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 港口城是斯中两国互利共赢的典范

阿穆努加马

新华社科伦坡5月20日电 题:“港口城是斯中两国互利共赢的典范”——斯里兰卡人眼中的科伦坡港口城

项目

新华社记者伍岳 车宏亮

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港口城建设已进入第十个年头,是斯里兰卡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十年间,港口城从填海造地到招商引资,如今已初具一座蓬勃发展的新城雏形。

在期盼斯里兰卡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的当地人眼中,中国企业到斯里兰卡投资建设为当地带来机遇与希望,双方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这是斯里兰卡第一个填海造地工程、第一个进行总体规划的海滨新城、第一个专门的经济特区……”港口城副总经理图勒西·阿卢维哈雷一口气列举了一连串的“第一”。他说,来自中国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这些都是港口城让斯里兰卡获得的最直接收益。

阿卢维哈雷说,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他的中国同事们,那就是“专业”。“在填海阶段,中国工程师为当地员工传授了很多先进经验,促进了斯里兰卡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斯中

协调与当地民众的关系同样是保证港口城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科伦坡港口城经济委员会主席迪内什·维拉科迪表示,港口城一向欢迎民众对项目提出问题或意见,并十分乐意同公众直接交流。

“建立信任和理解很重要。港口城一直努力提供透明、清晰的信息,努力确保每个人都能了解项目的目标和益处。”维拉科迪说,十年来,港口城逐渐获得当地民众信赖。

如今,定期有园林、建筑、设计等专业的斯里兰卡大学生到港口城参观实习。港口城景观设计师瓦萨纳说,大部分来实习的学生都希望能再到这里工作,他们认为港口城可以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更好工作环境。

“港口城是目前外国在斯里兰卡最大的投资项目,无论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还是斯里兰卡经济困难时期,港口城项目都没有撤离,而是按计划高质量推进。现在它已成为斯中两国互利共赢的典范。”斯里兰卡投资促进部国务部长阿穆努加马说,中国投资在改善基础设施、创造就业岗位等方面为斯里兰卡提供大量帮助,实实在在增进了斯里兰卡人民福祉。

谈到自己不久前赴中国参加投资贸易洽谈会并参访厦门等城市,阿穆努加马惊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他表示,中国经济毫无疑问将继续保持高水平,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高新产品也将更好服务全球市场。

中国

“斯里兰卡经济已走上恢复轨道。我们期待也相信更多中国投资者能够为斯里兰卡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就像港口城项目那样。”阿穆努加马说。(完)


中国安哥拉(两国合作迎来新机遇)

共赢

中国和安哥拉是非常亲密的合作伙伴。自从两国建交以来,双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和安哥拉的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迎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和安哥拉的经济合作

中国和安哥拉的经济合作一直是两国合作关系的重点。中国是安哥拉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之一。中国和安哥拉的贸易额在过去的几年里不断增长,2019年达到了约310亿美元。中国在安哥拉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基础设施和农业等领域。中国的企业在安哥拉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安哥拉的基础设施,也为中国企业在安哥拉开展业务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中国和安哥拉的文化合作

中国和安哥拉的文化交流也非常活跃。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包括音乐、电影、舞蹈、美术和书法等领域。中国和安哥拉的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为两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中国和安哥拉的政治合作

中国和安哥拉的政治合作也非常密切。两国在联合国、非洲联盟等国际组织中的合作非常紧密。中国和安哥拉还在反恐、反腐败、维护世界和平等领域开展了合作。中国和安哥拉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之间的互利合作,也有利于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和安哥拉的军事合作

中国和安哥拉的军事合作也非常重要。中国和安哥拉的军事合作主要集中在培训、装备和技术等领域。中国为安哥拉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包括军事装备和技术援助。这些援助不仅提高了安哥拉的军事实力,也增强了两国之间的军事合作关系。

