或待摊挂账作为调控损益的一种方法。 2、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 按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发生的该处理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 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尤其是为了使当期盈利,则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之目的。 3、通过其他业务收入进行利润操纵。 其他业务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零星的收支业务,其他业务不属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但对于一些公司而言,它对公司总体利润的贡献确有“一锤定千斤”的作用。 比如吉轻工,1997年主业亏损4292万元,可“庆幸”的是,其在1997年内兼并了长春轻 工业 机械厂,该厂于1997年11月进行了一项土地使用权转让,净利达5198万元,吉轻工也由此当年转亏为盈,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3%.3.2投资收益。 4、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在利润表中,“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反映的是企业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事项而对本年利润的影响额。 因此,一些公司也因此而“置之死地而后生”。 例如耀华玻璃在1997年度出现业绩严重滑坡,利润总额仅有143万元。 但在利润表中,却出现了高达3434万元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对此公司也给予了充分的解释:根据地方财政的有关文件对部分负责科目进行清理。 一是“玻璃熔窑之一九机窑停产清理,不存在更新及大修理问题”,经批准将以前年度“预提的熔窑复置金扣除清理费用的余额1180万元冲销”;二是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公司所欠的财政委托贷款利息就地核销,故将以前年度已计入财务费用的应核销利息进行调整,计1574万元”;三是“因1997年度公司经营效益欠佳,根据公司统一实行的工效挂钩办法,按年终财政部门清算的工资下浮额相应调整下浮工资,调整以前年度累计计提的效益工资计680万元。 ”5、关联交易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不能全流通,股权较集中,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是最常用的手法。 据蒋义宏对上市公司经理进行调查,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的支持率达55.56%(《证券市场导报》,2001.3),另据对沪深两市2000年的1018家上市公司统计,发生了各类关联交易行为的有 949家,所占比例高达93.2%。 其中,有488家上市公司向其关联方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涉及总金额达1217.58亿元。 在资本经营活动发生了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214家。 另有844家上市公司与关联方存在应收应付款的结算余额,上市公司关联应收款总额达828亿元,关联应付款总额为237亿元。 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比较泛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财务成果影响较明显。 通过近几年的演化,现在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手段主要包括:资产置换、股权转让、托管经营、内部转移定价、出售无形资产、甚至还有“无偿赠予”等。 6、改变交易方式和时间 通过改变交易方式和时间来操纵盈余的做法在上市公司不断花样翻新。 一些对外投资较多的上市公司,视被投资企业的盈亏状况来调节持股比例,以改变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 对于盈利状况较大的子公司,如持股比例在 20%以下,上市公司一般会寻求提持股比例至20%以上,从而改用权益法核算,以增加当期收益;对于连年亏损的子公司,上市公司一般会将持股比例减至 20%以下,从而改用成本法核算,以暂时隐藏该项亏损;有的上市公司年末超负荷接受订单,尽可能多发货物,向顾客提供特殊信用条件以尽可能提前实现销售收入;有的上市公司借助与第三方签定“卖断”收益权的协议,提前确认收入;另外有些广告费较大的上市公司,采用上年度预付或下年度后付的方式来操纵盈余等等。 7、地方政府支持 地方政府给当地上市公司“业绩”援助,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一种特殊现象。 从地方利益看,利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对推动地方经济作用很大。 一个地区上市公司的的指标很紧,壳资源十分珍贵。 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不忍上市指标作废或失去宝贵的已上市资格,便不惜向本地区上市公司进行援助,给予政策上的扶植。 这样一来,地方政府的援助就成为许多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重要手段。 比如,地方政府为扶持上市公司,越权给上市公司减免所得税和增值税的退税;在上市公司业绩不理想的情况下,为确保上市公司的利润,使其达到二级市场上筹资的要求,地方政府往往会直接为上市公司提供财政补贴,有的补贴数额很大,显然是“业绩不够,补贴来凑”。 许多上市公司的补贴收入在利润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此外,地方政府通过金融机构对上市公司拖欠的利息予以核销减免,也是地方政府援助上市公司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财务报表分析 针对操纵利润的手法扣,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1、比例分析 通过比例分析,查出年末比年初变动较大的科目,重点核实 2、结构分析 利润表各项目占收入的比重分析,查找比重变动较大的科目。 3、查看重点科目,看是否金额是否核实。 利润表中其他业务利润、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年初未分配利润变动、所得税费用,要重点查看。 4、查看报表编制会计政策是否正确,是否存在频繁关联交易,是否存在费用挂账和收入费用的入账截止查看。

财务报表虚增利润

