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抗肿瘤创新药飞速发展 为何拯救不了上市公司估值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陶炜 南京报道

6月初召开的2024美国临床肿瘤学(ASCO)年会上,中国创新药企业频频有重磅消息出炉,并引发多家相关公司股价上涨。但相关公司股价的亮眼表现却只是昙花一现,股价短暂上涨后又大多陷入调整,这又是为什么?

“首先,创新药研发需要经历药物筛选、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就拿我们家来说,会上宣布了一些临床终点陆续到达,但最重量级的消息还得等到下半年;其次,肿瘤新药这个赛道的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但国内医保控费又使得创新药的价格非常便宜,利润有限。此外,国产创新药出海能够获取比国内高得多的利润,但这条路的不确定性也高。”江苏某创新药企业的高管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国产创新药扎堆肿瘤赛道

6月初召开的2024美国临床肿瘤学(ASCO)年会上,中国创新药企业的表现非常亮眼。今年,ASCO年会共收录了426项研究作为口头报告,其中有55项来自中国,这一数据比2023年翻了一番,创下新高。与此同时,还有5项国产原创新药的临床研究被纳入最新突破性研究(LBA)。而在2015年,仅有1项来自我国的研究入选了ASCO大会的口头报告。“与往年相比,今年ASCO参会人数明显增多,亚裔面孔的参会者也是随处可见,其中更不乏国内药企的研发人员和医院的研究者。”宜明昂科(01541.HK)创始人、董事长田文志表示。

具体到药企来看,恒瑞医药(600276)共有14款肿瘤领域创新药的79项研究入选,包括4项口头报告、31项壁报展示和44项线上发表。入选口头报告的4项创新药研究成功,其中3项与公司自主研发的经典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有关;先声药业(02096.HK)透露,公司已上市创新药及在研管线共16项研究入选大会摘要,其中含2项口头报告,向全球医学界展示涵盖11个肿瘤领域的最新临床数据。其中,恩泽舒® (注射用苏维西塔单抗)联合化疗(试验组)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对照组)用于复发性铂耐药上皮卵巢癌、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SCORES研究)的最新数据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通过最新突破摘要的口头报告(摘要编号LBA5516)进行展示。

君实生物(688180)特瑞普利单抗共计30+项研究入选本次大会,包括多项壁报与在线发表。宜明昂科共有五篇创新药研究结果被ASCO大会接受,其中替达派西普(药物编号:IMM01)两篇临床II期创新研究结果入选ASCO年会口头报告;一篇IMM0306治疗复发/难治的CD20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I期初步研究成果以摘要(Abstract)形式展示;另外两篇研究成果以在线发表形式展示。

“伴随着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和对肿瘤分子分型的深入了解,近10年来抗肿瘤治疗在精准诊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肿瘤临床研究参与国际合作拥有诸多优势。如在一些欧美人群相对少见的突变类型如EGFR突变,中国人群突变率超过50%,研究更容易招募患者。目前,一些中国人群中相对高发的肿瘤类型,如鼻咽癌、胃癌及食管癌,很多国际多中心研究都由中国学者牵头,不仅有助于患者入组,同时中国学者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开拓了眼界。如今,我们已经从既往加入全球合作,发展到现在开始牵头发起一些全球性的临床研究。未来,进一步加强科研领域的全球合作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说。

《华夏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抗肿瘤药物是目前国产创新药领域中最为聚焦的赛道。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2023年)》,1类创新药临床试验中40.6%是抗肿瘤药物,在Ⅰ期和Ⅲ期临床试验分别占比50.9%和12.9%,较2022年占比均小幅增长。2023年度获批上市的40个创新药品种中,抗肿瘤药物最多,共14个品种,是2022年的2倍。

“其他药物的市场规模没有能与肿瘤药物相提并论的。2023年,我国抗流感药物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而同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超2800亿元,两者差距显著。”前述江苏某创新药企业的高管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癌症发病约406万,每年癌症死亡约241万,且近年来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而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我国癌症的5年生存率已经从10年前的30.9%提升到40.5%,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有效的抗肿瘤药物能够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因此肿瘤药物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从2015年到2019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从832亿美元增长到1435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有望达到3913亿美元。对巨额利润的预期,是众多国产创新药企业扎堆肿瘤赛道的重要原因。