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请比较具体的回答 !!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何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发展的动力何在呢?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快,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以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的货币化、商品化改革为契机,中国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开始从以吃穿用为主的温饱型向以住行为主的小康型转变。 199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到2005年,就达到万平方米,年均增长24%。 2000年,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1608万辆,汽车销售量208.9万辆,其中轿车61.2万辆;到2006年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4985万辆,汽车销售720万辆,其中轿车销售380万辆;分别增长了2倍、2.4倍和5.2倍。 2000年电话普及率为20部/百人,2006年达到63部/百人。 固定电话和移 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3.67亿户和4.61亿户。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 房地产业、汽车业高速发展,带动原材料工业加快发展,原材料工业向上传导到采掘业和装备制造业等,促进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瓶颈制约不断缓解。 与2000年相比,到2006年底,原煤、水泥产量增长约1倍,粗钢产量增长2.3倍,达到4.2亿吨,发电装机容量6.2亿千瓦,一年新增装机容量1.1亿千瓦。 高速公路里程超过4万公里。 第二,户籍限制放松,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化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0.6%,历经30年,到改革开放之初,城市化率只提高7.3个百分点(17.9%),1998年城市化率提高到33.35%,20年城市化率年均提高0.77个百分点,到200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43%,年均提高1.38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从4.1亿增加到5.6亿。 年均增加2143万人。 以农村劳动力和人口的大规模转移为特征的城市化快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城市间的铁路、公路建设,刺激了社会需求和社会投资;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国际化进程加快,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2001年至2006年,六年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3435亿美元,累计出口亿美元,进口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亿美元,进口亿美元,分别占出口和进口总额的54%和40%。 贸易顺差3900亿美元。 外商投资进入,一方面增加了中国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增强了中国的供给能力,特别是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出口竞争力,提高了中国各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促进了中国的技术创新,刺激了经济增长。 第四,改革不断深化,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明显提高。 首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国有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宪法对产权的保护及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物权法的出台,使民营经济发展具有法律保障。 近几年,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使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其次,银行体系改革步伐加快,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治理结构,各类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显著下降,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内控能力增强,银行为经济服务的能力大为提高。 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化解,直接融资占比提高,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加强。 最后,政府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利率、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汇率、税收等经济手段以及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经济的能力增强,保证了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三) 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还很不平衡。 未来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概括起来,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 第一,国内市场广阔,需求空间很大。 中国的工业化还远没有完成,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不同地区之间也有很大差距,缩小这种差距就能产生巨大的需求。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6平方米,居民家用轿车只有10辆/1000人左右。 城市化水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 假定未来15年,人口年均增加750万,城市化率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到2020年,人口总量14.2亿,城市化率达到55%,则届时城市人口达到7.8亿,比2005年增加2.2亿,仅这部分新增加的城市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对房地产、汽车等支柱产业和相关产业产生的巨大需求就足以支撑中国经济在较长时间保持较高速增长。 第二,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且素质在不断提高。 新成长和不断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成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生力军,使中国的要素成本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而不会明显降低竞争力。 而且随着教育、医疗的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还会进一步提高。 第三,中国有高储蓄的文化与传统。 长期以来中国的居民储蓄率超过40%,今后即使有所降低,也不会低于30%,以30%的投资率足以支撑7%~8%的经济增长,如果投资效率提高,甚至可以高于这一增速。 第四,中国的体制机制在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在不断加强,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居民、企业在经济事务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会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会增强,政府职能转变也将改善对经济的调控,所有这些都将释放出新的活力,促进社会与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从外部环境看,总体上,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提高,资本流动加快,产业转移加快,技术辐射加快,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当然,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也不少。 一是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大。 一方面,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明显增大,而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不足。 耕地总量已降到18.3亿亩,人均只有1.4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石油、铁矿石、铜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8%、45%和26%。 另一方面,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经济发展以投资拉动、外需拉动为主,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以高物质资源消耗为主,而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矛盾突出,造成能源资源消耗较多,环境污染较重。 2006年,万元GDP能耗1.21吨标煤,只下降1.23%,没有完成4%的约束性目标,二氧化硫排放2594万吨,增长1.8%,化学需氧量排放1431万吨,增长1.2%,都没有完成下降2%的规划目标。 今后如何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将是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是人口就业社会保障的长期压力。 我国既要坚持现行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又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的挑战和社会保障的巨大压力,并在三者之间求得协调和平衡。 在技术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为持续增加的社会劳动力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为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提供必须的社会保障,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发展难题。 第三,必须防止城乡差距继续扩大,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重点解决已经进城的务工人员变为稳定的城市居民,为他们提供必须的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条件等。 同时,要解决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的生计,避免产生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员。 必须扭转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必须防止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 缩小这三方面的差距,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 第四,内外经济失衡的问题既影响中国经济当前的稳定,也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 中国经济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增强,风险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增大,贸易依存度提高,中国面对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增加,对外部的资源依赖增强,面临外部冲击的风险增大,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重大战略思想,一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 据此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 包括:(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继续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改革户籍管理,消除人口流动障碍;加快推进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试点;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等。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相继提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继续鼓励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引进外资质量,鼓励企业走出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6)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提高全民素质,改进收入分配,确保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 只要我们抓住战略机遇,应对各种挑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企直接投资14亿美元打造了什么?

