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 负资产 香港出招救赎

香港住宅价格已较此前高点下跌24%左右。当地相关部门的最新调控措施,目的是减少建筑期付款新房大量上市后可能带来的违约潮。图为近年来新房上市较多的西九龙发展区附近。《财经》记者 焦建/摄

“挞订”风险不限于期房市场。如部分现楼提供超长成交期或“先住后付”,都有可能在完成交易时因估价降低出现问题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随着当地楼市价格逐渐进入下行周期,为熨平波动,中国香港亦在频繁出招。最新的一项政策,针对的对象是房未交付但市值已大幅下滑的准业主。为让其顺利完成贷款“上楼”,相关条件将放宽,以使其亦可享受下单后才推出的一系列“撤辣”优惠。

6月14日时由香港金管局推出的这项相关政策,有其现实背景:近期一系列大型新楼盘将陆续推出,但香港楼市价格却开始回落。对于一两年前通过购买“楼花(未落成住宅物业)”成为准业主的购房者来说,如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则会出现其房屋估值低于成交价的情况,较为尴尬。

在“楼花”制度已广泛运行数十年且不断进化完善的中国香港,房地产市场有其独特的买卖细则,与内地市场有所差异。例如,当地业主在选择购房时,“上会”或曰“上车”的方式多元,可选择建筑期付款或即供期付款。

前者意味着虽他们购买的是期房而非现房,但因相关交易并未完成,所以在等待物业落成期间无需开始供款或承担利息开支。后者则意味着楼花已完成交易,买家未入住却已经支付全部楼款并向银行偿还按揭。

在期房市场运行数十年的中国香港,当地业主可选择建筑期付款或即供期付款。前者在收楼前无需还贷,却要承担房价下跌所带来的一系列额外风险。《财经》记者 焦建/摄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即供期付款方式因有较大折扣而较为流行。但随着近年来价格波动较大,即供期付款方式受欢迎程度有所降低。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与银行对购房者的还款“压力测试”有关。

例如,对于一些已购买楼房但未还清全款的改善型住房购买者来说,选择即供期付款,则其新旧两套楼房的还款总额不可超过其月收入的四成(部分条件下可放宽至不高于五成)。选择建筑期付款,则无需在新房落成前开始还款,压力较小。

在楼市价格相对稳定或上升周期当中,这一制度运行有其优势,因要等到房屋落成后,准房主们才开始支付房款。此时房屋已可采取现房按揭的形式,还可在银行那里获得较高的贷款比例。但这一模式亦有其风险,即价格调整过大,当前估值可能会比购入时的价格低不少。

因涉及与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等的多重关系,一旦这一现象出现,情况则较为棘手。以在两年前购入一套1000万港元的房屋为例,房价下跌一成,其当前估值便会降至900万元。向银行申请按揭时如能借到九成,则是810万元。但购房者仍需按照建筑期付款约定的1000万元完成交易,则意味着需要再筹措大笔现金。

违约或当地所言的“挞订”风险因此出现。这意味着如买家在签署正式买卖合约后不完成交易,除了损失订金,亦会被业主追讨悔约行为所招致之损失。否则轻会损失订金(已支付的楼款,一成左右),重则是开发商以市价出售该房屋后被追收差价。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这一风险不仅存在于期房市场,在现房市场,如部分现楼提供超长的成交期,或者采用先住后付方式,都可能在完成交易时出现估价降低从而出现问题。

以当前中国香港的房地产市况来看,目前的住宅楼价已经较2021年较高点时下跌了24%左右。为稳住房地产价格,今年2月底时,香港金管局曾推出一系列与按揭贷款有关的“逆周期”优惠措施,包括上调不同房屋的按揭比例上限等内容。但相关措施有其实施界限,即只适用于2月28日之后的购房者。

按照6月14日由香港金管局推出的相关新政策,这一优惠措施将回溯至2月28日之前的购房者。他们在购买3000万港元或以下的住宅时,同样能获得最高七成的按揭贷款。3000万元以上至3500万元最高获得六至七成贷款,3500万元以上最高获得六成贷款。

“在银行按揭业务风险得到妥善管理的前提下,有空间微调2月28日公布的措施,以协助有实际困难的用家获得较高成数的按揭贷款。”金管局在相关文告中指出,“是次微调着眼于具真正置业需要的用家。当局再次提醒市民,置业是一项长期承担,在作出置业决定时,应该小心评估风险,量力而为。”

这一政策有其现实的针对性。当地一位地产相关业界人士便向《财经》记者解析称,随着建筑期付款方式在当地的逐渐流行,近年来在部分项目当中选择这一模式的买家比例,可能已经高达八到九成。此外其亦进行了相关估算:香港的楼花期最长为30个月。过去两年当地一手房的成交量为2万宗左右涉及22个楼盘,假设其中六成买家选择建筑期付款方式,则意味着1.1万套左右的新房将陆续完成交易。

一个更能说明情况的现实例子,则是当地将军澳地区一个即将开盘的项目,准业主买家已向开发商发出联名求助信称,向银行申请按揭时发现估值不足,要求开发商提供多重帮助,例如提供4.5厘的利息补贴现金回赠,与主流银行协商帮助提高估值,以及提供过渡性贷款等。

除了前述回溯购房者的新政策,当日香港金管局亦微调了两项其他监管要求,包括简化以资产水平计算借款能力的方法;以及在计算借款人的“供款与入息比率”时,投资物业的租金收入的扣减率由至少三成,回复至至少两成的参考水平。

部分业界人士对此指出,相关政策调整是从风险管理处罚,为防止当地楼市出现大规模的“违约潮”(挞订潮)。亦有相关人士公开直言:任何放宽性的调整都是利好,但难言可扭转大局。“只有搞好经济,楼市自然会好。”


还可以继续投资房地产吗?