1、虚假财务报表的常见表现形式 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人为编造财务报表数据,二是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调整财务报表的有关数据。 人为编造的财务报表,往往是根据所报送对象的要求,人为编造有利于企业本身的财务数据形成报表。 这种形式手段较为低级,或虚减、虚增资产,或虚减、虚增费用,或虚减、虚增利润等,但往往报表不平衡(子项之和不等于总数)、帐表不相符、报表与报表之间勾稽关系不符、前后期报表数据不衔接等。 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形成的虚假财务报表,手段较为隐蔽,技术更为高级,更难以识别,常见的手段有: (1)调整收入确认方式,使利润虚增或虚减。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可以采取三种收入确定方式:A、销售行为完成(商品已销售,商品发出,取得权利;劳务已提供),无论货款是否收到,即可视为收入实现;B、按生产进度确认(完工程度或工程进度);C、按合同约定确认,主要指分期付款销售方式。 同时规定,在确认营业收入时,还应扣除折扣、折让、销售退回。 造假时,企业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收入确认方式,或调整扣除项目。 (2)调整存货等计价方法,从而虚增、虚减资产和费用。 如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使帐面资产或产品成本费用虚增、虚减。 (3)调整折旧计提方法,延长或缩短折旧年限,虚增、虚减成本费用,从而调整利润的高低。 (4)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现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 但目前资产重组被利用来做假帐,典型做法有:A、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的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B、由非上市的企业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C、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公司的企业。 这些做法的特点一是利用时间差,如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前进行重大资产买卖,确认暴利;一是不等价交换,即借助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母公司之间进行“以废品换黄金”的利润转移。 (5)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主要方式有:A、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和效益;B、利用远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C、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抬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D、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 E、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最大特点:一是亏损大户可在一夜之间变成盈利大户,且关联交易的利润大都体现为“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入”,但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赚取的“横财”,往往带有间发性;另一个特点是非上市公司企业的利润大量转移到上市公司,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6)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 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谨慎原则,企业的潜亏应当依照法定程序,通过利润表予以体现。 然而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往往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通过资产评估,将坏帐、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以及递延资产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从而达到粉饰会计报表,虚增利润的目的。 (7)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 根据国际惯例,资产是指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即使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列入了资产负债表,严格的说,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由此产生了虚拟资产的概念。 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项目。 企业通过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从而达到减少费用,虚增利润的目的。 (8)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利息费用,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前,可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 投入使用后则必须将利息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但有些企业在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仍将利息费用予以资本化,明显滥用配比原则和区分资本性支出与经营性支出原则,虚增了利润。 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的更隐秘的做法是,利用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难以界定的事实,通过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将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 (9)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 主要做法是在对外投资中,企业根据需要通过选择权益法或成本法来进行对外投资核算,从而增大投资收益,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如:对于盈利的被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对于亏损的被投资企业,即使股权比例超过20%,仍采用成本法核算。 