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力 激发 新场景 假日经济 夜游

黄盛

八达岭夜长城自4月30日常态化开放游览。 受访者供图

“五一”期间,上演“人挤人、人堵人”出行盛况的,不止白天举行的文旅活动。不少知名景区、传统街道、文化展馆还推出了“夜游”项目,让游客在夜间的万千光影中,感受传统与时尚的融合,乐享假日文旅 “夜宴”。

从徐州前往南京度假的李戈,“夜游”了南京的熙南里街区,体验了夜幕灯光下的文创市集、音乐演出、露天电影、萌宠游园会、城市露营等多个主题活动。

奔赴石家庄正定县旅游的张先生,不仅逛了“人气”爆棚的正定小商品市场夜市,还“夜游”了开元寺、广惠寺等历史文化景区。

据美团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发生在夜间时段的消费环比增长127%;夜间玩乐订单同比增长60%。业内人士认为,各地扩展旅游场景的“夜游”项目,将夜游、夜购、夜娱、夜食、夜宿等夜间消费元素串珠成链,打造出层次丰富的夜游产品线,反映出消费新“夜”态向旅游市场的“毛细血管”深入,并带来假期消费增长新引擎。

——历史文化景区“夜游”,感悟厚重与传承。在首都北京,八达岭夜长城自4月30日常态化开放北四楼至南四楼端的游览。游客在晚上不仅可以饱览万里长城的璀璨宏伟,还可以观赏融合了音乐剧、歌舞、杂技、武术、打击乐等多元化艺术形式的演艺活动。在古都洛阳,夜间的龙门石窟灯火如昼,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夜游”打卡佛像的神秘恬淡,在石窟灯光的明暗冷暖中沉浸式领略古老文化的绮丽风采。

——自然景区与城市街区“夜游”,拉满沉浸体验和情绪价值。贵州黄果树瀑布推出“夜游”项目,让游客置身其中,近距离感受瀑布间穿梭、跳跃的光影,欣赏瀑布周边舞台上富有活力的民族节目。在河南安阳,流光溢彩的“洹河夜游”带来人声鼎沸,游客在夜幕之下可以观赏殷商马车、妇好传奇、殷墟甲骨等主题节目依,令人恍若置身三千年前的大邑商。

——文博展馆“夜游”,感受文化与科技的交融。长影旧址博物馆在“五一”期间将闭馆时间延长到20:30,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加全方位沉浸式体验“电影游”独特魅力的机会,特别是于5月1日首演的原创舞台剧《长歌影魂》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甘肃省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武威市西夏博物馆、武威市雷台汉文化博物馆和武威市博物馆也在“五一”期间开启“夜游”模式,还打造了一系列与“夜游”相关的创新活动和主题展览。

专家认为,在“夜游经济”逐步释放巨大“磁吸力”背后,既是文旅行业多元、包容和活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数字技术加持夜间消费场景不断突破的创新,大型灯光秀、水幕电影、无人机表演等“夜游”产品供给,正是“文旅+夜经济+科技”融合的展示。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从假日消费来看,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效果更加明显,应进一步培育一批文化属性强、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性强的新业态,引导目的地城市、投资机构和市场主体创造更多面向新需求的旅游空间和消费场景。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历史文化景区、工业遗产、文博场馆等,通过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有机融合文化创意等元素,创新“夜游”体验,形成消费新场景,丰富了夜间文旅业态。

“‘五一’消费新观察”系列报道:

