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世界 打开 字新格局 侠

一边是长辈的遗愿,指名你与他的养女结婚。

一边是可汗册封金刀驸马,想将公主许配予你。

如此难题,如何抉择?

郭靖(此沙饰)仰着一张清澈的面庞,掷地有声道:“ 我谁都不会娶!”

只因他早就心有所属,即使心上人被唤作 “妖女” ,也对她坚信不疑。

好在郭靖没信错人,“妖女”来救他了。

一声清脆的“靖哥哥”,唤出他的笑颜。

没有质问没有纠缠,黄蓉(包上恩饰)的手轻轻一提,策马扬鞭,与郭靖一道远离这俗世——这一幕,恰是“大漠孤烟,儿女情长”的具象。

而这江湖,又岂止有儿女情长?

随着潇洒的身影渐行渐远,浓浓的 少年气与“侠”味 弥漫开来。

或许,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金庸江湖来了。

既有梦回童年的刀光剑影、豪侠风范,又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当代解读——

《金庸武侠世界》试图补全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中的每一个人,并且 把“侠”在当下的语境之中提取出新的力量。

一花一木见功夫

漫天黄沙中,江南七怪找到了年幼的郭靖,教他武功,让他报仇。

作为《金庸武侠世界》的第一篇章,《铁血丹心》的开场没有像往常一样,从牛家村的风花雪月讲起,而是单刀直入地搬出小郭靖,果断开启主线。

快节奏 ,是剧集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

伴着郭靖对成长经历的自述,黄蓉、梅超风(孟子义饰)、马钰(王九胜饰)等关键人物悉数登场。

短短半集时间,一个夹杂着恩怨情仇的江湖样貌已初具雏形。

效率十足的叙事节奏更契合当下,当然,也不免让人担忧会失了细节。

好在,《铁血丹心》叙事的底层逻辑 不是删减,而是“重组”

导演藏了一手,他把大家在意的老一辈江湖的线索,藏在了支线之中。

随着完颜洪烈来到包惜弱的房中,镜头的焦点从人脸移到了杨家枪上。

有关于牛家村的记忆,也慢慢铺展于我们眼前。

主线支线不断交织,人物群像愈发丰满。

那些隐喻着厚重历史的细节,也没有被遗忘在叙事的角落。

除了在剧作节奏上煞费苦心,还能清晰感受到,创作团队下了狠功夫来营造“江湖感”——

郭靖在得到马钰点拨后,闭目进入意识世界,在浩瀚星辰中盘旋的飞龙,预示着他与“降龙十八掌”相遇的机缘;

黄蓉施展落英神剑掌时,镜头对准的是被吹起的飞叶与叮叮作响的断骨;

郭靖策马奔腾于旷野,人与壮丽实景融为一体,绿野、江水、山风,汇成一片辽阔天地……

金庸先生笔下绮丽恢弘的江湖,通过高密度叙事与镜头语言被重新构建于当下。

一言一行见侠义

为什么金庸先生的作品历久弥新?

也许源于刻在中国人DNA里的那个字眼—— “侠”

小时候,觉得“侠”代表着武功高深,百步穿杨、招招致命,方为大侠。

越长大才越意识到“侠”字的意蕴深厚,武是手段,侠是本质。

追看《金庸武侠世界》,亦有新的感受和解读:

“侠”不止拳脚功夫、仗剑天下,更在于人心。

拿郭靖来说:

大众对于郭靖的印象多为淳朴、刚正、善良。

比如看到乞丐扮相的黄蓉被人为难,郭靖二话不说上前解围。

随后,还大掏腰包请黄蓉吃了一桌的美味佳肴,让她秀了一把“报菜名”的功夫。

还有个细节——

郭靖在给店家钱时,并没有分寸,只知道一锭一锭地往外掏银子。

若不是黄蓉拦着,定要被酒楼狠狠坑一顿。

可见在郭靖心中,“钱财”并不是他在意的事。

他看重什么呢?

