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资深院士陈俊武逝世 称号获得者 时代楷模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石化相关部门获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现代煤化工技术专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陈俊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5月1日17时47分在洛阳逝世,享年97岁。

陈俊武同志,汉族,1927年3月17日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省长乐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1949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和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工艺室副主任、工艺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院长、公司经理、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等职务。1976年、1983年和2002年先后任河南省第四、第五和第九届政协委员会委员;1992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荣获石油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石油战线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

陈俊武同志是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建国初期,我国石油炼制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国内炼油技术落后。1961年底,国家决定自力更生、自主研发誉为“五朵金花”的五项炼油新技术。34岁的陈俊武迎难而上,担任了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总设计师。1965年5月5日,陈俊武领衔设计的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投料试车成功,带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近20年,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誉为新中国炼油工业的第一朵“金花”。此后,陈俊武持续创新,带领我国炼油化工技术不断追赶世界先进水平。1985年陈俊武主持设计的兰州炼油厂50万吨/年同轴式催化裂化工艺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由他担任攻关组长开发的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正是在陈俊武等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炼油领域催化裂化强国。

陈俊武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现代煤化工技术专家。20世纪90年代,陈俊武开始默默关注国家能源战略问题,著有120多万字的《石油替代综论》专著。作为国际咨询公司顾问和知名技术专家,他作为评审组长先后参加了我国多个重大“煤制油”“煤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评审以及技术成果鉴定工作,积极为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出谋划策,有力地促进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油技术开发。煤制烯烃曾是煤化工行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上世纪九十年代陈俊武院士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开始煤基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工程放大及工业化试验。2010年8月,在他的指导下,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建成了世界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DMTO工业示范装置,在煤制烯烃领域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由陈俊武院士和他的团队研发的DMTO技术成功地开辟了烯烃生产的非石油原料的工艺技术路线,促进了我国甲醇制烯烃战略性新产业快速形成。“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陈俊武同志是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进入耄耋之年,他以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高度关注温室气体排放和低碳经济研究。2010年至2015年连续发表了10余篇文章,又出版了24万字的《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研究》专著,为国家碳排放政策的制定、能源结构的调整、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确保经济持续发展提出了积极的科学建议。陈俊武研究提出的中国碳排放数据与国家在2014年北京APEC峰会后的发布会上宣布的数据非常吻合,为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翔实可靠的依据。

陈俊武同志是甘为人梯诲人不倦的良师。他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先后三次主编出版的《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系统总结了我国炼油催化裂化技术的理论和工业实践。他满怀对科技队伍建设的强烈责任感,悉心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先后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1992年至2000年,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部的大力支持下,他组织举办了三期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并亲自为研修班学员授课,为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工程专家。

陈俊武同志是爱国奋斗奉献精神的模范践行者。他以身许国、无怨无悔,努力为国家、为行业作贡献,坚持“奉献大于索取”的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在住房、公务待遇等方面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他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近20年。他捐出自己的20万元授课费用于奖励优秀青年学子,还默默资助贫困大学生直到毕业。