消费品以旧换新激活“假日经济”一池春水

“假日经济”新热潮:绿水青山、小城故事消费旺

“反向旅游”成新潮流 假日文旅消费“热”态尽显


周宁:“夜经济”点燃山城新活力

夜幕降临,暑气渐消,8月11日,位于周宁县浦源镇的鲤鱼溪景区人头攒动,一道道水柱跟随音乐起起落落,一束束灯光炫彩夺目,与荷花池交相辉映,点亮夜空。 “太精彩了,我得拍下来发到朋友圈,让同事和朋友们饱饱眼福。 ”来自福州的游客徐家恒感叹道,之前在朋友圈里看过鲤鱼溪的灯光秀,趁着孩子放假,带着一家三口前来打卡。 现场,不少群众和徐家恒一样,用手机记录下这最美的夜景。 盛夏的周宁,已经成为游客避暑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2021年,周宁县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在全省率先发布《激活文旅消费市场六条措施》,加快文旅经济复苏步伐。 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量412万人次、比增102%,旅游综合收入26.5亿元、比增69.8%。 “入夏以来,灯光水幕秀每天都会吸引五六千名游客夜游打卡。 ”周宁县云际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耕耘说,“为了集聚人气,我们依托鲤鱼溪荷花池自然景观,以水为载体,融合提升鲤鱼溪景区特色文旅夜景灯光,打造旅游产业品牌营销,做足夜游文章。 同时,通过拓展丰富鲤鱼溪景区游览路线,开发九曲溪、鲤鱼溪文化公园等项目,带给游客凉爽的沉浸式互动游玩体验。 ” 鲤鱼溪景区夜间人气高涨,不少群众乘此东风,推上小车,当起了小老板,“00后”的李婷婷就是其中一员。 “晚上鲤鱼溪的游客很多,到周末更是人山人海,我就在家里搓些冰粉过来卖,趁着暑假挣点零花钱。 ”李婷婷说,除去成本,一晚上也能赚个200多元钱。 随着“夜经济”的升温,周宁县景区的夜空绚烂多彩,城区的夜晚也是灯火辉煌。 从满街零散的“小摊贩”,到广场的“小吃一条街”,华灯初上,尚城广场摊位云集,烤串儿、生腌海鲜、卤味、奶茶……食物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刺激着人们的味蕾,来来往往的食客在琳琅满目的摊位前徘徊流连。 “这里不仅有各色美食,旁边的广场里还有供小朋友游玩的游乐设施,真是吃喝玩乐都不落下。 ”正在购买烧烤的游客李妍颖说道。 逛夜市、品美食、赏灯光、夜露营……丰富的新业态让周宁的“夜经济”多姿多彩。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周宁县在推动避暑游的同时,不断延长文旅产业链条,拓展丰富夜间游,营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打造一批景区夜间体验项目、培育一批夜间经济综合体,持续激发消费潜能,鲤鱼溪、仙风山、商城广场商业综合体、河滨步行街等地都成了市民们常去的地方,“夜经济”已然成为带动消费提升、增添经济活力的有效抓手。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周宁县市场消费同比增长6.3%,居全市首位。 周宁县“夜经济”的发展,不只是简单的物质消费,还包括了娱乐、体育健身、阅读学习等多元形态。 每到夜晚,周宁县体育场迎来人流高峰,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夜生活;狮城镇“云端周宁讲坛”的评书宣讲,也总能吸引百余名群众驻足观看;游客们在仙风山上也开启了露营模式…… 如今,夜晚的周宁,灯光璀璨、人流如织,日益火爆的“夜经济”,点亮了周宁县的夜间文旅生活,点燃了山城新活力。 (魏知秋)

