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日前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加快解决工薪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稳定工薪收入群体住房预期。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多种方式,推进城中村改造,切实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超大特大城市辖区内的山区县(区),打造一批具有隔离功能的旅游居住设施,升级一批医疗应急服务点,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提升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个人所得税改革对工薪阶层影响(请举案例说明)
摘 要 中国已经加入WTO,市场经济日益繁荣,个人收入也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个人所得税负担也就明显加重。 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那么如何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通过筹划,减轻税负,使揣入自己腰包的钱更多,也就成了这些纳税人急需面对的问题。 本文就以此为背景展开讨论,具体介绍了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及必要性,个人所得税主要涉税项目的纳税筹划。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纳税筹划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的来源和形式日趋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与之相应,财政收入中来源于个人所得税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维护切身利益,减轻税收负担的角度出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纳税人的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使纳税人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税负,获得最大收益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1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及必要性目前许多纳税人已从过去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采取各种方法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发展为积极地通过纳税筹划来减轻税收负担。 但是,纳税筹划在某些人的观念意识中往往和投机取巧联系在一起。 同时有人不解:“纳税筹划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进行,但筹划本身是不是违背了国家的立法精神和税收政策的导向呢?纳税筹划可取吗?”在这种背景下,正确引导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对我国纳税人及税收经济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很有研究必要。 1.1 纳税筹划有利于激励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初衷是为了少缴或缓缴税款,但纳税人的这种安排采取的是合法或不违法的形式,这不仅“钻”了国家的财税政策空子,而且学到了财税政策,法规知识。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纳税筹划的效果,纳税人还会自觉不自觉地进一步钻研财税政策、法规,从而进一步激励纳税人提高政策水平、增强纳税意识、自觉抑制偷、逃税等违法行为。 1.2 纳税筹划可以节减纳税人税收纳税筹划通过税收方案的比较,选择纳税较轻的方案,减少纳税人的现金流出或者减少本期现金的流出,增加可支配资金,有利于纳税人的发展。 纳税筹划可避免纳税人缴纳“冤枉税”。 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全过程是税法体系不断健全的过程,税法的健全伴随着税法的日益复杂,如果对税法研究得不透,就既有可能漏税,也有可能多缴税。 2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现状与原因分析2.1 现状分析近几年来,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人数越来越多,纳税人数超过了任何一个税种,对个人收入征税的范围涉及11个项目之多,于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就应运而生。 但是我国目前对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研究很少。 纳税筹划,在以前总会被人们认为是消极的或不正当的行为,认为纳税筹划就是进行巧妙偷税、逃税或骗税。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纳税筹划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开始考虑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问题了。 于是纳税筹划税务代理机构也诞生了,而且发展趋势非常好。 但是由于税务筹划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很短,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在我国还尚属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2.2 原因分析随着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大,纳税人偷逃税款的空间越来越小,况且偷逃税款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因而对纳税人来说,应将重点放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上,而不是偷逃税款上。 但是面对众多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税务部门不断下发的各种税收政策“解释”,居民个人往往感到无助。 因为税收政策量多、繁杂且变化较快,个人对一些税收法规根本不了解。 在税法规范的前提下,纳税人选择不同的方案带来的税负轻重是不同的。 个人所得税通过合理筹划才可以让纳税人节约税收成本,减轻税负。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听到群众的抱怨:“好不容易挣了一笔钱,可是扣税以后,就明显少了许多。 ”因此,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合理避税、节税就成了不少市民关心的话题之一。 3 个人所得税涉税项目的纳税筹划3.1 筹划思路首先,制定合理避税计划。 就是通过对现行税法的研究,对个人在近期内收入情况的预计作出的收入安排,通过收入的时间和数量,支付方式变化,达到降低名义收入额之目的,进而降低税率档次,以降低税负或免除税负。 其次,采取合理避税策略。 