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嫦娥六号传回的月球背面的溶洞照片吗 明查

速览

- 网传视频中的照片并非由嫦娥六号着陆器降落相机拍摄。该图片发布于2010年,由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使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相机拍摄,图片展示了位于月球背面智海上一个直径约130米的凹坑。

- 科学家们认为,月球上的凹坑或许能成为航天员们的天然庇护所。

事件背景

6月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称,中国嫦娥探月计划第六个探测器“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国家航天局随后发布“嫦娥六号”着陆器着陆月球背面拍摄的系列影像图。

社交平台上有说法称,“嫦娥六号传回月球背面溶洞照片,科学家发现大量溶洞内温度维持在17℃左右且可能富含大量的水,是天然的月球科研基地场所。”

有关说法附有一段10秒左右的视频,展示了一张黑白照片。

网传说法截图

明查

经核查,尽管近日嫦娥六号着陆器通过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传回了大量拍摄于月球背面的影像图,但网传视频中的照片却不是由嫦娥六号着陆器降落相机拍摄的。反搜发现,此图在2010年6月16日已经出现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网站上。相较于原图,网传图片将图片放大后,对其进行了中心对称旋转处理。

网传图片的原图在2010年6月16日已经出现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网站上。

网传图片由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使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相机(LROC)捕获。图片展示了位于月球背面智海(Mare Ingenii)上一个直径约为130米的凹坑,此凹坑最早由日本SELENE/Kaguya航天器上的高分辨率照相机发现。图片中,凹坑左侧地面上的巨石和碎屑被部分照亮,科学家们推断,它们可能是在凹坑坍塌过程中从开口处掉落的来自月表的物质。

NASA指出,在月球上,撞击坑随处可见,但凹坑却很少见。2011年12月,《卫报》曾报道称,科学家们怀疑,月球上可能存在外星人路过月球时留下的信息、科学仪器、废品堆或采矿的证据,诸如月球上的凹坑,可能成为外星人月球基地的理想地点。为此,他们建议重新检查由仪器拍摄的数十万张月球照片。

2011年12月25日,《卫报》发布的文章截图,报道中使用了网传图片原图。

尽管截至目前,关于外星人是否到访过月球,以及凹坑中是否建有外星人基地,尚无明确结论。但对于月球上的凹坑,科学家们认为,它可能成为航天员们的天然庇护所。

2022年,NASA资助的科学家霍瓦斯 (Tyler Horvath)等人利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航天器和计算机建模的数据,发现了在月球上名为“宁静海”的区域中,一个约100 米深的圆柱形凹陷处的阴影处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人体感受较为舒适的63华氏度(约17摄氏度)。霍瓦斯等人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上发表的文章写道:“对于长期的月球探索来说,坑洞可能会提供一个理想的栖息地: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有害辐射、撞击和极端温度的持续威胁。”

2022年,霍瓦斯等人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电子版标题截图。相关研究结论被刊登在NASA官网上。

在此之前,2011年3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春山纯一(Junichi Haruyama)及其同事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月球与行星科学会议上提出猜想,认为月球凹坑中可能藏有太阳风中的氢与月球岩石中的氧结合形成的“水”——冰冷阴暗的洞穴地面能够紧紧抓住这些水分子,而在有光的区域,阳光会使水分子从表面松脱。

针对“月球上是否存在水”这一问题,2020年11月,NASA曾在一篇科普文章中做过总结:本世纪初的许多探测任务在月表发现了水化现象,但一开始无法判定月表究竟是存在水分子还是羟基,直到科学家利用超高精度实验室设备,在NASA执行的月球探测计划“阿波罗任务”返回的样本中发现了锁在玻璃和矿物中的水分子。而后,2013年,科学家们利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昌德拉雅安1号”(Chandrayaan-1)航天器上搭载的NASA月球矿物学绘图仪(M3)的数据,在月球表面远程探测到了岩浆水,即来自月球内部深处的水。

2020年12月5日,NASA发布科普文章,讨论月球上是否存在水。

传统的观点认为,如果月球上存在水,那么它大概率会保存在月球的永久阴影区,因为这些区域非常寒冷,能够保留住水分。但2019年,LADEE(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任务的数据显示,在月球永久阴影区之外也可能存在羟基和/或水——当一粒彗星碎片撞击月球时,它会在撞击中蒸发,在月球土壤中产生冲击波。对于足够大的撞击物来说,这种冲击波可以冲破土壤干燥的上层,从下面的水合层释放出水分子,并进入月球大气层。

