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通知赴美 实际变相裁员 无助的微软中国AI员工

导读: 微软中国区的Azure人工智能团队,正在分组撤出中国市场。

作者:周文猛

微软中国区的Azure人工智能团队,正在分组撤出中国市场。

近日,多个社区传出微软中国区Azure人工智能团队,将集体“打包”去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消息。微软公司此前已发送邮件通知,将包括AI platform的Azure ML团队在内的核心团队撤出中国,公司将负责亲属签证问题。有传言称,此次调整涉及上百名员工。

微软中国官方回应称,“本次是给部分员工一个可选的内部调动机会,不会影响公司在国内的运营。”

针对该信息,微软中国内部人士告诉新浪科技,“消息来得很忽然,大家都很懵!”多名员工表示担忧,“如此短时间做出这么大的抉择,拖家带口出国工作,那就是在变相裁员?”

实际上,这件事或许早有征兆。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在AI研究方面,微软正在对中国进行一定的“隔离”,“在北京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目前我们无法提前体验到OpenAI一些产品的测试版,也无法触及量子计算、人脸识别、合成媒体等尖端技术的核心。”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在重要的部门搬走后,不重要的部门将被裁掉,AI相关部门中国区就可以关掉了!”

“没考虑对员工的实际影响”

微软中国内部人员告诉新浪科技,“目前微软方面已经统一下发对外解释口径,通知文件是全英文通知的,确实有一部分员工存在调动机会。”据介绍,目前调整主要局限在AI领域,对于愿意调整搬迁的人员,可以带老婆/老公+孩童一起去,公司将会负责亲属的签证。

不过,不少内部员工还是表示担忧。

有员工认为,微软属于单方面通知,未考虑对员工的实际影响。“家属之前也没怎么出过国,迁出后环境变化不适应,加上语言沟通也存在一些问题,怎么办?”“微软给出的选择时间是截至6月7日,要么去美国,要么选择拿补偿离职。”

甚至有员工怀疑,这就是在变相裁员。“如此短时间内逼着员工全家搬迁出国,这样的决定很难做。”

近些年,微软一直专注AI领域。在2019年选择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后,微软用于AI领域的投资便一直在追加提升。目前,微软对OpenAI一家公司的总投资便已超过130亿美元。此外,公司还成立专门的Microsoft AI团队,由DeepMind和Inflection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领导,全面推进 Copilot项目。

并非首次向国外转员工

事实上,这已不是微软第一次将国内专家或科研人员转移到国外。

去年6月,有消息称微软正将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的AI顶级科学家从中国转移到温哥华,微软亚洲研究院曾向媒体回应,“微软将在加拿大温哥华建立一个新的实验室,确认将包含微软在中国的AI研究专家到新实验室当中。”

而在更早之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将撤离中国的消息也引发广泛关注,不过微软方面曾对此作出过否认。

有业内分析认为,微软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是出于商业和战略的双重考虑。在东南亚市场的大额投资,可能是看中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而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和竞争环境,可能使得微软在该地区的策略更为谨慎。

据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此前表示,中国只占微软销售额的1.5%。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1.5%的份额,加上新Bing AI搜索无法在中国落地,使得微软‘隔离’中国AI的意味愈加明显了。若真是6月中旬需要做出决定,那留给这些技术专家考虑的时间真的十分有限”。(本文作者周文猛,来源于新浪科技,Web3大佬已获得作者授权、经Web3大佬编辑发布,文中观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Web3大佬观点。)


爱立信中国变相裁员,他们裁员的原因是什么?

引言:很多人不是很熟悉爱立信,实际上爱立信是国际上非常有名的通讯公司,所以在中国也有布局。但是没想到5G的发展是有很广阔空间的,爱立信却突然出现了变相裁员。所以有很多中国的员工都很气愤,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从正式的员工变成了外包,那么爱立信裁员的原因是怎样的呢?

