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企正在掀起价格战。#太二酸菜鱼客单价跌至7年前#最近登上微博热搜,其69元的客单价与2017年的持平。在此之前,麦当劳“1+1随心配”、肯德基“疯狂星期四”等套餐也备受消费者追捧。
价格火拼背后,相关企业却似乎只赚吆喝不赚钱。今年上半年,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注销、吊销量达105.6万家,接近2023年总和。
值得注意的是,因平价西餐爆火的萨莉亚却逆势涨价。萨莉亚凭啥?给一众餐企什么启发?本期《21财料》带你揭秘低价套餐的商业逻辑。
策划出品:21世纪经济报道官微
21数据新闻实验室
栏目统筹:江佩霞
栏目监制:张楠 陈思颖
本期文案:刘雪莹
本期编辑:江佩霞
设计统筹:林军明 李基礼
本期设计:郑嘉琪
40多家车企降价 短期行为会带来连锁反应?
2023年初,特斯拉大幅降价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关注,随后不少新能源汽车厂商跟进,降价风潮骤起。
近期,传统汽车厂商也开始加入降价大军,降价幅度远超新能源厂商,引起了更多的消费者关注。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40个汽车品牌打起了价格战,此次价格战涵盖的品牌国别广、车企类型全、地理区域宽。
对消费者来说,汽车降价可以节省购车预算。 另一方面,降价影响企业的利润,进而对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带来连锁反应。
降价潮从湖北省蔓延全国
新能源汽车市场内的降价,是由特斯拉引起的。 从2022年9月份开始,特斯拉连续两次大规模降价,引起了不少新能源厂商跟风。 但最近这波降价潮,却是从湖北省开始的。
从3月1日开始,“东风系”品牌车型开始集体降价,东风本田、东风日产、雪铁龙以及东风旗下自主品牌等均加入其中。 “东风系”车型采用“政企联补”的方式降低售价,部分车型的降价幅度甚至超过9万元,让不少消费者大呼过瘾。
从客观角度来说,湖北省的补贴政策目前仅限于省内,而且限3月份之内,不算长期行为。 但由于降价幅度过大,不少邻省的消费者甚至前往湖北购车,迅速引发了其它地区政府及厂商跟风。
一汽集团随即推出了亿元限时惠民补贴活动,单车补贴金额最高可达3.7万元;山东济宁东风标致车型可享受3万元政府补贴和最高7.5万元的企业补贴;上汽通用别克也宣布,旗下多款车型在3月内均享有补贴资格。
除此之外,广州本田、一汽-大众、广汽丰田、上汽奥迪、一汽奥迪、北京奔驰等厂商也不约而同地宣布降价,有些品牌车型直接官降,有些厂商则通过减免购置税、推出各种福利套餐等方式来降价,全国范围内的降价就此成为风气。
为什么集体降价?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市场的降价行为一直都存在。 但以前的降价一般出现在新车上市之前,为了现款车型清库存而降价,降幅较小,而且不少合资厂商并不参与。
但这次的降价潮却不同,不少车型的售价直接击穿了底线,而且合资厂商变成了降价的主力军,这证明整个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降价潮的发生,首先与车企部分车型的市场表现不佳有关。 根据乘联会等权威机构的预测,2023年中国车市很有可能出现零增长。
同时,自主品牌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在2022年年末已经飙升到了47%,进一步挤占了合资厂商的生存空间。
此外,合资厂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乏善可陈,失去了市场良机。 在这种情况下,用大幅降价来抢夺市场份额,已经成为合资厂商的共识。
除了车企自身表现欠佳之外,汽车大环境的变化也成为这波降价潮的诱因之一。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从今年7月1日起,史上最严苛的“国6B”排放标准将正式实施,目前不少传统厂商尚并未做好准备,积压了大量的“国六A”车型,在7月1日前,必须将这些库存车处理完毕,这给传统厂商带来了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为了促进汽车消费,纷纷制定了各种补贴政策。 以湖北省为例,车企们促销车型的补贴金额由当地政府承担一半,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车企们的经济压力,让它们更愿意积极降价。
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2022年汽车的年销量在2000万辆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此前在低谷时期,政府也曾经通过汽车下乡等措施来刺激汽车消费,帮助部分汽车厂商走出困境。
但这次却不一样,对部分汽车厂商来说,参与这波大幅降价,并不一定能真正解决自身的问题。
与此前的常规降价相比,这波降价潮最大的区别是降幅过大。 以日产天籁为例,这款B级车的入门车型售价跌破14万元,打破了其此前的价格体系,或将影响其二手车市场表现。
车企为了在危机中求生,会用降价来刺激销量,减少库存。 但车企不能任意降价,要合理定价,并肩维护市场秩序。
汽车品牌更要从内到外提升自身价值和实力,从技术、品质、服务等方面做到无可挑剔,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质价比,追求高质量发展。
新一轮价格战打响,多家车企官宣降价,没买的车有福了?