个人所得税的合理纳税筹划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①提高职工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②均衡各月工资收入水平;③抓住一切可以扣除费用的机会,并且能充分利用;④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3.2 主要涉税项目的筹划应用3.2.1 工资薪金所得的筹划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采取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使得收入越高,适用的税率越高,税收负担也越重。 在每一级的边缘地带,收入可能只相差一元,但是所承担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负担就会相差很大。 不过,通过采取一定的合法的手段进行筹划,可以避免此类不公平的发生。 具体方法有很多,主要有:(1)均衡收入法。 个人所得税通常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如果纳税人的应税所得越多,其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就越高,从而纳税人收入的平均税率和实际有效税率都可能提高。 所以,在纳税人一定时期内收入总额既定的情况下,其分摊到各个纳税期内的收入应尽量均衡,不能大起大落,以避免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2)利用职工福利筹划。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在各档税率不变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减少自己收入的方式使得自己使用较低的税率,同时计税的基数也变小了。 可行的做法是可以和单位达成协议,改变自己的工资薪金的支付方法,即由单位提供一些必要的福利,如企业提供住所,这是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的有效方法。 此外企业可以提供假期旅游津贴,企业提供员工福利设施,提供免费午餐等等,以抵减自己的工资薪金收入。 对于纳税人来说,这只是改变了自己收入的形式,自己能够享受到的收入的效用并没有减少,同时由于这种以福利抵减收入的方式相应地减少了其承担的税收负担。 这样一来,纳税人就能享受到比原来更多的收入的效用。 3.2.2 劳务报酬所得的筹划我国关于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但是对于一次性收入偏高的的情况实行加成征收,实际上也就等于是三级的超额累进税率。 劳务报酬所得有自己的特点,下面针对其特点,进行纳税筹划的分析。 (1)次数筹划法。 与工资薪金所得不同,劳务报酬所得征税是以次数为标准的,而不是以月,所以次数的确定对于交纳多少所得税款至关重要,这也是对于劳务报酬所得税进行筹划时首先考虑的一个因素。 劳务报酬是以次数为标准的,每次都要扣除一定的费用,所以说在一个月内劳务报酬支付的次数越多,扣除的费用也就越多,其应交纳的税款就越少。 所以纳税人在提供劳务时,合理安排纳税时间内每月收取劳务报酬的数量,可以多次扣除法定的费用,减少每月的应纳税所得额,避免适用较高的税率,使自己的净收益增加。 (2)费用抵减法。 即通过减少名义劳务报酬所得的形式来筹划,将本应由纳税人负担的费用改由业主承担,以达到减少名义劳务报酬的目的。 3.2.3 稿酬所得的筹划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同一作品(文字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不论出版单位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该作品再付稿酬,均应合并其稿酬所得按一次记征个人所得税。 若作品是数人合作完成的,那么对于个人所得税的计征,根据每个人得到的稿酬分别扣除费用计征,经过筹划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纳税人应尽可能避免一次性取得大额收入,在合法的前提下,将所得均衡分摊或分解,增加扣除次数,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在实行累进税率时,还可以避免档次爬升现象的出现。 3.2.4 个体工商户的纳税筹划个体工商户和合伙企业以及个人独资企业,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收入减去发生的成本、费用。 因此,合理扩大成本费用开支,降低应纳税所得额是个体工商户进行税务筹划的主要方法。 个体工商户利用扩大费用列支节税的方法主要有:尽可能地把一些收入转换成费用开支,如水电费、电话费等,在税前列支;使用自己的房产经营,可以采用收取租金的方法扩大经营费用支出;同时自己的房产维修保养费用也可列入经营费用支出,这样就扩大了经营费用支出。 3.2.5 其他所得的纳税筹划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筹划可以利用税收上的优惠进行筹划,将个人的存款以教育基金或者其他免税基金的形式存入金融机构,以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并且能够很好的安排子女的教育和家庭的生活费用。 财产租赁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纳税筹划与稿酬相似,也是利用了每次收入不足4 000元,可以抵扣800元费用的筹划思路,这种筹划方式比抵扣20%的标准要节税许多。 财产转让所得应充分利用免税项目,比如个人投资者买卖股票或基金单位获得的差价收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均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至于偶然所得的纳税筹划,因为税率是一定的,所以可以利用捐赠扣除一部分金额,减少纳税基数,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文献1 刘志耕,帅晓建.纳税筹划谈何容易[J].财务与会计,2005(2)2 陈俊元.个人理财税收成本[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4(34)3 静雅婷.企业发放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筹划[J].税收征纳,2004(2)4 范小平.谈纳税人实施税收筹划的途径和注意事项[J].商业会计,2005(2)5 朱青.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筹划要略[J].涉外税务,2004(9)6 漆婷娟.税收筹划的三个理论问题探讨[J].江西财税与会计,2003(10)7 杨林.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路径选[J].财政与税务,2004(1)8 周佩.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稿酬所得纳税筹划[J].西华大学学报,2004(11个人所得税作为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一个税种,从其产生到现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并已成为很多经济发达国家主要的税收来源之一。 我国自1980年首次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其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这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向悖。 因此,有必要对以调节收入分配,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设立宗旨的个人所得税体制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完善。 本文旨在针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若干主要不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刍荛之见。 