2020城市夜间文旅发展态势研究报告

整体来看,2020年夜间文旅整体上呈现四大发展态势。 可用“沉浸式”“新场景”“高新产品”“文旅集聚”四个关键词来概括。 首先,“沉浸式”引领夜间文旅发展潮流。 沉浸式产品、沉浸式夜游、沉浸式场景层出不穷,“沉浸式”成为夜间文旅项目在宣传上的“热词”。 其次,夜间文旅新场景呈现多元化发展,“新场景”首先体现出的是夜间文旅在空间上的变化,城市的公园、文创园等被充分利用起来,为新的文旅产品提供落地空间,新产品+新场地共同营造出新的夜间文旅消费氛围。 再次,夜间文旅精品项目加速涌现,虽受疫情影响,但夜间文旅发展势头有增无减,新生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夜间文旅产品。 最后,夜间文旅发展集聚态势不断增强,“夜市”“夜演”等文旅业态融进城市商圈、步行街等空间,城市中初现夜间文旅消费圈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2020年夜间文旅发展迅速,其增量主要来自于新生的夜间文旅事物,以夜间文旅新场景和新产品为主。 为适应疫情后新发展环境和消费需求,在“夜景”“夜演”“夜市”“夜展”等核心夜间文旅业态中,涌现了一批新的夜间文旅体验、消费场景,如以“景区夜游”为代表的旅游休闲新场景和以“网红打卡地”为代表的社交新场景等。 而新场景的营造离不开新产品、新项目的支撑,夜间新出现的美术展、旅游演艺、灯光秀、主题夜游等新项目是带动消费的直接来源。 夜间文旅政策内容精细化2019年,国家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两个政策文件,明确鼓励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鼓励开展各类夜间文旅活动,带动夜间消费。 这两个文件可以看作是激活我国夜间经济和夜间文旅发展的关键性政策,为贯彻落实这两个文件,各地积极出台发展夜经济的政策。 2020年前三季度发布夜间经济高度相关政策数量和出台主体数量都是2019年全年的近4倍,截至2020年10月1日我国共出台夜间经济高度相关政策共计197项[1]。 根据各地发布的政策内容,可以判断:2020年发展夜经济成为各地共识,夜间文旅受到高度重视,各地对夜间文旅的部署越来越精细。 第一,城市品牌建设趋势加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发展夜经济上选择走“品牌化”道路,2020年许多城市推出夜经济品牌,重庆的“不夜重庆”、杭州的“忆江南·夜杭州”、洛阳的“古都夜八点”、济南的“夜泉城”、苏州的“姑苏八点半”、哈尔滨的“新夜幕下的哈尔滨”等等。 品牌具有强大的辨识度和吸引力,城市打造夜经济品牌,有助于形成品牌价值,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塑造城市新的旅游形象,强化游客对城市的认知,而且在全国夜经济发展大潮中,品牌建设能够很好地避免同质化问题,形成城市特色。 第二,夜间文旅部署越发细致在夜间经济中,文化和旅游不仅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夜间经济中最有活力和创造力,最能释放消费能量的部分。 根据2019年和2020年夜经济政策内容,可以看出2019年夜经济政策中对于夜间文旅多提出发展那些类型的文旅业态,来指明城市夜间文旅的发展方向。 2020年受疫情影响,夜经济成为各地恢复消费的重要途径,夜间文旅成为夜经济中的重要抓手,各地夜经济政策中普遍对夜间文旅进行了细致、具体的部署,许多政策中明确指出开展哪些夜间文化和旅游活动、打造多少个夜间打卡地等等,政策的实际指导作用更加凸显。 “沉浸式”夜间文旅潮流化2018年是我国沉浸式旅游的井喷年,2019年沉浸式旅游场景不断扩大,并在全国掀起热潮。 2020年夜间经济和夜间文旅快速发展,沉浸式的应用场景也延伸到夜间,“沉浸式”一词成为城市夜间文旅场景营造的一个关键词。 “沉浸式”夜间文旅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沉浸式夜游、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戏剧、沉浸式夜宴、沉浸式娱乐、沉浸式步行街、沉浸式新媒体展示等形式的沉浸式项目不断推出,在激活夜间消费,推动夜间文旅发展方面作用明显,同时也进一步壮大了我国沉浸式夜间文旅的市场规模。 