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副总理哈贝克访问宝马集团中国上海研发中心

经观汽车

6月23日,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率团访问位于上海西岸的宝马集团中国上海研发中心,受到宝马集团中国管理层的热情接待。双方重点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宝马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并行不悖,环境保护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实现。与此同时,宝马相信中国将引领未来出行市场。如果想在数字化,电动化和可持续发展层面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只要在中国优秀,必将在世界出彩。宝马中国研发具备汽车全流程研发职能以及全栈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开发能力,竭诚打造与中国驾驶者心意相通的产品和功能。

宝马集团凭借其雄厚的本地研发和创新实力,致力于推动中国汽车行业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升级。始于驾趣,终于责任,安全为先是宝马智驾研发的标准。宝马始终奉行“一切以安全与责任为首要前提”的严格标准,秉承“人心工学”和“驾驶在环”理念,以契合人心的设计和调校,创造安全、舒适的驾乘体验。例如带视线确认的自动变道功能,是 “驾驶在环”理念的具体表现。这套系统针对中国市场特色的功能版本更新超100次,本土化调试超2,000个,本土研发测试足迹遍布400多个城市,充分针对中国道路情况和用户驾驶习惯“量身定制”。

唯有肩负责任,才堪豪华定位。作为践行宝马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优等生”,宝马集团Designworks设计师从中国文化和传统中汲取养分,将传统工艺与前瞻材料相结合,创新演绎可持续的豪华。Designworks与宝马集团设计团队和中国本土科技初创企业合作,以当代美学重新诠释宋锦、漳绒、大漆等材质,探索用于量产的可能性。将创新可持续工艺与完全回收、纯自然的材料相结合,带来独特的视觉、触觉体验,营造豪华氛围。

宝马在中国的本地研发已经20载,已在中国建立了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网络,全面覆盖从设计到人机交互到软件等领域。同时秉承开放创新理念,宝马亚太技术中心与中国科技伙伴、初创企业、本土合作伙伴和学术界实现高效、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前沿创新技术。宝马将用实际行动践行“家在中国”的企业战略,相信中国、扎根中国,赋能全球发展和创新。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经观汽车】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奔驰好还是宝马好?

展开全部要看价格的!一般都是奔驰较好!

LSI的在中国

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是LSI的业务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LSI 中国在许多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与本地制造商及客户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在本地精英员工的努力下不断开发新的产品。 LSI公司于上海设立了全球技术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员工数量超过400人,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LSI在北京、上海、深圳均设有办事机构,每个LSI的产品部门以及销售、市场、人事、财务及IT等职能部门都在中国有成员部署。