首先,通过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发展历程的回顾及其功能发挥情况的考察,进而分析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发展趋势,阐明了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选题背景,并点明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其次,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税制模式、课税范围、起征点、税率设置及税收征管与世界其他国家有关个人所得税法概况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在以上诸方面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笔者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下一步改革的基本构想:在税制模式方面,应走“分类所得税制模式→混合所得税制模式→...【论文题纲】 摘要 3-4Abstract 4-61 导论 6-181.1 选题背景 6-121.2 研究意义 12-161.3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16-182 世界各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概况 18-282.1 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 18-192.2 个人所得税的课税范围 19-202.3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免征额与费用扣除 20-222.4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设置 22-242.5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制度 24-283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现状与不足 28-443.1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 283.2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课税范围 28-303.3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免征额与费用扣除 30-333.4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设置 33-363.5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制度 36-444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下一步改革的构想 44-614.1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方面的改革 44-464.2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课税范围方面的改革 46-484.3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起征点或费用扣除方面的改革 48-524.4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率设置方面的改革 52-544.5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方面的改革 54-615 结论 61-63参考文献 63-66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2006年,在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1600元,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减少2000余万人的情况下,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其增幅超过了17%,总收入达到2452亿元,创下了历史水平新高。 虽然国家税务总局将增长的原因归结为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税务机关对税收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但无论如何,这部分税收负担实实在在地落在了仅占工薪阶层26%的所谓中高收入人群的头上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此,该为哪些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该缴多少,以及如何保证在依法纳税的同时维护好纳税人自身利益等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利用国家税收减免税规定和税收优惠政策,做好个人所得税的筹划工作,切实减轻中高收入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以保障这类收入人群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扩大需求,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需要。 大胆投资 了解税收优惠政策税收筹划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它要求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有关的减免税条款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来实现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要用好用足税收筹划这一节税工具,必须深入了解和分析具体的减免税条款以及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自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体现对纳税人的支持、鼓励和照顾,国家对纳税人因特定行为取得的所得和特定纳税人取得的所得给予了一系列税收优惠,具体包含免税、减税、税项扣除和税收抵免等四个方面,其中与广大工薪阶层纳税人密切相关的条款大致有: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的金融机构为个人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个人领取原来提存的上述款项及其利息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取得的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的其他专项储蓄存款或储蓄性专项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合理理财 减轻工薪层税收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应以均衡各期收入、降低名义收入、保持实得收入不变,进而降低适用税率档次为目标。 其主要方法有:分拆所得,降低适用税率、提高优惠等级。 在我国现行税制中,由于税率分级和优惠分等都存在临界点,因此,每当临界点被突破,随所适用的税率相应提高或税收优惠的相应减少,都会使应缴纳的税款增加。 因此,分拆应税所得,使其尽量靠近税前扣除额或税率分级临界点可以起到节税的目的。 这类收入主要包括一次性获得的全年奖金或劳务报酬所得等。 例如,年终奖金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纳税。 