从地域上看,沉浸式夜间文旅市场下沉至二、三线城市。 整体上,一线、新一线城市的沉浸式产业发展相对成熟,且沉浸式在夜间文旅中的应用相对广泛。 2020年一线、新一线城市的沉浸式夜间文旅继续保持创新发展之势,但二、三线城市的沉浸式夜间文旅发展步伐加快,沈阳、潍坊、景德镇等诸多二三线城市积极推出沉浸式体验项目,把沉浸式融入到景区、商圈、古镇等场地,以此增强本地夜间文旅的吸引力,加速疫情后文旅复苏。 如沈阳推出沉浸式步行街“沈阳中街”、山东潍坊推出沉浸式夜游项目“金宝星夜”、四川乐山推出沉浸式特色文化情境体验街区“乐山味道”、江西景德镇推出沉浸式体验秀“浮瑶映月”等等,这些沉浸式项目不仅带动了当地夜间文旅消费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 其中乐山推出的“乐山味道”自开街以来人流量达到43万,媒体点击量突破200万,在国庆期间的人流量超过了乐山大佛,成为乐山夜间文旅的一个新打卡点。 四类夜间“沉浸式”文旅业态表现突出根据《2020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沉浸产业总产值为48.2亿元,沉浸业态也从2018年的21种增长为35种,以沉浸式文旅业态居多。 2020年沉浸式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在夜间文旅中表现突出的有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夜游、沉浸式展览和沉浸式娱乐体验。 1、沉浸式旅游演艺2020年我国旅游演艺在危机中迸发出新的发展趋势,沉浸式、行浸式、实景光影演艺等新形式发展势头进一步加强。 在疫情的冲击下旅游演艺市场在5、6、7月实现复苏,“十一”黄金周达到全年高峰,并且2020年新推出的沉浸式旅游演艺也主要集中在“十一”前后演出,新增剧目代表有《南京喜事》《梦如避暑山庄》《遇见夜金陵》《奇妙·夜德天》等,其中《南京喜事》入选“2020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十大创新项目”,《奇妙·夜德天》入选“2020广西夜间文化旅游品牌”并带动景区入选“冬游广西十大景区”榜单。 2、沉浸式夜游活动景区、公园等场地依据借助光影、新媒体、3D投影、全息影像、水火特效、实景演艺、制景搭配等表现手段,并融入故事或IP内容来规划夜间游览体验路线,打造出具有深度体验感的沉浸式夜游活动。 2020年具有代表性的沉浸式夜游活动有两类,一类是行浸式夜游活动,演艺、光影、互动表演等元素随着景区夜游路线延展开来,给游客“绵延不断”的视听互动体验。 2020年6月在福建泰宁开演的行浸式夜游活动《梦境九龙潭》把5D、全息投影、互动新媒体、装置艺术、灯光秀等技术与九龙潭特有的水上丹霞地貌、岩石、洞穴相结合,带给游客边观光、边欣赏故事的行浸式体验。 另一类是沉浸式主题夜游活动,多表现为游乐园的夜间主题巡游、或节庆日的主题夜游活动。 如“夜夜夜阿狸”夜游活动就是以动漫IP“阿狸”为主题,在全国十座融创文旅城举办“阿狸浪音派对”“阿狸Yeah雪派对”“阿狸海洋夜潜”“爱在摩天轮”等沉浸式主题夜游活动。 3、沉浸式展览沉浸式展览是随着科技进步应运而生的一种艺术形式,科技感、互动性、趣味性是沉浸式艺术展的重要特点,在功能上沉浸式展览突破传统的“观看模式”让观众进入到“体验模式”当中。 2020年沉浸式展览整体供给增多,夜间的沉浸式多媒体艺术展、沉浸式美术展、沉浸式文物展、沉浸式光影展等在供给也得到提升,高颜值、高感官体验的沉浸式展览比传统展览更能吸引游客,促进消费。 而且,无论对于室内还是室外空间,沉浸式展览都是场景营造、释放夜间魅力的重要举措,2020年夜间沉浸式展览不仅受到文博馆、美术馆、艺术空间的重视,购物中心、街区、公园等场地也逐渐把沉浸式展览纳入夜经济发展当中。 4、沉浸式娱乐体验沉浸式娱乐体验活动主要集中在室内,主要有沉浸式密室、沉浸式互动剧、沉浸式演剧、沉浸式魔术、沉浸式亲子乐园、沉浸式游戏等活动。 近几年,沉浸式娱乐场馆、娱乐项目越来越多,AR/VR、智能互动等科技元素的深入应用,让沉浸式娱乐活动成为夜间娱乐放松的新选择,逐渐超越KTV、影院成为90后、00后线下娱乐的新宠。 沉浸式娱乐行业主体多为小型的店铺商家,2020年遭受疫情影响,行业发展相对平缓,但下半年夜间经济的兴盛带动了沉浸式夜间娱乐场馆复苏。 夜间文旅场景营造多元化文旅新场景指在旅游活动中由目的地建筑、场所、景观等硬件环境和其文化主题、价值观、生活方式、活动、体验、审美、情感等集合形成的一种场域和“情境”,是蕴含在地文化特质和文化意义的体验空间,是提供高品质体验产品和服务的消费空间[2]。 