2020年10月,NASA宣布在月球阳光照射的表面发现了水。来自平流层红外天文观测台(SOFIA)的数据显示,在克拉维尤斯环形山,水在整个月球表面一立方米土壤中的浓度大致相当于一瓶12盎司(约等于354.84 毫升)的水。这一发现表明,水可能分布在整个月球表面,甚至在阳光照射的部分,而不局限于月球的永久阴影区。

综上所述,尽管近日嫦娥六号着陆器通过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传回了大量拍摄于月球背面的影像图,但网传视频中的照片却不是由嫦娥六号着陆器降落相机拍摄的。该图片发布于2010年,由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使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相机(LROC)发射,图片展示了位于月球背面智海上一个直径约为130米的凹坑。


撞击月球的陨石哪去了?

看了“嫦娥一号”拍摄的第一幅月球表面照片,对着上面大大小小的所谓“陨石坑”,我久久地凝视、反复地观察、反复地思考,越看越不像是陨石坑,现将怀疑不是陨石坑的理由分析如下: 一是,照片上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几乎都是正圆形状,陨石的撞击不可能都是垂直角度撞击,应该绝大多数都是倾斜角度的撞击,而倾斜角度的撞击是不会形成正圆形状的陨石坑。 何况,月球始终是一面对着地球,对着地球的月面就更不可能受到垂直撞击了,因为太空中的陨石根本不可能绕过地球撞击月球。 二是,照片上的“陨石坑”底部都比较浅而平,不符合撞击坑的特征。 如果陨石完全撞入坑的底部,应该形成漏斗型的坑洞;如果撞击时巨型陨石爆炸,也应该在“陨石坑”的周围留下许多破碎的巨大碎片。 三是,照片上的“陨石坑”几乎都是小坑覆盖大坑,在大坑的边缘没有发现部分被覆盖的不完整小坑,说明大坑形成在先,小坑形成在后。 这不符合逻辑,不可能大陨石的撞击都在先,小陨石的撞击都滞后。 四是,在月面的山区位置的“陨石坑”比较密集,而月海地区的表面地势相对平坦,基本上没有多少“陨石坑”,这又不符合逻辑,陨石的撞击应该是均匀分布,不可能选择地区。 五是,火星的质量、体积和引力都远远地大于月球,火星的大气层又十分稀薄,陨石在降落过程中不会燃烧殆尽,按理火星的表面应该留下更多的陨石坑,实际上火星表面却几乎没有“陨石坑”,难道太空中的陨石偏偏都青睐月球?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另外,能够在月球表面造成如此众多巨坑的陨石,在地球表面也应该留下许多撞击的痕迹,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地月比较同样反差太大。 六是,从照片上看月面上的小“陨石坑”都比较清晰,其环形山相对高耸;而大“陨石坑”都显得相对模糊,其环形山都已坍塌。 这说明“陨石坑”形成时的月球表面不是已经硬化了的外壳,因为如果是坚硬的岩石被撞击后,不可能所有大的“陨石坑”都坍塌,而小的“陨石坑”都不坍塌。 根据以上的六个疑点分析,我认为:月球表面众多的“陨石坑”的形成原因,并不是由于外因——太空中的陨石撞击;而是由于内因——内部巨大气体团的逸出。 也许有人会质疑:固态的月球表面即使有气体逸出也不会形成巨坑啊?是的,现在的月球表面是固态的外壳;但在这些巨坑形成时的月球表面,确实是处于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的。 可以设想:正是由于当时的月球表面处于逐步熔融的状态,所以造成在月球表面以下长期集聚的巨大上升气体团,终于破茧而出,在软化了的月面留下了巨大的、纯圆形的坑洞。 这就好像烧玉米糊稀饭一样,逸出的气泡破裂后会在玉米糊表面留下许多圆圆的小坑。 由于当时的月球是处在逐步熔融的状态,首先形成的圆坑必然巨大,而后续逸出的气团相对顺畅,不会留下大坑;这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大坑形成在前,小坑形成在后。 也正是因为月面处在熔融或半熔融状态,坑越大就越容易坍塌,所以先形成的大坑在照片上才显得比较模糊。 另外,当时月面的熔融过程不可能是同步的,先熔化的部位在内部岩浆流出来后,抚平了大大小小的坑洞,形成相对平坦的月球“海洋”;这也能合理地解释,为什么现在的月海部位没有留下众多的圆坑。 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月球表面逐步熔化的过程突然停止,处于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的月面重新凝固了,这才使得月球表面留下了如此怪异的面孔。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当时的月球表面处于熔融或半熔融状态呢?只有当月球非常接近太阳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发生,而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不是绕太阳旋转的行星,不可能曾经比水星更接近太阳运行。 我认为:唯一的解释就是月球是来自外太空的星球,是先被太阳俘获后再被地球俘获,偶然成为了地球的卫星。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你个人的假设,拿不出依据,无法让人相信。 是的,这的确是我个人的假设,但月球表面“陨石坑”的说法,难道不也是西方科学权威的假设吗?有谁看到过巨大的陨石撞击了月球?为什么外国人的假设就成了无可置疑的定论,难道不允许中国人用缜密的推理加以否定?我认为:不管西方的理论有多权威,作为中国人还是应该用理性的思维审视其真伪,任何真理都要符合人类的直观理性思维。 所以,我要表述一名普通中国人的独特见解,我们中国人不能永远地跟在西方科学权威后面,鹦鹉学舌似的人云亦云。 希望我的推论能够引起科学界的重视,那怕将我的推论批判的一无是处,也非常欢迎。

