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曝经营困难 转债暴跌20%! 股债 双杀

A股市场加速 “壳”公司出清,转债市场也在加速对问题转债进行规避。

6月14日,博汇股份大跌19.91%,收盘价报5.43元/股,创上市以来新低;博汇转债大跌20%,报73.928元/张,同样刷新上市以来最低纪录。

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的担忧,使得多只转债跌破面值。行情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近50只转债跌破面值,占比近9%。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信用风险事件对转债价格冲击较大,会使部分转债跌穿100元债底。转债投资者现在需要考虑转债的违约可能性,并对正股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大股东质押比等偿债指标进行重点关注。

股债“双杀”

6月13日,博汇股份发布公告称,基于目前公司经营资金困难,根据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公司停产的议案》,公司于6月12日起对40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40万吨/年环保芳烃油生产装置及相关配套装置进行停产。

公司表示,公司主要业务为研发、生产、销售应用于多领域的芳烃系列产品,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为上述装置生产的产品,本次停产会对公司营业收入、现金流和经营利润产生不利影响。鉴于目前尚无法确定上述装置恢复生产的具体时间,此次停产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暂无法预测。

为此,公司将继续关注市场和政策环境的情况,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维护公司利益。同时,为控制运营成本,公司将采取各项节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逐步安排员工放假、减薪、裁员等方式。此外,在停工期间,公司安全环保管理机制保持不变,将继续加强日常巡检,做好设备的安全保障工作。

一纸停产公告使得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担忧加剧。6月14日,博汇股份低开12.83%,随后持续走弱,盘中触及20%跌停,收盘跌幅为19.91%,报5.43元/股,创上市以来新低。

博汇转债开盘后也持续下杀,随后封20%跌停,报73.928元/张,同样刷新上市以来最低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3月29日,博汇股份曾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收到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镇海区税务局澥浦税务所《税务事项通知书》,要求公司“重芳烃衍生品”按“重芳烃”缴纳消费税,这将对公司生产重芳烃衍生品装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如按税务通知书的要求,按重芳烃缴纳消费税,则对公司2023年年度利润影响约为3.0亿元,业绩将由盈利转为大额亏损。

博汇股份表示,公司对《税务事项通知书》的要求存在较大异议,将继续与税务机关保持积极沟通,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维护公司利益,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4月16日,博汇股份就《税务事项通知书》相关事项回复深交所关注函。该公司目前有两套生产装置,其中芳烃抽提装置主要生产销售“重芳烃”和“重芳烃衍生品” 。“重芳烃衍生品” 收入占母公司总收入75%左右。

多只问题转债大跌

在A股市场持续走弱加上部分正股风险暴露,问题转债近期持续大跌。行情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48只转债跌破面值,其中,中装转2的价格仅有35.10元/张,帝欧转债、岭南转债、三房转债、博汇转债、利元转债、广大转债等转债的价格低于80元/张。

今年4月新“国九条”发布过后,市场对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上市要求,低资质企业被ST乃至退市的压力增大,这一压力通过权益市场传递到转债市场。新“国九条”发布以来,有一部分上市企业由于盈利能力不足,面临着较大的退市风险,其公司可转债也会因此退市,使投资者遭受损失。

据华安证券研究,主体信用评级下调对转债市场的冲击显著,且6月是评级调整最集中的月份,未来转债市场可能会频发评级下调的信用风险事件。

除了主体信用评级下调,大量转债发行人在2024年上半年收到了来自交易所的问询函、关注函、监管函等正式文件,对正股和转债也带来了影响。

华安证券表示,信用风险事件击穿转债债底,使传统转债策略不再奏效。传统的高到期收益率、双低策略对这些风险债的适用性降低,因为低价风险券会呈现更高的到期收益率,但此时的低价券往往蕴含着巨大的信用风险。同时,从监管函内容上看,一大部分公司并没有在下修条件触发时及时披露修正公告,此举对传统的下修策略也有一定的影响。

综合来看,华安证券表示,转债投资者现在需要考虑转债的违约可能性,并对正股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大股东质押比等偿债指标进行重点关注。