夜间文旅新场景的“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前未开发的文旅场景,也就是为了促进消费而新出现的夜间文旅场景;二是传统夜间文旅场景经过创新升级后而形成功能多元、更具吸引力的场景。 2020年,新出现的夜间文旅场景和新升级的夜间文旅场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场景中产生的消费体量随之增加。 具体来看,主要有夜间旅游休闲新场景、夜间文化娱乐新场景、夜间城市生活新场景,以及夜间文旅社交新场景。 夜间旅游休闲新场景2020年,随着景区营业时间普遍延长,景区加强夜间游玩项目供给,我国城市夜间旅游休闲场景明显增多。 首先,以景区、文化场馆为代表的传统夜游场景加速升级,相继推出夜游项目。 在旅游景区,“白天观美景,夜间看演艺”成为景区的运营共识,景区通过创新和研发更具互动性和体验性的夜间旅游演艺、行浸式夜游、3DMapping光影秀等产品来加强自身的吸引力。 其次,夜间游乐园、河道夜游、民宿营地、城市农场、夜间博物馆、夜间动植物园等新的夜间旅游休闲场景快速兴起,并依托自身资源,打造各种具有艺术性、娱乐性、体验性和富有文化意蕴的夜间消费场景,为城市夜生活赋予新的内容,也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多元的夜间出行目的地选择。 夜间文娱新场景传统的夜间文化娱乐场景主要有电影院、剧院、酒吧、KTV等,多以室内空间为主,随着90后、Z世代成为消费主流群体,传统的夜间文娱场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逐渐降低。 反之,近两年壮大的沉浸式密室、室内乐园、LiveHouse、夜间户外节庆、私人影院、DIY手工坊等新的夜间文娱场景以新颖的姿态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 这些新的夜间文娱场景具强体验感、强参与感、强互动感等特点,更加符合年轻人个性化消费需求。 2020年,传统夜间文娱场景和新出现的夜间文娱场景在城市共同构建起多元复合的娱乐游憩空间,让文娱消费群体从年轻人辐射至亲子、家庭、游客等群体。 而且,由于夜间文娱场景多集中在城市商圈,商业街等繁华地段,夜间文娱场景能够很好地与周边餐饮、购物等夜间消费活动联动发展,实现相互赋能和引流。 夜间城市生活新场景2020年夜间生活场景首先表现在以夜食、夜宵为主要内容的夜间餐饮上,以餐饮为主要功能的传统夜市加速向综合餐饮、文创、表演等元素的潮流市集升级,演艺、国潮、非遗等主题性的市集也加速出现,成为烟火气十足且新潮的城市夜间生活场景,并且这些升级后的潮流夜市具有很强的游客吸附能力,逐渐成为城市夜游的新选择。 此外,夜间生活场景还把读书学习、体育健身等形态纳入进来,不打烊书店、夜间自习室、24小时健身房等生活空间提升了夜间经济的参与性,并创新文化消费模式,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和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具体表现。 夜间文旅社交新场景由于社交场景能充分适应90后、00后在旅游中的个性化体验和社交互动需求,这促使根植于“抖音”“网红”等短视频土壤的夜间文旅打卡地越来越多,“塑造网红地——游客打卡——引流消费”成为城市提升吸引力,促进消费的普遍做法。 对于城市来说,塑造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打卡并分享到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裂变式的推广和宣传,而且前来打卡的年轻人越多,越能够塑造年轻化、个性化的城市形象。 北京、广州、成都等诸多城市在其促进夜间经济的政策文件中明确指出开发夜间文旅打卡地,并发布各自的夜间文旅打卡地名单。 例如2020年北京推出的“首届北京网红打卡地榜单”共评出100个推荐打卡点,涵盖自然景区、人文景观、文化艺术、阅读空间、街区园区、餐饮及创新零售、住宿共七大主题,能满足“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文旅体验和消费场景,为北京夜间经济注入活力。 