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机 游 运河

4月19日,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揭牌仪式举行,这标志着通州区第一家也是北京中轴线以东第一家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正式和游客见面。

景区为千年大运河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游客看来,大运河是古老的,但景区非常科技智能,很多活动也很潮,可以沉浸式游运河。景区开展智慧化创建工作,借用科技手段转化为数字遗产,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化展厅,实现了一部手机“游”运河的独特体验。

6月12日,游船驶过北运河畔的北京艺术中心。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三庙一塔”景区述说运河文化

作为集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线型”景区,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北起五河交汇处源头岛,南至甘棠大桥,全长12.1公里,以大运河为轴线,覆盖河道两岸的生态绿化带,囊括7.23平方公里,包括2.56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景区拥有“三庙一塔”、运河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等核心景点。

2018年,通州区正式启动5A级景区创建,对标文旅部《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评定与划分》国家标准,从基础硬件、文化挖掘、生态质量三个类别,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八个方面,对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持续开展整体提升改造,塑造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的品牌形象。

自此,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经历了一场华丽蜕变。

在通州,燃灯塔凭借“一枝塔影认通州”的诗句广为公众知晓。通州处于京杭大运河北端的始点,漕运兴盛,来来往往的航船和行人看见燃灯塔或塔影,就明白前方是通州的码头。“三庙”分别指儒家的文庙、道家的紫清宫、佛家的佑胜教寺,儒释道相邻的建筑格局是中华文化包容与融合的体现。

在“三庙一塔”景区,修葺一新的文庙泮桥首先映入眼帘。由于是文物,过去,桥上罩着玻璃罩,游客只能透过玻璃观察泮桥的基座。这次修缮从基座上恢复了泮桥,恢复蓄水功能,实现桥上通行。修缮还按照历史制式,恢复了文庙历史格局,修补了景区文物建筑的墙体、台阶、瓦片和门窗等,对油漆彩画进行除尘翻新,归整佑胜教寺院门,并重砌了紫清宫院墙。

这里也是游客了解运河文化的首选之地。三根被打捞上来的粗壮的运河皇木作为展品,诉说着深厚的运河文化。皇家建筑木材需由南方采伐,经运河输送到京城,因此在运河畔开设着许多“皇木厂”。明万历三十五年,大运河发大水,堤岸被冲决,皇木厂中的木材顺流而下,沉入运河河底。20世纪60年代至今,在管道修建、河底清淤等运河小型施工中,一共打捞上来十余根皇木。由于处于泥浆包裹、水底无氧的环境,这些皇木仍保留着400多年前的模样。它们的存在也印证了“漂来的北京”这样一句老话。

借用科技手段转化为数字遗产

刘玉成是通州的“土著”,在他的记忆中,以往的“三庙一塔”古色古香,是通州居民身边的公园。如今,修缮后的古建筑群红墙灰瓦,更加恢弘大气。升级5A后的景区也正在吸引更多游客到来。

在景区新设立的“北运河非遗传习所”,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多个非遗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向游客进行展示,刘玉成也带着燃灯塔铜铃复制品来到了这里,向兴致勃勃远道而来的游客讲述运河故事。

燃灯塔塔檐悬挂了2248枚铜铃,每当遇到四级风,铜铃便会发出朗朗悦耳的铃音,时常有游客绕塔盘桓,欣赏塔身精美的砖雕。“1985年,我师傅、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铜张派第四代传承人李万祥曾经参与了燃灯塔修缮,目前塔上有1000多个铜铃就是我们青铜器厂制作的。”发出清脆响声的铜铃以文创品的形式走近游客,燃灯塔成了最具活力的文化IP。

5月27日傍晚,北京通州,燃灯塔塔檐边的铜铃随风摇曳,燕子绕其飞行。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在科技的加持下,古朴的燃灯塔正焕发新活力。去年元宵节,夜色中,这座大家熟悉的地标被灯光秀点亮,绚丽的塔身上,孔明灯升起、古代运河场景依次展现,AI水兽将燃灯故事缓缓道来。

除了“三庙一塔”景区,西海子公园(葫芦湖景点)、运河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也是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的核心景点。这些点位通过水路、陆路串联在一体,游客既可乘船游览,感受微风拂面,也能漫步骑行,徜徉于绿野葱茏中。

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魏昀赟说,景区开展了智慧化创建工作,梳理大运河沿线的古遗迹、民俗生活场景和生态文化等历史文脉,借用科技手段转化为数字遗产,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化展厅,实现一部手机“游”运河的独特体验。

