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 弘扬 精神 争先 推动中新关系在新征程上扬帆远航

中新

章思远

关系

6月13日至15日,在习近平主席成功对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和中新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强对新西兰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李强总理同拉克森总理长时间深入交流,广泛会见各界人士。两国领导人肯定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年来发展成就,一致同意保持各层级官方交往,开展各领域机制对话,深化务实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增进理解互信。两国还发表联合成果声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签署了服务贸易、营商环境、农食产品输华、科技、专利审查、候鸟保护等领域多份双边合作文件。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访问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一次赓续传统友好、促进互利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对中新关系在新时代取得新的更大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提升政治互信,为中新务实合作筑牢根基。自建交以来,中新关系总体沿着健康稳定轨迹向前发展,共同创造了许多“第一”,一直走在中国同发达国家关系前列。相互尊重、彼此包容、聚焦合作、共同发展是中新关系发展的有益经验。访问期间,李强总理向拉克森总理指出,中新的发展对彼此是机遇而不是挑战,两国要继续做互尊互信、互利互惠、互学互鉴、团结协作的伙伴。拉克森总理表示,新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愿同中方加强高层及各级别沟通对话,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推动两国关系持续深入发展。未来,双方应进一步提升政治互信水平,努力打造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升级版,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促进互利合作,为中新经贸往来提质增效。中新经济互补性强。新西兰优质的农牧产品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遍需求,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等则受到新西兰民众的普遍欢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需求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断吸引着新西兰企业来华投资经营。访问期间,中新签署了启动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谈判、优化营商环境合作安排等双边合作文件,这将进一步激发两国经贸合作潜力,更好惠及两国企业和人民。未来,双方应继续发挥各自优势,推动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赓续传统友好,为中新人文交流增添活力。中新地处南北两个半球,历史文化不同,但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尊重自然生态、包容多元文化、追求创新创造、祈愿世界和平的默契和共鸣。这些共同的价值理念成为两国友好交流、真诚交往的基础。从19世纪60年代第一批华人踏上奥塔哥,到“路易·艾黎”将毕生献给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事业,再到数十万华人华侨在新旅居,中新人文交往历史悠久、充满活力。访问期间,李强总理宣布将把新西兰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并在未来5年向新西兰提供100人次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名额、1000人次“汉语桥”来华夏令营名额和5000册中文读本,这将有力促进中新人员往来和两国年轻一代的相互了解。未来,双方应进一步拉紧人文交流纽带,书写更多友好交往的动人故事。

推进多边合作,为亚太及世界和平发展作贡献。中新两国都主张国与国之间应当和睦相处,要对话而不是对抗,要合作而不是冲突。双方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访问期间,中新双方重申通过更多对话和磋商应对国际地区问题的必要性,重申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多边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制的重要性。双方共同致力于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东盟为中心的架构等相关多边和地区平台开展合作。未来,中新应加强多边领域的沟通协调,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各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携手为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新双方应共同落实好两国领导人共识和访问成果,进一步弘扬“争先”精神,坚持互尊互信、互利互惠、互学互鉴、团结协作,努力打造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升级版,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在新征程上扬帆远航、再创辉煌。

(作者是国际问题观察员)

精神

管理学中“彼得现象”是指什么?