夜间文旅产品供给精品化城市夜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公共空间和各类场所的再利用,各类场所普遍延长营业时间,夜间出行和夜间消费氛围浓郁,为夜间文旅发展和文旅产品供给提供了生存基础。 2020年我国夜间文旅供给力度进一步加大,旅游演艺、景区夜游、夜间主题活动、光影秀等夜间文旅产品丰富多样,精品项目不断涌现。 景区加大夜游产品开发力度景区夜游是指景区利用已有的场地空间,对其进行统一的主题营造和夜景设计,规划一条或多条主题游线系统,推出夜间景观、传统民俗节日庆、灯光秀、实景演出等综合性活动来丰富夜间游玩体验。 从旅游体验效果上看,灯光设计、场景变换打造具有时空穿越感的景区夜游产品,更能够给游客以奇妙的夜间旅游体验。 如乐山大佛景区开发的夜游项目,将许多原本已经损毁的洞窟通过灯光设计进行虚拟再现,更加提升了景观表现力和魅力。 2020年开展夜游活动的景区不断增多,西安大唐芙蓉园、清明上河园、云台山等品牌夜游景区进一步加强创新,放大自身IP价值,为景区聚人气。 例如清明上河园的夜游产品每年保持在20%到30%的更新比率,景区在2020年升级推出《大宋·东京梦华》,并积极响应地摊经济,在园区加入特色文创摊位。 此外,在品牌夜游和夜间消费氛围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热门景区,加强对夜间消费市场的开发力度,打造景区特色夜游,提升夜游品质,2020年具有代表性的有襄阳盛世唐城夜游、重庆丰都鬼城夜游、拙政园/怡园等苏州园林夜游、沂蒙彩虹小镇夜游、司马台长城夜游等等。 旅游演艺有序恢复,共新增20台旅游景区、体育场馆、剧院、影院、园林、餐馆、广场等场所,有着十分丰富的夜间消费资源。 各地异彩纷呈的地方戏曲、非遗等艺术资源和专业的、民间的演艺人才是夜间演艺的发展的基础。 总体上看,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上演的旅游演艺共224台,旅游演艺总台数恢复至去年七成。 国庆期间,旅游演艺市场火爆,“返场”“加场”成为头部旅游演艺作品的常态,“千古情”系列演出301场,同比增长11.48%,高峰期间单日最高上演52场,其中《黄帝千古情》一天连演8场,《西安千古情》一天连演6场。 三亚·亚特兰蒂斯“C秀”,创上座率高峰,黄金周总票房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8%。 2020年全国新增20台旅游演艺,以实景旅游演出为主,疫情提升了旅游演艺创新发展趋势,主题性、小规模的旅游演艺加快出现,在内容上,光影、国潮、动漫、沙秀,打铁花、5D等新元素越来越多,如杭州宋城推出国潮剧《花想容》,张掖推出沙秀《回到张掖》。 水上夜游成为南方夜间文旅特色品类在滨海和有河流的城市,水上航船夜游产品加速升级,突破原有的乘船观景的简单模式,用游船航线串联起城市地标和景点,实现游船观光与堤岸的表演、灯光秀、夜市交相辉映,航船夜游项目吸引力和趣味性增强。 2020年各类航船夜游项目在我国南方城市加速崛起,成为夜间文旅的新品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行浸式航船夜游活动。 从2019年的“夜游京杭大运河”“锦江夜游”到2020年的“塘河夜话”“富春江夜游”,城市行浸式航船夜游活动不断成熟,并逐渐形成“小投资、轻运营、大回报、轻演员”的运营特点。 夜间游船活动以小桥流水、航船画舫、河岸灯火等夜间河道景观为线,辅之以虚拟演员、虚拟舞美、灯光投影技术来放大演出阵容和视觉效果,并营造出流光溢彩、美不胜收的夜间风景。 夜间光影活动加快质量升级光影在城市中的功能已经实现了从照明亮化到装饰、娱乐欣赏的转变,并且随着光影技术的升级和加速应用,光影与科技、艺术、设计的结合愈加紧密。 2020年各类光影秀在城市和景区空间全面上演,极光秀、无人机灯光秀、水幕光影秀、户外光影展、城市楼宇灯光秀、景区墙体灯光秀、古建筑光影秀等夜间光影产品创新发展。 随着灯光投影技术、3D Mapping、全息投影等光影和照明技术的广泛应用,夜间光影活动的专业化、艺术化程度不断加强。 以近两年兴起的无人机表演秀为例,无人机灯光表演多出现在城市文化活动、品牌盛事、景区景点中,2020年涌现了诸多刷屏的无人机表演,如元旦期间上海开展的无人机灯光跨年秀、“十一”期间广州举办的无人机灯光秀等等,这些高规格、高水准的无人机灯光秀离不开不断成熟的无人机集群智能控制技术和专业化的无人机编队表演设计。 游乐园创新推出夜间主题活动2020年,许多文化和旅游场所利用自身的空间优势和设施设备优势,开展夜间主题性文化和旅游活动,给游客提供更具体验感的产品和服务。 