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半导体 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美推新规限制对华高科技行业投资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 杨沙沙】美国财政部21日公布一份165页的草案,意图限制对中国高科技行业投资。外媒猜测,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对华投资限令可能在今年年底前生效。国内专家认为,华盛顿此举将加速美国对华在高科技领域的“脱钩断链”,但也会激发中国强化自主科技创新的决心。

5月11日,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展出的大规模量子云算力集群。(视觉中国)

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

美国财政部上周五发布的草案名为“拟议规则制定通知”(NPRM),旨在限制美国实体在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三个高科技领域对华投资,并列出了详细的规定。去年8月10日,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令,要求限制美国在上述领域的对华投资,并命令美财政部制定可实施的政策措施。根据上周五的声明,美国财政部将进一步公开征求意见,在8月4日这一截止日期后,公布最终的实施细则和生效日期。

据彭博社报道,这份草案重点是遏制中国在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能力。美财政部表示,其提议的新规将限制对“下一代军事、情报、监视或网络能力”至关重要技术的境外投资。彭博社认为,这份草案表明,华盛顿越来越关注人工智能。美国财政部一名高级官员在电话会议上宣称,美国政府希望阻止中国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用于武器定位或位置追踪。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根据美国财政部的规定,受限制的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可转股的债务融资、绿地投资,以及作为有限合伙人的出资等。违反规定的人可能受到刑事和民事处罚。

《纽约时报》的文章声称,这份草案旨在遏制美国对中国关键技术行业的新投资,这些投资可能用于增强中国的军事实力。该报同时称,在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之际,美国政府的做法进一步激化了与北京的经济关系。

美国“脱钩断链”遭中方强烈反对

在拜登签署上述行政令之前,美国参众两院多次推动立法限制对华投资,但却存在不少分歧。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张秋菊在一篇署名文章中分析认为,拜登所在的民主党无法完全掌控两院,为继续推进投资审查,只能通过总统签署行政命令的方式,绕开国会,来实现对华投资的限制。而作为行政令的主要执行部门,美国财政部在拜登签署该行政令的当天就发布了“拟制定规则的预先通知”(ANPRM),开始征求企业和公众意见,起草细则内容。

美国的科技霸凌行径多次遭到中方强烈反对。中国商务部去年8月10日就曾表示,美方限制本国企业对外投资,打着“去风险”的幌子在投资领域搞“脱钩断链”,严重背离美方一贯提倡的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决策,破坏国际经贸秩序,严重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将保留采取措施的权利。中国外交部同日表示,中方对美方执意出台对华投资限制措施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专家:激发中国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根据彭博社此前报道,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去年曾声称,“这些控制措施不会广泛影响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因为限制的“针对范围狭窄”,并将集中在“几个行业,特别是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美国荣鼎咨询去年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美国对华投资降至年均100亿美元,而2005年至2018年,这一数据为140亿美元。2022年,美国对华风险投资降至13亿美元,创10年来新低。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2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最新举措意味着美国限制中国发展,从出口管制进一步延伸到投资限制上,这将加速其对华在高科技领域进一步“脱钩断链”。他认为,美国限制投资的做法将干扰中美企业间的正常经贸与投资活动,破坏中美之间正常的科技交往,破坏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有损全球创新动能。

另外,有业内观点认为,美国的做法可能会形成示范效应,或刺激美国盟友加快推进对华投资限制。

然而,美国的对华投资限制并不能禁锢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反会进一步激发和强化中国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将打压政策限制在这三个领域,从而让中国更清晰地认识到,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将为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底层支撑,因此,更需要在这些领域下功夫,扎实推进自主创新。

项立刚说,中国发展高科技,当然需要国际资金的参与,但是主要依靠的仍是中国国内资金和政策环境的支持。近日,中国出台《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企业重组等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项立刚说,这体现了国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各环节的研发活力,不断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在近日召开的2024北京智源大会上,针对《环球时报》记者提问,美国对中国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封锁,是否会对国内人工智能研发等产生进一步影响?有专家表示,“影响肯定会有”,但国内相关企业一直努力建设人工智能领域的生态,包括底层的基础设施等,“相信一段时间后,我们可以建立完全自主的生态。”


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未来人工智能将有可能进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协助人类完成此前被认为必须由人完成的智能任务。

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和互联互通,在不远的未来,人们将不仅生活在真实的物理空间,同样生活在一个数字化、虚拟化的网络空间。 在这个网络空间中,人和机器之间的界限将被空前淡化,换言之,网络空间中的每个个体既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一个人工智能。 另外,在真实的物理世界中,人工智能又不必具有类人的形态,这使得人工智能将有可能从更多的角度进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协助人类完成此前被认为必须由人完成的智能任务。

在生产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未来人工智能有望在传统农业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遥感卫星、无人机等监测我国耕地的宏观和微观情况,由人工智能自动决定(或向管理员推荐)最合适的种植方案,并综合调度各类农用机械、设备完成方案的执行,从而最大限度解放农业生产力。 在制造业中,人工智能将可以协助设计人员完成产品的设计,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中高端设计人员短缺的现状,从而大大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设计能力。 同时,通过挖掘、学习大量的生产和供应链数据,人工智能还可望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效率。 在理想情况下,企业里人工智能将从产品设计、原材料购买方案、原材料分配、生产制造、用户反馈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支持,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和升级。