路虎和荣威的关系

上汽荣威历史 要说荣威,不得不首先介绍另外一位重要角色 —— 罗孚。 罗孚汽车( rover )诞生于 1904 年,是以制造豪华轿车闻名的英国汽车品牌。 1967 年 p5 车型把罗孚推向了顶峰,包括英国首相以及女王都把这款车作为他们的私人用车。 但是到了 70 年代,随着日本车大举进入欧洲,再加上英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包括罗孚在内的英国汽车产业遭受重创, rover 也如同他的英文意义 “ 流浪者 ” 一样,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涯:先是与日本本田合作,后来又被英国航空公司收购,继而又被转卖给德国宝马。 可是,就连宝马也无力回天,难以回复罗孚的高档品牌价值,最终宝马从罗孚汽车里挑选了 mini 品牌留下,将路虎越野车以 30 亿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福特,罗孚汽车及 mg 跑车则被英国私人投资商凤凰集团以 10 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购回。 经历百年浮沉的罗孚收获的竟是四分五裂,最终濒临破产的边缘。 就在罗孚走向破产的时候,罗孚公司开始积极与中国的大型汽车企业联系,希望中国汽车企业能够挽救罗孚,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就在此时走进了罗孚的视野。 上汽成立于 1978 年,曾经与美国通用和德国大众组建过合资公司, 多年来积累的自主研发能力已为学习,消化乃至提升罗孚技术提供了保障,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设计,开发和测试,上汽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内部的力量不容小觑。 上汽旗下合资企业 —— 上海泛亚技术研究中心,在内饰、外饰、动力总标定、底盘调整四项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开发能力。 长期以来,上汽一直渴望拥有自己的自主品牌,却苦于缺少核心技术,罗孚作为百年品牌,拥有自身的百年积淀和经过宝马改良的技术,正是上汽所需要的,而上汽也能提供给罗孚所急需的资金,因此,在合作问题上,二者互相瞄准了对方。 经过艰难的谈判, 2004 年 6 月 16 日 ,上汽与罗孚达成协议,上汽以 6700 万英镑的代价收购了罗孚 25 、 75 车型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这就意味着 上汽得到了研发中至为关键的发动机平台、底盘平台的核心技术。 此后,因为一些原因,上汽与罗孚关于收购的谈判遭遇搁置, 2005 年 4 月,英国贸工部大臣休伊特对外界宣布,罗孚汽车集团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并委托普华永道担任破产管理人, mg 罗孚汽车集团正式宣布暂时停产。 6 月份,普华永道开始给已经破产的罗孚寻求买主,二者的合作突然发生转机,上汽再度出面,提出了购买发动机厂并搬迁至中国的方案。 与此同时,南汽集团也从罗孚的破产中看到了机会,与普华永道开始了有关整体收购罗孚资产的谈判。 最终,南汽击败了上汽,整体收购了罗孚、 mg 所有的组装厂、发动机工厂以及罗孚的发动机供应商 powertrain ,付出了 5000 万英镑。 加上上汽之前付出的 6700 英镑,一共 1.17 亿英镑,两家中国公司巧妙地将罗孚这个世界车坛的耄老纳入怀中。 尽管上汽最后没有买到罗孚的生产线,但是已经提前获得了想要的车型技术资料。 利用这些设计资料,上汽抓紧时间进行罗孚 75 型车的国产化工作,对买来的技术资料进行消化,同时在做的还有罗孚 25 型车的研究。 在此之前上汽曾经做过市场调查,罗孚 75 型轿车在中国市场的定价会在 20 万元左右,而 25 型车会在 10 万元以内。 2006 年 9 月 19 日 ,在收购罗孚的最后时刻,福特动用优先权将罗孚品牌收入囊中。 因此不管是上汽还是南汽,所开发的自主车型,都无法挂上罗孚的标志。 而就在福特收购罗孚品牌后仅仅 4 个小时,上汽发表声明:失去罗孚品牌并不能阻挡上汽的自主之路,上汽自主品牌即将面世。 这个自主品牌就是 2007 年 1 月 31 日 上市的荣威( roewe )! 自 2004 年 6 月拿到罗孚的知识产权和图纸开始,上汽对新车型的研发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参照 2004 年宝马对 rover 75 车型的新改款,并且按照中国情况重新改款,荣威首先推出了 2.5l v6 版 750 型车,轴距在 rover 普通版的基础上加长了 100mm ,传动系统略也有变化,还增加了许多新配置和新工艺。 上汽荣威的全新 logo 在外形轮廓上和罗孚相同,就连两者的英文名称都极为相似。 新标志的整体风格,双狮结构,字体都有着极为强烈的英伦风格,不过还是可以从荣威标志中的中国石狮和华表等元素,多少透露出一些中国情节。 既预示了中国情节,又隐藏了英伦血统,可以看出上汽对这个标志的设计意味深长,正如上汽官方所宣称的要将其打造成中国的国际品牌。 通过 获得罗孚的车型和发动机知识产权,上汽缩短了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时间, 也大大缩短了自主研发的过程,但是 日本推出雷克萨斯前用了五十年时间来发展积累,中国汽车要打响自己的品牌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6746.html
双双跌破2.9% 29万亿市场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