计税时该奖金以除以12个月得到的商数来确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以这种方法计算应纳税额与作为“一次性取得属于数月的奖金”相比适用的税率会更低,可直接减少应纳税款。 对于政府行为的一次性补发工资,在计税时也可以将补发当月起到实际发放当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加上补发的工资数进行平均,计算出每月的工资,寻找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再以实际发放当月的工资总额作为应税收入额,计征个人所得税。 这种计税所用的税率比按实际发放的当月工资总额为基数适用的税率要低,也能减少应纳税款。 转化所得或转化所得类型。 把现金性工资转化为提供福利,即通过提供各种补贴,降低名义收入,比如提供免费工作午餐、住房补贴、手机话费补贴、交通补贴、特殊岗位津贴等,这样既可以增加员工福利,又可少缴个人所得税。 此外,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是5%-45%的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是 20%的比例税率,利用税率的差异进行纳税筹划,合理选择用工关系,通过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的转化,也可以起到节税的效果。 增加税收减免额。 对于个人所得税来说,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费都是可以在收入中抵免的。 特别是合理增加每个月的住房公积金,可以起到降低适用税率、节约税收支出的作用。 住房公积金是由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或上一年度12月份的基本工资乘以规定的提取比例得到的。 由于根据上年度数据计算得到的公积金在本年度中按月扣减,不受本年度的工资增长的影响,但工资增长部分少计的公积金允许在本年度末做一次性的补缴,那么如果年末收入较多时,可以通过此项公积金补缴,增加年末该月的个人所得税税前可抵扣金额,实现降低税款。 此外,按照公积金有关文件规定,职工个人与其所在单位,各依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同一比例,按月缴存住房公积金。 职工个人每月缴存额等于职工每月工资总额乘以个人缴存率,单位每月缴存额等于该职工每月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存率,两笔资金全部存入个人账户,归职工个人所有。 由于住房公积金缴存额可从工资总额中作税前扣除,免纳个人所得税,还在不增加单位负担的情况下,提高公积金计提比例,减少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从而提高职工的实际收入水平。 但应注意的是,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标准缴付的“三费一金”则应计入年所得范围内,需依法纳税。 利用捐赠抵减避税。 为了鼓励高收入者对公益、教育事业做贡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只要捐赠额未超过其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的30%的部分,就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这就是说,在个人捐赠时,只要其捐赠方式、捐赠款投向、捐赠额度符合法律的规定,就可以使这部分捐赠款免缴个人所得税。 该政策实际上是允许纳税人将自己对外捐赠的一部分改为由税收来负担。 该条款的立法宗旨很明确,就是要引导纳税人的捐赠方向,将其引入公益、救济性质,从而为社会和国家减轻负担。 对于个人来说,则可以通过公益、救济性捐赠将一部分收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从而达到抵免一部分税收的目的。 [PPT] MPA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文件格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HTML 版古今中外的公共管理实践,如实际政府部门的政策与管理,国外的政府改革、当前我国的政府 .... 刘晓方. 国际税收竞争中的我国个人所得税比较研究. 钟绪林. 论文标题 /newweb/ppt/
广州五改二是什么意思
广州五改二的意思如下:
广州市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优化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的通知》,提出了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实施区域范围,二手房增值税免征期“5年改2年”,非户籍人口首套房购置纳税社保年限从5年收缩至2年等政策。
1、 贯彻和顺应政策导向
《通知》一方面贯彻落实7月24日政治局会议关于“适应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不管是供求关系,房地产前景和房价预期,还是买房行为,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不是周期性的变化,而是趋势性的变化。 因此,过去长期过热时期,以紧缩、需求端抑制为特征的调控政策,都不再适用了,都要退出了。
2、 供需两端同步发力
除了需求端的激励政策外,另一方面,此次新政基调依旧坚持房住不炒,“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供需两端同步发力,突出供给侧改革。 在需求端释放潜力购买力的同时,以供给适应需求,以需求牵引供给,让供求保持稳定和平衡,避免行业和市场大起大落。
比如,此次政策提出的旨在补短板的城中村改造,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住房和配售保障性住房发展,从而加快解决工薪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等等。
3、 政策坚持有作为有所不为的导向
住房供应弹性小(增量供应少,以存量为主),就业集中、需求大的中心区四区坚持原有的限购政策,通勤便利、新广州人置业的次外围区白云、番禺靠近中心区且供应较少的部分区域业坚持了原有的限购政策。
旨在打造大湾区创业创新、宜居宜业平台的南沙,尽管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下行很快,去年销售量下跌幅度非常大,库存周期也长,但依然坚持限购,去房地产依赖,为产业和人才集聚创造条件。
4、 促进商品房流通和循环
二手房增值税免征期“5年改2年”,非户籍人口首套房购置纳税社保年限从5年收缩至2年,旨在促进商品房流通和循环,更好地满足新市民、年轻人、外来人口扎根我市的诉求。
面对当前新一轮的世界经济调整的展开,我国经济应做出怎样的调整
第一、稳政策。 中国经济总是陷于大起大落困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宏观经济政策大起大落,其根源在于行政权力对市场经济的过度干预。 政府的过度干预不会造就一个有效市场和有效政府,只会让市场低效,并且滋生寻租和腐败的空间。 保持政策相对稳定的核心就是要减少政府频繁的短期宏观调控,代之以加强长效的市场制度建设,这也是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比如,股市和楼市就是中国经济的缩影,在很大程度上由政策调控,总是大起大落。 股市相对稳定之所以重要,在于如果股市不稳,大幅度下滑,会大幅减少家庭资产,加上居民的现期收入上不去,生(生计)、老(养老)、病(治病)、居(居住)、教(子女的教育)等消费预期不断增加,现期的消费就会受到挤压,内需不足的情况会不断恶化。 再看楼市,自2003年国务院发布18号文以来,政府每年都会出台若干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但是总给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感觉。 