在游客张平看来,这个免费的5A景区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清新宜人的自然环境,“大运河是古老的,但景区非常智能化,很多活动也很潮,沉浸感很强。”

去年,首届“运河有戏”演出季在副中心大运河畔开幕,开心麻花团队首发亮相登上“运河游船剧场”。在西海子公园举行的运河文化时尚大赏上,沉浸式游园、国风市集等巧妙地将《红楼梦》的元素点缀其中。

“河冰初解水如天,万里南来第一船。”在明清两代,每年农历三月初一,第一批搭载着漕粮的漕船抵达通州张家湾码头,运河边都将以“开漕节”祈求太平。4月19日,“开漕节”热闹开幕,市民游客前来体验运河沿线的非遗文化传承、品尝南北方的特色美食。“运河有戏”“运河非遗”“运河味道”等活动轮番上演。

马拉松、自行车赛事,飞盘、小轮车等潮流时尚体育活动,桨板、皮划艇、动力冲浪板等水上运动……动感十足的体育活动为波光粼粼的大运河注入了新活力。

北运河游船再现当年漕运风采

在古色古香的游船上欣赏韵味十足的京东大鼓、在微风习习的甲板上欣赏古今同辉的运河风光……刘国宽运营着大运河景区内的几条游船,“这里有咖啡船、餐饮船,咯吱盒、毛鸡蛋等通州特色食品特别受欢迎。”他说,一些公司选择乘船团建,餐饮船也会根据游客需求定制京东大鼓、古琴等演出。

5A级景区的文创主题游船、曲艺主题游船、音乐游船和多家美食餐厅激活了水岸夜经济,也为游客夜游运河增加了丰富的体验感。

景区的游船是北运河游船的缩影。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它让通州区增添了一条蜿蜒旖旎的玉带,也为市民增添了惬意的滨水空间。2019年10月,北运河实现从北关闸至甘棠闸段11.4公里河道的正式通航;两年后的6月26日,从甘棠闸至市界全长28.7公里的河道实现了旅游通航,再现当年漕运风采。2022年,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并实现了京冀段旅游航道互联互通。

北运河游船线路分为大运河水上观光游船、南线画舫观光船线路和大观楼码头线路,从今年“五一”假期开始,北运河还将开启常态化夜航运营,每晚3班夜航游船,让市民在下班之后也可登船赏景。

每条线路包含不同的特色景观,比如大运河水上观光游船从二号码头出发,沿途经北运河上六座大桥,景点有运河奥体公园、十七座城市亲水平台、大运河森林公园、观景阁、漕运码头等。南线画舫观光船线路则是从柳荫码头,经橡胶坝、观景平台,再返回柳荫码头。

“现在不少市民、游客体验北运河游船,还有不少包船,看着北运河受到那么多朋友的欢迎,我们水务工作者打心眼儿里觉得自豪。”北运河管理处党务办公室主任汪丽丽说,北京市正在建设花园城市,未来的北运河将在这座大“花园”开放更多的亲水空间,让市民尽享滨水乐趣。

声音

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魏昀赟:

“做好5A创建成功的后半篇文章”

绿色,是副中心鲜明的底色;生态,是大运河最美的成色。本次5A景区创建提升在依托运河两岸风光、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以大运河为脉络,打造水城共生、人水和谐的生态文化景观长廊,促进环境和风貌整体提升。

5年的创建过程,让大运河实现了从“公园”到“景区”的蜕变,从“公共游憩场所”到“文化旅游场景”的飞跃。作为景区的管理者,我们除了在交通、游览、安全、卫生、邮电、购物、综合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八大方面对景区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更是从智慧化、文化性等方面入手,旨在为游客提供更为人性化、便捷性的服务。千年文脉、奔涌不息。我们要做好5A创建成功的后半篇文章,一张蓝图绘到底,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项工作。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吴婷婷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杨许丽


「赤水丹霞线路」如何以“互联网+旅游”激发消费潜力?