成语“欧阳挖坑”是什么意思?

2.欧阳挖坑:又叫月球挖坑,欧阳院士一不小心,坑挖到了月球上去了。 “多出来的那个坑很可能”这个结论与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很不符合。 此成语可用来形容拥有一定身份的人说话极不负责任.

月球最新发现

失踪的“月球车1号” 1970年,前苏联向月球发射的“月球车1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表面着陆,但在它行驶了大约100公里之后于1971年9月与地球失去了联系。 今年3月,“月球勘测轨道器照相机(LROC)”科研小组通过激光光束定位的方法在距离原先预定着陆位置几英里的地方发现了“月球车1号”。 2.月亮沟 月球表面的沟槽看上去很像是地球上的河槽,研究人员将这种地势称为蜿蜒不断的月亮谷,不过目前对于这种地形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还尚不清楚。 3.月球山 即使是月球上最高耸的山峰也只须要行星或者彗星“轻轻地”撞击月球表面即可形成,这一过程用时只要短短几分钟。 4.月球凹面 科学家表示月球表面至少存在两处月球凹面。 这种凹面可能是陨石撞击的结果,由地下熔岩管道的顶部坍塌而形成。 5.月球表面的“极昼” 由于月球轴倾角转变的问题,月球表面某些区域会一直处于太阳的照射下,也就类似于地球上的“极昼”现象。 目前科学家利用月球勘测轨道器照相机已经精确的描绘出这些区域的准确位置。 6.月球的另一面 我们总是只能看到月球的某一面,也就意味着总有一面是无法看见的,这一面被科学家称为“月球的远侧”。 该图由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上的激光测高仪所拍摄,图中红色的区域代表高纬度地区,蓝色区域代表低纬度地区。 7.最寒冷的地方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上的温度测量仪“占卜者”在月球表面发现了一个地方的温度竟然达到了零下415华氏度(即零下248摄氏度),这也是目前在太阳系内所发现的温度最低的地方。 8.“阿波罗”的足迹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到当年阿波罗11号飞船的着陆点的景象,照片上清晰地显示出飞船的降落台(the descent stage )、宇航员的脚印以及仪器的位置。 9.月球之水 近年来科学家陆续发现在月球的陨石坑和表面的岩石中发现了水的迹象。 2009年10月,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LCROSS)撞击月球,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通过该行动发现了隐藏在月球表面的水。 10.月球表面的陨石坑和巨石 研究人员利用月球勘测轨道器照相机拍摄出非常清晰的巨石和陨石坑的照片。 (尚力)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24377.html
范志毅自称凯尔特人球迷!郭艾伦 塔图姆热身是哪个你都不认识!
海南海药推动以资抵债 年报问询函接踵而至!1.87亿元资金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