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 国宝天天见 文物变变变

文物

“走出”展柜

文物一改严肃模样

“奔奔跳跳”向你走来

穿越千年

中国美学元素

化身潮流时尚单品

遥远而神秘的文物

正化身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器一物

将历史文化带入人们的日常

19日,甘肃省博物馆艺术生活馆开馆

在这里

“铜奔马”炫酷上墙变涂鸦

“彩陶罐”能被一口咬到嘴里

文物与文创、古代与现代

仅一步之遥

Q版铜奔马

东汉铜奔马是中国旅游标志

具象了古人“天马行空”的浪漫

和高超的青铜技艺

在它俏皮生动的正面神态下

有趣的灵魂根本藏不住

“绿马奔奔”和“绿马跳跳”玩偶

以萌趣姿态戳大众笑点

提醒大家:要积极大笑,保持乐观

归迹国光的耳饰

春秋时期的鸷鸟形金饰品

是海外回归文物之一

金笔描画、毛羽华美、姿态挺拔

表现了秦人对鸟图腾的崇拜

这对金耳饰

以国脉重归、耀世盛光的美好祝愿

赋予时尚单品悠长厚重的意蕴

毛羽华 高原之宝“牛哞王”

青铜牦牛粗犷雄浑、体积硕大

嘴巴半张,似“哞哞”吼叫

极具高原文化特色

“牛哞王”玩偶以不修边幅的蓬松毛毛

还原了牦牛野性的帅气

眯眼微笑的温暖表情

与牦牛平安吉祥的寓意相得益彰

来自仰韶文化的“大脸懵”

红陶人面像来自仰韶文化

定格了5000多年前先民样貌和生命张力

催生“懵”“放空”“舒适”的无限解读

绒绒的“大脸懵”抽纸盒

将文物半张开的嘴作为纸巾的出口

达成“吐”纸巾的奇特效果

以实用又好玩的文创为生活“调味”

惊艳千年的“蓝莲花”

元代莲花形玻璃托盏

以七瓣莲为盏、八瓣莲为托

是古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流交融的实证

“琉云璃彩”蓝莲盏

采用古法琉璃高温烧制

经过二十多道复杂工艺

打造出冰肌玉骨、莹润清透的“氛围感”

“怪可爱”的鲵娃娃

玩偶

鲵鱼纹彩陶瓶来自仰韶文化

瓶身腹部绘着的图案包含人面、蛇身、双爪足

具有原始龙的雏形

“鲵娃娃·彩陶”玩偶

让鲵鱼纹跳出瓶身束缚

扭动灵活、咧嘴开怀

却又不忘“初心”

将“原文物”系于一身

绘有彩陶纹的热水袋

源自马家窑文化的涡纹彩陶瓮

是先民对水波的艺术再现

“罐语千年·热水袋”

保留了彩陶纹样和器型

又兼具冷热两用的实用性

与数千年前古人并融审美和实用的文化传统

一脉相承

生活

饮一碗茶,回到古代丝路

拼一幅拼图,复原敦煌壁画

文创,让文物活起来

中国越来越多博物馆正不断拓展“文创+”的边界

与古为新,寓教于乐

文物变得可食、可玩、可用、可感

让文物走进寻常百姓家

让历史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logo:谢雨(全国教育书画协会会员)

彩陶 海报:谈昦玄、原澄玥(实习生)

新华社对外部 甘肃分社联合出品

学术支持: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 史册

素材支持: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


古今贤文全文

古今贤文(志向篇) 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钢。 鸟要紧的是翅膀,人要紧的是理想。 胸无理想,枉活一世。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虎瘦友心在,人穷志不穷。 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 有志周行天下,无志寸步难行。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儿立志在少年。 船大不怕浪高,志大不怕艰险。 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闯不过的险滩。 见异思迁,土堆难翻;专心致志,高峰能攀。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实践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知识是实现理想的翅膀。 不学杨柳随风摆,要学青松立山冈。 古今贤文(真理篇)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联系实际,有的放矢。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 欲知山事事,须问打柴人。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伟大出于平凡,理论来自实践。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满招损,谦受益。 自满的人学一当十,虚心的人学十当一。 孔小不补,孔大受苦。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闻过则喜,知过必改。 从善如流,疾恶如仇。 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古今贤文(合作篇) 人心齐,泰山移。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水涨船高,柴多火旺。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 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古今贤文(劝学篇)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坚持不懈,久炼成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身怕不动,及怕不用。 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古今贤文(读书篇)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 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古今贤文(环保篇) 环保环境,人人有责。 树木成阴,空气清新。 绿了大地,润了人心。 功在当代,造福子孙。 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 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百闻不如一见,下句是什么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百闻不如一见: 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 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

成语百什么不如什么

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 拼音:[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 基本释义: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例句:我生平第一次过三峡,那瑰奇的景象令我激动不已,真是~。 近义词: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 千闻不如一见 闻名不如一见 耳闻不如目见反义词:道听途说 见面不如闻名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4133.html
北京首都博物馆 系列展首展将聚焦三星堆文明 中华文明起源
万润科技领跌 主力资金净流出7.31亿元 快手概念股板块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