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在西藏 藏羚羊的迁徙之美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近日,西藏那曲市尼玛县境内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人区”深处,藏羚羊开始一年一度的迁徙产仔之旅。

近年,栖息在西藏境内的藏羚羊已增长到30多万只。

记者:普布次仁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藏羚羊的资料

藏羚羊简介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 英文名:Tibetan antelope或Chiru 中文别名:藏羚羊、长角羊 藏名译音:Zu 分 类:偶蹄目、牛科、藏羚属。 形似黄羊,但大得多。 肩 高:80—85厘米(雄) 70—75厘米(雌) 体 重:35—40公斤(雄) 24—28公斤(雌) 形 态:四肢匀称、强健。 尾短小、端尖。 通体被毛丰厚绒密,毛形直。 特殊性:每个鼻孔内还有1个小囊,其作用是为了帮助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进行呼吸。 毛 色:雄羊头、颈、上部淡棕褐色,夏深而冬浅,腹部白色,额面和四条腿有醒目黑斑记,雌羊纯黄褐,腹部白色。 角 长:成年雄性角长笔直,角尖微内弯,50—60厘米(雌性无角) 寿 命:一般不超过8岁 习 性:集成十几到上千只不等的种群,生活在海拔4300米到5100米(最低3250米,最高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早晚觅食,善奔跑。 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徒,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11—12月交配,每胎1仔。 有少数种群不迁徙。 分 布:只限青藏高原,以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偶尔有少数由此流入印度境内拉达克。 数 量:少于只(1999年估计,据夏勒博士)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藏羚羊和其它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于1983年成立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成立羌塘自然保护区,1995年成立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底上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0年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藏羚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CITES公约:即《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一个有100多个成员国参加的、国际性政府间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协议,秘书处设在瑞士,各国都设有CITES管理委员会,每个成员国都有责任遵守CITES保护稀有野生动植物的协议,违约时要受到处罚。 除了一个成员国之外,CITES的142个成员国或地区进口藏羚羊毛或称沙图什都是违法的。 藏羚羊(chiru),背部呈红褐色,腹部为浅褐色或灰白色。 成年雄性藏羚羊脸部呈黑色,腿上有黑色标记,头上长有竖琴形状的角用于御敌。 雌性藏羚羊没有角。 藏羚羊的底绒非常柔软。 成年雌性藏羚羊身高约75厘米(30英寸)、体重约25-30公斤(55-66磅)。 雄性身高约80-85厘米(32-33英寸)、体重约35-40公斤(77-88磅)。 自然发展历史藏羚羊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西藏、青海和新疆),有少量分布在印度拉达克地区。 藏羚羊的栖息地海拔3,250-5,500米(10,662-18,045英尺),更适应海拔4,000米左右的平坦地形。 这些地区年平均温度低于零度,生长季节短。 藏羚羊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羊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 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动模式不同。 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公里。 年轻雄性藏羚羊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 藏羚羊群的构成和数量根据性别和时期不同会有所变化。 雌性藏羚羊在1.5到2.5岁之间达到性成熟,经过7-8个月的怀孕期后一般在2-3岁之间产下第一胎。 幼仔在6月中下旬或7月末出生,每胎一仔。 交配期一般在11月末到12月之间,雄性藏羚羊一般需要保护10-20只雌性藏羚羊。 藏羚羊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50英里),寿命最长8年左右。 1990年藏羚羊的数量大约为100万只,1995年下降到 7.5万只。 以往可以发现1.5万只以上的藏羚羊群,现在数量大为减少。 回到顶端物种状况状况藏羚羊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 2000年列为濒危物种。 藏羚羊从1979被列入CITES附录I。 藏羚羊同时受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一级重点保护,在没有许可情况下禁止狩猎和贸易。 在印度,除寨模和克什米尔地区外特殊情况外,根据印度野生动物(保护)法,藏羚羊贸易也是明令禁止的。 对该物种的威胁历史上藏族人对藏羚羊的猎杀都是迫于生计。 今天,藏羚羊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为获得其底绒的大规模盗猎行为。 为了获取底绒就必须将藏羚羊杀死。 藏羚羊底绒制成的披肩称为“沙图什”,是世界公认的最精美最柔软的披肩。 一条披肩是以数只藏羚羊的生命为代价而织成的。 藏羚羊绒从西藏走私到印度寨模和克什米尔,在那里可以合法的使用藏羚羊绒织成披肩和似巾,但出口贸易仍然是非法的。 尽管印度历史上有使用沙图什披肩作嫁妆的风俗,但西方时尚界对沙图什的追求是直接导致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盗猎大幅度上升的原因。 每年估计有2万只藏羚羊因为沙图什的原因被猎杀。 藏羚羊角在传统医药市场也有销售。 巡逻人员因资金不足很难在藏羚羊出没的广大地域进行巡逻。 为了保护藏羚羊,西方时尚界应该停止购买沙图什,没有需求藏羚羊盗猎就会停止。 另外,多个组织团体保护藏羚羊和其栖息地的保护和监控的建议应该被实施。 其他威胁包括人类和饲养的家畜对藏羚羊的侵犯,人类活动对藏羚羊迁徙和活动的干扰,以及对藏羚羊栖息地的侵占。 国际贸易藏羚羊被列入CITES附录I,藏羚羊、藏羚羊身体器官和衍生物的国际贸易是被明令禁止的。

藏羚羊为什么要迁徙?

