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绘蓝图 共享机遇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 新华社记者 梁 旭摄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5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内软硬联通正不断拓展,科创产业加速发展,青年英才齐聚共创,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正在形成。

5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增长了3.2万亿元,2023年突破14万亿元,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东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鼓励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大湾区这一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和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圆梦桥绘出同心圆

2018年10月,“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座“圆梦桥”创下多项世界之最,同时将粤港澳三地紧紧相连。

近6年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交通枢纽深中通道建成在即,其中主跨达1666米的深中大桥再次创下多项世界纪录。建成通车后,深圳与中山间的通行时间将由目前的约2小时缩减到30分钟左右。广深港、广汕高速铁路和汕汕高速铁路汕尾至汕头南段相继建成通车,广东高铁运营里程达2838公里,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已基本成为现实。

8个月,50万辆次,这是“港车北上”正式实施以来的“成绩单”。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澳车北上”和同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港车北上”,让港珠澳大桥变得更加繁忙,见证着内地与港澳的“双向奔赴”。数据显示,今年内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在5月21日正式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达127.7%,较2023年提前4个月,刷新大桥通车以来的最快纪录。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个关税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国际上没有先例。过去5年来,大湾区实现了粤港澳跨境信用报告标准互认、质量认证规则衔接,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运行良好,“互换通”政策落地实施。“湾区标准”已覆盖32个领域的183项,“湾区认证”首批15个项目已经落地。

前海创新跨境商事法律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横琴打造琴澳跨境法律服务新模式,南沙创新与港澳教育衔接机制,河套率先试点数据跨境交易……粤港澳大湾区的8600万居民,正在用自己的生活轨迹,在这5.6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级湾区,绘出最大的同心圆。

科创湾区协同发展

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将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药物研发方法与云计算有效结合完成药物设计,让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方法的效率、精确度和适用性得以提升。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面积3.02平方公里,已聚集了160余个科创项目推进和落地。机器人、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企业选址落户,深港澳芯片联合研究院、澳门大学集成电路微电子研究院、鲲云科技等科研院所、科创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成果斐然。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版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排名榜上,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已连续第四年排名居全球第二位。以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深港河套、粤澳横琴为结合点,广深港、广珠澳作为主骨架的大湾区科创协同框架已逐步形成。

2023年,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7.95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9%。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是突出亮点。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专利能力已位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成为电子信息、软件、医药等领域的全球科技竞争前沿,也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载体。

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孵化和加速行动已在大湾区布局推进。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相关负责人说,广东正与香港创新科技署、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组织实施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支持粤港澳三地创新主体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技术研发及成果产业化合作。

青年共画湾区蓝图

日前,来自中山大学、香港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专注干细胞、脑机结合、生物传感等前沿领域的青年科学家来到东莞松山湖,与大湾区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为未来的行业发展埋下一颗颗种子。

在广东,包括松山湖在内的“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已搭建完成,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超4800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近5500人。

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已获批准,杰出人才、科研人才、文教人才等6类内地人才可申办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截至去年底,近1万名内地人才通过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来港。北上方面,已有约9000宗申请获批。

在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和香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粤港澳三地融合加速,背靠广东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和港澳的创新优势,大湾区的“半小时科研圈”为青年的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院长陈福荣来说,在香港产生科幻的“灵光一闪和冲动”,可以在三四十分钟的车程后,在深圳得到验证。

自2018年起,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深圳显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丁克带领团队,实现了产品“香港研发、深圳落地、佛山生产、销往全国”的全产业链发展路径。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说,期待更多青年人才到大湾区来、在大湾区流动起来,让粤港澳大湾区从人才高地向创新高地不断发展。

(据新华社广州电 记者洪泽华)


如何抓住机遇分享保险行业的美好未来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整个2015年,不论是拓展服务领域,还是提升服务功能,中国保险业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正如新“国十条”提出的目标:要使现代保险服务业成为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高效引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 2015年对保险行业而言是可喜的一年,在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的总体环境中,中国保险业得益于政策引导,呈现出“逆势增长、一枝独秀”的爆发状态。 中国保险业总资产预计今年全年会超过12万亿元。 中国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保险市场,13亿人口总量蕴藏着巨大的保险商机和市场需求。 今年1至10月中国保险业的总资产已经超过11.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5%。

为什么说我国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楼主您好,这是因为第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个论断,是在对国际环境、国内形势和我国现在已经展现出来的发展态势作了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第二,21世纪头20年,我国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 如果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的跨越;如果应对失误,很容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 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环境。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发展的机遇不是很多的。 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和切实利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聪明的人绝不等待机会,而是攫取机会,运用机会,征服机会,以机会为仆役。” 的意思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能把握自己的机会,但是,如果说更加成功的话,那么就要能创造机会就是这样的意思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2874.html
久立特材拟3.76亿投建高性能管材 加码高端化进军海外股价年
星巴克为啥打不起价格战 星巴克羞羞答答的 九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