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象台 中国是文明对话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观象台

14个国家参加决议核心小组、83个国家参加联署、联合国文明联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高度赞赏……不久前,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国际 推动者

去年3月,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向世界发出深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真挚呼吁。国际社会支持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充分表明全球文明倡议顺应时代潮流、契合时代需求,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支持和响应。

当前,全球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团结还是分裂、进步还是倒退,世界面临新的重大抉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所言,中国推动文明对话、尊重文明多样性的理念,对当下至关重要。丝绸之路发展史已经启示我们,没有任何一种文明是孤立繁荣的,各种文明相互影响、相互丰富,在更具包容性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强大。

联合国 国际日

中方倡议联大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有利于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为人类社会团结应对共同挑战注入正能量。联大决议明确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突出强调文明对话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作用,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充分体现了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叙利亚政治问题专家马希尔·伊赫桑认为,联大通过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的决议,“体现出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正不断落地生根,转化成更多服务于全人类的公共产品”。

中国是文明对话的推动者,也是践行者。中国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对话活动,积极推动开设中国—东盟文明交流合作论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中国希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等双多边人文交流平台,举办中法文化旅游年、“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等大型文化和旅游年(节)、国际艺术节等活动,为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铺路架桥,不断传递“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国理念。肯尼亚国际问题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指出,文明对话正是一条实现可持续全球和平、安全和包容性发展的必经之路,“期待中国继续推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文明对话,促进不同文明间通过对话达成共识”。

文明对话国际日的设立,将为不同文明间消除偏见误解、增进理解信任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将与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不懈努力,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贡献更多智慧和方案。


以有探索就有成功为话题的议论文

探索与成功甘肃 张春霞记得冰心早期的一首诗吟: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孰不知当初她的芽儿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又记起步步高的语广告词: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 平心静气深思,这诗这歌唱出了探索的真谛,道出了探索者的心声。 是的,古往今来,圣者贤人们的创业足迹,无不印证着一个朴素的道理:有拼搏就有胜利,有探索就有成功。 苹果落地,本是熟视无睹的事情,却引起牛顿深深的思考、忘我的推论,最终发现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 生老病死都是司空见惯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底,求个解答。 为此,他默默无闻,潜修静思,终于创立了佛教。 一代名医李时珍为减轻病人痛苦,双脚踏遍崇山峻岭,访名医,嚼中药,不畏严寒酷者,冒着生命危险,驰骋神州大地二十七载,写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司马迁游潍阳,追踪韩信足迹;访齐鲁,瞻仰孔庙,观察儒风习俗;经彭城聆听刘邦的历史传说;别大梁,凭吊著名的夷门……镭的母亲居里夫人,崇尚蚕的精神,我与他们异物而同类,要不懈不怠……;徐霞客踏遍青山成大道;苏轼夜访石钟山;《红楼梦》字字看来都是血……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学会用火,从草栖穴居到住进高楼大厦,从二牛抬扛到科学种田,从七十二徒弟到莘莘学子满学堂,从马车到汽车、轮船、飞机……这一次次的探索,让我们告别愚昧落后,走进新时代。 在探索中,我们把一颗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科考并遨游;在网上聊天,天涯犹在咫尺;去海底观光,梦寐变现实;机器人成了我们的奴隶,天气陛下伏首称臣。 在探索中,我们破译DNA成分与排列,解读多种遗传密码;攻克困扰人类的顽疾--老年痴呆症;克隆羊、猪的诞生,宣告人类返老还童不再是幻想。 在探索中,我们发现约4500万年前的类人猿的化石,找到了失落在埃及的港口城市,知晓埋葬136年的沉船之谜。 塔里木河科考,发现小河墓地遗址,解读上个世纪八十年的大耳朵之谜、一百年之久的游移湖之惑……探索永无止境,探索将使人类社会更加文明发达和幸福。 当然,鲜与荆棘同在,失败与成功为伴。 探索的征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巴尔扎克说:失败是人生的老师。 拿破仑说: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屡仆屡起。 对有志者来说,失败只是一笔财富。 在探索中,孔圣人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屈原遭中伤被楚怀王放逐,左丘明双目失明……作家严文井六次高考落榜并不气馁,华罗庚交不起学费辍学并未失志,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也未阻上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脚步……探索中的困难和失败只会使我们的脚步更坚实更沉稳。 探索没有停止,人类进步也不会终止。 记得曾经有位伟人说过:人的一生应当具备三个头脑。 一个别天生的大脑,一个是从书本中得到的头脑,还有一个,就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中得到的头脑。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探索中人们将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勤于探索,人类事事会获得最终的成功!探索吧,青年人!新世纪钟声已敲响,让奋进的足迹化合成创造的交响乐,让辛勤的汗水描绘出时代的锦绣。 竞争与繁荣召唤新的飞跃,机遇与挑战激发新的追求。 让我们把耕耘的铧犁插入共和国辽阔的地壤,建设一个文明吉祥、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吧!朋友,别忘记--付出就有回报,有探索就成功!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百花园

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融合力、延续力等方面。 (1)所谓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中国化,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其一部分。 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佛教文化的传入和中国化。 佛教开始流传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一带,在公元一世纪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经过魏晋、隋唐几百年,传播的结果是一部分变为中国式的佛教(如禅宗),一部分消融于宋明理学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2)所谓融合力,是指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黄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等,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 中华各民族文化,例如,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辽、金等民族的文化,都融汇于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 没有这种融合,也就没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然,各地域、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也包含有“同化”的意义。 中华文化的融合力,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因此它不是简单的偶然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表现。 具有如此强大的文化生命力的民族,在世界历史上是少见的。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曾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有过一次著名的对话,在这次对话中,他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 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各国之间加强文明对话的时代价值?

在国际大背景下,结合本国实际,各国之间加强文明交流很有必要,具有划时代的价值,通过互相吸收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典章制度,取长补短,不断创新,互相包容,互相促进、补充,共同提高,从而利于各国的发展进步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2809.html
男子出轨要妻子净身出户 女子雇凶杀夫 15年后落网被判无期
广西桂林防汛应急响应提升为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