卢永根是哪里人

卢永根卢永根(1930年12月2日—2019年8月12日),出生于香港,作物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前校长。 1953年卢永根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华南农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至1965年在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担任丁颖院长的秘书、科研助手;1978年至1979年公派往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进修;1979年至1983年担任华南农学院农学系副主任;1980年至1982年作为公派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1983年至1995年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3月被选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2019年8月12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 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名单。 卢永根长期从事作物遗传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稻的遗传资源、水稻的经济性状遗传、稻的雄性不育遗传和栽培稻的杂种不育性遗传等方面。 2019年11月15日,中宣部追授卢永根“时代楷模”称号。 中文名:卢永根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香港出生日期:1930年12月2日逝世日期:2019年8月12日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毕业院校:华南农学院主要成就: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代楷模代表作品:《昆虫学研究论文集》人物生平1930年12月2日,卢永根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花都。 1936年开始入读香港粤华中学附属小学,接受到较好的教育。 1941年,香港沦陷,读小学六年级的卢永根被送回广州乡下避难。 1947年12月,卢永根参加工作。 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9月进入广州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学习。 1952年11月,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农学院和中山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华南农学院,卢永根也随之成为华南农学院大四的学生。 1953年8月,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 毕业后留校,先后担任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助教(1953年至1959年)、讲师(1959年9月至1962年)。 1955年8月,参加教育部委托北京农业大学举办的全国作物遗传育种进修班(至1957年7月)。 1962年,进入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担任丁颖院长的秘书、科研助手(至1965年)。 1965年,继续在华南农学院农学系工作,担任讲师、副教授(1978年11月至1983年5月)、教授(1983年5月晋升)。 1978年8月,公派往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进修(至1979年2月)。 1979年3月,担任华南农学院农学系副主任(至1983年10月)。 1980年11月,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至1982年5月)。 1983年11月,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至1995年5月)。 1986年7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全国第3批)。 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3月1日,被选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2019年8月12日4时41分,卢永根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 主要成就科研成就卢永根于20世纪60年代初研究稻作遗传资源,划分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型和气候生态型。 70年代后,从事水稻遗传学的研究。 根据矮生性遗传方式和等位关系,把中国主要籼稻矮源分为2类4群。 对水稻的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进行基因分析,发现它们的育性恢复基因是相同的Rf1和Rf2。 Rf为不完全显性,有剂量效应。 栽培稻的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最少由6个基因座的花粉不育基因控制,提出“特异亲和基因”的新概念。 首次建立原产中国三个野生稻种的粗线期核型。 截至2016年12月,卢永根已出版专著2部(同别人合作),译著1部,在中国国内外发表科学论文150多篇。 卢永根.关于我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和演变问题.生物学通报,1965(5):3-5.卢永根.栽培植物的起源和农作物品种资源.植物学杂志,1975(3):25-28.卢永根.水稻初级三体及其在遗传研究上的应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0(2).卢永根,NeilrutgerJ.水稻(OryzasativaL.)诱导胞核雄性不育突变体的细胞学观察.中国科学(B辑化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地学),1984,14(4),(OryzasativaL.)&ExperimentalBotany,1984,24(3):209-218.卢永根,万常_,张桂权.我国三个野生稻种粗线期核型的研究.中国水稻科学,1990(3).卢永根,张桂权.特异亲和基因及其在杂交水稻育种上利用的设想.福建稻麦科技,1992(1):1-4.卢永根,骆世明.中国农业发展的生态合理化方向.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2).卢永根,冯九焕,刘向东,etal.水稻(OryzasativaL.)花粉及花药壁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中国水稻科学,2002,16(1):29-37.2003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人才培养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了13年华南农业大学校长。 担任校长期间,他顶住压力,破格晋升“华农八大金刚”,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1987年,学校面临着人才断层的困局,职称评定上论资排辈的风气又很重。 为给有能力有作为的年轻人拓展广阔天地,1986年年底,卢永根专程到北京向原农牧渔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何康请示。 得到批准后,华南农业大学在全国率先打开人才培养新格局。 卢永根仔细阅读每个人的档案,通过谈话考察每个人的品质,经系、校两级学术委员会不记名投票,再将材料寄到校外进行专家评审。 这样破格晋升了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其中5人更是由助教直接晋升为副教授。 20世纪80年代末,学校发展落后,卢永根四处筹措资金,用于发展多学科和重奖人才。 为表彰辛朝安教授团队对兽药开发所作的贡献,他拨出10万元高额奖励。 为让优秀学者刘耀光安心,他多方筹措经费,为其建立专门实验室。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 正是深谙这个道理,卢永根将广纳英才、人尽其才,作为他在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3年任期中需要抓紧抓好的第一要务。 上世纪80年代,华南农大出现人才断层,职称评定论资排辈等陈规陋习让青年学者梯队迟迟难以壮大。 针对这种局面,卢永根大刀阔斧在人才选拔和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 一批年富力强、能力突出的年轻人才获得破格晋升机会。 后来成为华南农大科研中坚力量的“八大金刚”,就是在卢永根主导的这场改革中完成了职业生涯最为重要的“龙门一跃”,其中5人甚至从助教直接升为副教授。 除此之外,卢永根多次通过书信等形式“三顾茅庐”,最终为华南农大延揽了包括刘耀光、温思美、彭新湘等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为人才拓宽成长空间还不够,还要让他们有更多切切实实的获得感,为他们提供更好科研条件和工作环境。 辛朝安教授团队在兽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卢永根一下拨出10万元作为奖金。 在30年前,这还是个“天文数字”。 刘耀光是卢永根的学生,为了能够使其安心科研,卢永根破例为他建了一座专门实验室。 通过大胆改革体制机制进而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市场活力,这样的理念在华南农大深深扎根,并孕育出以“温氏模式”为代表的产学研结合成功经验。 荣誉表彰人物事迹1952年,作为华南农学院的首批学生,他在这里遇到了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丁颖先生。 踏着老师未竟的步伐,他继承了丁颖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后来逐步扩充到1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这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 2000年前后,卢永根和学生们根据文献,前往广东高州、佛冈、遂溪、博罗、惠来等地搜集资源。 野生稻多分布在山顶、水泽等人迹罕至之处,许多地方只能徒步。 彼时卢永根已是七旬老人,体力不支,可仍坚持要去现场,于是学生们架着他,慢慢往上爬。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带领团队研究水稻的杂种不育性,并和助手张桂权一起提出了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概念,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了13年华农校长。 其间,他打破学校面临的人才断层困局,给有能有为的年轻人拓展了广阔天地。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卢永根同样以他的一腔爱国之情去教育和感染他的研究生、青年教师和出国学习访问的学者。 在卢永根的一再书信动员下,刘耀光最终于1996年回到华农,潜心科研,大有建树。 而包括温思美、彭新湘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也正是在他的感召下,放弃国外的优渥生活,回到祖国,来到华农,成长为各自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2017年3月,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将毕生积蓄合计880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 这是华农建校108年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时代楷模2019年11月15日,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卢永根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 2019年8月,因病在广州逝世。 他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 他献身科研、勇挑重担,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他立德树人、鞠躬尽瘁,长期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关爱和支持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现代农业专家,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 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将积蓄880多万元捐赠出来设立教育基金,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疗教育事业,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范。 曾荣获“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近一段时间,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被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卢永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献出一切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知识分子楷模。 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表示,要深入学习卢永根信念坚定、至诚报国,开拓创新、勤奋耕耘,勇担重任、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操,大力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和忠诚执着朴实品格,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卢永根先进事迹的短片。 社会任职人物评价“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 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 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 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 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卢永根的颁奖词)“从教半个世纪,你立德树人,播撒春雨育桃李满天下;治学六十余载,你求知求真,浇注汗水写稻种新篇章。 入党七十年,你倾其所有许党报国,用初心无改彰显家国情怀;恭俭一辈子,你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用时光沉淀洗涤名利尘埃”。 (第九批“南粤楷模”颁奖词)卢永根在水稻遗传资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 (科学网评)卢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其相关研究被学界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系统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光明网评)人物影响2017年,卢永根因罹患癌症,他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忠诚于教学科研的青年优秀教师和支持开展学术交流。 患病前,卢永根就办理了遗体捐献卡,愿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 后世纪念2019年11月10日,华南农业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 学校院士广场上,卢永根的雕像前又多了不少鲜花。 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这位华农功臣的深深怀念和崇高敬意。

