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转型 福建晋江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民营企业

光明日报记者 冯家照 高建进 张诗瑶

“废塑料瓶,怎么做化纤布料?就和做面条差不多!看,把塑料‘喂进去’,再‘和面’‘揉面’‘压面’,从喷头出来的纤维丝便成了一根根细‘面条’,最后‘面条’经纬交错,就织成一块块布料。”

近日,记者探访福建省晋江市一家纤维制品企业,工作人员刘洋指着生产线介绍,废塑料瓶全身都是宝——瓶身的材料,可作涤纶短纤原料;瓶盖的材质,清洗后分色可用作各类防护网;商标纸材质,破碎清洗后磨粉可用于鞋底材料……一个个废弃饮料瓶几乎实现了100%循环利用。

刘洋给记者算了一笔“绿色账”:“46吨的废料回收,相当于450万个水瓶,加入其他原料再加工,就能产生100吨的再生纤维。我们用上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新技术,生产成本降低了,还获得了晋江的绿色奖励!”

“晋江意识到,只有绿色企业才能‘吃到’发展红利。企业的转型发展,我们可不能落后了呀!”一旁的晋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林永红说。

不甘落后?是的!这座福建小城,因爱拼会赢而创造出民营经济的奇迹——民营经济产值超8000亿元,市场主体超31万户,民营企业9.6万家。尽管如此,这个“中国品牌之都”,因高耗能、高排放的产能,一度犯了难。

这个春天,晋江的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如何再添一把力?“晋江正在答题:政企一起携手,引领实业绿色改造升级!”林永红说。

前些天,晋江企业创新发展大会给民营企业吃下了绿色“定心丸”,真金白银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对获评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获评国家级、省级绿色供应链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

这笔“绿色补贴”很快落地兑现:目前,1个国家绿色工业园区、19家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7种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均已获得晋江的“绿色奖励”。

绿色发展正成为晋江迈向高质量的新引擎,吃上了“绿色”的红利,“含绿量”变成了“含金量”。今年一季度,晋江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46.2%。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30日 03版)


多管齐下 奋力答卷 ——在“晋江经验”指引下,逐梦共富的晋江之路

全面发展,是“晋江经验”的核心内涵。

多年来,晋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奋进姿态,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县域范例。

经济“蛋糕”越做越大——20年来,晋江地区生产总值从277亿元增长至2986亿元,年均增长11.6%,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四强。

百姓“腰包”越来越鼓——晋江每年将七成以上财力投入到民生领域,2021年,晋江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9万元、3.02万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1.95∶1,这是城与乡双向赋能的结果。

环境“颜值”越来越靓——20年来,城乡面貌脱胎换骨、功能配套不断完善。2021年,晋江城镇化率提升到69.3%,交通路网密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倍,空气优良率多年保持100%……

晋江正努力从经济、城市、民生等多维度、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共富之路上奋力答卷。

晋江 五店市 传统街区,文化惠民演出吸引市民围观。 记者董严军摄

用心办大事

把人民的“幸福感”扛在肩上

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李鸿阶在谈到“晋江经验”时说:“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就是要做大蛋糕,再在这个基础上把蛋糕切得好分得好,让广大人民群众有获得感。而晋江有自己的体会——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

晋江拥有共同富裕的雄厚经济基础。20年来,晋江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财政总收入从2002年的20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257亿元,年均增长14.4%。

“当前,晋江全面发展的短板在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农村和城市都要发展好。” 晋江市 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友加表示,为了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发展,近年来,晋江市以共建共享为抓手,构建了多元、共享、创新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格局。2021年,晋江全市所有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过20万元,村均55.23万元,其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村(社区)有142个,占比37.0%。

在英林镇清内村灯光球场、村委会和文化中心等建筑屋顶,一排排光伏发电设备整齐划一,格外显眼。早在2018年,清内村就利用这些闲置空间,策划生成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约15万元,目前已累计增收52万多元。近期,清内村正在策划为三王府寺庙的戏台顶棚搭建光伏发电设备。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再为村集体增收3万多元。

晋江注重把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探索出乡贤反哺、村企合作等多元改革发展模式,培育了72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让乡村和城市有一样的生活品质、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安海镇坝头溪边自然村的蝶变,就是创新村企合作、乡贤反哺探索共同富裕的生动案例。