一、爱立信的裁员风波

根据知情人士可以看出很多爱立信的员工都表明自己明明是正式员工却突然变成了外包员工,而且公司还在裁员,但是员工并不想拿这N加1的赔偿,只想继续工作。而这个裁员除了发生在南京的研发中心以外,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都有研发中心,主要是做无线基站系统研发的。一个受影响的员工,还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这次转岗的赔款细则。如果不想转岗的话那就得去叠拓,如果选择离职的话,就会拿到N+1的赔偿。这样一个历经百年的通信公司,竟然在中国市场急转直下,而且根据业绩发布会可以看出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暴跌74%。所以爱立信的裁员风波少不了业绩的下滑,以及公司对在华业务的调整。

二、员工的反响

实际上如果一个公司把正式员工变为外包的话,就是在变相的裁员。因为外包的福利和待遇与正式员工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一旦外包时间到的话,自己又得重新找工作,很多人都会陷入到恐慌之中。但是爱立信之所以没有全部裁员,估计也是放不下中国广阔的5G市场,所以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三、总结

国外的公司,面对中国的市场并不一定就凭着自己的品牌所向披靡。国内有很多同类型的优秀公司,所以在选择企业的时候也要慎重,不要以为外国的公司就不会出现事故。

公司领导变相口头通知离职,公司变相裁员三分一人员,怎么办?

【导读】

作为员工,如何在工作中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当我们遭遇一些并不常见的问题时,要学会去了解并解决。 尤其是当你被“变相裁员”时,应该如何应对呢?

【变相裁员的手段】

1、降薪

公司给他们降薪了,想离职。公司想变相裁员你,好节省补偿金。

2、调岗

安排你去做运营或者其他的一些不相关的工作,你感觉和自己的职业规划不符合,或者是给你调到另外一家离你家比较远的公司

3、制定你不可能完成的KPI任务

很多公司为了逼迫员工主动离职,会安排很多不可能完成的Kpi任务,员工感觉自己完成不了,也会被扣绩效。

4、孤立员工

有网易被裁员的小伙伴说自己被裁员之前,工作氛围突然很诡异,同事都不和你说话,每个人都在疏远你。

5、让你无事可做

很多老板为了开掉你,会将你的工作安排给他人,然后边缘化你,不给你安排事情做,或者让你干一些吃力不讨好的活,还要考核你的业绩,一旦没有完成,就处分你。

6、威胁你

有的公司会让hr找你谈话,通知你你被裁了,给你一个月的时间找工作,如果你到时候不走,就威胁你不给你开离职证明,或者下家背景调查的时候不配合。

7、找你麻烦

请假不批、考勤打卡有问题(比如一天让你打卡N次)、找你工作上的错误,很多以前都不是错误的地方,现在都是错误、在很多同事的面前把你训的跟狗熊一样,很多人脸上下不来台。

【律师评析】

变相裁员,见招拆招,在公司这样应对老板:

1.面对降薪

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对于企业无故减少员工工资收入的,均是侵犯员工利益的违法行为,员工据此可要求单位纠正其违法行为,还可以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举报,甚至直接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面对调岗

根据法律规定,在劳动合同中应当明确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用人单位单方将劳动者调离,改变工作地点,实际上是一种单方变更合同的行为。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变更,应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才能进行变更;否则,单方变更不具有法律效力。此外,用人单位只有在“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或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才能对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的调整。

3.面对因绩效不达标被辞退

辞退“绩效不达标”员工的法律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里,首先要确定的是劳动者是否是不能胜任工作,确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应当按以下因素确定:① 工作任务制定是否合理 劳动定额的指定,对此有的省市规定是按70%以上职工能够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完成,有的省市规定是按90%以上职工能够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完成考量; ② 偶尔不达标不等同于不能胜任工作 对劳动者确属不能胜任工作的,不可以直接解除劳动合同,应当进行培训或者调整岗位,经过培训和调整岗位,依然不能胜任工作的,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代通知金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按劳动者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经济补偿金。

