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近百件清宫织绣服饰首次大规模展出 展现中国式高定的国采宫色

嘉德艺术中心与故宫博物院第六次联袂,倾力推出难得一见的清代宫廷织绣服饰色彩大展。“国采与宫色——清代宫廷织绣服饰色彩展”昨天起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对公众开放。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近百件珍稀清代宫廷织绣服饰展品,亦有沈阳故宫博物院精彩展品呈现。展览近九成展品皆为首次展出,力图全方位展示中华传统“高定”的巧夺天工。

清代宫廷制作最精良庄严的服饰——礼服、祭服组队出展,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国礼朝典的仪式感。除40余件成衣将集体出宫展示外,展览还呈现了衣料、佩饰、画样等,传说中的“羽服”——绛色缎绣孔雀翎地金龙纹吉服袍料更是首次亮相。孔雀羽是来自鸟羽的结构色,在角度和光线变换中会呈现金碧交辉的色效。此龙袍衣料在酱色缎上通铺孔雀羽线为地,又以捻金线和五色丝绒绣龙纹、云蝠纹、皮球团花纹及海水江崖纹。此类孔雀羽工艺的龙袍在清代宫廷内服饰中也属稀有。

首个展厅如红日初升,蓝色祭服、明黄色朝袍、大红色朝袍、月白色朝袍悬于四方,礼服、祭服,由草创而至盛世,五色备而求礼之隆。第二单元采用帝后的明黄色为主色,因其是至尊之彩。第三单元是天然颜料中固色最好的靛蓝,这个颜色也受到了关外女真部落的青睐。各宫主人的衣色随气候、年纪、等级、宫外时尚变换。花团锦簇不仅盛开在宫苑的琉璃池内,也会藉着丝彩绽放在后妃和皇子皇女的彩服花衣上,因此展厅设置了一条镜面长廊,供观众和争奇斗艳的纹样合影。

清代宫廷用锦以宋锦为风雅,以洋锦为时尚,以花锦为绮丽,以金锦为荣华。锦装遍布宫室、戏台、佛堂、书斋,与收藏珍玩的库房。展厅尾声的一件青色折枝花蝶纹妆花缎女帔,是云锦工艺美学的高峰。因展览持续到9月22日,包含中秋佳节,所以展览以满月景象收尾,多卷中秋帖子词卷也陈列于展厅,词卷并未展开,意在让观众感受缂丝包首的精美绝伦。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介绍,本次展览专注于色彩。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不仅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还体现了传统礼仪制度和社会秩序。清代宫廷在色彩的运用上,不仅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满、汉、蒙、藏等多民族的文化特色。展品非常珍贵稀缺,因织绣服饰类文物的材质脆弱、颜色易褪,对其的保存与展示都极具挑战。本次展览不仅是对文物的展示,更是对故宫博物院织绣服饰类文物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示。

在以往故宫和嘉德合作的展览中,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常常听到观众两个抱怨,为什么冷气开这么足?为什么光线这么暗?其实,这都是出于文物保护的考虑。此次展览的技术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由于织绣服饰类文物对展陈条件的要求极高,嘉德艺术中心团队曾与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反复探讨、研究此类展览的特殊展陈设计及安排。展柜不仅需要24小时恒温恒湿,还需采用特殊展陈灯光技术,以确保文物始终处于最佳的保存环境中。此外,嘉德艺术中心投入了大量资源,定制了能够展示织绣服饰类文物全貌的特殊展柜,使观众可以360°欣赏到精致华美的展品。这次展览还集合了故宫博物院多个部门的珍贵文物,例如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借出的清宫制衣画样、御笔心经等。

在时光悠长的磨洗中,丝织品作为蛋白纤维文物,织物的天然染色作为文物承载的重要文化信息,极易褪损。只有像宫廷这类大宗收藏或能跨越久远的岁月。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这一染织遗产极为珍贵,唯有走进展厅,才能看到宫廷传统织绣服饰的“臻彩”和“真色”,真正领会到中华传统植物染最后一季的繁华。(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赵玥)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5935.html
TA年度球员分级 库里杜兰特1B&amp 詹姆斯2A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