11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适应消费升级需求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的措施。 会议指出,要支持建设智慧旅游景区,鼓励景区加大线上营销力度,引导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 推动“互联网+旅游”,能够有效提高文旅消费智能化、便捷化程度。 从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到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都对文旅消费便捷程度提升提出了要求。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推进,科技加快赋能文化和旅游业,以线上线下融合为特征的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迅速发展,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循环”的重要力量。 创新消费场景开幕、展览、招商、签约全部在“云”上完成,11月16日开幕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首次借助5G等新技术,以“云上文博会”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近期,一系列搬上“云端”的展会纷纷交出优秀的消费成绩单。 “云端”展会积极运用大数据、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技术和方式创新消费场景,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智能消费,取得明显成效。 10月中旬举办的2020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会方式,其间,线上总浏览量达116.3万人次,依托博览会官网展示交易平台达成交易额4260万元。 10月下旬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首次推出“云展会”,5天内浏览量达5000万人次,开展“网红非遗”直播带货30场,其中举办地济南的本地网红产品商河老粗布,线上线下日销售额达10万多元。 2020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搭建起线上平台,为海内外旅游业者提供畅通无阻的展示推广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国际旅游交易会……以互联网科技为依托,培育新的文旅消费热点,成为各地扩内需、促消费的有效抓手。 今年3月至5月,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2020年“春暖潇湘”文化旅游网络消费季活动,持续推出“锦绣潇湘·约惠春天”文旅消费狂欢节、“14天,带你看江山如此多娇”春暖潇湘直播旅游专场等系列活动。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消费季期间,共上架文化和旅游产品4869类、活动曝光量达2.6亿次,消费额累计达7.141亿元,有效带动了湖南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和市场复苏。 旅游演艺等业态与科技结合日益紧密,尤其是以艺术引领、科技支撑的演艺项目受到市场欢迎。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西安大唐芙蓉园的《大唐追梦》、温州的《塘河夜画》、无锡的《运河夜游》、河南竹桂园的《黄帝千古情》等沉浸式夜间演艺项目广受追捧,不少演出多次加演仍一票难求。 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秘书长刘兵表示,随着新基建的发展,文旅产业链进一步整合,场景创新已经成为文化和旅游新兴消费的核心驱动力。 提升用户体验当前,大众文旅消费体验不断提升,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得到更广泛运用。 “全福游”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推出了“一部手机全福游”APP,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站式”全域旅游服务。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深入福建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各要素。 下一步,福建将进一步提升文旅便捷服务和智慧监管水平,推动福建文化和旅游产业走向服务智能化、体验互动化、管理数字化。 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在提升游客体验上下足了工夫。 通过该景区推出的“排队预约系统”,游客不仅可以实现一键预约购票入园,还能用手机查询每个游玩项目的等待时间,真正实现全程畅玩。 该景区品牌策划主管陈宏介绍,为方便游客快捷入园,景区加大手机官网智能化开发力度,提升游客体验。 目前该景区还启用智慧停车系统,引进近40台具有自动感应开门、废品压缩、溢出报警等功能的太阳能智能环保废品桶,进一步推进智慧景区建设。 前不久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旅游行业推出了“科技赋能 无忧入住”五重保障服务举措,其中一项便是“智慧入住保障”,相关酒店设置自助入住设备,客人30秒内即可办妥入住手续,来宾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服务的便捷。 强化支撑保障为提升人们在旅途中的消费便捷度,各地持续发力,接连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相关合作,共促文旅消费与科技的结合,让文旅消费复苏更有后劲。 去年11月,中国银联、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部署落实进一步加强文旅消费与金融支付的相互支持与协作,促进文化和旅游行业消费支付便利化,加大对文化和旅游消费领域的金融服务支持,推动文旅消费模式创新,助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紧跟消费升级趋势,加快智慧文旅建设步伐,提升消费便捷程度。 如,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湖南联通于7月签署“5G+智慧文旅”项目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5G+智慧文旅”领域开展全面深度合作,共同完成湖南省智慧文旅“十四五”整体规划及“5G+文旅”标准制定。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签约,共同推进江苏省文旅消费便捷支付示范区建设工作,预计到2022年,江苏将建成示范区100个。 江西省南昌市打造了“一卡通”文化和旅游消费平台,多维度完善惠民工程。 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昌市在原有“一卡通”平台基础上,吸纳更多演艺、电影、书店等文化企业入驻,将“一卡通”服务范畴扩大到文化、艺术、旅游、娱乐等多种业态。 安徽天柱山风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5G时代,云旅游、直播带货等丰富了景区旅游产品,为景区带来新增长点;科技帮助景区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为实现景区科学化管理、精准化营销发挥了重要作用。 接下来,天柱山将全力推进5G基站建设,全面打造“5G+智慧文旅”新生态,推动天柱山旅游高质量发展。 随着“云端”业态日益丰富、智慧旅游不断完善、新基建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助推市场加快复苏的同时,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如何以“互联网+旅游”激发消费潜力?