简介:

直接投资14亿美元,中企打造科伦坡港口新城。

详细介绍: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

科伦坡港口城填海造地工程正在有序展开。图为疏浚船“浚洋1”在工地现场进行吹填作业。

工程项目雇佣斯方员工超过1000人,高峰期能达到2500人左右。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航道中心点,素有“东方十字路口”的美誉。从古至今,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是连接亚非、辐射南亚次大陆的重要支点。

基于这样的区位优势,作为港口城市的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由斯政府和中国企业投资开发的一座海上港口商业新城正处于填海造地的阶段。计划填海造地269公顷,规划建设规模56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住宅、酒店、办公楼、商场等配套设施,工程项目计划5到8年形成初步规模,20到25年全部建设完成。

该工程项目的目标是打造南亚地区第一个高端中央商务区(CBD),建设一个可以容纳25万人的新城。港口城项目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工程项目,同时与斯里兰卡“大西部省”战略对接。港口城项目的实施将促进斯里兰卡国民经济发展,有力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造地工程进展顺利,争取年底进入土地预售阶段

科伦坡的高尔菲斯滨海广场,椰影婆娑,游客如织。在科伦坡南码头与高尔菲斯滨海广场之间被封闭起来的海滩上,一个巨大的填海造地工程正在展开。建设中的防波堤即将合龙,装卸车、挖掘机、吊车、搅拌车、洒水车、重载卡车、拖轮、开底驳船、平板驳船等十几种工程机械设备有序运行,一车车和一船船的大型石料被运进现场,抛填到指定海域;陆域形成的施工现场内,亚洲最大的自航耙吸式疏浚船“浚洋1”正在进行吹填作业,船头喷出的一道巨大“沙龙”在空中划出完美弧线后落向近岸,新陆域向海中一点点延伸,沧海变大地。

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交建”)投资并开发,由中国交建下属的中国港湾科伦坡港口城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港口城公司”)实施具体开发运营。

港口城公司业主代表王昊表示,自去年复工以来,总体工程进展超前,陆域形成已达到60多公顷。

江厚亮说,这个工程并不是政府间项目,而是公私合营(PPP)的投融资项目。具体来说,斯里兰卡政府负责各种环境、规划和施工许可证,中国交建负责投融资、规划、施工和运营,资金70%来自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商业贷款。在填海形成的269公顷土地中,港口城公司获得116公顷商业开发土地,斯里兰卡政府获得62公顷商业开发土地和91公顷公用土地。

江厚亮表示,港口城项目从启动到最后签约整整花了4年时间,双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目前造地工程进展顺利,争取年底进入土地预售阶段。

江厚亮表示,公司还为受影响渔民提供了5亿斯里兰卡卢比(1美元约合149卢比),支持渔民购买意外保险,帮助渔民建设学校和提供就业机会。

斯里兰卡最大外国投资项目,确立中企重要地位

斯里兰卡西部大都市部城市规划局副局长费尔南多对本报记者说,这是斯里兰卡目前单一最大的外国投资项目,有力促进斯里兰卡基础设施建设,是斯里兰卡政府做出的一个正确选择,将使斯里兰卡长期受益。费尔南多表示,科伦坡城市将多出269公顷土地,占科伦坡市中心面积的7%,这将极大促进城市发展。在这里将建设主题公园、游艇码头、中央公园、酒店、医疗设施、会展中心、教育设施、公寓等很多设施。这里将拥有美丽的海滩,优美的环境,每个斯里兰卡人都将享受到世界顶级公共设施,数万人将工作生活在这个新创造的土地上。这个新城与科伦坡港口、机场、高速公路连接在一起,这里将成为连接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的重要经济纽带,斯政府将在港口城内建设科伦坡乃至南亚地区独一无二的金融商业中心,使斯里兰卡成为印度洋地区重要的经济活动中心之一。

王昊说,现在工程现场雇佣斯方员工超过1000人,高峰期能达到2500人左右。苏斯塔是现场的环境工程师,曾在斯里兰卡国家环保局工作长达10年,此前还曾在其他中国公司工作多年,对斯里兰卡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可谓驾轻就熟。在苏斯塔看来,中国港湾在环保方面做得无可挑剔。“填海造地所需砂料都来自海砂,为了保证滨海环境和鱼类,取砂区都在距离海岸线5千米以外,水深15米以下,海岸线不会受到侵蚀。采砂区涉及传统渔场和鱼类栖息地,为此项目公司提前进行了大量调研,查清了沿海礁盘里鱼群产卵区和传统渔业场所,外海取砂都避开这些礁盘和渔业区,经过测算,外海取砂选择在对海洋流场影响最低的地方。”

易先良说,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是目前斯里兰卡最大的外国投资项目,该项目确立了中国企业在斯里兰卡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项目复工成为斯投资环境改善的“风向标”,将为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更大的空间和平台。易先良说,科伦坡港口城是中国企业在南亚参与经济合作的标杆,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标杆项目。港口城作为投资项目,投资额度大、技术水平高,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转型的代表项目,体现了中国对外投资的雄厚实力,给地区国家传达了积极的合作信号。港口城项目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对接项目,将带动中国资金、技术和管理方式等“中国标准”走向世界,扩大全球性影响。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8207.html
现场照片公布 伊朗总统莱希所乘直升机 硬着陆
预计售价12万元起 比亚迪秦L实车到店 全新插混中型车 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