李强

管理学家劳伦斯丁彼得,1917年生于加拿大的范库弗,1957年获美国华盛顿州大学学士学位,6年后又获得该校教育哲学博士学位,他阅历丰富,博学多才,著述颇丰,他的名字还被收入了《美国名人榜》、《美国科学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辞书中。 彼得有所不同描述的是这样一种事实:某个人被提拔担任管理工作后,任职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只能表现平平,甚至有点不自在。 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管理经验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业绩不断改善。 如果说初期他的能力与成绩只能勉强符合职务要求的话,那么现在可能远远超过了职务要求的水平。 这时,组织便可能考虑将其进一步提升。 提升后可能经历与前阶段类似的过程,即逐渐从“表现平平”到“超越职务需要”,这样便可再度获得晋升的机会。 这样一直延续下去,直至有一天,他被晋升到某个高层次的职务以后,能力不再继续提高,业绩不能继续改善,甚至不符合职务的要求,工作表现在职务要求“水平以下”,即彼得所谓的“爬到了能力所不逮的阶层”。 出现这种情况时,对个人来说,失去了继续晋升的机会,对组织来说,则会引起效率滑坡。 彼得原理正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 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 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为零。 至于如何 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 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彼得认为,由于彼得原理的推出,使他无意间创设了一门新的科学--层级组织学。 该科学是解开所有阶层制度之迹的钥匙,因此也是了解整个文明结构的关键所在。 凡是置身于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事、宗教、教育各界的每个人都和层级组织息息相关,亦都受彼得原理的控制。 当然,原理的假设条件是:时间足够长,且层级组织里有足够的阶层。 彼得原理被认为是同帕金森定律有联系的。 帕金森地著名的社会理论家,他曾仔细观察并有趣地描述层级组织中冗员累积的现象。 他假设,组织中的高级主管采用分化和征服的策略,故意使组织效率降低,借以提升自己的权势,这种现象即帕金森听说的爬升金字塔。 彼得认为这种理论设计是有缺陷的,他给出的解释员工累增现象的原因是层级组织的高级主管真诚追求效率。 正如彼得原理显示的,许多或大多数主管必已到达他们的不胜任阶层。 这些人无法改进现有的状况,因为所有的员工已经竭尽全力了,于是为了再增进效率,他们只好雇用更多的员工。 员工的增加或许可以使效率暂时提升,但是这些新进的人员最后将国晋升过程而到达不胜任阶层,于是唯一改善的方法就是再次增雇员工,再次获得暂时的高效率,然后是另一次逐渐归于无效率。 这要就使组织中的人数超过了工作的实际需要。 彼得原理首次公开发表于1960年9月美国联邦出资的一次研习会上,听众是一群负责教育研究计划,并刚获晋升的项目主管,彼得认为他们多数人只是拼命想复制一些老掉牙了的统计习题,于是引介彼得原理说明他们的困境。 演说召来了敌意与嘲笑,但是彼得仍然决定以独特的讽刺手法呈现彼得原理,尽管所有案例研究都经过精确编纂,且引用的资料也都符合求实,最后定稿于1965年春完成,然后总计有16家之多的出版社无情地拒绝了该书的手稿。 1966年,作者零星地在报纸上发表了几篇述论同一主题的文章,读者的反应异常热烈,引得各个出版社趋之若鹜。 正如彼得在自传中提到的,人偶尔会在镜中瞥见自己的身影而不能立即自我辩认,于是在不自知前就加以嘲笑一番,这样的片刻里正好可以使人进上步认识自己,彼得原理扮演的正是那样一面镜子

瓦斯继电器可以测哪些试验?

拉克森

瓦斯继电器(又称气体继电器)是变压器所用的一种保护装置,装在变压器的储油柜和油箱之间的管道内,利用变压器内部故障而使油分解产生气体或造成油流涌动时,使气体继电器的接点动作,接通指定的控制回路,并及时发出信号告警(轻瓦斯)或启动保护元件自动切除变压器(重瓦斯)。 轻瓦斯主要反映在运行或者轻微故障时由油分解的气体上升入瓦斯继电器,气压使油面下降,继电器的开口杯随油面落下,轻瓦斯干簧触点接通发出信号,当轻瓦斯内气体过多时,可以由瓦斯继电器的气嘴将气体放出。 重瓦斯主要反映在变压器严重内部故障(特别是匝间短路等其他变压器保护不能快速动作的故障)产生的强烈气体推动油流冲击挡板,挡板上的磁铁吸引重瓦斯干簧触点,使触点接通而跳闸。 瓦斯继电器分有载瓦斯继电器(油管半径一般为50mm或者80mm)和本体瓦斯继电器(油管半径一般80mm)。 瓦斯继电器有浮筒式、档板式、开口杯式等不同型号。 如QJ-80型继电器,其信号回路接上开口杯,跳闸回路接下档板。 所谓瓦斯保护信号动作,即指因各种原因造成继电器内上开口杯的信号回路接点闭合,光字牌灯亮。 1、 轻瓦斯试验将瓦斯继电器放在实验台上固定,(继电器上标注箭头指向油枕),打开实验台上部阀门,从实验台下面气孔打气至继电器内部完全充满油后关闭阀门,放平实验台,打开阀门,观察油面降低到何处刻度线时轻瓦斯触点导通,轻瓦斯定值一般为250mm —350mm ,若轻瓦斯不满足要求,可以调节开口杯背后的重锤改变开口杯的平衡来满足需求。 2、 重瓦斯试验(流速实验)从实验台气孔打入气体至继电器内部完全充满油后关上阀门,放平实验台,打开实验台表计电源,选择表计上的瓦斯孔径档位,测量方式选在“流速”,再继续打入气体,观察表计显示的流速值为整定值止,快速打开阀门,此时油流应能推动档板将重瓦斯触点导通。 重瓦斯定值一般为1.0—1.2m/s,若重瓦斯不满足要求,可以通过调节指针弹簧改变档板的强度来满足需求。 3、 密闭试验同上面的方法将起内部充满油后关上阀门,放平实验台,将表计测量方式选在“压力”,打入气体,观察表计显示的压力值数值为0.25MPa,保持该压力40分钟,检查继电器表面的桩头跟部是否有油渗漏。

为什么减少对外商的限制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中国

1.可以带来新的工作机会,降低失业率。 2.可以培养新型人才。 3.能够为市场带来新的技术。 4.能够促进市场进行合理有序的竞争。 5.可以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和盈利模式。 6.能够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总之,当代经济的发展不仅依托国内市场,更与国际经济环境、形势的变化息息相关,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能脱离国际市场而单独生存,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外商,是展现一个民族的自信,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5434.html
闺蜜说道 搞笑段子 保重 爸妈 我会想你们的!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