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里的 文脉华章 生生不息的华夏密码 芒种

(原标题:文脉华章|国宝里的“芒种”,生生不息的华夏密码)

文脉华章|国宝里的“芒种”,生生不息的华夏密码

6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芒种。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和大自然的相处中,中国人极其智慧地把节气和生存、生活联系在一起,以节气把握时间规律、指导农耕生产。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节气文化生动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真正印证了总书记所说的“中华文明别开生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在各大博物馆的国宝文物中,“芒种”留下了亘古弥新的文化印记。这些印记至今仍然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是今人对于千年岁月、列代祖先的脉脉温情。

汉画像石里的《牛耕图》,提醒着人们抓紧播种

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芒种,在初夏,端午节前后。此时,正是北方收麦与南方种稻的时候,因此“芒种”也可解释为“有芒的麦子抢收,有芒的稻子快种”。

宋代诗人陆游写道:“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虽说收种两头忙,但芒种这一节气名称,更侧重于前瞻性地提示人们,勿过天时,抓紧播种,以成丰年。

一年好景在春耕。不误农时,是中华文明积淀下来的传统智慧,饱含着新时代“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战略定力和深远考量。

茁壮的庄稼、装满肥料的大车、挑担送饭的老者、奋力挥锄的妇人、健步驱牛的农夫、播撒种子的儿童……在汉画像石里,可以看到汉代田间耕种的忙碌情景。

江苏徐州出土的《牛耕图》汉画像石显示,一个农民扶犁犁地,犁由二牛牵拉。一人扬手撒种子跟在扶犁后面。他的后面停着一辆车,车旁卧着一只狗。旁边有一个赶牛者,后面有一人挑着担子,像是送食物的。

文脉华章|国宝里的“芒种”,生生不息的华夏密码

汉画像石《牛耕图》拓片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

“牛耕图”是汉画像石上常见的题材,山东滕州、邹城汉画像石,江苏徐州汉画像石,陕北米脂官庄画像石上均有。正如谚语所说“小满赶天,芒种赶刻”,或许,这是老祖宗在提点后人,无论春种还是秋收,都要抢时间、占先机。也提醒着今天的人们:趁天长,及良时,努力请从今日始。

芒种,又逢即将到来的高考,这个节气仿佛有了另一层的意义。象征劳作与回报的哲理,与高考所承载的梦想和奋斗的本质一致,这也正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体现。

梅子青和博山炉里藏着老祖宗的生活情趣

节气的深厚意蕴,还在于它与中国人的诗意气质、审美品格、价值追求等紧密而深刻地联系着。芒种,意味着仲夏正式开始,也带来青梅初熟。梅子等时令水果登上了餐桌,青梅酸涩,所以芒种时有煮梅食梅的说法,例如《三国演义》中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典故。

“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青时。”新鲜的梅子令人口舌生津,而梅子青瓷器则让人在燥热的天气抚平烦闷。无锡博物院的龙泉窑梅子青釉鬲式炉,苏州博物馆的龙泉窑梅子青菊瓣纹洗……釉色莹润青翠,犹如青梅。

文脉华章|国宝里的“芒种”,生生不息的华夏密码

龙泉窑梅子青菊瓣纹洗 苏州博物馆藏

梅子青是龙泉窑于南宋时期创烧的品种。采用多次施釉法,釉层比粉青更厚,入窑后经高温强还原焰烧成。

文脉华章|国宝里的“芒种”,生生不息的华夏密码

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鬲式炉 无锡博物院藏

梅子青仅在南宋一朝烧造,存世极少,又多为仿古铜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弥足珍贵。

和梅子成熟一起到来的还有梅雨季,芒种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长达一个月左右的持续阴雨天气。梅雨开始的时间叫“入梅”,结束的时间则叫“出梅”。