2016年以来,澳门福建同乡总会会长许健康先后捐款1.25亿元人民币,支持家乡溪边村的新农村建设,建成村民独栋住宅、书藏楼美术馆、能琴公园、溪边公园等一批惠民工程。如今,溪边村焕然一新,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并行发展,在生态宜居的基础上实现了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溪边村的实践为农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共富发展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爱成风化人,逐梦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不仅锻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晋江奇迹”,也造就了民间慈善事业的“晋江样本”。借助晋江慈善总会这一平台,晋江汇聚起慈善“暖流”。

与政府主导的慈善机构不同,晋江市慈善总会从成立伊始,就被定位为党委政府领导之下,由企业发起、乡贤主导、按总会章程创造性开展慈善工作的民间团体。在构成理事会的572个单位和个人中,党政领导和部门理事仅占14.2%,民营企业家理事占85.8%,19个镇街的慈善联络组组长也均由民营企业家担任。

据晋江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龚子猛介绍,截至2022年7月31日,晋江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善款42.69亿元,累计投入27.96亿元开展解困、助学、助行、助听、复明、安居、荧屏文化、被征迁群众困难补助、关爱母亲工程、“两癌”特困妇女救助、扶助被征地低保人员养老保险等慈善活动,以及根据捐赠者意愿定向至教育、敬老等慈善公益项目,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8万多人次。

用情办实事

让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20年来,晋江构建并持续完善七大民生保障体系,在共建共享中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收入是民生之源。2015年,安海溪边村村民许友达从厦门返乡创业,以雨伞为主营业务,在村里经营着一家电商企业。回到家乡这几年,他亲眼看见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改造前,这片都是石头厝,也没有像样的道路。现在规划改造后,整个村庄变化非常大,不仅路宽了、环境好了,大家的生活品质也提高了,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站在即将装修好的自家红砖小楼门口,许友达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现在家乡建设得这么好,在家创业和在外创业没有什么区别,生活成本反而降低了很多,还能照顾到孩子,安居又乐业。”

教育是民生之基。这个夏天,家住新塘街道晋新社区的吴瑞奖心情大好,他的两个小孩今秋入读的学校都有着落了,老大是晋江市第九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老二则将入读晋江市第九实验幼儿园。两所均是高规格、高标准建设的市直学校。“这就是晋江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教育获得感,能在家门口读好学校,我们和孩子都很开心,也很期待。”吴瑞奖说。

医疗是民生之需。位于晋江的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是目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唯一坐落于县域的医院。走进医院,醒目的“急诊”单元直对大门,旁边的地面停机坪可停长度14米以内的直升机,到达急救中心只需57秒;充满人文关怀的妇儿中心,不出楼就能实现门诊、急诊、手术、药方、检验检查、产前筛查等全流程一体式医疗……“医院的落地,是晋江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晋江经验’的一次实践。”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院长陈铭说。

住房是民生之要。在晋江,常住人口有200多万人,外来人口至少110万人。“在晋江,没外人”,已成为晋江开放包容的写照。早在2011年,晋江就在全省率先推行居住证制度,赋予持证人员30项市民化待遇,同等享受就学、就医、就业、住房等待遇,实现“新老晋江人一个样”。

泉州轻工学院的老师叶明东来自 福建宁德 ,在晋江工作已有七八年。2017年,他得知晋江推行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政策后,在第二年,他便提交了申请。排在35位的他,在钱塘雅苑选购了一套132平方米的安置房,单价4500元/平方米。而当时,周边房价已经七八千元。

“对我们工薪阶层而言,买房是头等大事。积分优待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压力,也可以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工作中。”叶老师笑说,有了自己的房子,在晋江的生活越来越舒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晋江突出优质均衡普惠,民生质量持续攀升,构建了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环境和社会保障等七个民生体系,特别是下大力气推进公共服务扩容提质,落地国科大、福大、上海六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清华附中等一批优质服务配套,20年来,新增优质学位16.9万个、医疗床位6411个,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增至41张,大大提升了晋江老百姓的幸福感。

用力办要事

彰显城市品质之美

“在晋江一个很大感受就是,晋江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向上的喜悦。”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庞海森在晋江采访时感慨道,这种喜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晋江市委、市政府多年来打造品质城市的用心。