11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适应消费升级需求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的措施。 会议指出,要支持建设智慧旅游景区,鼓励景区加大线上营销力度,引导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 推动“互联网+旅游”,能够有效提高文旅消费智能化、便捷化程度。 从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到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都对文旅消费便捷程度提升提出了要求。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推进,科技加快赋能文化和旅游业,以线上线下融合为特征的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迅速发展,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循环”的重要力量。 创新消费场景开幕、展览、招商、签约全部在“云”上完成,11月16日开幕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首次借助5G等新技术,以“云上文博会”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近期,一系列搬上“云端”的展会纷纷交出优秀的消费成绩单。 “云端”展会积极运用大数据、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技术和方式创新消费场景,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智能消费,取得明显成效。 10月中旬举办的2020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会方式,其间,线上总浏览量达116.3万人次,依托博览会官网展示交易平台达成交易额4260万元。 10月下旬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首次推出“云展会”,5天内浏览量达5000万人次,开展“网红非遗”直播带货30场,其中举办地济南的本地网红产品商河老粗布,线上线下日销售额达10万多元。 2020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搭建起线上平台,为海内外旅游业者提供畅通无阻的展示推广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国际旅游交易会……以互联网科技为依托,培育新的文旅消费热点,成为各地扩内需、促消费的有效抓手。 今年3月至5月,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2020年“春暖潇湘”文化旅游网络消费季活动,持续推出“锦绣潇湘·约惠春天”文旅消费狂欢节、“14天,带你看江山如此多娇”春暖潇湘直播旅游专场等系列活动。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消费季期间,共上架文化和旅游产品4869类、活动曝光量达2.6亿次,消费额累计达7.141亿元,有效带动了湖南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和市场复苏。 旅游演艺等业态与科技结合日益紧密,尤其是以艺术引领、科技支撑的演艺项目受到市场欢迎。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西安大唐芙蓉园的《大唐追梦》、温州的《塘河夜画》、无锡的《运河夜游》、河南竹桂园的《黄帝千古情》等沉浸式夜间演艺项目广受追捧,不少演出多次加演仍一票难求。 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秘书长刘兵表示,随着新基建的发展,文旅产业链进一步整合,场景创新已经成为文化和旅游新兴消费的核心驱动力。 提升用户体验当前,大众文旅消费体验不断提升,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得到更广泛运用。 “全福游”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推出了“一部手机全福游”APP,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站式”全域旅游服务。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深入福建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各要素。 下一步,福建将进一步提升文旅便捷服务和智慧监管水平,推动福建文化和旅游产业走向服务智能化、体验互动化、管理数字化。 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在提升游客体验上下足了工夫。 通过该景区推出的“排队预约系统”,游客不仅可以实现一键预约购票入园,还能用手机查询每个游玩项目的等待时间,真正实现全程畅玩。 该景区品牌策划主管陈宏介绍,为方便游客快捷入园,景区加大手机官网智能化开发力度,提升游客体验。 目前该景区还启用智慧停车系统,引进近40台具有自动感应开门、废品压缩、溢出报警等功能的太阳能智能环保废品桶,进一步推进智慧景区建设。 前不久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旅游行业推出了“科技赋能 无忧入住”五重保障服务举措,其中一项便是“智慧入住保障”,相关酒店设置自助入住设备,客人30秒内即可办妥入住手续,来宾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服务的便捷。 强化支撑保障为提升人们在旅途中的消费便捷度,各地持续发力,接连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相关合作,共促文旅消费与科技的结合,让文旅消费复苏更有后劲。 去年11月,中国银联、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部署落实进一步加强文旅消费与金融支付的相互支持与协作,促进文化和旅游行业消费支付便利化,加大对文化和旅游消费领域的金融服务支持,推动文旅消费模式创新,助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紧跟消费升级趋势,加快智慧文旅建设步伐,提升消费便捷程度。 如,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湖南联通于7月签署“5G+智慧文旅”项目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5G+智慧文旅”领域开展全面深度合作,共同完成湖南省智慧文旅“十四五”整体规划及“5G+文旅”标准制定。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签约,共同推进江苏省文旅消费便捷支付示范区建设工作,预计到2022年,江苏将建成示范区100个。 江西省南昌市打造了“一卡通”文化和旅游消费平台,多维度完善惠民工程。 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昌市在原有“一卡通”平台基础上,吸纳更多演艺、电影、书店等文化企业入驻,将“一卡通”服务范畴扩大到文化、艺术、旅游、娱乐等多种业态。 安徽天柱山风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5G时代,云旅游、直播带货等丰富了景区旅游产品,为景区带来新增长点;科技帮助景区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为实现景区科学化管理、精准化营销发挥了重要作用。 接下来,天柱山将全力推进5G基站建设,全面打造“5G+智慧文旅”新生态,推动天柱山旅游高质量发展。 随着“云端”业态日益丰富、智慧旅游不断完善、新基建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助推市场加快复苏的同时,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扬州旅游景点攻略