持续火爆多年的房地产市场受到限购政策压制后,现已逐渐冷却下来。 虽然二三线城市尚未完全降温,但房价下降的拐点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于是,那些手中拿着闲钱,准备进入房地产市场的人们有些彷徨了,不知道是否还可以继续投资房产。 彷徨出现在如此分歧的岔路口,乃是正常现象。 停下投资的脚步,好好想一想,辨别一下方向,不仅应该,而且很有必要。 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商品房价格下降,已经让很多有房无房的人们感同身受,特别是北京竟然出现一二手房价格倒挂的怪象,更让他们感到吃惊和不解。 其实,北京的二手房价格高于一手房,是因为价格坚挺的二手房大都地处五环内的繁华地段,而急于降价的一手房大都位于五环外相对偏僻地区。 之所以不降价,一是位置好,不怕卖不出去。 二是即使卖不出去,还可以出租。 三是属于自有资产,无贷款压力,所以不急于出手。 那么,一手房为何频频降价、急于出手呢?原因无非是购买力下降。 因为买得少,所以卖得少。 有消息披露,由于判断失误,商品房开发的脚步近年来没有放缓,反而有所加快,所以一旦需求减少,就难免出现库存积压问题。 要知道,开发商的建房资金大部分属于贷款,如果销售不畅、回款速度减慢乃至停滞,就有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的危险。 所以,一些中小开发商不得不采取优惠或降价的手段回笼资金。 就连万科这样实力雄厚的大户,也不能不放下架子,降价以求。 回笼资金,是他们目前所有事情中最为急迫的重中之重。 他们失误在何处呢?就失误在片面认为刚性需求依然坚挺上。 他们的头脑中还残留着被投资需求所掩盖的虚假繁荣幻象。 所谓刚性需求,乃是相辅相成的。 资金是现实,需求是愿望。 没有资金,需求就是梦想;没有资金支持,再强烈的愿望也实现不了。 当投资需求被限购挤出去之后,剩下的需求,由于所占份额减少,更由于资金不足、贷款受限,显得十分脆弱和疲软。 即使有钱或可以贷到款,也因为市场降温而大都处于观望状态。 于是,商品房开发出现相对过剩便在预料之中了。 其实,限购政策还是很温和的,假如出台更加严厉的措施,比如房地产税,情况还会更加糟糕。 这是因为,房产税的全面推出和实施,会将大批城市存量二手房挤出来,投放到二级市场,使得住宅过剩现象更为明显和严重。 如此,房地产业降温就会加速,但如果过快,就会出现硬着陆,将影响到相关行业,乃至影响到宏观经济。 而管理层并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出现。 原本寄希望于“金九银十”的开发商们,由于房产销售状况不如往年而倍感失望。 面对销量逐月递减的现实,他们不得不承认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了,不得不慨叹房价拐点的到来,甚至担忧住宅市场要坍塌了。 住宅市场的前景较之从前确实有点不妙,随着刚性需求的逐渐减少,过剩情况的日益加深,房产价格将会逐步降低。 而降多少,幅度多大,现在还无法预测。 不过,出现10%到30%的降幅也不足为怪。 挤出泡沫后,房地产市场将会回归理性,以真实需求为支撑,实现温和、稳定、渐进的发展。 那么,现在还可不可以继续投资房产呢?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还需要等待。 待房价泡沫消除一些之后再行进入。 房产投资收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溢价收益,二是租金收益。 溢价收益眼下已经受阻,未来希望也很渺茫。 租金收益,从目前的市场价格来看,也不大。 住宅租金比,大约在3%左右,繁华地段约在5%左右;商铺租金比,大约在4%左右,繁华地段约在6%左右。 依靠微薄的租金收入来收回投资,乃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比较租金收益和存款收益,基本持平。 如果通货膨胀开始消退,货币不再继续贬值,那么,将钱存起来吃利息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从二手房租赁市场来看,目前租赁状况良好,尚未出现过剩现象。 也许,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过剩情况会慢慢发生。 不过,如果预计未来房产市场将会发生结构性变化,亦即房产品质与功能得到提升,那么,即使出现过剩情况,也应该能够随结构调整而削弱,不至于加剧。 如此,便可以将租赁价格维持下去。 虽说租赁收益与存款利息持平,但只要土地依然稀缺,那么,房价的微张也是可以期待的。 由此看来,适当投资房产也未尝不可。 特别是商铺,不在限购之列,更便于投资。 一铺养三代,这个老观念应该至今适用。 以上所说,皆为闲言,不供参考,谨防误导。

保利置业和保利地产到底是什么关系

同属于保利集团,但是是两个公司,保利地产早一些,成立于1992年;保利置业原名保利香港,前身是一家1973年成立的综合类公司,1993年被保利控股收购。

现在整个中国的房价都在被打压,房子投资的价值基本没有什么了.所以我不想在投资房产了

如果从投资的角度,一线城市还是比较保值的,三四线城市风险很大,除非发生日本90年代那种大的泡沫破裂,一般中国的一线城市的房子不会大幅度降价,顶多保持平稳上涨,具体可以参考香港楼市,香港楼市也经历过大的下跌,如果是贷款投资的人在大幅度下跌时会有很大压力,如果资金充裕就完全不是问题,经过大跌后,现在香港的楼市照样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房价一直很高,也可以说是又从低估涨上来了,所以要投资的话还是投资一线,三四线就不考虑了,除非有政策扶植。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2483.html
董宇辉直播永乐宫遭多人投诉 官方回应 不存在把游客拒之门外
辋川山庄的夏天 也要闲得丨周末读诗 一个人要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