今年3月,在湖北地方政府和东风系车企的共同助推下,国内车市掀起了降价潮,最初只是燃油车的狂欢,后来也席卷到了新能源细分市场,并且这场价格战直接持续到了年底。 而进入12月,车市本来就卷,各个品牌又在发力冲击年终目标,优惠力度当然不会小,最近多家车企官宣降价,笔者特意进行了整理。
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在本月初公布了限时优惠套餐,12内买车都能享受优惠。 具体来看,长安第三代CS75 PLUS现金直降元,仅售10.99万元起(限量2万台),长安UNI-V现金最高直降元,仅需9.98万起(限量1.5万台),并且购买上述两款车型都可享受0首付、0月供、0利息和888元享终身基础保养优惠政策(限首任车主)。
长安欧尚方面,长安欧尚X5 PLUS车系现金至高直降元;长安欧尚Z6智电iDD现金至高直降元,长安欧尚Z6现金至高直降元,并且它们在置换、金融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方面。 其中长安欧尚Z6智电iDD还提供了充电桩、三电系统终身质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再看长安启源和深蓝,购买长安启源A05可享至高元钜惠权益,购买长安启源A07享至高元钜惠权益;长安启源Q05更有限时盛典价11.39万元起。 而深蓝汽车全系享定金1999元抵8000元购车款,其中深蓝S7 520Pro 纯电版直降元,叠加定金抵扣综合钜惠高达元。
比亚迪
新能源市场销冠比亚迪同样官宣了优惠政策,其中王朝网宣布推出油转电限时优惠,此次优惠涉及秦、汉、唐、宋、元部分车型,其中汉EV冠军版最高可享2万元燃油转订基金。 海洋网方面,消费者购买海豹DM-i车型也可享受2000元抵扣7000元的优惠。
大众
自主品牌本身就有很高性价比,现在又降价,给合资带去了不小的压力,所以也开启了价格战。 12月1日,一汽-大众官方公布12月限时购车优惠活动,购买宝来等部分车型,可以参与抽奖,最高可获得2912元红包,还能享受商业险全免以及购置税补贴、送基础保养等政策。
上汽大众方面,也在12月4日公布了优惠政策,购买途昂最高综合优惠元,购买2024款朗逸最高综合优惠元,购买途岳最高优惠元,购买帕萨特最高综合优惠元,购买途观L限时元起。
丰田
比起南北大众,丰田优惠一向较少,但最近同样给出了较高优惠,旗下卡罗拉、RAV4荣放、亚洲龙、格瑞维亚、皇冠陆放、凌放、锐放、亚洲狮、奕泽等车型开启限时优惠活动,可享受购置税直补5000元、至高6000元置换补贴以及低首付/0利率等金融方案。 至于广汽丰田,目前优惠政策还未公布,但相信面对自主冲击和年底冲量压力,也很给出较大优惠。
零跑
除了传统品牌,新势力们也纷纷加入了价格战。 零跑汽车本来就是以高性价比为卖点,最近再度降价,C11和C01都可享受现金优惠5000元以及最高5000元选装基金,同时还可获得最高8000元/辆的金融贴息,以及7千瓦充电桩和30米内基础安装服务。
极越01
在一众降价车企中,官宣优惠受到老车主好评的要数极越01。 最近极越汽车官宣,刚上市一个月的极越01,全系降价3万元,并且对于已提车用户,极越汽车根据最新车型售价给予3万元差价的现金补偿,这种做法也算得上是车圈独一份。
笔者整理的是目前已经官宣降价的车企,还有不少品牌虽说没有官宣政策,但实际多数都有较大优惠,毕竟虽说11月车市势头很好,但本来就是传统旺季,所以实际是属于正常表现。 并且从60.4%的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来看,汽车流通行业仍处在不景气区间,厂家、经销商压力都不小,所以降价是在情理之中,有购车打算的消费者,可以考虑下手了。
汽车“价格大战”打响,释放了哪些信号
汽车“价格大战”打响,
释放了哪些信号
2023年北京昌平消费季正式启动。北京石
景山区正式启动“活力石景山 乐购车生活”主题
购车优惠活动,面向石景山区购车消费者投放千
万元专属优惠券,活动涵盖保时捷、奔驰、宝
马、奥迪、大众、比亚迪等20余家主流品牌。
每年都有各汽车品牌推出新车的时期,然
而,这次却有点不一样。近期,汽车市场价格战
打响,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加入了价格战,越来
越多的城市推出了汽车消费券。
在各地提振消费、全力拼经济的大背景下,
汽车市场的这一变化备受瞩目。
一、汽车价格战的鲇鱼效应
湖北省开启购车补贴活动,东风汽车集团旗
下多个汽车品牌实施集体降价,其中,东风雪铁
龙C6(图片|配置|询价)更是以综合补贴高达九万
元人民币的降价幅度成了“网红车”。但在1月
份,这一中级车的销量仅为55辆,如今却迅速出
圈,火爆全网,卖到断货。
C6的降价行为被一些人称为“掀桌子”,
而这一“掀”确实掀起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波澜。
很快,鲇鱼效应开始出现。中国一汽也于3月初
面向吉林省消费者推出购车补贴活动,补贴总额
达1.5亿元,单车补贴金额最高3.7万元。
一时间,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长安深蓝、
奇瑞等车企纷纷推出补贴购车活动,甚至传统
豪华品牌宝马、奔驰、奥迪、凯迪拉克等也都
卷入,如奔驰部分车型降价高达12万元,一汽
奥迪A6L(图片|配置|询价)降价9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已经有至少40个汽车
品牌加入了这一轮的价格战,最高优惠超过10
万元。有媒体称,范围之广、降幅之大已超
2004年的南北大众联手降价和2008年全球金
融危机时期的汽车大促。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波价格战的背后,不
只是汽车企业的混战,也有地方政府的直接参
与,尤其是对于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武
汉、长春、广州等城市。
比如,C6的9万元购车补贴中,政企分别补
贴4.5万元。事实上,东风汽车作为位于湖北省
的重点央企,也是当地主要的财政收入贡献者。
汽车企业降价是想去库存、回笼资金,而政府补
贴则是希望企业渡过难关。
3月初,商务部表示将组织各地开展“2023
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重点关注消费“四大金
刚”,即汽车、家电、家居、餐饮。除了湖北以
外,自1月以来,河南、上海、浙江、云南、