另外,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如果上市公司以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必须进行资产评估,并将评估增值部分计入资本公积,但规定公司将对外投资转让时,必须借记与这项投资的资本公积,同时贷记营业外收入。 这一规定无疑给企业虚增利润提供了借口。 如公司通过与其他企业协议相互以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投资,评估资产时彼此将对方资产价值高估,再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对方的关联企业,从而将高估的资产价值作为营业外收入虚增彼此的利润。 这是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的又一方法。 此外还有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调节利润、虚增资本金等。 2、虚假财务报表的识别方法 (1)对人为编造财务报表数据的识别方法: 主要采取掌握证据,对比分析,查帐核实等手段进行,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①尽可能多的通过不同渠道搜集同一时点的财务报表,对比异同点,对差异的数据提出质疑。 ②连续向企业要同一时点的财务报表,对有差异的数据进行质疑。 ③核对各财务报表内部的平衡关系和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找出疑点。 ④与平时观察掌握的经营状况进行对比,找出关键或重要财务项目的漏洞、疑点。 ⑤现场调查,进行帐表、帐帐、帐证和帐实核对。 (2)对会计方法选择形成的虚假报表的识别方法: 此类情况的会计较为高明,往往做到了报表平衡及帐表、帐帐、帐证等相符,因此在识别方法上宜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①不良资产剔除法 这里所说的不良资产,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款项、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 其方法的运用,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进行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形成“资产泡沫”;一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减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加幅度相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损益表含有“水分”。 ②关联交易剔除法 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分析某一特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以判断该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 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来源主要来自关联企业,就应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存在以不等价交换方式与关联企业交易从而虚增或虚减利润的现象。 关联交易剔除法的延伸运用是,将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与其母公司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 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就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到上市公司。 ③异常利润剔除法 异常利润剔除法是指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分析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当企业利用资产重组或股权投资等方式调节利润时,主要在这些科目中反映,因而对此类情况该方法特别有效。 ④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 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想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企业可能存在虚增利润的情况。 3、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分析和调整 (1)对损益表的分析与调整 一般情况下,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调整: ①了解收入确认方法是否前后期一致,如不一致,应按会计的一致性原则予以重新计算调整。 如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小,应分析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项目的来源是否真实、合理。 ②了解费用支出的确认方法是否前后期一致,如不一致,应按会计的一致性原则予以重新计算调整。 如果费用成本过高或过低,则应分析存货的计价方法、折旧计提方法以及折旧年限是否合理,有无关联交易形成不等价交换等。 ③如果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项目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过大或绝对量较大,或通过前后期报表对比有较大的变动,则应分析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是否合理,有无通过关联交易形成虚增、虚减利润的情况。 ④将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与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和现金净流量等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差异的大小,判断分析营业收入是否正常、利润是否真实可靠。 