财信证券的研究观点称,近期在交易所密集下发问询函、转债评级下调风险未释放完毕等因素影响下部分弱资质转债标的大幅下跌,引发市场对于转债信用扰动的担忧;但证监会也针对近期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ST、退市等情况表示短期内退市公司不会明显增加,转债信用风险冲击或将有所缓解。往后看,在信用风险扰动下偏债型转债估值有所调整,但也存在基本面较好的转债被“错杀”,且在供给缩量背景下转债估值仍有一定支撑。


什么是“股债双杀”?为什么近期股市和债市的表现都不太好

就是说股票和债券跌的都很厉害,按规律来讲,股票涨的好,债券应该表现一般,要是债券涨的好,股票表现不怎么好,但是2种表示都差,是很少见的,就叫股债双杀为了防控风险,国家一定要逼着银行“去杠杆”,简单来说就是控制银行理财的规模。 因此,银行不得不把很多“委外”的资金拿回来,这在公募基金那里就表现为大额赎回。 比如我们观察到,4月18日,鹏华弘达混合A()的净值大涨98.1%。 4月19日,中融新经济混合A()的净值大涨113.7%。 公募基金单日净值涨这么多显然是不正常的,因此我们几乎可以确定,这是由机构的大额赎回造成的,这些机构很有可能就是银行。 为什么大额赎回会造成基金净值大涨呢?其实,我们在赎回基金的时候是需要缴纳赎回费用的,这个赎回费里的很大一部分会被计入剩余的基金资产。 为什么要有这种设置呢?大家可以想想,投资者赎回基金的时候,基金经理是不得不卖出资产来满足赎回需求的。 这种被迫的卖出很有可能会给所有投资者造成负面影响,为了补偿其他投资者,赎回费的一部分被计入基金净值,以此作为补偿。 如果赎回的金额很大,基金剩余的规模很小,那么计入资产的赎回费相对于剩余的基金资产就会显得很多,基金净值就会出现暴涨。 银行的“委外”资金大部分会投资于债券,同时也会投资一些股票类资产。 拿回“委外”资金,相当于银行被迫在资本市场抛售股票和债券,这会对股市和债市产生负面影响。 从4月14日到4月24日,沪深300指数下跌了2.4%,中证500指数下跌了7.2%。 中证500指数用短短7个交易日就抹去了之前近3个月的涨幅。 我们再来看看债券的走势。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4月13日的3.3%上涨到4月24日的3.5%,上涨幅度达到17.7个BP。 我们在债券投资的相关课程里说过,如果债券的收益率上升,这意味着债券的价格下跌。 从总体债券市场来看,中债新综合指数(净价) 从4月13日的100.6,跌到4月24日的98.6,跌幅达到2.0%。 股票和债券同时出现下跌,就叫“股债双杀”。 为什么说“股债双杀” 这种现象比较少见呢。 我们说过,股市在复苏期表现的最好,而债券则在衰退期表现的最好。 简单来说,如果经济向好,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会加速,因此股市会表现的比较好;如果经济下行,则债券会表现的比较好,因为一方面,投资者的风险偏高下降,更多的人希望用债券来避险,毕竟,债券的收益相对稳定。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不好,大家会预期货币政策放松。 关于债券的课里我们说过,货币政策放松,比如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些都会利好债券。 因此, 在正常情况下,股票和债券价格往往呈现出“跷跷板”效应。 也就是说,如果股市表现的好,债市表现的就一般;如果股市表现的不好,债市表现的往往比较好。 因此“股债双杀”这种现象就显得很奇葩。 一般来说,造成“股债双杀”会有两类原因:第一类是经济进入了滞涨期;第二类是政策的变化导致机构投资者非理性抛售。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类原因。 为什么滞涨期会引起“股债双杀”呢?我们分析过,滞涨期的定义是经济增长慢,同时通货膨胀率高。 这被称作“经济的癌症”,因为这样的经济状况让央行所有的调控政策都带有“化疗”的特征。 也就是说,央行的所有调控政策,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如果央行为了控制物价,收紧货币政策,虽然可以压低通货膨胀率,但是也会让本就羸弱的经济雪上加霜。 如果央行为了刺激经济,放松货币政策,虽然可以拉动经济,但是也会为高涨的物价火上浇油。 在2010-2011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就曾经面临过滞涨期的窘境。 2009年4万亿的经济刺激效应快速褪去之后,经济出现减速。 同时,通货膨胀率突破了3%的警戒线,随后一路上涨到6%左右。 央行当时的选择是放弃经济,控制物价,在2010年10月20日开始加息。 前后一共加息5次,总共加息幅度为1.25个百分点。 连续的加息让经济雪上加霜,经济增长率10%左右滑落到8%以下。 不过好在通货膨胀也随之回落了,从6%回落到2%,重新回到警戒线以下。 滞涨期就此结束。 我们还由此得出结论:一般来说在滞涨期,央行会优先控制物价,收紧货币政策。 央行的行为会让股票投资者对经济的预期进一步悲观。 同时,货币政策的收紧必然会带来债券市场的调整,由此造成“股债双杀”。 从近期的宏观数据看,通货膨胀率并不高,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排除近期的“股债双杀”是由滞涨期引起的这种可能。 近期“股债双杀”的元凶,其实是银行“去杠杆”造成的机构投资者非理性抛售。 在股市里,银行的抛售行为除了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卖出压力以外,还产生了恐慌情绪。 这种恐慌情绪诱发了其他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的卖出行为,从而放大了对股市的负面影响。