夜间主题活动多在游乐园、主题公园、动植物园、度假营地开展,也有少部分是在文博展馆、商业街区和购物中心上演。 海洋馆、动植物馆、博物馆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纷纷推出各类“奇妙夜”、夏令营等活动,充分满足了家庭和亲子群体的夜间文化需求;主题公园面向年轻人推出主题派对、主题游行、音乐节、水上狂欢等夜间游玩活动。 在一些城市,夜间主题活动融入城市的消费季中,成为消费季的一部分,夜间主题活动充分与夜间餐饮、购物融合,释放出巨大的夜间消费能量。 夜间文旅业态和空间集聚化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并明确提出“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任务。 2020年,夜间文旅集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业态聚合,夜演、夜展、夜读、夜娱、夜秀、夜游、夜食、夜购等业态融合发展,无论是景区、步行街、市集、商圈等空间倾向发展多元的文旅业态,力图形成小型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空间;二是空间集聚,城市商业街区和城市商圈自觉开展夜间文旅内容建设,加速引入文化和旅游相关内容,实现各种文旅场景与商业空间的串联,部分城市专门规划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以此形成夜间文旅消费的核心空间。 步行街和商圈向“文旅商”融合发展升级步行街:就全国的情况而言,各地的步行街多自发形成,在长期发展中步行街缺乏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设施陈旧,特色不足,同质化倾向严重。 夜间经济的兴起为步行街的升级提供了契机,其中文旅聚合作用显著的主要是一些旅游性质的步行街区,以“王府井”“夫子庙”“锦里”等为代表,这类街区本身具有一定的基础文旅业态,在发展中进一步丰富自身业态,向着夜演、夜展、夜读、夜娱、夜秀、夜游、夜食、夜购等全业态发展,力图形成一个小型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空间。 空间内丰富的文旅业态不仅能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夜间文旅消费需求,同时能够增加游客在空间区域内的驻留时间,增加夜间消费。 商圈:传统商圈和购物中心在融入夜经济的过程中基本遵循“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路径,在传统以购物逛街为主的功能基础上,不断纳入文化体验、娱乐消费等新内容,通过开设美术馆、书店等文化空间,举办灯光秀、文化消费/主题夜游活动等方式来拓展夜间文旅生态,实现各种文旅场景与商业空间的串联,促进文旅商资源有机联动、集约利用。 在功能上,商圈本身具有强大的聚合作用,当形成多元的夜间消费生态时,会辐射周边地区,带动周边的服务业,加速周边夜间文旅生态向上升级。 部分城市加强夜间文旅集聚区的设计规划夜间文旅集聚区是夜间文旅发展更为高级的形态,其建设思路是在限定的空间内集聚多元化的夜间文化和旅游业态,最终形成集聚效应,拉动人气,带动消费。 2020年江苏省率先发布了《江苏省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指南》和《江苏省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评价指标》,并在全省评选出了30家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加强对本省夜间文旅消费的指导,鼓励以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元素”为方向,进行夜间文旅消费场景设计和主题营造,开发有独特IP价值、有回味体验的消费项目,打造辨识度高、感受度强、美誉度好的消费品牌。 除了江苏,还有许多城市在夜间经济空间规划当中,把文旅诸业态作为重要内容,促进文旅和商业之间相互赋能。 昆明提出在市、县城区和旅游景区全面启动“夜间经济”布局,打造10个以上夜间经济集聚区,济南提出支持城市商圈、特色街区、旅游景区打造夜间消费示范区。