如果损益表中利润总额较大且主要由营业利润构成,而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净流量较小,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帐款等)较大且出现不正常增长,则虚假利润的可能性较大,应进一步摸清情况并作相应调整。 (2)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与调整 ①流动资产项目的分析与调整: A、短期投资:关键是落实投资的合法有效性。 — 种类有哪些? — 是否合法合规? — 投资来源是否真的为闲置资金?如不是,有可能占用经营资金,来源可能是银行借款,导致营运资金缺口,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 — 是否做过抵押、质押?已抵押、质押的短期投资不能作为偿债资金来源,应从资产项中予以扣除。 — 价值如何?市场价格是否高于历史成本? B应收票据 — 数量多少?是否真实?如过多,应了解是否属于正常的商品交易。 与前后期报表对比,分析是否与正常经营情况下的发生规律一致等。 — 承兑人是谁? — 可贴现性如何? — 期限是否超过所定期限? — 是否合法?有无拒付事项? C、应收帐款 — 数量多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多大?是否真实? — 帐龄长短?对呆帐形成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在金融形式较紧张的情况下,购货单位会以赊购方式作为筹资手段,易导致发生呆帐。 分析后对可能发生的呆坏帐应从应收帐款中予以剔除。 — 帐款分布情况?(客户的分布情况、区域的分布情况) — 企业坏帐损失和回收政策是什么? — 坏帐准备能否弥补损失? D、存货 存货指企业占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协作件以及商品等。 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计价方法如何?如在通货膨胀时,采用后进先出法,高估存货成本,可减少利润;采用先进先出法,可低估费用,增加利润。 关键要比较前后期采用的会计方法是否一致,如不一致,一贯根据会计的一致性原则予以调整。 — 存货量在流动资产和总资产中的比重高低?与合理的存货差别多大?其原因是什么? — 存货周转速度是否正常? — 存货结构如何? 材料:过多,是否有不合理超储积压 存货构成内容 在产品:过少,是否生产在萎缩;过 多,是否生产效率低? 产成品:过多,是否销售受阻? 生产用 生产适应性结构 管理部门用 非生产用 非经营范围用 质量完好 质量结构 霉烂变质、毁损 冷背呆滞,变现能力差 — 是否作了抵押、质押? — 变现能力如何? — 市场价值如何? E、其他应收款 如数额长期居高不下,应特别关注有如下情况: — 是否有较多长期未还的个人借款(挪用公款?) — 对外借款? — 是否有当地党政部门平调资金? — 是否有注册资本的虚拟处理? F、其他 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一般不是主要分析项目,但如果数额过大,且时间较长,则要关注其真实性、原因和管理的有效性。 ②非流动资产 A、长期投资 经济过热? — 投资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正常环境? 生产经营扩张需要? — 流动性如何?(是否有较强的变现能力?) — 变现价值有多大? — 盈利能力如何? B、固定资产 — 原值、净值占总资产中的比重是否恰当?一般说来,技术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价值比重较高,如果过低,有可能缺乏竞争力;劳动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价值比重较低,如果过高,有可能出现设备闲置。 — 原值与净值比较的情况。 主要据此分析企业生产技术含量的先进性。 — 折旧方法是否合理? — 固定资产结构是否合理? 生产用。 应分析主要关键设备配置与经营规模是否 适应? 非生产用。 — 是否已作了抵押? C、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 — 真实价值如何? — 数额大小? ③负债 数量多少? A、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 拖欠情况?还款意愿判定。 是否全面反映? B、应付帐款 — 是否全面反映? — 帐龄如何? — 是否经常拖欠? — 内容是否是贸易负债? C、应付票据 — 数额大小? — 付款对象? — 期限、利率、到期日怎样?是否与借款期限项冲突? D、应交税金 — 数量多少? — 与交税期限比较。 主要分析是否用借款交税的可能性。 E、或有负债 或有负债是企业财务报表以外反映的业务,主要指对外担保、未决诉讼、已贴现未到期票据和质量事故赔偿纠纷等。 信贷人员一般可通过报表附注、日常调查等渠道掌握情况。 主要应分析以下一些内容: — 数量多少? — 付给谁? — 什么条件下转化为真实负债? — 对外担保是以什么资产作担保? ④所有者权益 主要分析实收资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 无进帐单和验资证明,在帐表上直接虚拟登记形成虚假资本。 这种情况主要通过了解企业的现金(含存款)资金进出情况即可分析出真假并据此予以调整。 一般说来此类企业的信贷风险非常高,一经发现,无论是评级还是贷款决策均应予以否定。 — 借款形成资本。 企业往往进行如下账务处理: 借款时: 借: 银行存款 贷:资本金 还款时: 借: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贷:银行存款 对于一个成立不久的企业,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构成主要是应收帐款或其他应收款,且一直保持高比例的金额,或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出现与实收资本相当的借方发生额甚至出现借方余额,则上述情况的可能性较大,应进一步通过查帐弄清事实真相,并对虚假数据进行调整。 在实际工作中,并非对每个企业以及财务报表的每一个项目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调整。 一般说来,对重点企业(包括将评为A级以上的企业,或拟决定信贷准入将进行较大额度信贷投入的企业等)应重点分析调整;对某一具体企业,又应对财务报表中的重要项目(包括对银行债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经分析可能有较大出入的项目等)进行重点分析调整。 总的原则是“突出重点,抓大放小”。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1406.html
8GB内存 手机规格曝光 S24 2400 三星 Galax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瞧!这里的手表安上了中国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