不可否认,房地产行业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和房产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问题,近期又伴随着房价上升过快的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不是频繁的价格管理和政策手段,而是切实加强房地产市场长效制度建设。 应从促进土地城乡流转、开征房产物业税种、加强银行风险管理、构建住房保障体系、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建设、完善土地拍卖制度等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的制度建设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实行一般均衡的综合治理,建立有效市场,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引导有效供给与需求,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尽管有一些好的措施,与我们的建议有重叠之处,但我们对其将政策目标瞄准高房价,而不是房地产市场严重的结构失衡,以及由此而采取的一系列非法律定义的行政手段感到担忧。 它可能无法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而且会破坏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激化供求失衡的矛盾。 如果房价被人为遏制,不能提供足够的投资和生产激励,也就无法保证有效供给。 当前的房产宏观调控政策,已带来如下一些负面效应。 一是产生激励扭曲,使得政策目标与实际结果相背离。 比如,提供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条款,本意是遏制投机购房,恰恰无法挡住外地有钱人(不需贷款)异地购房,却将那些要靠信贷支持才能在城市里购房的非户籍人口挡在了门外。 这也背离了城市化规律。 二是引发道德风险,使得市场沉迷于政策预期和博弈。 由于信息很难对称,很多政策的监督成本巨大,将会引起五花八门的社会乱相和道德失范,如虚开证明、借名买房、假按揭、行贿受贿等,更有甚者上演起假离婚的把戏。 三是破坏政策相对稳定,使得政策随着房价上下起伏。 一旦打压房价的新政影响到我国经济平稳增长(不是没有可能),如何处理这些限制性政策?临时性的政策撤销之后,消费者暂时被压制的刚性需求再又报复性反弹,政府又要如何应对房价上涨的卷土重来?因为从长远看,中国房价的上涨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四是阻滞市场改革,使得计划手段扰乱市场自发秩序。 比如,将稳定房价的责任归于地方政府,实际也赋予了其超越法律权限干预市场的权力,可能会导致价格的扭曲并增加政府权力寻租的机会。 政府应该管的是法定的住房保障,而不是市场的住房价格。 第二、调分配。 改革的实质就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社会财富“蛋糕”的快速变大,但是国民财富分配格局的不合理程度却日益加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与民的收入差距拉大,我国居民收入比重由1988年70.5%的最高点下降至2007年的59.1%,国家财政收入在1993年至2008年之间的平均增速超过19%,大大超过整个经济发展的速度,政府从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好处远远多于居民收入,且财政支出又大多用在推动GDP增长和自我消费上,而不是涉及公共利益的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事业上,使得老百姓捂住钱袋子不愿消费;二是贫与富的收入差距拉大,我国基尼系数由1982年的0.249拉大到2008年的0.47,社会各阶层的差距越拉越大,因制度性利益冲突和不均等而产生各种矛盾趋于尖锐化,已成为很多群体性社会冲突事件的主要直接源头,如不加重视将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三是城与乡的收入差距拉大,我国居民收入之比由1978年的2.57倍增至2009年的3.33倍,城乡二元结构问题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有固化和加剧的趋势。 这些问题不解决,都将严重阻碍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进程。 毋庸置疑,收入分配改革必须要谋划长远,但久拖不决肯定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短期内还是应该拿出若干能够起到实效的具体措施。 建议政府下大决心从国企收入分配改革、财政税收政策改革等硬骨头入手,促进政府从与民争利的发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行政干预过多的全能政府向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转变。 首要的是,改革现有的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制度,将大部分国有收益真正转移到公共支出领域,如充实到社保中去,让作为国有资产名义所有者的全民,真正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其次,应该提高起征点、降低税率、建立必要的减免退税机制,切实降低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税负,同时开征(或加大)资源税、房产税、遗产税等国际经验表明可有效缩小收入差距的税种等,让税收真正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第三、拉两头。 首先,我们认为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使粮食供给保持稳定增长,建立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增强8亿农民的消费能力,有效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当然,我们更应该将三农问题置于中国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去考虑,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这才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其次,我们认为要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 目前,我国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45%左右比重不仅与成熟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相比都低不少。 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服务业通常占GDP的65%以上,而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目前的水平也都在55%以上。 相对而言,服务业对能源、资源等要素的消耗较低,它并不会像需要大量基本原材料投入的行业一样,由于当前持续高企的原材料价格而显著地引致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货膨胀。 相反地,一方面,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有助于缓解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并可以减轻资源密集型制造业过度膨胀所引致的资源耗竭、环境恶化等负外部性。 另一方面,发展智力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则有助于提升中国在世界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转变。 