股价昙花一现的背后

但是,即便有着众多的好消息在近期密集发布,但创新药肿瘤药企的股价表现却往往只是昙花一现。

以康方生物(09926)为例,5月31日早间,康方生物公告依沃西对比默沙东帕博利珠(Keytruda,又称“K药”)单药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TPS≥1%)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注册性三期临床试验(即“头对头”试验)结果超出预期。当日,公司股价一度大涨超87%,最高触及60港元/股。但截至本周五(6月14日),康方生物的股价是39.85港元/股,股价甚至低于20日均线(41.342港元/股)。其他创新药肿瘤药企的股价表现也普遍呈现冲高回落的姿态。与国际创新药巨头相比,国产创新药企业的估值水平要低很多。

首先,创新药研发需要经历药物筛选、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而抗肿瘤药物是目前最热门的药物研发领域,全球大型制药公司、新兴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国内众多创新药研发企业大多布局在这一领域。同质化竞争严重,热门靶点在研项目数量多,产品上市后竞争压力大,给创新药企业的产品商业化形成较大压力。

“未来制药企业应更注重创新性,减少‘me-too’的药物研发,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身于寻找全新的靶点、新的有效载荷或新的连接子上。这类更具前瞻性的研究方向将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全球药物研发领域的合作,并节约宝贵的新药研发资源。”AACR 候任主席、2024 年 ASCO David A. Karnofsky Award 获得者、加拿大多伦多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 Lillian L. Siu 教授说。

其次,医保控费对国产创新药的商业化效益形成压力: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医保标准的提高以及医保范围的扩大,医保支付压力不断增大。医保控费政策可能导致创新药的定价和商业化效益受限,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拓展。“创新药太便宜了,就不利于鼓励医药企业的积极性。”前述江苏某创新药企业的高管说。

通过出海谋求高利润,是国产创新药企业的一条出路。去年底,和黄医药(0013.HK)宣布,其合作伙伴武田取得呋喹替尼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适应证是成人转移性结直肠癌。之后武田制药官网显示,武田/和黄医药合作的FRUZAQLATM (fruquintinib)定价出炉:美国一盒5mg*21粒的呋喹替尼(Fruzaqla)定价为25200美元,合计人民币约18万元。而根据国内医药电商平台,5mg*7粒的价格在2500元左右,换算下来,21粒在国内的价格为7500元。按照这一数据,呋喹替尼在美国的定价是国内价格的约24倍。

但是,创新药出海并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首先,药物在国内的临床试验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海外市场的监管要求,因此可能需要额外进行临床试验,这将增加研发成本和时间。国产PD-1肿瘤药在FDA的审批过程中,就因临床数据问题而频频受挫。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药品监管政策差异较大,国产创新药在海外市场需要符合当地的法规和标准。这可能需要企业进行额外的研发、注册和审批工作,增加了市场准入的难度。此外,海外市场同样存在激烈的竞争,国产创新药需要与来自全球的制药公司竞争。

非肿瘤类创新药也有巨大价值

尽管从市场规模来看,任何其他种类药物的价值都无法与肿瘤药物相提并论。但如果讨论单个药物的市场价值,就未必是肿瘤药物居首。去年下半年,国际医疗行业调研机构Evaluate评选出最有价值的在研新药TOP10,在给出销售额预测的同时,还用净现值给出这些药物合理估值,其中只有两款药物在肿瘤领域。

根据该排名,价值最高的是来自罕见病领域的Sotatercept,净现值116亿美元。Sotatercept针对的是罕见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一旦发病,会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继而发展成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致残致死率高。

罕见病之外,治疗伴有肝纤维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resmetirom、治疗肥胖的CagriSema两款药物上榜。中枢神经系统(CNS)领域,也有两款药物上榜。这样的排名意味着,新研发的肿瘤药物价值,或许并不如大部分人想象中高。从临床需求出发,在其他领域同样有广阔天地。