至今为止,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有些谁?

截至2020年9月9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有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

一、于敏

1、个人简介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

2、研究领域

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获得荣誉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

二、申纪兰

1、个人简介

申纪兰(1929年12月29日-2020年6月28日),女,汉族,出生于山西省平顺,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 。

申纪兰1946年10月参加工作,1953年8月入党。历任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副主任、中共平顺县委副书记、山西省妇联主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妇联第二至四届执委 。申纪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6月28日凌晨1时31分在长治逝世,享年91岁。

2、主要事迹——争取男女同工同酬

1951年12月10日,西沟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申纪兰当选为副社长。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动员、带领社里的妇女,走出院门和男人一样下田劳动。当时,受封建传统习惯影响,在太行山区还流行着“好男走到县,好女不出院”的古训。要使妇女离开“三台”(锅台、炕台和碾台),走出“院门”,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申纪兰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终于动员社里22个妇女下田参加了集体生产劳动。当时,按照社里的规定,男人下田一天记10分工,妇女下田一天记5分工,“老五分”严重挫伤了妇女们的积极性。于是,申纪兰就带领西沟妇女在太行山上的这个小山村,和男人们展开了一场富有历史意义的“劳动竞赛”活动,并争取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的要求。

当时,申纪兰并没有意识到,她带领西沟妇女所取得的这场胜利,在新中国农村发展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954年9月,申纪兰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3、获得荣誉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申纪兰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申纪兰“共和国勋章” 。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三、孙家栋

1、个人简介

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4月8日出生,辽宁复县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风云二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和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高级顾问,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中科院院士。

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1989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研究领域