第四、优中间。 经济金融危机的一个作用,就是促使我们下决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深层次的结构优化调整。 对中国经济的主体第二产业而言,一要引导和支持工业部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端优势工业产业群,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方面应注意充分发挥民企的作用。 因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创新体制,往往不计成本,在动机上可能是忽视经济效益的,也许在某些特定领域或特定目标上能成功,但不会导致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经济。 相反,以民企为主体的创新体制,由于对利润和效益的密切关注,以及分散决策所需的信息量较少,使得它更容易导致整体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 二要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能源利用水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由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基础的“高碳”经济,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经济的转变,淘汰落后产能,实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要改变国有垄断行业封闭、单一的所有制结构,继续扩大民营资本市场准入,不断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体系,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让其进入原由国家垄断的行业,促进市场竞争,让生产要素向最有效率的地方集中,以提升整个经济的效益和效率。 由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而形成的竞争和创新文化,促使创新型大企业不断涌现,也正是发达国家保持强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没有充满活力和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一国经济很可能是没有希望的。 数据也显示,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5%。 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规章。 比如,新《劳动合同法》无论是从出台时机还是立法依据都很有问题,使得大量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用工体制僵化,生存空间恶化,属于典型的好心办坏事。 究其原因,就是用热情和愿望替代了经济规律,政府在不该管的地方管得太死太细,结果导致有法必依则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有法不依则法律威严受损的两难局面。 建议对大、中、小企业实行区别对待,避免用《劳动合同法》这样的“一刀切”做法,挤压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极小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而无法大量吸收过剩的农业人口以促进城市化转型。 第五、扩内需。 可以预期,一直以来支撑中国增长模式的外部需求在未来几年内都将会比较疲软,原因在于主导全球经济消费需求的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居民家庭当前都面临着去杠杆化和重建储蓄等重要任务。 因而,当务之急是促进从外需支撑的出口型发展模式向内需支撑的消费型发展模式转变。 如果说前述的调分配可以增加居民的购买能力,那么要真正有效激活消费需求,还需要增加居民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通过一次性转移支付或财政补贴来扩大居民的“半强制性消费”,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这种补贴性消费行为一旦长期化,将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并且会为进一步深化市场导向的改革筑高藩篱。 建议在进一步延续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提高特殊人群补贴、降低部分产品消费税等刺激政策的同时,积极规划出台面向未来5到10年的涵盖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涉及居民“生(生计)、老(养老)、病(治病)、居(居住)、教(子女教育)”的具有全局性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以稳定居民收支预期,提高自发消费信心,扩大自主消费需求。 第六、促出口。 在社会保障和医疗改革等公共福利政策还处于改革摸索的情况下,经济由出口导向向内需驱动的转变无法一蹴而就。 当前政府应该在扩内需的同时,在促出口方面同样有所作为,以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缓解庞大的就业压力。 首要一条,就是近期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以保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数据显示,如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至50%;在其他生产要素成本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人民币升值1个百分点,纺织品企业利润也将降低1个百分点,而其本身的利润只有3%至5%。 因此,尽管从长期看人民币还存在一定的升值空间,但是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仍然不稳的情况下,要尽量顶住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稳定人民币汇率,这对缓解中国企业出口成本的上升,帮助出口依赖型的企业稳住一定的外部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美国的贸易赤字涉及90多个国家,是一个多边问题,不能通过简单的双边汇率调节来解决。 在美国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极力鼓动下,美国政府寄望于通过中国的人民币升值来解决其自身的结构性问题,这是一种自己生病别人吃药的做法。 事实上,由于改革开放,中国大陆已有相当比重的外国企业、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使得人民币升值对其他国家是一柄双刃剑,这也会大大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其次,要继续运用财政、信贷、外贸基金等多种手段,为企业降低出口成本,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克服隐性贸易壁垒,支持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出口,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同时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帮助企业不断开拓新兴市场贸易、东亚区域内贸易及自由贸易区内贸易(如成立不久的中国-东盟、中国-秘鲁、中国-智利、中国-哥斯达黎加等双边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