4.面对无薪长假或调休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5.面对纪律考核

动辄记大过、处分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应当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考核。单位根据“纪律考核”动辄对员工进行记大过、处分时,应考查该规定是否依照法律程序起草、制定、实施,是否在实施前进行了公示或告知。如果没有,则属违法。

6.面对减少福利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为劳动者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此外,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对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或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福利待遇,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或约定执行,不得违法减少。

【律师提示】

“软裁员”是企业采取的变相裁员的方式,以降薪、换岗和换工作地点等方式,迫使员工主动辞职,从而避免《劳动法》的一些规定和补偿,是一种变相的裁员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遭遇“软裁员”的员工无法得到任何赔偿,这种现象在目前也十分普遍。如果劳动者遇单位擅自减薪,可以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

正常的离职补偿金是n+1,就是在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时候按劳动合同法规定需要给你补偿的一种方式。

n就是根据你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补偿1个月的工资,不满半年的,算半个月,半年以上的,算1个月。

+1就是指在此基础上多补偿你1个月工资,+2就是多补2个月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脸书被裁员工将至少获71万补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把寒气传给每一个人”,这不,国外公司也感受到了这股寒气。近日消息,媒体报道称由于通货膨胀、欧洲能源危机等原因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微软、推特等互联网开始裁员并缩减招聘规模。其中脸书母公司Meta更是“重灾区”,报道称,Meta计划在本周三前启动大规模裁员,波及员工达数千人,这将成为Meta十八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裁员。会议结束后,Meta多个部门的主管开始通知下属裁员和重组的情况,人力资源主管落里·戈勒表示,失去工作的员工将获得至少四个月的工资,以此作为遣散费。而根据相关数据,2021年,Meta员工年薪中位数约为29万美元,相当于每月17.7万元,四个月补偿金额也就是71万元。脸书被裁员工将至少获71万补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把寒气传给每一个人”,这不,国外公司也感受到了这股寒气。

近日消息,媒体报道称由于通货膨胀、欧洲能源危机等原因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微软、推特等互联网开始裁员并缩减招聘规模。

其中脸书母公司Meta更是“重灾区”,报道称,Meta计划在本周三前启动大规模裁员,波及员工达数千人,这将成为Meta十八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裁员。

由于Meta过去十余年来,规模从几千人快速膨胀至余人,因此有不少人猜测,这轮“优化”,可能比马斯克裁推特还要狠。

此事也得到了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承认,知情人士称,扎克伯格在周二的会议上看起来情绪低落,他表示,自己要为公司的失误负责,他对公司增长的过度乐观导致了公司人员过剩。

扎克伯格在会议上介绍了广泛裁员情况,并特别提到招聘和业务团队也在裁员之列,Meta预计将于美国东部时间周三上午6点(北京时间周四19点)左右发布一般内部公告,并宣布裁员计划。

会议结束后,Meta多个部门的主管开始通知下属裁员和重组的情况,人力资源主管落里·戈勒(Lori Goler)表示,失去工作的员工将获得至少四个月的工资,以此作为遣散费。

而根据相关数据,2021年,Meta员工年薪中位数约为29万美元(约合212万元人民币),相当于每月17.7万元,四个月补偿金额也就是71万元。

脸书被裁员工将至少获71万补偿相关阅读:

滥用人脸识别,打了6年官司,Facebook赔偿用户6.5亿

文| AI财经社 唐煜

编| 张硕

为了捍卫自己的人脸信息,2015年,三名美国伊利诺伊州公民拿起法律武器,将不守规矩的社交巨头Facebook告上法庭,组成了一只多达160万人的维权大军。

作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隐私诉讼案之一,2021年2月27日,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据外媒报道,一名联邦法官批准了和解协议,Facebook将向这些用户支付6.5亿美元(约42亿人民币),扣除9750万美元的律师费和接近91.5万美元的诉讼开销,三名原告代表每人将获得5000美元,其他人每人至少将获得345美元赔偿。