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担任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总设计师,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和应用。作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树立了我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3、获得荣誉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0年1月11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孙家栋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孙家栋“共和国勋章”。2019年12月18日,孙家栋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四、李延年

1、个人简介

李延年,1928年11月出生,男,汉族,河北昌黎人,中共党员,1945年10月入伍,原部队副政治委员。

2、主要事迹

参加过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边境防卫作战等大小战斗20多次,荣立特等功1次,三等功、小功若干次。

辽沈战役打响后,李延年所在十纵负责坚守沈阳通往锦州的唯一通道,辽西走廊之咽喉——黑山、大虎山,堵住廖耀湘兵团。面对敌人五倍于我的主力部队,他们在阵地坚守三天,让敌人未获寸进,为友邻实施包围,争取了时间。

第四野战军在东北三年的作战总结中对这场阻击战给予了高度评价。辽沈战役结束后,李延年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还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宜沙战役等战斗,每战争先,多次立功受奖。1950年8月,李延年在湘西剿匪期间被提拔担任连队指导员,并率领连队以微小代价消灭土匪200余人。

3、获得荣誉

李延年始终保持老英雄、老党员、老军人的革命本色,居功不自傲,自身要求严,离休后被评为“先进离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李延年“共和国勋章”。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五、张富清

1、个人简介

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转业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先后在城关粮油所、县粮食局、县纺织公司、三胡区、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4年12月离休。

2、主要事迹

张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

1948年11月,张富清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永丰战役中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了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获军一等功。

参加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任副排长,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 而签署这张报功书的,是战功赫赫的彭德怀元帅。彼时,他是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报功书的主人,正是张富清。

3、获得荣誉

2019年5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6月,中宣部授予张富清“时代楷模”称号,中共中央授予张富清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7月,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8月,公示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9月,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奖 。

9月,全国妇联授予张富清家庭全国五好家庭荣誉。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张富清获得“共和国勋章”。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六、袁隆平

1、个人简介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8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

2、研究领域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3、获得荣誉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七、黄旭华

1、个人简介

黄旭华,舰船设计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原籍广东省揭阳县(今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1924年2月24日 (一说1926年3月12日 )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今汕尾市田墘街道 ),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任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名誉所长等职。

2、研究领域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研制,分别获1985年和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3、获得荣誉

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10月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2020年1月10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八、屠呦呦

1、个人简介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 ),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2、研究领域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

3、获得荣誉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她是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诺贝尔科学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7年1月9日获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5月,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50女性榜单。2019年9月17日,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20年3月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人物榜。

九、钟南山

1、个人简介

钟南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36年10月出生于江苏南京,福建厦门人,呼吸内科学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2、主要事迹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并首次证实了隐匿型哮喘的存在。他所领导的研究所对慢性不明原因咳嗽诊断成功率达85%,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率达91%。

在2003年,这位本可以成为运动员的医生,成为了英雄。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钟南山的治疗方法得到了世卫组织的采纳,他开创性地使用了非侵入性通气技术,在舆论上他一直强调疾病的严重性,真正的成为了一名杰出人物。

今年1月18日,面露疲惫的钟南山在餐车闭目休息的照片刷屏网络。当天,他刚抢救完病人从深圳回到广州,接到通知后,又想方设法赶往武汉。接下来的几天,他辗转武汉了解疫情;在北京列席国务院常务会,提出遏制疫情扩散的建议;接受采访向公众答疑解读最新情况……在此次疫情初期,钟南山受访时强调疫情存在“人传人”现象,这一关键性判断改变了中国的抗疫进程。

3、获得荣誉

2020年8月11日,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9月4日,钟南山入选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9月3日,入选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评估专家组名单。

中宣部追授彭士禄时代楷模称号,这位伟人到底有什么伟绩?

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彭士禄同志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彭士禄,男,汉族,192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广东海丰人,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是党的早期领导人、我国农民运动的先驱彭湃烈士之子,年幼时父母牺牲,8岁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投入监狱,此后颠沛流离,几经辗转到达延安,在党的培养下成长成才。 上世纪50年代,他响应党中央号召,隐姓埋名投身核潜艇研制事业,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后,他负责引进大亚湾核电站,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引领我国核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曾任原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科技顾问,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2021年3月在北京逝世。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537.html
梅大高速塌方救援难点 部分车辆被覆盖 无法第一时间被发现
保险机构已预付赔款1062万元 广东梅大高速塌方灾害保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