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人民日报评论员

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凤凰花又开,鹭岛再相聚。6月15日,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举行。参与论坛的两岸同胞互诉亲情、共话桑麻、畅谈合作,为扩大两岸民间交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添了生机活力,对于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具有重要意义。

“两岸同胞从来都是一家人,应该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绵长福祉,围绕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共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美好未来发表重要讲话,为两岸关系发展、台海和平稳定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以来,从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并推动落实,到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再到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台企发展……一系列“含金量”高、“含情量”深的政策举措,实实在在造福两岸同胞。海峡论坛是促进两岸各界广泛交往、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见证并推动着两岸同胞在交流交友交心中厚植情谊、增进福祉。海峡论坛的成功举办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始终有着国土不能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主流民意,两岸同胞走近走亲、越走越亲的共同愿望不可阻挡。

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共同建设了包括宝岛台湾在内的祖国疆域,共同书写了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民族精神。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同属一个民族的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台独”分裂势力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损害台湾同胞利益福祉,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导致台海兵凶战危,最终只会给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灾难。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台独”注定死路一条。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强大的能力粉碎任何“台独”分裂图谋。两岸同胞要本着对历史、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共同维护台海和平安宁,共同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我们发展两岸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这个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实现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前景光明,国家好,民族好,两岸同胞才会好。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持续增进台湾同胞利益福祉,欢迎更多台湾同胞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中来,参与到民族复兴进程中来,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共享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伟大荣光。只要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汇聚起促进祖国统一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两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没有什么势力能把我们分开。要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共同追求和平统一的美好未来,把中华民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会好。两岸青年多往来、多交流、多交心,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勇担时代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就一定能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

两岸

千年梦圆在今朝的句子分析(包括:重点句、中心句等)

同胞

1、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句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开启下文,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著,不断努力。 2、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句子中的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显示出的巨大的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3、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的伟大意义,是几千年的梦想变成现实,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精神。 4、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体会到万户为了这次飞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失去了生命,中国史上第一次火箭飞行没有成功。 体会到了中国航天的历程是坎坷的,古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坚持不懈的奋斗。

男人要成熟是不是一定要在外面 不能在家里总做同样的事情 是不是要经历些什么男人才会成熟???

守护

不一定在外面,但是挫折会使人快速的成熟起来!没有足够的成熟,说明他现在很幸福,珍惜吧!

人民日报评论员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具体措施建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32482.html
Roadster 可以飞 马斯克再次宣称特斯拉 已跳票多年
全系2.0L自吸 全新思域曝光!外观升级 这颜值你打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