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平衡阴阳好时机! 暑去凉来立秋至

立秋过后,暑去凉来,自然界的 阳气 也开始收敛,阴气渐长,人体的生理机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二七院区妇科副主任医师徐翠认为,立秋时节是调养身心、平衡阴阳的重要时期。

起居仍宜晚睡早起

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

“秋老虎”的炎热天气容易令人心情烦躁,徐翠建议,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有不顺心或烦躁情绪应主动予以排解,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唱歌、旅行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同时,多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分享快乐,也有助于保持心情的愉悦与宁静,以防止秋天肃杀之气造成阴阳不平衡。

“立秋时属于初秋,应该延续夏季夜卧早起的习惯,以预防劳气伤阴,而到了中秋和晚秋就需要早睡早起避潮湿,避寒凉,顺应自然变化。”徐翠指出,民间常说“ 春困 秋乏”,中秋和晚秋早睡正好符合人体睡眠需求,加之天气凉爽,适宜安睡,秋季睡眠养生能够帮助人们精力充沛,避免秋乏的发生。

饮食减辛增酸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 秋燥 综合征”。徐翠指出,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重视预防。

可以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枇杷、菠萝、梨、百合、莲子、银耳、大枣、藕、赤小豆、蜂蜜、栗子、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不仅能清热润肺,还能缓解因秋燥引起的干咳、咽干等症状。此外,酸味收敛 肺气 ,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所以要“减辛增酸”,即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味食品,因为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多吃酸性食品(肝五味主酸)以增强肝脏的功能,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杨桃、柚子、柠檬、山楂等。

选择慢跑等较缓和的运动

立秋后,登高爬山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此外,爬山对心肺功能的锻炼效果更佳,空气温度随着山坡高度的上升而递增。徐翠提醒,登高时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温度的目的。

除了登高,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较缓和的运动方式,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又能帮助身体排出夏季积累的湿气与毒素。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出汗,以免损伤阴液,津血同源,血汗同源。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爽衣物,以防感冒。

徐翠建议,该时节还可进行穴位 按摩 。例如,按摩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有助于调理肺气;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可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立秋的寓意是什么 立秋有什么说法吗

导读:对我国二十四节气有所了解的都知道,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关于这个节气还有不少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的民俗活动,但大家知道立秋的寓意是什么吗?立秋又有什么说法吗?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

立秋的寓意:秋季开始,暑去凉来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 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立秋的特点

立秋,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 季节转换,南方地区的降雨量、风暴、干湿度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这些变化不明显,变化明显的是气温。 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开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热与凉的分水岭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 秋天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闷热”,仲秋后趋向“干燥”、“凉爽”气候特征。 这是一个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

立秋下雨好不好

立秋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立秋下雨会快速将气温给降下来,通过蒸发水分来带走地面上的温度,立秋下雨会影响到一整个秋季的气温,因此,小农经济时代人们十分重视立秋节气,但是现在有大棚蔬菜和其他科技手段,立秋下雨对于农作物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了,所以,立秋下雨也就成为了一个辨别是否会凉秋的依据了。

立秋有什么讲究

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 “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 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 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 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 和“咬春”一样,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

立秋饮食养生

立秋后,昼夜温差大、燥气上升,在饮食上面应该以清热消暑为主,同时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帮助身体润燥滋阴。 建议:可以多食芝麻、银耳、蜂蜜、香蕉、牛奶、菠萝、粳米、糯米、红豆等食物,帮助身体润燥、益胃生津。

立秋起居养生

立秋后身体渐渐进入收敛期,此时应当早睡早起,多去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排出体内的废气,同时,不要做剧烈运动,凡是以休养为主,可以适当的慢跑、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强身体免疫能力。

暑去凉来,晨起白露._一叶知秋,寒蝉凄切._霜月一轮,流萤几点._荷花残,莲子生,

原句:

暑去凉来,晨起白露。 一叶知秋,寒蝉凄切。 霜月一轮,流萤几点。 荷花残,莲子生,青山点朱,阡陌留香。 旧友来访,小儿买酒,西瓜就毛豆,电视雪花霜。 待夜凉、人散,灯火阑珊处,明月如霜,佳音如梦。 万重青山秋生起,一镰勾月入江中。

立秋:

立秋节气到,意味着夏季结束,暑去凉来,今日立秋是指立秋这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夏季的暑意将会过去,气候将会明显转凉,代表着秋天的正式开始。 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就还要热上一阵。 暑去凉来,天气可能会明显转凉。

立秋后天气湿热交替,合而为湿热邪气,以致脾胃内虚,肺气燥热,身体抵抗力容易下降。因此,此时应调养脾胃,预防胃肠疾病!

立秋的由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的起始,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 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一、立秋的由来:

立秋的由来在古代是这样解释的,《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是指向西南的时候就是到了立秋,阴气从地面出来将万物生机都杀死了,按照秋天的准则,谷物马上要成熟了。

从这句古文就可知,古代是通过天文北斗七星的位置来定立秋的时间,而“秋”字在古代指的是庄稼成熟,所以古代把这一天命名为“立秋”是在提示庄稼马上成熟,警示百姓要准备收获了。 这也就是立秋的由来。

二、立秋的典故:

说起秋天的植物,第一个想到的会是枫叶,毕竟一提到立秋的诗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但是其实报秋的植物是梧桐,那为什么不是红枫报秋,偏偏是梧桐报秋呢?

把梧桐和立秋联系在一起的是在宋代,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这个习俗也一直沿传到后代,所以也就有了梧桐报秋这一说。

三、立秋的寓意:

立秋节气不仅寓意着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也寓意着丰收。

进入立秋时节,自然界中冷热之气开始转变,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 但是立秋虽然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但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另外在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旺盛。 比如北方地区棉花结铃,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 江南地区水稻抽穗,瓜果菜蔬也渐次成熟。 于是,农人们便准备收获地里的粮食,所以秋天在农民伯伯的眼里是丰收的寓意。

了解立秋了的知识,让我不禁感叹文字的博大精深,一个词可以包含了那么历史和内涵。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8366.html
长期睡高枕对身体有4大危害 提醒 别忽视 枕头高度多少才合适
陈艺文碾压晋级3米板决赛昌雅妮首跳失误一路狂追第4晋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