这个我知道!去年的时候和朋友打算去扬州旅游的时候,收集了扬州一些必去的景点资料。现在我把扬州十大必去景点的资料分享给需要的小伙伴们~

1、扬州古运河

简介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纵贯南北,是一座沟通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文明的桥梁。 运河扬州段是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 扬州古运河水质清澈,沿岸有很多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独特有趣。 夜幕降临,沿着河堤漫步,灯火密布,夜景宜人,从东关古街走到尽头就可到达运河。

电话

用时参考

1小时以下

门票

免费tips:运河免费,游船票价仅供参考

开放时间

14:00-21:0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21: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高桥路92号。

2、瘦西湖

简介

著名的湖上园林,自然景观旖旎多姿,建有很多风景建筑,是扬州雍容华贵的象征,享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美誉。 瘦西湖以“瘦”为特征,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扶疏,园林建筑古朴多姿。 园区内桥很多,各有姿态。 五亭桥上的风亭极具南方特色,满月之夜,十五个桥洞中每个都含着一个月亮,而二十四桥却延展出长虹卧波的美景。 每到夏季,瘦西湖开放夜游时,可以欣赏亮了灯的亭台楼阁,和倒映在湖中的月影。 瘦西湖桃花品种丰富,有近30种,主要观赏地点为沿湖两岸和桃花坞。 位于瘦西湖万花园的湖上梅林,花开时节,近万株梅花遍布湖畔,竞相争艳,俨然成为扬州最具观赏性的赏梅胜地。

电话

用时参考

3小时以上

交通

乘坐17路、23路公交车至世界动物之窗公交站下车,步行可达。

门票

门票:成人票100人民币 (01月0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半票:1、60-69周岁老人凭身份证(老年证)。 2、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凭学生证。 免票:1、70周岁以上老人。 2、18周岁以下未成年。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离休干部荣誉证》、《老干部优待证》、《现役军人证》、《道德模范证》、市部级以上《劳模证》、《英模证》、《国家新闻总署记者证》、《残疾人证》、《残疾军人证》、军队离退休干部。 4、扬州市《公园优待证》、扬州市《军嫂证》、《扬州旅游景区(点)年卡》。 tips:*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景区当日实际披露为准。

开放时间

06:00-18:00(全天),18:30-22:00;停止入场时间:17:00 (6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tips:具体开放时间以景区为准

景点位置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号

3、卢氏古宅

简介

清光绪年间,盐商卢绍绪所建,耗资纹银七万两。 大门南向,原有建筑前后共九进,整个建筑宽敞宏大,装修多为楠木,为扬州现存之最大盐商住宅。 1981年遭火,毁照厅、楠木大厅、二厅、女厅四进房屋。 现仍存门楼、住宅楼、内宅、意园、藏书楼、凉亭等建筑。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乘坐公交19、66、游1路至康山文化园(公交站)下车,步行可达。

门票

普通票:园区门票15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tips:票价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景区当日实际披露为准。

开放时间

09:00-10:00,14:00-16: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tips:开放时间仅供参考,请以景区当日实际披露为准。

景点位置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康山街22号(近康山文化园)

4、何园

简介

又称寄啸山庄,一座私家园林,由何芷舠于清光绪年间建造,晚清园林建筑代表作,被称为晚清第一园。 全园由后花园、住所院落和位于东南部的片石山房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复道回廊连成一体。 何园有四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廊”、“天下第一山”、“天下第一窗”、“天下第一亭”。 何园还是国内影视剧取景的天然基地,新版《红楼梦》、《还珠格格》续集等近百部影视剧在此取景。