1.可可西里东部与西北部及长江源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 西部湖泊众多,是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的发源地区,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植物生长不均匀,生活于东南部的母藏羚羊把产羔地选在这里的太阳湖、库赛湖、卓乃湖和豹子峡等地。 东部海拔较高,而三江源保护区的海拔相对较低,气候环境温暖舒适,母羚羊更喜欢生活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 因此,母羚羊为了明确的方向性宁愿长距离迁徙,但公路、铁路刚好将它们隔开。 2.迁徙路线与河道有关,藏羚羊喜欢在楚玛尔河两岸活动。 楚玛尔河横贯可可西里的中、北部,有近一半的河段在青藏公路以东,是一条季节性河流。 3.由于前些年西北部大量产羔期的藏羚羊被猎杀,迫使藏羚羊向东转移而越过公路去栖居。 但青藏公路日渐密集的车辆形成一道流动屏障,藏羚羊很难穿越。 除了采矿、采油等干扰外,2002年进青藏的建设人员就有10万左右。 10年前格尔木还只是一个人类聚居点,而现在已是相当繁华的城市。 人流的涌入或许并未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生态承受能力和对野生动物生存的影响。 虽然公路和铁路所占用的青藏高原面积比率微乎其微,但由于主要栖息地的破碎化,限制了动物潜在的散布需求和繁殖能力,降低了动物的觅食能力。 它们需要在广泛散布或季节性的资源如青草、水源等生境中自由移动,一种特定的资源仅能维持一年中的几个星期,一些地方几年中动物们仅光顾一次。 但当生存环境破碎后,野生动物无法靠迁徙去获得高寒草地上的稀有资源。 这迫使它们在已经不适宜的生境里过度啃食,最终导致食物缺乏和种群的消亡。 目前海拔4600多米的卓乃湖已聚集近一万只待产藏羚羊。 肖鹏虎还向记者描述了藏羚羊近日集结、准备生产的情况:6月8日,可可西里保护队员、志愿者在卓乃湖畔发现了300多只藏羚羊,当天下午,卓乃湖地区突然下起大雪,降雪一直持续到夜里。 第二天清晨,保护队员和志愿者在卓乃湖看到,从四面八方迁徙而来的临产藏羚羊已达到近一万只。 藏羚羊集结的壮观景象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和野生动物爱好者。 肖鹏虎介绍说,保护区目前收到进入腹地的申请已有上百份,但为了减少对藏羚羊产仔的人为干扰,这些申请基本被谢绝。 此外,随着大群藏羚羊的到来,狼、棕熊、秃鹫等藏羚羊的天敌也纷纷赶来,寻觅美食,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已经采取措施,严防这些天敌对藏羚羊的侵害。 藏羚羊迁徙逐年提前引起专家关注。 肖鹏虎介绍说,目前对于迁徙提前的确切原因专家还没有明确说法,但分析下来,可能与气候变化和生存环境改善有关。 “过去,藏羚羊的迁徙道路上有诸多偷猎情况,保护区成立后,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偷猎,改善了它们的生存环境,让藏羚羊觉得迁徙是安全的,因此它们可能就提早上路,慢悠悠地‘晃’到生产地点,而不像过去急匆匆地在一两天内赶到生产地。 ” 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尤其是青藏高原气候明显变暖也可能导致藏羚羊迁徙提前。 “升温提前,气候暖和了,藏羚羊就提前出发了。 ”

藏羚羊迁徙之谜

藏羚羊迁徙与种群的繁衍有关。 如果分散在如此广袤的大地上产羔,小生命很容易受到其他猛兽的攻击而难以成活。 如果成千上万的藏羚羊在一个地方产羔,即使有天敌攻击,也不至于造成灭顶之灾,其中的大部分小生命依然可以躲过一劫。 从临产地多年的观察结果看,并未发现其他动物也向那个方向集结的迹象。 虽然,也总会看到狼、棕熊、狐狸甚至雪豹等猛兽的踪迹,也会看到鹰鹫类猛禽,但那当属于正常现象,而非有意集结。 如此则真可以大大降低新生命出生时面临的诸多死亡风险,从而保障种群安全。 迁徙之前,它们散落在高原荒野之上,开始迁徙时——甚至在整个迁徙途中,它们都像是三三两两随处走动的样子,步履中没有显出丝毫匆忙的样子,一天天,只是缓慢地移动,日出日落,它们每天的生活与往常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迁徙距离的也不同,开始迁徙的日子也各不相同,它们只在意抵达的日期,所以,看上去,藏羚羊种群的迁徙之旅乱象丛生,扑朔迷离。 而且,整个种群移动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那是由它们栖息地的所在方向决定的。 如果它们栖息于羌塘以西,那么,它们就会往东;如果它们在南部草原,则会往北;如果原本在阿尔金山腹地,则需要南下……启程于不同的方向,又向着不同的方向缓缓移动,再将这种大迁徙置于无比辽阔且山河纵横的高原大地上。 扩展资料:每年的11~12月,藏羚羊在青藏高原北部的越冬地交配,一到每年的六七月份,从羌塘、阿尔金山、三江源保护区到可可西里的沿途,都能看到大规模的藏羚羊迁徙队伍。 它们大多都是母藏羚羊,为了生产小羊羔而穿行300多千米到达可可西里的卓乃湖等地。 待到羊羔出生之后,母藏羚羊便会带着小羊一起按照原路返回。 为生产而迁徙的藏羚羊会从3个方向迁往卓乃湖。 一个方向是从楚玛尔河大桥至五道梁区间穿过青藏公路和铁路,到达卓乃湖东南岸;一个方向是从羌塘到卓乃湖;还有一个就是从位于西北方向的阿尔金山地区,途经鲸鱼湖到达卓乃湖的西岸。 当然,不是所有的藏羚羊都会跋山涉水到卓乃湖生产小羊,部分藏羚羊会选择在卓乃湖附近生产。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藏羚羊大迁徙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2820.html
竞速 这些A股公司同 海域 海葵一号 完成海上安装
平江路为什么是一幅古今姑苏 千问千寻大运河·平江传奇 双面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