海南等近20个省市在近期公布了2023年的
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如北京、上海继续实施乘用
车置换新能源车补贴,河南将购车补贴政策延续
至2023年3月底,对在省内新购汽车按购车价格
的5%给予消费者补贴。
发放汽车消费券则是更多城市的选择。山东
发放2亿元汽车消费券;北京各区发放了汽车消
费券,如房山区、昌平区均发放1000万元汽车
消费券,大兴区发放2000万元汽车消费券。据
不完全统计,上述地区涉及汽车的消费券支持总
额度超5亿元,从超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地域覆
盖面更广。
二、汽车消费的短暂拉升
价格战的背后是汽车消费的相对低迷。乘联
会数据显示,2023年1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为
129.3万辆,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0.4%。
尽管2月车市销量有所回暖,但总体来看1-2月累
计零售267.9万辆,仍同比下降19.8%。
对于有些车企而言,销售压力更大。数据显
示,2023年1-2月,东风汽车累计销量同比下降
48.48%,在乘用车方面的跌幅达51.3%。同时
期,中国一汽的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两个主力品
牌销量也分别同比下降24.9%和7.3%。
今年2月,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
22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中称,
2022年是汽车经销商过去3-5年时间里最为艰巨
的一年。
国六B排放标准将于7月1日起全面推行被认
为是这次价格战的另一个主因。对于车企来说,
在国六B标准实施前,将库存未达标的车辆消化
掉,换成现金流,确实迫在眉睫。
当然,无论是政府补贴还是车企、经销商加
大优惠力度,最终目的都是促进汽车消费。汽车
作为国民支柱产业之一,对提振内需消费、稳定
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有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汽车消费平均
占国内市场消费总额的10%左右,是国内消费市
场名副其实的支柱。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正常生产生活秩
序恢复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拓展,消费市场有望
逐步恢复。随着地方汽车促消费政策的密集出
台,市场消费信心正在得到修复。
这种价格战一定程度上会极大地释放消费者
的消费潜力,短期内有助于销量的提升。
相关汽车保险上险数据显示,2023年第九
周乘用车总体销量为35.12万辆,同比下降
3.4%,环比增长4%。可以预料,后续数据可能
会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
当然,要长期促进汽车消费,还需要将汽车
消费和促进产业长远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汽车
消费政策。
理想汽车常州基地的工人在加紧生产。截至
2022年底,常州市新能源汽车整车年产量超34
万辆。
三、汽车产业的重塑加速
虽然这一波价格战的主角是燃油车,但新能
源汽车也不容忽略。年初,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
源车企降价,一项调查显示,1月份电动车品牌
降价后,门店销售反馈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
对燃油车而言,此番价格战导致的消费回暖
能持续多久,还有待观察。但这一波价格战将令
中国汽车产业的重塑速度加快将成为事实。
新能源汽车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
和688.7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
这意味着,我国提前3年实现了此前设定的
新能源汽车“2025年市占率达到20%”的目标。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采取
减免车辆购置税等措施促进汽车消费,新能源汽
车销量增长93.4%。
近期,北京等地在新能源汽车销售的表现也
可圈可点。2022年以来,北京市在助企纾困政
策带动下,置换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实现新车销售
40亿元,带动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速超30%。
2022年,苏州新能源汽车销量为辆,同
比增长98.59%;杭州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1.32万
辆,市场渗透率超过四成。
在汽车厂家掀起价格战的同时,一场抢占新
能源汽车产业制高点的城市争夺战也正在展开。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传统汽车城转型的突破
口,以及非汽车强省强市“弯道超车”的利器。
目前全国已经有10余个城市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
的宏伟目标,向“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目标发起
冲击。
《2022年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洞察
报告》中,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排名前列的城市
分别是西安、上海、柳州、深圳、重庆、长沙、
常州和广州。而西安、深圳、长沙、常州都不是
传统的汽车重镇。
中国的汽车产业格局重塑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