实际上,一些进行肿瘤药研发的国产药企,并未把宝都押在肿瘤赛道上。以华海药业为例,他们既有抗肿瘤药物,靶向CD73的抗体偶联药物 (ADC)刚刚在五月获NMPA批准进入临床;他们也有治疗银屑病的在研新药,今年5月的亚洲皮肤年会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院长张福仁教授以口头汇报的形式,分享华奥泰(华海药业子公司)自主研发的单克隆抗体HB0034治疗中重度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急性发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开放、单臂的探索性Ib期临床试验的疗效结果。公司自主研发的HB0017 (IL-17A单抗)注射液也成功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并于2024年3月29日在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顺利完成了首例受试者的入组和给药工作。“对我们来说,最主要的还是治疗银屑病的相关药物研发。”华海药业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如何分析一类新药的投资价值?求答案

对上市公司研发的一类新药,投资者的看法往往处于两个极端:要么特别看好,要么比较漠视。 其中原因是一类新药的不确定性很大,人们很难找到投资的平衡点。 但也不能忽视研究一类新药,这些新药中间可能会产生“重磅炸弹”,从而改变一家公司的命运。 创新药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点,“高回报”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 ■估值不宜简单套用市盈率法中国证券市场缺乏对研发能力的评估机制。 目前医药企业的价值评估也是以市盈率、动态市盈率等传统方法为主,基本上遵循消费品行业的评估标准,有关研发投入的价值评估很少,这样可能会低估研发类企业的价值。 而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一个连年亏损的企业完全可以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获得很高的市值。 实际上,市盈率法不能很好地反映医药行业的成长性特征,只能在极度弱市中发挥效用,一旦市场恢复正常,投资者就很容易非理性投资,表现为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过度投机。 对一类新药的投资价值,可以采用以下几方面程序进行评估:一是对新药所属市场进行预测,得到市场容量数值;二是对公司营销能力和新药竞争力进行全面评估,得到新药在正常销售情况下的市场占有率数值;三是对毛利率、费用率进行预测;四是根据新药所处的阶段不同给予相应的评价,以充分反映风险。 比如,在成熟市场,医药企业的新药每通过一个临床试验的阶段,其股价就会根据试验结果出现一定幅度的变化,这是市场有效性的表现。 根据上述数据综合分析得出新药的价值,这个数据较为全面地反映投资风险。 评估成长性行业、评估研发和新药价值的方法很多,具体选择哪一种不是关键,关键是投资者都能重视这项工作,市场才容易形成理性预期。