连日的阴雨连绵,让衣服潮湿不易干。“云柱础,水楼台。罗衣费尽博山灰。”南宋词人辛弃疾在《鹧鸪天·赋梅雨》中展现了古人在梅雨季处理衣物的方法,那就是以香熏衣。

香炉在宋代盛行,博山炉尤为出名。博山炉是自汉代就有的香炉款式,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扬州邗江甘泉2号汉墓出土的鎏金铜博山炉。每当香点起来,青烟飘出,缭绕炉体,群山灵动,景象朦胧,更像置身于传说中的仙山之中了。

文脉华章|国宝里的“芒种”,生生不息的华夏密码

鎏金铜博山炉 南京博物院藏

芒种,倾注着晶莹的汗水,也交织着生活的智慧和情趣。

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的知识体系及实践,体现着顺天应时的思想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

如今,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在广袤中国大地依旧绽放璀璨光芒,焕发勃勃生机。


中年人一般喜欢什么装修风格?

中老年装修风格什么样的比较好:极具中国文化底蕴的中式风格居室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个住所环境那样简单,它包含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对生活本质的理解。 1、新中式风格古色古香、韵味十足、沉稳大气的气质是最符合中老年人的。 中式家具都选用实木材质打造,环保方面更是具有优势。 新中式的发展让中式家具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也为喜爱中式的人士提供更多的选择。 2、中式古典风格中式古典风格常给人以历史延续和地域文脉的感受,它使室内环境突出了民族文化渊源的形象特征。 这种风格吸取了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室内的藻井、天拥、挂落、雀替的构成和装饰,以及明、清家具的造型和款式特征。 运用传统室内设计的装饰手法,来体现中国人含蓄的气质。 这种风格自然而然地受到中老年人的偏爱。 3、简欧风格简欧风格在设计上追求高品质、典雅的生活,虽然保留了欧式古典的典雅和豪华,但更多的是体现了生活的休闲和舒适。 这种简约、质朴的设计风格是中老年人所喜爱的,因为生活在繁杂多变的世界里已是烦扰不休,而简单、自然的生活空间却能让中老年人身心舒畅,感到宁静和安逸。 简约风格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中老年人所认同和推崇,简约家居风格形式上的简洁无华体现的是一种阅尽繁华后的返璞归真。 事实上,越是简单的东西,越能通过精致的细节体现主人的不俗品位。 4、美式田园美式田园风格的家具通常具备简化的线条、粗犷的形体,其选材也十分广泛:实木、印花布、手工纺织的尼料、麻织物以及自然裁切的石材等。 它摒弃了繁琐与奢华,兼具古典主义的优美造型与新古典主义的功能配备,既简洁明快,又便于打理,自然更适合中老年人的日常使用。 5、雅致主义风格雅致主义风格是近几年刚刚兴起又被中老年人接受的一种设计方式。 雅致主义风格的空间布局接近现代风格。 雅致主义风格在颜色上以素雅为主,营造一种温馨的感觉。 并应用一些布艺元素,比如素雅的床单、富有人情味的柔美窗帘等,营造出来的家居氛围能使中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放松。

生男生女清宫图遇润月怎么算?