——“人心” 二字,并且一旦认定,绝不回头。

酒足饭饱后,郭靖叫住了黄蓉,不但把自己的貂裘给了她,还附上一把盘缠。

要知道此时两人仅仅只有一顿饭的缘分,他甚至连黄蓉的女儿身都不知道,却愿意倾囊相助。

动机仅仅是:他不想黄蓉以后再偷别人的馒头了。

郭靖相信黄蓉不是坏人,或许只是饿了。

瞧, 他憨直的底色,是“相信”

王处一道长看出黄蓉无论是功夫还是心思都远在郭靖之上,甚至透着一股子“邪”劲,提醒郭靖留个心眼。

郭靖只是真诚答道:“我相信黄贤弟绝不会加害我的。”

于是王道长忽然一笑: “少年人无不如此。”

这一份真诚纯粹对于人心的坚信,释放出郭靖这个人物最大的魅力。

所以马钰向师弟描述郭靖时,只用了短短一句“有一副侠肝义胆”。

在路过比武台,看见杨康欺压穆念慈父女时,郭靖会忍不住迎上前去讨一个公道。

也会在杨康遭遇巨变痛失亲生父母后,出手为他挡下致命一剑。

甚至在梁子翁想杀他取血但被洪七公打退后,先自我检讨,说是自己喝了人家的蛇血有错在先,被寻仇实乃正常。

郭靖的一举一动,看似“钝”,其实源自于心思的纯粹与坚定。他始终贯彻自己的道义,坚守内心的原则。

黄蓉以各种山珍海味为酬,请洪七公传授武艺于郭靖。

从不收徒的洪七公答应了,他虽然贪吃,但更吸引他的是郭靖的品性。

降龙十五掌学完,洪七公准备离开,郭靖不顾他的反对毅然跪在地上。

跪,是为了感恩前十五掌的教学,绝非贪图后三掌的秘法。

“而这不就是,亢龙有悔的真谛吗?”

洪七公发自真心笑了,这一刻连他自己也分不清这小子是装傻,还是突然开了窍。

之于当下,郭靖让我感受到一股相信的力量。

他用真心换真情,收获来自于他人的“相信”,种下一言一行,结出饱满的果实。

他这一路不断有贵人相助,他又不断将所获所感传递给更需要的人。

无关金钱名利,人与人之间纯粹的信任不断堆积,构成了为人津津乐道且心向往之的“江湖”。

它沉甸甸的,有人心那么重。

这是所有人的江湖

武侠,从来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丰满的群像。

《铁血丹心》戳我的亮点之一,便在于 直视人的复杂性,力图挖掘出更多人物身上的叙事空间。

比如杨康。

之前未曾发现,杨康的成长过程中充满着 “缺憾” ——

父亲的缺位,师父的忽视,沉浸于过去的母亲……令他不像郭靖一般,从小便知家仇,识大义。

可以说,他的成长过程亦是迷失的过程,需要反复确认自己的存在。

他过着令人艳羡的人生,溺于名利与富贵,却又忍不住追问“我是谁”。

而这一根矛盾的弦,在得知自己姓杨的那个晚上,断了。

他成为了过去的自己最大的敌人。

从旁人的视角看,杨康是认贼作父无可救药之徒;但若从他自己的视角来看,这里充斥着纠结、挣扎、撕裂……

在祭奠生母时,面对丘处机那充满杀意的一剑,他毫不躲闪

也许在那一刻,他是真的想了结自己混沌的半生。

至此,《铁血丹心》 重塑了一个被填满血肉的杨康

他不是单纯的反派,故事里也没有黑白分明的正邪两道,只有在这名为“人性”的深渊中,拼命求生的一个又一个的“人”。

再看我非常喜欢也非常出彩的人物——黄蓉。

即便以现在的目光来审判,她的形象也未曾过时,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

黄蓉出身桃花岛,从小耳濡目染的皆是上等,浑身上下散发着从容与傲气。

敢以小乞丐的模样独自游历人间,便意味着,她不但文武兼优,更有着锐意进取的胆识,在江湖中是能独当一面的存在。

赵王府偷药这段丝滑连招,尽显黄蓉的过人之处:

先用管家设局,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草药骗到手,又用灵鳌步与一众王府高手周旋,掩护郭靖逃跑。

之后在枯井内三言两语拿捏住梅超风,迫使其助二人破局。

一连串输出下来,黄蓉聪颖、敏锐的形象跃然纸上, 生命力旺盛到几乎溢出。

同时,剧情也没有放弃补全她的脆弱与柔软,让这个人物更为鲜活立体——

小乞丐版黄蓉与郭靖萍水相逢,郭靖便掏出全身上下的貂裘与盘缠赠予“黄贤弟”。

面对慷慨到近乎“愚笨”的善意,黄蓉恶作剧般开口试探,想要郭靖的宝马。

下一秒,郭靖就把缰绳递到了她的手中。

黄蓉的脸上第一次浮现不知所措的神情,那层用以自保的娇蛮外壳出现一道裂缝。

如此一位仿佛天地都尽在掌握之中的黄蓉,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无措与柔软,才最让人记忆深刻,亦是这个人物彻底脱离符号,沐浴在阳光下的证明。

种种细节叠加,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个体,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加生动紧密,令人信服。