绿色

夏日傍晚的梧桐溪畔人声鼎沸。

在梧桐溪的莲花桥,新塘街道沙塘社区的王老伯正在做跑步前的热身运动。自从梧桐溪景观提升之后,他每天都要沿着河道跑上5公里。

一旁的吴阿姨、陈阿姨也结伴来溪畔锻炼。两人边走边聊,几步就能遇到前来散步的“厝边”,大家围在一起谈天说笑,好不惬意。

吴阿姨说,流域治理后,环境得到大大的改善,以前大家没处去,现在沿河的步道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连周边村(社区)的人也都会来散步。

流域变成“网红点”,在梧垵溪,这样的场景也有。

晋江梧垵溪C2标段,曾经无人问津的杂草地“华丽转身”,变成周边工人闲暇时最常来的地方;梧垵溪英塘支流,繁花掩映,鱼翔浅底,散步的人络绎不绝。

“以前总想往城里跑,现在农村环境提升了,家门口的溪流变成休闲的好去处,生活品质不比城里的差。”梧垵溪周边的居民林女士乐呵呵地说。

面条

梧垵溪是晋江市内第四大河流,也是唯一一条境内发源、跨境入海的溪流。十几年前,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排入河流的污染物越来越多,梧垵溪流域水质日益恶化。如今,晋江统筹推进全域生态水环境治理,曾经“受伤”的梧垵溪,在“疗伤治愈”过程中,逐步恢复元气、重现生机。

多年来,晋江坚持生态优先,对落后产能实行全行业整治,对水环境实行全流域治理,对生态景观实行全市域绿化,在全国率先完成建陶行业“煤改气”、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打造了九十九溪田园风光、晋江南岸公园、河口湿地等一批生态景观带,空气优良率多年保持100%,碧水蓝天绿地逐渐成为晋江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2020年12月,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正式通车,厦门到东石的距离缩短至20分钟,让城际生活圈成为现实。

国际机场就在家门口,铁路纵贯晋江,畅联八闽。晋江人随时可以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在一个县级市是少之又少的。”经常出门做生意的东石人黄先生说。

推进绿色转型

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不仅要让人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要让人们的精神“富”起来。

“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中,晋江注重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处处是“晋江经验”的生动实践。

青石板、古大厝、番仔楼,走进这一保存完整的百年古建筑群,时光仿佛慢了下来。7月下旬,在梧林传统村落的朝东楼里,前来采访的全省报纸副刊记者们一边看着外墙斑驳裸露的洋楼,一边聆听梧林华侨在抗战时期捐出房子的装修钱支持国家抗战的动人事迹。

“这里面蕴含了非常宝贵的精神‘基因’。”闽北日报副总编辑徐俐敏赞叹道,走进一座城,了解一群人。“以‘探(赚)大钱、起大厝’为追求的梧林人,一代又一代地远渡重洋奋斗打拼,成就了个人的小家,而遇国难当头,他们又能舍小家为大家,挺身而出、毁家纾难,这样的爱国‘基因’,十分动人。”

多年来,晋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把文化建设列入重要发展内容,在文脉传承、历史遗迹保护、民俗表演等方面加大力度,打造了五店市、梧林传统村落等 闽南文化 “活样本”,安平桥、草庵摩尼光佛造像、金交椅山窑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晋江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迸发新的活力,文化内涵和城市魅力与日俱增。

经过历史沉淀,晋江市各街镇大多保有各具特色的文化传承,拥有高甲戏、掌中木偶、南音、东石灯俗、水密隔舱福船制作技艺等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手记

底气何来

福建晋江

在共富之路上,老百姓的朴素期望就是有钱花、日子美、气质靓。老百姓的期望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首先经济强。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才能充分激发城乡建设的发展活力。而晋江,除了强大的实体经济基础外,还探索出了一个乡村振兴模式——乡贤反哺。

毕竟拥有众多乡贤企业家是晋江独特的优势。比如安踏,投入价值100亿的现金及股票,成立“和敏基金会”,用于家乡医疗救助、体育事业、乡村振兴及环境保护四大领域的公益项目。再如劲霸集团,投入超2亿元全资捐建英林中心小学新校区项目。众多乡贤在企业界典范人物的带动下踊跃参与、集体行善,反哺乡里,与党委政府形成良性互动,双方为了晋江发展“双向奔赴”。