新发债中签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个不好说,得看发行公司得目的,下面具体介绍一下:1、如果企业想更好的发展,那肯定是好。 上市公司发债,募集资金,都会在发债说明书上面说明资金用途,单纯从发债角度看来,都是用于扩大经营的,是利好;2、如果企业是发展遇到大困难,想搞小动作,那肯定是坏。 如果企业债券的项目不明确,那么就尽量不要投资。 发行债券的主要原因还是集资。 不能一概而论说是利空还是利好。 比如他们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开发新项目,或新的工程,那就是利好。 但由于现金流有问题而发行债券就是利空了。 一般上市公司不傻,不会告诉你是补充现金流的,所以他们不会让这成为一件利空的事了。 上市公司发行债券通常会被包装成利好消息,比如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上先进的生产线等等。 具体还要看上市公司以往业绩,藉此来判断是利好还是利空。 1、要看该公司发行债券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经营,还是弥补在经营上财务的漏洞。 2、如发的债息低于银行贷款就是利好,反之就构成压力。 一般来说,能取得发债的公司还是相对优质的公司,在牛市环境下,任何事情都被看成利好。 扩展资料:发债是指新发可转换债券。 而转债是投资人购买的一家公司发行的债券,在指定期限中,投资人可以将其按照一定比例转换成该公司的股票,享有股权的权力,放弃债券的权力;但是如果该公司的股票价格或者其他条件对投资人持有股票不利,投资人可以放弃将债券转换成股票的权力,继续持有债券,直至到期。 因为申购的资金没有申购新股那么多,所以尽管可转债或可分离债的上市涨幅不及新股,但它们的申购收益率并不弱于申购新股,甚至还超过新股。 发债发行条件1、发债前连续三年盈利,所筹资金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最近三企业债发行定向宽松 保障房债券逆势放量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 3、发债用于技改项目的,发行总额不得超过其投资总额的30%;用于基建项目的不超过20%。 4、取得公司董事会或市国资委同意申请发行债券。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发债

债券型基金在什么情况下购买比较合适

1、在股市低迷的时候,债券基金的收益仍然很稳定,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因为债券基金投资的产品收益都很稳定,相应的基金收益也很稳定,当然这也决定了其收益受制于债券的利率,不会太高。 企业债券的年利率在4.5%左右,扣除了基金的运营费用,可保证年收益率在3.3%~3.5%之间。 2、债券基金,又称为债券型基金,是指专门投资于债券的基金,它通过集中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对债券进行组合投资,寻求较为稳定的收益。 根据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类别的分类标准,基金资产80%以上投资于债券的为债券基金。 债券基金也可以有一小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另外,投资于可转债和打新股也是债券基金获得收益的重要渠道。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1704.html
四太梁安琪抱着孙子不撒手 奚梦瑶带孩子为何超欣补办生日宴
从联合国到华尔街 孙强做对了什么 从翻译官到私募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