看了郭靖与黄蓉的相识相知,便懂他们的爱情是相互吸引,而不是依附。

这一路上,他们并肩同行,也保有自我风采。如果说郭靖像大地一样忠厚宽广,那么黄蓉就是桃花,明艳灼灼,生机盎然。

从来不是郭靖带着黄蓉去看天下,而是 黄蓉选择与郭靖一同前行,一道看天下。

各自成章,相得益彰,彼此携手把路越走越宽阔,这是属于人物的魅力,也是《铁血丹心》的魅力。

至此,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金庸笔下的江湖侠影、快意恩仇屡屡被搬上荧幕,且总能让人品出新的余味。

正如《金庸武侠世界》,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武侠世界,让我们看到:

“侠”并不是只有郭靖这一种形象,“江湖”离现在的我们也并不遥远。

常言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可大家经常忽视这句: 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无论大小,亦是“侠”。

就如黄蓉爱读的辛弃疾,他为了一个注定覆灭的理想不懈奔走,用尽一生告诉我们:无论际遇如何,都要聆听内心的声音,坚定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无论多渺小的生命都值得被书写, 将快被束之高阁的“侠”字拉回人间 ,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做的事。

《铁血丹心》聚焦人的复杂与多面,挖掘每个角色的独特魅力,将一幅色彩斑斓、生动鲜活的江湖群像展现到观众面前。

这其中有郭靖黄蓉、有江南七怪、有全真七子、有五绝、有杨铁心、有郭啸天……甚至 有你,有我。

我们可能做不到像郭靖一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可以和他一样试着遵循内心,活得坦荡。

我们可能做不到像黄蓉一样飘逸游走世间,但可以和她一样不依附于别人,活出自我。

江湖从来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侠”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武侠,这是《铁血丹心》的野心。