其次是日子美。多年来,晋江将超七成的本级财力用于民生,尤其是教育、养老和医疗,就是为了让市民学有优教、老有优养、病有优医。这几年,晋江下大力气落地的国科大、福大、上海六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清华附中等一批优质服务配套,也让老百姓有了强烈的获得感、幸福感。

再者是气质靓。多年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晋江以人为本,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加大城市文化对乡土文化的吸纳融合,尤其致力于根脉文脉保护,注重和突出历史文化传承。这些都大大增强了晋江人对家乡的归属感、认同感:心中有根,胸中有情,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

可以说,以人为本的城建理念、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积淀深厚的人文传统,是推动晋江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更是晋江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的最大底气。

引擎

双效合力 晋江实体经济迈向新型工业化

用园区标准化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能,用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发展效益

昨日,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评价结果出炉。晋江位列榜首,连续29年领跑全省县域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晋江能够扛旗领跑,也正得益于对实体经济的坚守——建成纺织服装和制鞋2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建材陶瓷等5个百亿元产业集群,涌现出安踏、恒安等行业龙头企业,铸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搬不走的产业优势。

在迈向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晋江一方面,从全市战略高度出发,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带动园区向上生长,为产业转型提供充足空间;另一方面,激活企业与产业中的数字化、智能化因子,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全链条、全要素变革,提升企业发展效益,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下,“双效合力”的晋江,正全力以赴带动产业集群化、高新化、专业化,构建配套完善的产业生态,阔步向新型工业化迈进。

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4栋厂房正以“一天1000平方米”的速度加快建设。

延续基因

科创突破“有数”

在晋江领跑全省县域经济的29年历程中,创新始终是最鲜明的底色。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晋江因应时代与环境需求,选择不同维度的突破口进行创新: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创新,到管理创新。这些不同维度的创新,奠定了晋江的实体经济雄厚的根基。

如今,科技创新成了晋江实体经济的又一创新突破口。在今年科技部公布的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通过名单中,晋江榜上有名。近年来,晋江更是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新样本。

以安踏为代表的晋江企业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就在不久前,2022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发布了202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获奖名单,59件产品获奖。其中,晋江企业安踏(中国)有限公司的“2022北京冬奥钢架雪车鞋”斩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铜奖,系福建省唯一获奖的产品。

这款打破欧美品牌在钢架雪车鞋领域垄断地位的产品,拥有着12项发明专利,科技含量十足。

记者了解到,在钢架雪车鞋上,安踏采用了行业独创的导流板和翼型降阻设计,可使鞋身整体降低风阻10%;采用仿生流体力学设计的导流线,可降低壁面摩擦力53.5%。在赛道实测中,起跑推进阶段,运动员穿上安踏钢架雪车鞋的成绩比其他海外品牌亮眼——速度最高提升0.054秒,平均提高0.023秒。在2022北京冬奥会钢架雪车项目上,中国选手殷正正是穿着这款鞋创下了该赛事赛道出发纪录。

如今,安踏已有能力实现产品100%自主研发,创新产品比例超过85%。而到2030年,安踏集团在自主创新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将超过200亿元。

聚木成林,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安踏不会独行。数据显示,晋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从2017年的85家增长到了409家,增长了近4倍;近三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平均增速高达27.9%,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年均增长26.2%,共培育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12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占福建省九分之一,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几年,晋江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立足产业引平台,先后落地中科院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中国皮革院、中纺院等9家高水平研发检测平台,并布局建设 三创园 、福州大学晋江校区、国科大智能制造学院、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创载体。

科创载体的作用日渐凸显。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下称“中鞋革晋江院”),牵头联合国内40多家高校、企业成立全国制鞋行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围绕纺织、制鞋、机械等晋江主导产业,应用AI、工业互联网、5G等技术,开展智能化创新研究与成果转化,推动一大批项目落地……

较传统生产线可节省人工成本30%~40%,而价格相当于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中鞋革晋江院内,国内首条PUR智能成型生产线刚刚进入调试,便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