在生活服务方面,人工智能同样有望在教育、医疗、金融、出行、物流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例如,客服机器人可协助医务人员完成患者病情的初步筛查与分诊;医疗数据智能分析或智能的医疗影像处理技术可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并通过可穿戴式设备等传感器实时了解患者各项身体指征,观察治疗效果。 在教育方面,一个教育类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承担知识性教育的任务,从而使教师能将精力更多地集中于对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金融而言,人工智能将能协助银行建立更全面的征信和审核制度,从全局角度监测金融系统状态,抑制各类金融欺诈行为,同时为贷款等金融业务提供科学依据,为维护机构与个人的金融安全提供保障。 在出行方面,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已经取得了相当进展。 在物流方面,物流机器人已可以很大程度替代手工分拣,而仓储选址和管理、配送路线规划、用户需求分析等也将(或已经)走向智能化。

平台、算法以及接口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核心技术的角度来看,三个层次的突破将有望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分别为平台(承载人工智能的物理设备、系统)、算法(人工智能的行为模式)以及接口(人工智能与外界的交互方式)。

在平台层面,当前大多数人工智能依赖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计算设备加以实现。 传统计算机的核心CPU(中央处理器)主要面向通用计算任务设计,虽然也可兼容人工智能所面对的所有智能任务,但效能相对较低。 随着各行各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激增,研发更适合人工智能的高效能平台正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需求,因特尔、谷歌、英伟达、寒武纪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设计新型的智能处理器为切入点,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未来的人工智能将必然需要面对种类繁多且特点各异的智能任务,在各类处理器的基础上设计新的计算架构,并实现一个能服务于不同企业、不同需求的智能平台,将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此外,当前进展迅猛的量子计算技术尤其是量子计算机的实现,也有望在将来为人工智能提供突破性的计算平台。

算法决定了人工智能的行为模式,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即使有当前最先进的计算平台作为支撑,若没有配备有效的算法,只会像一个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的人,并不能算真正具有智能。 面向典型智能任务的算法设计,从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诞生时起就是该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 可以想象,智能算法在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中仍将处于中心的位置。 但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天的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隐藏在象牙塔或各种科研机构的学术研究,而是已经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和我们真实生活的社会、物理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联系。 而无论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社会、国家而言,亦或是对于作为个人而言,我们的文化、语言、生活、行为习惯都是在不断演变的。 能否改变过去完全由手工输入计算机程序的算法实现方式,令算法通过自身的演化,自动适应这个“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的物理世界?这也许是“人工”智能迈向“类人”智能的关键。

沟通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行为,也是人与人之间协作的基础。 在虚拟的数字化空间中,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分解正变得模糊。 换言之,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一个中文聊天机器人也许比一位外国友人让我们觉得更容易沟通。 因此,在一个人工智能协助人类完成大量智能任务的未来社会中,如何实现人机的高效沟通与协同将具有重要意义。 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是实现人机交互的关键技术之一。 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已在语音识别方面实现了可商用的产品,自然语言理解则有望在一些典型应用领域,如智能客服率先取得突破,但走向全面的人机相互理解仍是当前的一个技术难点。 另外,不采用自然语言,而是直接通过脑电波与机器实现沟通,即脑机接口技术,也已有相当进展,目前已经大体可以实现用脑电波直接控制外部设备(如计算机、机器手等)进行简单的任务。

人工智能无论是在核心技术,还是典型应用上都已出现爆发式的进展。 随着平台、算法、交互方式的不断更新和突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主要以“AI+X”(为某一具体产业或行业)的形态得以呈现。 在不远的未来,智能客服(导购、导医),智能医疗诊断、智能教师、智慧物流、智能金融系统等都有望广泛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智能系统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应行业或职业的消亡,而仅仅意味着职业模式的部分改变(如减少教师教授书本知识的时间),即由以往的只由人类完成,变为人机协同完成。 因此,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值得大家期待。

如何评价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纳入下一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我国进口最多的不是石油,而是芯片。 半导体技术大多掌握在美日韩台手中,我们想追上已经很难。 要想弯道超车,必须在新技术上有所突破。 目前,我国在量子通讯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在量子计算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差距很大,约十年到二十年左右。 把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提升到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是势在必行的。 倘若未来的计算机都是量子的,那这一块我们必须有人才的积累。 希望我们国家在新科技上有望后来居上!

劳动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知识密集型工业各有什么特点

1、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是指单位劳动占用的资金数量较少,或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那一类型的经济活动。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中,或劳动消耗所占的比重较大,而物化劳动消耗(主要是指固定资产转移的部分,一般不包括作为劳动对象的原材料、燃料等的转移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小。 2、资源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亦称“土地密集型产业”。 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需要使用较多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才能进行生产的产业。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泛指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土地、原始森林、江河湖海和各种矿产资源。 虽然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创造了巨大财富,但对资源环境不合理地开发和使用,也付出沉重代价。 3、资本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需要较多资本投入的行业、部门。 又称资金密集型产业。 如冶金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制造业等重工业。 技术装备多、投资量大、容纳劳动力较少、资金周转较慢、投资效果也慢。 4、知识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依靠和运用先进、复杂的科学技术知识、手段进行生产的产业。 比如原子能工业、宇航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等。 这类产业的特点是设备、生产工艺等建立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科技人员在职工中的比重大,劳动生产率高,产品技术性能复杂。 扩展资料:除了上述几种之外,还有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亦称知识密集型产业。 介于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之间的一种经济类型的产业部门。 属于高技术产业部门。 其特点是单位劳动力占用资金比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比资金密集型产业少。 在生产结构中,技术知识所占比重大,科研费用高,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高,产品附加价值高,增长速度快。 包括新兴的电子计算机工业、机器人工业、航天工业、生物技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劳动密集型网络百科-资源密集型产业网络百科-资本密集型网络百科-知识密集型产业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7856.html
金庸武侠世界 打开 字新格局 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