电话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乘坐公交19/66/66(晚班车)/6/游1路至七二三所(公交站)下车,步行可达。

门票

旺季门票:成人票45人民币 (03月01日-05月31日,09月01日-11月30日 周一-周日)淡季门票:成人票30人民币 (12月01日-次年02月28日,06月01日-08月31日 周一-周日)免票:6周岁以下(含6周岁)或身高1.4米以下(含1.4米);70周岁(含)以上老人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现役解放军、武警官兵、离休干部、伤残军人凭相关有效证件;残疾人凭相关有效证件;记者凭记者证。 tips:票价信息及优惠政策仅供参考,详情请以景区当日实际披露为准。

开放时间

07:30-18:00;停止入场时间:17:30 (01月0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tips:具体时间以场地公示为准

景点位置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徐凝门大街66

5、个园

简介

个园建于清嘉庆年间,分为北部品竹观赏区、中部花园和南部住宅区。 以竹石取胜,园名中的“个”字,就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 个园的精髓在于以四季为题的假山叠石艺术,“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各具特色。 在园中北部的竹林里散步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即便是炎炎夏日,也相当清凉。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乘坐27路/游1路/游3路至个园公交站下车,步行约180米即可到达。

门票

门票:成人3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开放时间

07:15-17:15(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7:15 (12月1日-次年2月28日 周一-周日)07:15-17:45(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7:30 (6月1日-8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盐阜东路10号

6、东关街历史街区

简介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 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左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 东关街上的大麒麟阁茶食店、四美酱园的酱菜、谢馥春都非常有名,重要的是,这些店都是颇有地位的老字号。

电话

用时参考

3小时以上

交通

可乘25路、45路、52路、58路、99路至东关古渡站下,步行可达。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与国庆路交叉口东100米

7、钓鱼台(瘦西湖)

简介

三面临水,游览瘦西湖唯一一处需要折返的景点,伫立于此,五亭桥、凫庄、小金山、白塔尽收眼底,是观赏风景绝佳之处。 站在斜角60°看去,正洞成正圆,五亭桥横卧波光,侧洞成椭圆,白塔竖立云表。 加上钓鱼台一景,称之为“三星拱照”。 钓鱼台巧妙运用“框景”手法,成为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经典之作。

电话

交通

乘坐88路公交到西门站下车步行2.2公里到达钓鱼台

门票

具体详情请咨询景区

开放时间

06:00-18: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号瘦西湖风景区小金山内。

8、东关古渡

简介

东关古渡为扬州古运河的一个景点。 在古代,该处为京杭大运河的一个渡口。 现在已开发为扬州古运河的一个著名的景点,可以来此感受古风的扬州历史。 夜晚河道两旁的景观灯打开后,沿路的夜景非常漂亮,是个休闲散步的地方。

用时参考

1小时以下

交通

乘25、44、45、61、210路到东关古渡站下

门票

tips:具体详情请咨询景区

开放时间

全天(全天)(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与泰州路交叉口东北50米。

9、瘦西湖-二十四桥

简介

二十四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但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 现在的二十四桥是扬州市经过规划重新筑亭台修建的。 整座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 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

电话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乘坐公交107/11/39/40/50路至二十四桥(公交站)下车,步行可达。

门票

免费tips:门票包含在瘦西湖景区门票内。

开放时间

06:30-17: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扬子江北路405号瘦西湖内

10、大明寺

简介

整个大明寺分三个部分,中部是主体寺庙建筑,东部是栖灵塔,西部是园林式的后花园。 寺内最出名的是栖灵塔,塔中供奉着释迦摩尼的舍利子,李白、白居易等也都曾登临赋诗。 从塔顶可俯瞰大明寺,远眺瘦西湖与扬州城风景,每年的12月31日有“撞钟迎新盛典”活动。 每逢各菩萨生日、纪念日,大明寺也会举行法会,具体法会和举行日期可详见官网。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乘坐25路/45路/72路公交车至大明寺公交站下车,步行约316米即可到达

门票

普通票:3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半票:身高1.4-1.5米之间儿童、60-69周岁(含60周岁、含69周岁)老人免票: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儿童、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老人、军人、离休干部、记者等tips:票价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当日实际披露为准。

开放时间

08:00-16: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tips:具体开放时间以景区为准

景点位置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蜀冈中峰平山堂东路8号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7478.html
科技向新丨一块钢的新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