一切都要从Facebook在2010年推出的一项新功能“标签建议”说起。用户只要上传照片,系统就会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将照片中的人物圈出来,建议用户标注出这是谁,并把这些信息储存在自己的数据库里。但这一切都没有告知用户,而且这个功能还被设置为默认激活。

Facebook的工程师曾在一场演讲中说,他们“拥有一个可识别整个地球人口的系统”。Facebook还因此申请了一项技术专利,可以通过用户的面部表情来定制广告。

这些让在金融公司工作的Carlo Licata感到非常不安。同样感到被侵犯隐私的还有Adam Pezen、Nimesh Patel 两位伊利诺伊州公民,于是在2015年,三人分别针对Facebook提起了诉讼,状告Facebook 在收集和存储生物特征数据时,没有明确告知、没有征得用户的书面同意,也没有说明数据的保存期限。

对抗一家彼时市值高达2000多亿美元且刚超越沃尔玛的明星公司,对普通人来说无疑是一场鸡蛋碰石头的大冒险,但个人隐私保护走在前列的伊利诺伊州为他们提供了最强硬的法律护盾。

早在人脸识别技术刚起步时,美国伊利诺伊州就在2008年颁布了《生物识别信息和隐私法》。法律规定,公司在收集生物识别数据之前,必须征得个人的许可,这些数据包括“视网膜或虹膜扫描、指纹,声纹、手或脸部的识别”。法律还要求公司列出数据存储的目的和时间长度,并将这些详细信息包括在书面的生物统计学隐私政策中。如果一家企业违反法律,个人可以起诉这家公司。

长达6年的审理过程中,Facebook一直试图中止诉讼,但申辩的理由都被法官驳回。2019年9月,Facebook被迫把人脸识别功能设置为默认关闭。当时,大约690万名伊利诺伊州Facebook用户被列入和解之列,截至当年11月,仅有约160万名用户提交了索赔表。

2021年1月,Facebook终于认怂,同意支付5.5 亿美元和解。但联邦政府认为惩罚力度还不够,又加价 1 亿美元,最后以6.5 亿美元成交。除了交罚款、关闭人脸识别功能,和解协议还要求Facebook删除现有的人脸模板。

近年来,Facebook屡屡被曝出隐私问题,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最广为人知的就是2019年,Facebook和第三方分享8700万用户的数据,用于政治广告投放,操纵大选结果。不仅公司市值蒸发掉700亿美元,还被FTC罚款50亿美元,创下了截至当时史上最大一笔罚款,相当于Facebook一个月的营收。不过令人讽刺的是,和解协议宣布后,Facebook的市值增加了104亿美元,是罚款的两倍。

这些还不是Facebook面对官司的全部。2020年8月,同样是因为人脸识别问题,Facebook又在加利福尼亚州法院被起诉,被指涉嫌收集、存储超过1亿Instagram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这些罚单和官司恐怕并不能让Facebook变得守规矩,毕竟更有价值的用户数据是这个蓝色永动机赖以生存的养料。

最近,Facebook正在发起一个名叫“好点子值得发现”(Good Ideas Deserve to be Found)的宣传活动,在广播、电视和众多数字平台上疯狂投放。Facebook称,这是为了让用户知道,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广告有助于他们发现更多适合自己的新事物,同时还能挽救很多受新冠影响苦苦挣扎的小企业。

外界评论称,Facebook此举恐怕醉翁之意不在酒,除了拉拢用户的心,这也是在暗暗对苹果示威。苹果此前也在考虑对iPhone数据政策做出改变,让用户自行选择是否同意手机收集数据,广告客户是否可以跟踪其活动。这自然对像Facebook这样靠广告维生的社交巨头杀伤力极大。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8708.html
奔驰Mythos高定系列首款车型预计今年6月亮相
南阳 发回重审 鹦鹉案 再审宣判 撤销原一二审有罪判决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