中国生物医药如何应对挑战:重视仿制药发展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植下,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在探索中前行,一批优秀的生物制药研发型企业快速发展,海正、恒瑞、药明康得、美迪西、桑迪亚、三生等企业迅速崛起,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制药水准的差距,合作发展模式也已获得国际市场认可。 然而,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制药产业相比,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重视仿制药的发展战略根据美国制药和生物技术资讯机构FiercePharma数据,2014年因专利失效的药品销售额共计340亿美元,高於2013年的280亿美元,低於2012年的550亿美元,201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攀升到660亿美元。 2014年有10个专利失效药可以仿制,如诺华将同时失去药物Sandostatin和Exforge的专利。 Allergan公司的Lumigan也将在2014年8月到期。 WarnerChilcott公司的所有药物基本上都会在2014年到期。 因此,适时地选择到期的仿制药,提前作好申报文件准备一定能从中获得盈利的商机。 对於小分子仿制药,开展仿制药品质一致性和临床一致性评价,全面提高仿制药品质是《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也是持续提高药品品质的有效手段,对提升制药行业整体水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药企是开展仿制药品质一致性评价的主体,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展仿制药品质一致性评价对确保药品品质安全、促进医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增强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由於我国新药研发和创能力是整个行业的短板,中国制药行业一直保持著“仿制药大国”的现状。 仿制药品质一致性评价,实际上是要求企业重新审定产品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国家在评价、定价、招标、医保等方面如能充分体现仿制药在保证医疗需求方面的价值,建立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逐步完善仿制药品质评价体系,淘汰内在品质和临床疗效达不到要求的品种,无疑将促进我国仿制药整体水准提升,从而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准。 中国药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应先从仿制药起步。 跨国药企在中国的专利药目前只占市场流通药品的30%。 摆在药企面前一条较为现实的道路是,先从仿制国际药品、提高仿制水准开始。 这方面以色列及印度的药企做得都比较好,品质也较高,有的还可以通过美国FDA认证,在国际上通行。 以色列、印度等药企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会在专利到期前两三年提前在科研上准备,一旦专利失效马上推出新药。 中国药企只有通过仿制进行利润积累,拥有一定的实力後,才有可能慢慢开展真正的原创药,并谋求更高利润。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中国药企还需要考虑以下问题:首先是认定大品种,跟踪与分析已过期或即将过期产品的资讯,充分利用专利技术、专利失效与权利要求点,同时,也要重视国际智慧财产权游戏规则研究,注重智慧财产权法与仿制药可及性的冲突研究,在智慧财产权上利用相关国际法规以及双边法律所存在的问题。 其次是注意发展战略,应组织医学、药学、经济学、智慧财产权等人才培养方案论证,这对复杂的生物相似药开发尤其重要。 第三是提升综合开发能力,利用国内较低的人力资本及生产成本,联合国外企业研发,迅速积累经验,提升开发生产能力。 第四是出台生物相似药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南,以利於科学研发基础提升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是培养医生、药师、患者使用生物仿制药的用药习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使用仿制药替代原创药,降低医药费用支援。 最後是重视国际生产认证,积极利用风险投资等多渠道融资模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兼并重组形成国际型企业。 重视药物制剂研发释药技术是发展我国高端药物制剂研发的关键,从产业发展的战略考虑,制剂是高技术产业,是低能耗和低污染产业,更是高附加值产业,也是我国由原料药生产大国向医药产业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制剂产业发展的策略来看,应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创新制剂,采用多种灵活的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和成本优势,并找准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结合国际药物制剂发展动态和前沿,我国新型制剂的发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重视转型发展。 世界医药企业相继压缩研发资金,关闭研发机构,或裁减研发人员,多数企业关注新型给药系统(drugdeliverysystem,DDS)的发展。 美国2011年新型DDS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535亿美元,与前5年比较,年均增长率近16%。 因此可以认为,DDS对於提升研发速度、减少开发周期、降低研发风险、提高企业利润方面明显优於新实体药物的研发。 如美国小公司Elan公司利用奈米技术开发的Hapamune等5个奈米制剂,连续被美国FDA批准。 其次是鼓励有基础的企业走出去。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可以发挥领引作用。 如山东绿叶公司推出的多个新制剂,有的已经被中国FDA和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 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该公司自主智慧财产权的品种成为国际化的新药是完全可能的。 第三是研究新型制剂的应用基础以及产业化开发。 我国DDS研发的短板还有很多,理论、技术、辅料、工艺、设备等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国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对此加大了支援力度,大大调动了研发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 在奈米药物制剂方面,美国FDA已经批准多种类型的奈米药物上市,小公司同样能通过制剂途径开展创新研发。 我国虽然是“奈米研究论文”的生产大国,但是我国至今没有一个奈米药物被批准。 最後是加强药用辅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目前国产药品基本全是仿制药,其中95%以上都是普通的片剂、胶囊等,经常有超过100家甚至200多家企业生产同一品种药品的现象,而生产缓释、控释、智慧化制剂等高端产品的企业却很少,生产儿童制剂的企业也不是很多,从事研发的专业机构更是寥寥无几。 药用辅料是影响制剂品质,甚至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中国药用辅料目前仍然比较落後,一是数量少,二是中国无辅料研究机构,三是辅料品质差,可选择性小。 同时,中国药用辅料的品质管理规定和政策出台多、执行难。 笔者认为,我国药用辅料的研发应该从基础、应用、材料、技术和品质等多途径入手,不能依赖外国,建议国家立项研发。 此外,应对采用外国的有用材料、技术为国内企业服务减少限制,鼓励国际合作,学习美国采取“公认安全的物质”可以作为辅料的原则,给新药研发更多自由度。

福建医科大学药学专业怎么样?