源于原材料价格、劳务资源紧缺等因素,作为典型劳动密集型的制鞋行业亟需转型。“我们的发展定位就是‘顶天立地’,既要面向科学前沿问题,又要紧贴区域转型发展需求。”中鞋革晋江院院长王文琪说。该院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当地30多家企业需求做了市场调研后,与广东意华鞋业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制鞋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生产线采用六轴工业机器人、3D视觉扫描和PUR熔胶技术,实现对鞋子大底的智能识别、喷胶归集编程和机器人自动喷胶,促进制鞋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这些以往似乎与制造业相距甚远的名词,如今正日益为晋江制造业所熟知。

嘈杂的机器声、飘浮的棉絮灰尘、不停地围着机器转的一排排工人……谈到纺织厂,不少人会浮想起这样的画面。然而,在晋江的华宇铮蓥集团经编车间内,类似场景早已消失不见。

“10年前,工厂里到处是笨重的机器和忙碌的工人。如今,通过数字技术、工业机器人以及自动化装备的应用,编织厂传统的作业方式已经完全改变。”华宇铮蓥集团执行总裁苏成喻感慨道,工作人员远程操控,在中控中心喝着茶,动动手指,看着屏幕不同的指示灯,即可完成前端的预警与后续操作。

数字技术与工业的结合,大幅提升了工艺效率。近年来,华宇铮蓥通过引入智能排产、智能找布、智能传送、自动质检等数字系统实现工艺流程的升级。以前一个人只能操控1~2台设备,现在一个人可同时操控20台。如今企业销售额每年递增20%以上,产品不良率从25%减少到5%,企业的销售半径也从原有的国内市场拓展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工人工厂”到“数字工厂”,这是感官的变化;从“经验决策”到“数据决策”,这是内在的跃升。“这是竞品近三年的销售数据汇总表。”“这是各大网红近三个月的带货情况。”“这是近半年消费者对于冻干草莓的数据反馈。”……在“有零有食”的新品开发会议上,负责人陈世伟正在用电脑调取关于新品开发所需的一系列数据报表。

以前的做法是重复开会,听取中高层的不同经验建议,再根据经验与行业认知做决策,如今,陈世伟的所有战略决策以数据说话。

当下,这种由数字化带来的价值变化,在龙头企业尤为典型,也更具产业影响力。

在供应链环节,安踏公司通过搭建新零售系统,实现订、供、产、销等业务链条贯通,实现销售数据动态协同,总部则可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生产、调配库存。外部,安踏则通过对供应链的主导作用,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跟进实施数字化改造,推进产业链数字化纵向协同。

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表示,安踏集团加大数字化转型,让数字化赋能供应链、赋能智能工厂、赋能零售体系、赋能创新,使企业在数字化新赛道抢占先机。

满弓蓄势

向存量要空间

不断成长的企业与产业,对于发展空间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满足企业与产业的实际需求?满弓发力,向存量要空间。当前,晋江正举全市之力、聚全市要素资源全力推动综合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年底前建设超百万平方米标准厂房,2年内将建成超千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内外装修、结构加固、场地平整……连日来,在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旧厂房改造和新厂房建设同步推进。这是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高新综合产业园的16个产业项目之一,将助力五里园迈向新型工业化。

五里园是晋江“老牌”工业园,从2000年动工建设至今,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是晋江优势主导产业主承载区。2021年,园区产值突破1100亿元,鞋服、纺织、装备制造、食品、新材料等产业集聚。

“经过多年发展,五里园出现低效用地增多、区域经济效益不高、园区基础配套设施逐渐老化等问题。”晋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许国鑫表示,为了加快五里园高质量发展, 晋江市 把五里园列入首批标准化园区建设项目,推动五里园向高新综合产业园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晋江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49%,但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却只有1.07,找不到用地的企业难以在晋江“扎根”,部分拥有土地的企业产出的效益却不高。如果晋江能通过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工业用地容积率达到2.0,在无新增工业用地的基础上,工业园区预计可释放近3万亩的产业空间。

不是简单地改造或建设,而是注重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打造一批产业综合体、创新综合体。在未来,园区将成为晋江投资主战场、转型升级主阵地、“产城人”融合示范区。