这野心,如此真诚,如此滚烫。


求金庸小说论文一篇,题目:从韦小宝看金庸小说中侠的演变

金庸笔下有反清大侠陈家洛、粗犷豪放的大侠胡一刀甚至是上升到民族气节层面的郭靖、杨过,其中杨过已经比较人性化了,塑造出这样的侠之后,金庸还能塑造出侠吗?不能了,物极必反,所以他塑造了一个市井小混混——韦小宝,和杨过不一样,杨过的是叛逆,环境造成的叛逆,韦小宝的是滑头,一个市井小混混的无赖,但是这样一个人去深得读者、观众的喜爱,为什么?这是因为韦小宝不再是一个具有侠的精神的活标本,他是一个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生活,不必要什么大侠的清高,他就是一个小混混,是一个普通人,是一次回归,只不过,这个小混混掌握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存之道,这就是一次飞跃!侠之大者,不是舍本逐末的追求表面,而是要看本质和精神,因此韦小宝成了金庸笔下最大的侠!浅谈金庸小说对侠文化的渐进式诠释不记得谁说了句“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家正是造梦的人,自新派武侠小说崛起至今,已经影响了几代华人的成长,是现代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大家百花齐放,或古典,或现代,或沉稳,或轻灵,但武侠小说的本质却始终没变,那就是“武”和“侠”,侠是梦的主角,武是表现侠的方式,究其轻重,侠在武侠小说中的重要性应更甚于武。 放眼新派武侠名家,将“侠”这个字的层次、意义阐述得最完整的当属金庸,何出此言,请看下文。 金庸的“侠”始于《书剑恩仇录》,在这部金大师的开山之作里,侠是后天的教化,是教育在人性的白纸上留下的墨迹。 且看陈家洛,此人除了在“反清”的大节上能站住脚外,其他方面丝毫未表露出侠的本色,不敢向翠羽黄裳表露真情,轻易相信乾隆的花言巧语,将心爱的女人拱手相让,决不是敢做敢为或者说有做为有所不为的侠客。 陈的那点侠气实际来自袁士霄的教诲和红花会群雄的耳濡目染,若不是大环境如此,他在大是大非的关头恐怕很难稳得住。 对陈来说,骨子里的贵公子气质是无法改变的,心气高而浮躁,自以为是,心胸便如江南的水道般九曲十八弯,若不是有个成长的好环境,恐怕也只是个纨绔子弟。 一套“百花错拳”便显露了陈的本质--华而不实,也意味他一生的决定多数都是“错”,百花又如何,终究是表面的东西,陈有无数提升自己“侠层次”的机会,却一一将其浪费,他这个侠做得够可怜的,甚至不如其他红花会的兄弟--如文泰来。 估计金老的本意是将陈塑造为与凡人一般有着内心争杂的侠客,但并未成功,读者根本无法从自身出发理解陈做出的错误选择。 这个侠,姑且称之为“山是山,水是水”。 到《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里,侠已进化为一种本质,无需培养,天生便存在。 胡一刀年轻时在怎样的环境下长大不得而知,但背负家族冤屈却依然能严守秘密,依旧豪爽,博得“辽东大侠”的美誉,想来是因为胡家历代传下来的侠气,在任何时候都不改本色。 胡斐更是如此,自幼父母双亡,由平四抚养长大,一个灶下烧火的小厮能教他多少做人的道理,胡斐之所以成为大侠,乃是骨子里便有侠气,在商家堡就开始发光,其后更是大放异彩,他这个侠与读书识字无关,与周边环境无关,胡家的子弟一生下来就是侠客。 再到金庸奠定新派武侠宗师的《射雕英雄传》,侠依然是天生的,只是郭靖更多了分民族大义。 胡斐虽不喜与朝廷中人结交,但并不是反清的斗士,郭靖则不同,为国为民战至流尽最后一滴血,不愧“侠之大者”的名号。 其实,两者都面对外来豪强,只是清朝已打进了关内而元朝还在襄樊城外而已,在面对外族侵略的态度上,郭靖比胡斐更高出一个层次。 这几本书中的侠,我将其称为“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因为他们只存在于理想中,现实社会里很难找到,尤其是郭靖,对侠之一字的诠释简直完美无缺,已经有些神化了,难怪倪匡对他不予置评。 再来看《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杨过和令狐冲都属于后天的侠。 杨过是遗腹子,母亲也死得早,初一露面便是个地道的小无赖,好在还有郭靖的教诲。 连他自己也承认,如果不是有郭靖引路,只怕早已入了歧途,杨过成为侠的转折点就是在蒙古军营中郭靖拼死相救的时候,是郭靖的侠气感染了他,使之成为一代“神雕大侠”。 令狐冲则自幼为君子剑岳不群收归门下,虽然岳是个彻底的伪君子,但很懂得掩饰,所以教出来的弟子还是不差的,门下不乏有骨气的好汉,令狐冲就是其中的代表,只是在正邪之间经过艰难的选择后,终于放弃了师父而选择了侠义。 其实令狐冲并不能算完全的侠客,他是个散人,如果不是涉及师门和自己的诺言,恐怕很多事情他不会管,他从头到尾都被外界所逼迫,包括这个“侠”字也是被逼出来的。 杨过和令狐冲依然“山是山,水是水”,只是这山非那山,所有心理的转变都合情合理,完全为读者理解和喜爱,这两人也是金老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两个侠客。 接下来是《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又是个天生的侠客,他幼年的成长环境在极北的冰火岛,在父母和义父的教导下长大,张翠山固然是一身侠气,殷素素就难免有些邪味,即使与张翠山成婚后有所改变,但还是有点邪,而谢逊就完全是个邪派人物,再这三个人里,似乎张翠山的地位最低,所以张无忌的幼年教育应该是正邪交杂,但全书中他都是一派侠义本色,不能不说是天生的。 只是张无忌这个侠虽是天生的,情感却更类似于普通人,更贴近现实生活。 这也叫“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不过看起来已经有点像山水了。 到《天龙八部》和《侠客行》金庸来了个大突变,将侠又提到一个更遥不可极的高度。 萧峰不仅是大侠,更是金庸书中第一英雄,如果说郭靖是民族主义的卫士,那萧峰就是国际主义的英雄,他已不限于以杀止杀,而是为和平和战斗。 固然,他身世的复杂性使他无法选择辽还是宋,但最后他将断箭插入胸口而不是置身事外两不相帮时,所凭的仍是一贯的侠义精神,一贯的英雄气概。 段誉、虚竹和石破天的境界就更高,已经将侠与佛拉近了距离,个人的血海深仇都可以不计较,自己的存在完全是为了他人的幸福,段誉和虚竹是有相之佛侠,而混混沌沌的石破天则是无相之佛侠。 “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在此已达最高境界,因为山高不见峰,水深不见底,是完全的理想化产物,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 经历了以上几个阶段后,侠始终要回到生活中来,但如何再有突破呢?在《鹿鼎记》中可以找到答案。 韦小宝,一个小流氓,将侠的概念带进了真实的世界。 在现实世界里,做侠客比做什么都难,外界的因素太多了,时刻在影响侠客的抉择,一不小心,侠客就成了狗熊。 但韦小宝不怕,他本来就是狗熊,什么都做得出来,社会上他这种人到处都有,只是他集中了许多小人的长处,掌握了更多有效的手段,对他来说,侠义仅仅只是不背叛朋友而已,除了这点很坚决,其他都无所谓。 而这点残存的侠义是从哪里来的?听说书听的。 极大的讽刺,侠只存在于书中,韦小宝此人实际上是对“侠”存在的环境--中国几千年文化和历史的反思。 在这样的历史文化里,真正的侠客只是个理想,人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做点有利于他人的事,为“侠”保留一件残破的外衣。 山依旧是山,水依旧是水,这等山水四处可见,经历了出世和入世的“侠”再如何发展,金庸自己可能也不知道,所以他封笔了。