消费升级是“假日经济”新机遇

“十一”长假结束,各种消费数据出炉,多项消费数据再创新高。 10月1日至7日,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8.47%;国庆档票房约42.15亿元,较去年的19.08亿元,同比增长120.9%;国庆假期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1.5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 其中,广州旅游业总收入129.12亿元,同比增长11.70%;“珠江游”同比增长59.60%;餐饮和零售市场购销两旺,营业收入达17.52亿元。 国庆消费市场的红火,见证着我国假日经济的活力。 从1999年开始实施起,“黄金周”休假制度就释放出了强大的消费动能。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从2008年起取消“五一”黄金周,增设清明、端午、中秋小长假,但无论假期怎么调整,假日经济火爆依旧,年年创下新高,这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与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最佳证明。 今年国庆消费市场的全面开花和繁荣兴旺,最显著的特点,是居民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正在向品质化、多元化发展,彰显出我国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也体现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强烈,拥有更舒服、更自在、更休闲、更有品质的假期成为人们的主要诉求。 这种升级的消费需求是消费增量的主要来源,也为假日经济带来了持续繁荣的新机遇。 旅游的方式更多了,虽然也不乏“打卡式”旅游,但更注重旅游体验的自驾游、定制游成为国庆游的新亮点;吃得更注重品质了,黄金周前三天,阿里线上牛排成交额同比增长60%,盒马鲜生卖得最多的前十种商品均为海鲜,帝王蟹同比涨30倍,阳澄湖大闸蟹卖出4万只;夜逛博物馆、夜游景点、城市灯光秀等夜间消费,点亮了国庆假期城市的夜空。 抓住居民升级的消费需求,提供更精准化的升级服务与产品,将为假日经济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比如,出国游降温,更多一线城市居民去往三线及以下城市游玩和消费。 交通、住宿、餐饮就应该相应跟上城市用户的需求。 再比如,家庭旅游成为常态,旅游产品就要更注重兼顾老人和孩子出行的各种细节。 假日经济的繁荣不仅仅在于商家,营造更好的假日消费环境,公共服务也需要跟上。 比如,今年国庆期间,广东潮州、江苏扬州、四川都江堰、浙江衢州等多地政府机关向游客开放停车场、餐饮等公共设施;重庆为了向外地游客提供最佳服务,一天内多次对持有重庆手机号的市民发送温馨提示,呼吁本地居民错峰出行。 “要看洪崖洞,给你‘封’了一座桥;要看轻轨穿楼,给你修建一个观景台;怕火锅辣,给你清汤、微辣和鸳鸯锅;现在过国庆节,给你腾出一座城……”这波操作,成为网红城市“实力宠粉”的硬招,也让重庆的消费动力更强劲。 居民消费升级,为假日经济繁荣提供了无限潜力。 把消费潜力转换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活力,才能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让消费更好发挥经济“压舱石”作用。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5880.html
生活是创作的基石 专访导演乌日娜
穿过月亮的旅行 绿皮慢车时代的纯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