从晋江市区驱车一路向东,只需要20分钟,便可抵达满誉产业机械微工业园的施工所在地。项目建成后,将推动企业产能提升超30%,预计可新增年产值8000万元,把政策红利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借助逆周期进行产业投资,把上下游企业引入满誉工业园,满誉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不出园区半步,一通电话就能在半小时内采购到所有鞋机原辅配件。”满誉(福建)轻工机械发展有限公司行政经理林志群告诉记者,未来,晋江鞋机产业将通过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生态,实现生产周期短、市场反应速度快,通过抱团发展打造企业的强竞争力。

满誉希望打造全新的产业生态,这也是晋江所希望看到的。晋江五里高新综合产业园、内坑镇品牌工业城的建设,就是晋江综合考虑产业、城市、园区三者关系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园区标准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园区内,不仅有多个标准化微工业园建设项目,教育、医疗、体育场、休闲、居住、交通及消防等服务设施也同步“配齐”,形成配套完善的复合型综合产业园。

政企携手

逆周期勇发力

在阔步迈向新型工业化的征程中,一如此前,晋江政企再次想到一块,走到了一起。

作为晋江标准化园区的“明星”项目之一,“新智造”产业园还未建成就先“出圈”,已经吸引10多家企业意向入驻。

“我看好这个产业园,里面不仅有标准厂房,还有研发中心、仓库、职工宿舍等一系列配套,对企业来说可以节省不少投入成本。”经营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厂的王聪说,“新智造”产业园的建设,让他打消了自建厂房的想法,对整盘生意也有了新谋划。

王聪算了一笔账,入驻园区后,原本用于自建厂房的资金可以省出一部分投入创新研发;以园区为平台,产业配套的供应链也能一起引入,减少了沟通、物流、生产成本。

“如今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一同入园运营,打造‘隔壁工厂’产业生态的方式,预计可以为企业节约2%~3%的运营成本。”王聪说。

逆周期投资,企业算到了经济账。而为了让更多企业轻装上阵无后顾之忧,党委政府更是想得周全。

国企冲锋在前,堪称试点综合园区建设的主力军。例如由国企晋园集团参与,晋江经济开发区牵头的“安东绿色智能染整产业园”项目,将形成纺织服装产业链园区化集聚效应。该项目根植于经济开发区安东园进行标准化提升,将带动区域总投资约60亿元,新增年产值50亿元、年税收1.6亿元。安东园是福建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产业配套完善,现已建成2个污水处理厂、1座热电厂、1个自来水厂,拥有完善的市政管网等。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晋江市纺织染整产业提供更强、更优、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甚至对周边地区染整产业产生“虹吸”效应,形成福建省染整产业重要基地。

对报批报建、项目立项、融资需求对接等,抽调3名全脱产工作人员进驻园区办,组建项目报批报建“单一窗口”。晋江市行政服务中心组建17个工建审批服务单位作为后台审批支撑团队,实行“一对一”服务,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

在“1+N”推进政策的基础上,顺应阶段性推进需求,及时出台系列精准扶持措施,充分激发调动各层面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对接多个产业试点园区项目的建设需求,晋江经济开发区还成立了福建晋园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管委会+公司”的创新模式,为各试点项目提供开发建设、产业金融、资产运营、综合服务等职能支撑。

“从当年引导企业重质量、打品牌、谋上市,到如今的创新驱动、‘数智转型’,每到发展的关键节点,党委和政府总能及时为企业明方向、定航标、添动能。”恒安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许连捷说。

立足省情实际和比较优势,福建提出做足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篇文章,显示了对资源禀赋的重新审视和优势再造。时代出卷,晋江答题。面对新命题,晋江政企再携手、共应战,为“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注入强劲动能,不断赋予“晋江经验”新的时代内涵。

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更有活力

8月15日讯(记者 陈玉玲 文/图)“秉承‘晋江经验’,九牧心无旁骛做实业,实现了从追随到领军。”在面对采访团时,九牧集团董事长林孝发表示,“晋江经验”可以发扬到全国,助力更多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连日来,由省委宣传部主办, 泉州市 委宣传部、省宣传新闻中心承办的“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集中采访活动持续进行。14日,采访团一行先后前往 南安市 调研高端装备智造园、九牧集团,到 石狮市 采访卡宾创意园、青创城国际网批中心(以下简称“青创城”)、东南亚采购集散中心等地。

——九牧集团:

平均每天3项专利问世 规划千亿战略目标

十年前,中国人去日本买智能马桶盖;如今,每年有100万个由九牧生产的智能马桶盖出口到日本。

以智能卫浴为核心,九牧是一家集研发、制造、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创新型国际化企业,全球设有16个研发中心,在德国、法国拥有高端灯塔工厂,行业首创零碳灯塔工厂、行业首家5G灯塔工厂。2021年,九牧的销售额达152亿,同比增长30%,卫浴行业销量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产品远销120多个国家。

AVG小车在各区域里来回穿梭

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操作

当天,采访团走进科牧5G零碳灯塔工厂,近距离观察九牧领先行业的现代化自动生产线。生产车间里,AVG小车在各个区域里来回穿梭,灵活运转的机械臂则忙着给马桶圈刷圈……这家灯塔工厂的规划用地面积为100亩,年产能规划为350万套智能马桶盖,是全球最大的数字化智能马桶盖工厂。

所谓的灯塔工厂,是工业4.0技术应用的最佳实践工厂,代表着全球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和传统的工厂相比,灯塔工厂具有效益提高、能耗下降、品质提升等优势。”据林孝发介绍,科牧5G零碳灯塔工厂能创造40亿元的年产值,算下来,这个工厂的平均亩产为4000万 元 。

带着2万元起家,林孝发心无旁骛做实业,专注卫浴32年,带企业逐步完成了传统产业的华丽升级。

机器人自动刷圈

图为九牧生产的智能马桶

遵循“晋江经验”提出的“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早在2010年,九牧就明确了创新为本、不断赋能升级的企业战略方向。多年来,九牧坚持自主创新,以每年不低于销售额10%的研发投入,主导制定国际标准20多项、国家标准200多项,累计专利达多项,平均每天3项专利问世。

创新,给企业注入发展活力。如今,九牧已成为国内首个实现所有产品线自主研发生产的厨卫企业,踏上数字赋能、绿色减排的智慧制造升级之路。

“先有市场,后有工厂。”林孝发说,九牧从“晋江经验”中尝到很多甜头,秉承着“晋江经验”的精神和做法,一路实现了从追随到领军,企业借力科技和大数据实现高质量发展。九牧将力争到2025年实现500亿、2030年1000亿的销售目标,到2030年成为全球智能卫浴第一品牌。

——青创城:

顺势而变 不断调整电商发展模式

夜幕下,石狮青创城迎来最忙碌的时刻,档口前各地的电商卖家云集。一些看上去不大的档口,背后可能有数个供货工厂,月出货量非常可观。店铺内人声鼎沸,店铺外车水马龙,已是青创城的常态,更有来自福州、漳州、莆田等地的卖家,一天来两趟石狮,为的是能及时拿货。

据介绍,青创城是全省首家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市场+平台+直播+供应链”新型互联网鞋服产业专业批发平台,与国内外30大第三方电商平台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下午4点多,主播在青创直播基地开播

多年前,石狮的传统纺织服装工厂面临低谷转型瓶颈期,一些工厂倒闭、厂房闲置。在这样的背景下,董事长林志成眼光独到,于2015年创办了青创城,做起了电商。

以市场为导向,青创城几次调整、创新发展模式,业务从传统电商、跨境电商覆盖到直播电商,发展逐步壮大。旗下青创直播基地还曾开创全国首例市长直播带货典型,扶持开拓出一条崭新的线上直播销售渠道。

林志成介绍,青创城东西两个区域有1700多个档口,周边有2万家工厂聚集,有20万电商分销商。线上青创网吸引了石狮男装、泉州幸福街、晋江鞋都、广州新塘的牛仔、温州大象城、石家庄金指数批发市场及广州大莹女装等各大产业带一手货源,共入驻了8000多家供应商,积累了50多万的采购分销商。去年,青创城实现了线上线下交易总额200亿元。

“接下来,青创城的发展核心是品牌和品质。”林志成透露,在已有的基础上,青创城将大力发展品牌电商,在向外界展示 石狮服装 力量的同时,引领服装产品研发向时尚互联网靠拢,提高产业带电商的竞争力,向打造千亿级B2B鞋服时尚品牌网商集散中心的目标继续迈进。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221.html
大陆开放福建赴马祖旅游 提出8项配套措施 马祖县府积极响应
这个朋友 铁 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