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于2000年4月开创药学本科教育,是一个具有全日制与成人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学士-硕士-博士等多种人才培养层次,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集教学、科研、开发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高等药学教育机构。 设有药理学系、药物分析学系、药物化学系、药剂学系、天然药物学系和基础化学系6个学系,以及1个省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临床药理研究所、蛇毒研究所和新药研究所3个校级新药研究机构。 一、雄厚的师资力量药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及副高级职称18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0名。 目前师资队伍中有4名教授为留学归国学者,引进高级人才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 药学院教授在药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全国性学术学会担任了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重要学术职务。 二、突出的办学特色现设有药学和药物制剂2个本科专业,其中药学本科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药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福建省高校药理学重点学科。 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数达1000余人和博硕士研究生100余人,为医药行业培养输送了本科学生1262人和博硕士研究生155人的药学专业人才。 学院具有《药理学》、《药物分析》、《分析化学》和《卫生化学》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药理学》1门省级优质硕士课程,1个省级药理学教学团队,以及省级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省级药理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药学院根据专业科学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要,设有科学的实习内容和规范的实习单位,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择业就业的抗风险能力,近年来,药学院本科生就业率达96.5%以上。 三、良好的办学条件近年来,学院以福建省重点高校建设为契机,加强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购置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较好地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 获批建立了的中央与地方共建药理学毒理学基础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天然药物药理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中药药理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中药药理科研三级实验室以及福建省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心等部、省重点实验室,现学院实验室面积近5000 平方米,配备有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红外光谱等大型贵重仪器设备,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2台,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500万元,形成了一个集药物化学、药理学、临床前评价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现代化的新药研究创新平台。 四、良好的科研发展基础药学院以稳定的研究方向显示出强劲的科研实力,近年来,药学院在新药研发方面已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重点构建了抗肿瘤药物研究、神经精神药物研究、生物肽生化药理研究、纳米生物传感器研究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其中姜黄素抗癌作用的分子机理,褪黑素镇痛和抗吗啡依赖作用及其中枢机制,生物传感器在药物分析和疾病诊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等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 目前正在开展国家1类抗癌新药临床前研究2个;获得具有开发成1类新药苗头的药用活性物质20多个。 近5年来,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国家专利授权4项;累计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SCI源期刊收录论文60余篇;获得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72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 药学院还成功承办了“第七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神经药理学术会议”和“第七届全国生物毒素学术会议”大型全国性学术会议,以及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审稿会,扩大学院的影响,增强了与国内外同仁的交流合作,受到同行专家教授的高度赞誉。 药学院药学专业介绍一、四年制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生物学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论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医疗单位、药检所、医药公司、医药企业、医学院校就业。 近年来,有95%以上的毕业生在医药卫生行业就业,其中在省、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达80%以上。 二、四年制药物制剂专业()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制剂技术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药物制剂的制备原理、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和应用,能够充实药物剂型的研究开发,充实药物制剂的生产及质理管理,从事制剂工艺技术的设计以及承担药品调剂和临床应用指导等工作。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医疗单位、药检所、医药公司、医药企业、医学院校就业。 三、四年制药学专业()(临床药学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临床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医学专业相关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从事临床药学教育、药品流通和药物开发研究工作的高级临床药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临床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知识,受到临床药学实践、临床药学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基本培训,具有临床药物治疗、合理用药及药物评价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临床医学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动力学、诊断学、内科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事管理学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医疗单位、医学院校从事临床药学教育、药品流通和药物开发研究工作。 四、四年制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方向)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等现代药学人才必备的综合素质,能在药物研究与开发单位、医药院校、医院药房、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药品检验和药事管理等部门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质量监控、管理和监督合理用药的高级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药物鉴定、药物分析、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的能力。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生物学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体内药物分析、中药制剂分析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医疗单位、药检所、疾控中心、医药公司、医药企业、医学院校就业。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2280.html
催收人才 招揽 银行亲自下场
龚剑专栏 元明清绘画中有关盔的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