我的毕业论文是写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谁能给我些建议?谢谢了

侠义精神给风起云涌,快意恩仇的金庸小说写学理性的文字解述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好在金庸的小说并不如同旧文学时期的武侠小说,而有了它独特的文风和思想蕴含。 使得今天我要谈得这一范畴能轻易找到一种以文化为中心的角度去阐述。 金庸的小说侧重于一个“侠”字,所以就不得不先提及金庸笔下几个脍炙人口的主角,他们往往都是从乱世之中成就侠名的英雄,或是在列强蜂起,武林大乱,民不聊生,外患内忧不断的两宋,或是在时局跌宕,各地为王的明清之交,因而诞生了萧峰、郭靖、杨过、张无忌、袁承志等等历经风雨后终成伟名的侠士,所以把《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列为金庸最具盛名的代表作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几部小说中的主角已经突破了旧武侠小说中传统侠客的作用不仅限于行侠仗义,更是要进一步为国家与民族而出生入死,退一步为了天下苍生而奋不顾身,这也是儒教伦理所规定的侠之大着素有的风范,不知不觉中,这样具有一定限制的儒教伦理已经成为了金庸武侠小说的精神龙骨,撑起了金庸笔下庞大的武林社会和政治王朝。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是一位典型的儒家大侠,他是一个有道德标准的人,所以从一开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已经有了最原始的标准。 这样的一个侠客是值得尊敬的,但是这个人物缺乏他的个性,这就是儒教的限制所在之一,所以在“射雕三部曲”的第二部《神雕侠侣》中,金庸塑造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个偏激、反叛的性情中人——杨过。 与传统的郭靖不同,杨过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从儒教的观念来看,杨过或许没有郭靖那么值得人们尊敬,但他也有过为了守住襄阳城而奋勇杀敌,为了不违背良心而放下血海深恨于千军万马中救出郭靖,虽然易地而处郭靖也会这样做,但郭靖这样做是因为儒教伦理的影响,是最初它的六位师父和丘处机等人帮他建立的一个世界观,而杨过却是情之所至的流露,所以最后他不是像郭靖那样一辈子守在襄阳城,而是与小龙女幽居古墓,不闻人间之事。 杨过是一个典型的道家之侠,这样的侠义明显要比郭靖来得更潇洒豪放,不愧称之为“西狂”。 从《神雕侠侣》中就已经看到金庸对这种儒教伦理是拒绝的,嘲讽的,所以他的后期小说的思想已渐渐倾向于佛教,这时期中他最杰出的作品《天龙八部》于此诞生了,这是一部“以佛教的透彻智慧正面观照大千世界,以大慈悲,大法力来化解人世无穷冤孽的真正杰作”。 (何平语)八部天龙,各属欲界,尽管业报不一,但终入轮回,渐然俱尽。 小说中为恶之人必有为恶之因,为善之人必有为善之果,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苦恼和孽缘,然而业报不一,冤冤相报,最后在佛学的智慧海中落叶归根。 小说中的主角萧峰最后却仍然没有从儒教伦理中解脱出来,然而小说结尾处他出于对汉人契丹“杀来杀去,不知何日方了”的恐惧,终于从儒教伦理中跨出一步为天下百姓的生命而不得已以下犯上劫持了耶律洪基,但最后他却仍退一步回到了儒教伦理并只能引箭自裁,被扼杀在儒教强烈的汉人中心主义和汉人正统论之下。 萧峰之死,为金庸所有的侠者故事打上了句点。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杨过小时候住在桃花岛的时候,黄蓉就教了他这样一句话,结果这句话最后改变了杨过生命中很多瞬间。 然而金庸封笔退隐江湖之后,武林中却很少再出现真正的侠之大者,那些生生死死的悲壮也再未出现过。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

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金庸小说中的大侠,基本上都是民族英雄,国仇家恨的...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7848.html
黄牛降价 中酒协发声 茅台出招控货 飞天茅台批价再跌百元
针对半导体 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美推新规限制对华高科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