遇闰月,上半月以上个月份算,下半月以下个月份算。 小妹帮你查拉~~~~

文脉的定义

文脉是指介于各种元素之间的对话与内在联系,指局部与整体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 另一种“文脉”定义:华夏文明发源的脉络。 此文脉起源于两河流域,现今“文化龙脉”与“风水文脉”唯一并存完好的区域在陕西户县(夏代古国扈氏,今属西安市),其余“双标准”的文脉由于历史变迁,均已名存实亡(只存文化沿袭的居多,实体脉络已破坏殆尽)。 有许多学者,不断呼吁暂缓“将一切风水学说视同迷信”的观点,建议在保存历史“习俗”的前提下,尽量避免进行毁灭性的大规模现代化开发——仅存的秦岭九龙山文脉也已被开发为公墓,所幸没有进行大规模人工改造,而是完全依照原始地表形态建设的风景区级公墓,使“华夏文脉之宗”得以尽可能的保留,当属不幸中的万幸。 文脉(Context)一词,最早源于语言学范畴。 它是一个在特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其上延下伸包含着极其广泛的内容。 从狭义上解释即“一种文化的脉络”,美国人类学艾尔弗内德·克罗伯和克莱德·克拉柯亨指出:“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借符号之使用而被学到或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出色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文化体系虽可被认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但也可被视为限制人类作进一步活动的因素。 ”克拉柯亨把“文脉”界定为“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式样系统。 ”城市是历史形成的,从认识史的角度考察,城市是社会文化的荟萃,建筑精华的钟集,科学技术的结晶。 英国著名“史前”学者戈登·柴尔德认为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步入文明的里程碑。 对于人类文化的研究,莫不以城市建筑的出现作为文明时代的具体标志而与文字、(金属)工具并列。 对于城市建筑的探究,无疑需要以文化的脉络为背景。 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技术、社会文化习俗的不同,环境中总会有一些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形成这个城市所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建筑式样,也就形成了其独有的城市形象。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频繁,城市的形象可能带来走向趋同的一面,文脉又让我们不时从民族、地域中寻找文化的亮点,如果我们对城市历史建筑仅仅处于维持状态,它仍像一个僵化的躯壳,它的光辉只会逐渐地减损、消失,这种保护也只是维持一种自然的衰败,实际上我们可以采用一种积极变换角度的思维过程——在历史环境中注入新的生命,赋予建筑以新的内涵,使新老建筑协调共生,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 对文脉问题的认识,早已有之,并可以追溯到前工业时代甚至古希腊时期。 文脉思想真正被正式提出,还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是随着后现代建筑的出现而出现的。 后现代建筑注意到现代主义建筑和城市规划过分强调对象本身,而不注意对象彼此之间的关联和脉络,缺乏对城市文脉的理解。 建筑上表现为:国际式风格千篇一律的方盒子超然于历史性和地方性之上,只具有技术语义和少量的功能语义,没有思索回味的余地,导致了环境的冷漠和乏味,致使工业城市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为此,后现代建筑试图恢复原有城市的秩序和精神,重建失去的城市结构和文化,从理论到实践积极探索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新的语言模式和新的发展方向。 他们主张:从传统化、地方化、民间化的内容和形式(即文脉)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并从中激活创作灵感,将历史的片段、传统的语汇运用于建筑创作中,但又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带有明显的“现代意识”,经过撷取、改造、移植等创作手段来实现新的创作过程,使建筑的传统和文化与当代社会有机结合,并为当代人所接受。 在此提到后现代主义,只不过是想从建筑语言的角度把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本质认知引入对城市记忆延续的思考中,借鉴后现代主义思潮背后由时代性和地域性所确定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具体方法,结合我们身边以有的成功实例,使它有效地参与当代城市建设的重构中。 现代建筑语言是基于建筑设计的理论和建筑材料及手段为基础的空间语言。 它的形式语言不是符号,而是建构建筑形体和空间的手段。 成熟的设计行为必定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支持,就新老建筑协调而言,首要的任务是剖析历史,知识是对已定论的建筑事实的认知包括历史文化,因此涉及历史建筑的创作必须是再认识历史的过程,重新寻求空间、环境、技术概念等不和协因素间可对话的媒介,以本质新与旧的统一作为出发点开拓共生的理念,共生不仅能最大限度地真实地保留旧建筑,同时利用新设计中的现代材料及手段的对比,更大限度地用时间差来表现老建筑悠久的历史,城市的文化。 记忆的延续不是依靠某一人或一部分人的努力就得以延续的,还需要靠全民的共同创造,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仅再是建筑或城市本身,而是超越建筑物质本身的需要,创造能产生共鸣的精神世界——文化,这或许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aijing/22700.html
夏天要辣又要美 看看Mai怎么穿
经济复苏的希望在哪里 陆挺 中国房地产的3个下降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