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的 上海博物馆藏欧洲陶瓷评述 器物记忆

世纪

原标题:沪上的“器物记忆”:上海博物馆藏欧洲陶瓷评述

伴随着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博物馆逐渐成为市民吸收知识、扩展眼界、获取灵感的文化高地。博物馆不仅向观众展示着我国本土的历史、文化、艺术传统,一些域外文化藏品也展现出我国与世界的微妙历史关联,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记忆,也是珍贵的物质文化见证。正如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刘刚先生所言,上海、广州两地的博物馆具有突出的藏品优势,是展示“中外交往史”的理想场所。

上海博物馆在域外文化藏品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而域外文化藏品的研究和展示也日益受到重视。自1843年开埠以来,上海定居的外国商人不仅带来了资本、技术、理念,欧美艺术品因洋房居所的陈设需要也不断流入我国,上海遂成为它们最为集中的区域。瓷器起源于中国,19世纪中叶前的中国瓷器制作长期领先于西方;不过,19世纪下半叶随着欧洲大陆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欧洲陶瓷制作后来居上,品质日益超过中国瓷器。与此同时,富裕阶层对陈设瓷品位逐渐改变,欧洲陶瓷逐渐占领高端市场,优秀陶瓷匠人的参与也造就了一批欧洲瓷器的知名品牌,对日后的世界陶瓷艺术影响深远。随着城市的商业繁荣,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内,上海汇聚了一批高水平的欧洲陶瓷器,不过在20世纪50年代大量散落民间。上海博物馆先后组织本地征集,共入藏欧洲陶瓷、玻璃器1000余件,在馆内形成了一个专门类别的收藏,其中部分藏品定级至国家三级文物,展现出相当的历史、文化、美育价值,是上海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见证。

目前,上海博物馆通过发行图录《上海博物馆藏欧洲玻璃陶瓷器》(2002年)以及展览“海西流光:上海博物馆藏欧洲玻璃陶瓷展”(2002年)、“流光溢彩:上海博物馆藏欧洲玻璃陶瓷展”(2023年)等形式将馆藏欧洲陶瓷精华部分向大众展出。这些器物不仅体现了欧洲工艺美术中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特征,更是在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alism)、“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装饰主义(Art Deco)等美术大变革思潮下展现出欧洲器物设计的历时性演变,展现了有别于中国瓷器的独特艺术面貌。

因此,笔者通过实地探访,针对当前已经展出的上海博物馆馆藏欧洲陶瓷做一个回顾性的探讨,以此丰富我们对世界瓷器艺术与海派文化的认识。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西方艺术理念急剧变化的一个时期,欧洲瓷器艺术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装饰理念。一方面,陶瓷艺人追寻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美学理想,将瓷器艺术装饰围绕古代神话展开,形式上多利用浅浮雕的手法呈现出一种庄严、雅致、平衡的画面感。阿波罗、维纳斯、丘比特、缪斯等神话人物被演绎成各种形态,各类古代地中海世界的生活场景被重现出来,呈现出一种再创作的热潮。展品中一件德国梅特拉赫堆塑人物素瓷缸(图1)即是这一风格的代表性作品。瓷缸的装饰主题是白色浅浮雕的缪斯女神,她们身着希腊式的长袍在草地上翩翩起舞,透露出世俗的欢乐气氛,有别于古典雕塑的中正、肃穆、神秘,画面中反而有一种田园诗般的气氛,反映出新古典主义装饰向世俗化审美靠拢的倾向。

世界

图1 德国梅特拉赫堆塑人物素瓷缸

新古典主义的装饰可视作欧洲陶瓷匠人对古代审美的回归,也有赖于欧洲市场的风向变化,折射出欧洲贵族精英转向拥抱古希腊罗马理性精神的时代背景。不过,欧洲陶瓷的另一种风格则走向探寻神秘古老的东方美术法则。

展出的一件皇家哥本哈根赏瓶(图2)显示出19世纪末欧洲取法东方的新艺术风格。一方面,瓷瓶的形制来源于古希腊常见的陶罐外形,这种陶罐造型呈扁壶状,两侧“系带”造型飘逸灵动,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古代地中海世界的陶瓶样式。另一方面,瓷器的装饰采用了高温釉下彩的技术,画面呈现出一种写意般的抒情效果。瓷器画面中少有细节的打磨,取而代之的是舒朗的笔触以及浓淡自然过渡的写意效果。根据其年代推断,此件作品应该是丹麦著名瓷器设计师阿诺德·克劳格(Arnold Krog)的手笔。他曾作为艺术部门的负责人改革了瓷器的烧制和绘画手法,将中国的文人画的精神引入瓷器装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欧洲“水墨写意”风格瓷器。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期间,当地报纸将阿诺德·克劳格比作法国工艺美术大师埃米尔·加莱(Émile Gallé)齐名的新艺术风格领军人物,并称赞他具有捕捉欧洲风景的独特眼光。

图2 丹麦皇家哥本哈根写意风格瓷瓶

新艺术风格瓷器的另一个重要阵地是法国赛夫勒瓷器厂。法国是当时的欧洲制瓷大国,也是世界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其工艺美术成就不仅体现在瓷器的制作上,在木器、水晶、金银器等方面也十分卓著。19世纪末的法国瓷器设计依旧延续了宫廷的华丽色泽,但在装饰上大胆采用自然主义的异域纹样,使其呈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展出的一件法国赛夫勒花瓶(图3)器身修长,装饰有浓艳的菊花纹样,着实表现了新艺术风格中更为鲜艳的面目。这类花草主题的纹样在新艺术时期的海报、壁纸、家具上往往可以找到踪迹,是极具代表性的装饰手法。同时,这件瓷器的装饰较少使用法国传统的重描金彩绘方法,华美中透出的是轻松、时尚的气息。

图3 法国赛夫勒花瓶

俄国的瓷器较少出现在欧洲瓷器的学术研究中,而上海博物馆却藏有一件精美的俄国挂盘,值得观众细细品味。展出的这件俄国乡村人物瓷盘(图4)画面精致,表现了两位乡村姑娘在树下休息的场景。挂盘的尺寸硕大,口沿用精细的描金图案装饰,明显是承袭了欧洲宫廷瓷器的传统。自16世纪中国瓷器输入欧洲以来,精美的瓷质挂盘往往用于装饰贵族的宅邸,尤其在壁炉周围形成了室内最富有东方情调的展示区域,用以显示主人的财力与品味。随着欧洲瓷器业的成熟,贵族们陈设的瓷器也不乏精美的本土瓷器。比如,这件俄国瓷盘富有多种装饰性元素,充分展现了俄国绘画师高超的绘画技巧,显示出俄国在传统绘画领域的深厚功底。另外,俄国皇家瓷器厂自1744年建厂以来,逐步形成自身的美术培训体系,甚至在瓷器厂内设置艺术学校,高品质的彩绘工艺也使其成为俄国瓷器艺术的最高代表。显然,这件瓷盘自然成为我们了解俄国工艺美术绘画成就的一扇窗户。

图4 俄国彩绘人物风景挂盘

荷兰陶瓷行业发端较早,早在16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与中国进行瓷器贸易的时期,荷兰代尔夫特的陶匠便开始仿制中国的青花瓷。由于材料相对廉价,制作工艺精湛,代尔夫特青花陶器成为欧洲广大市民更为经济的青花瓷代替品,并随着荷兰的全球贸易活动出现在世界各地。展出中的一件代尔夫特青花扇形陶器(图5)凸显了荷兰青花陶器的个性设计。一方面,这件陶器的青花装饰早已摆脱了对中国青花瓷纹样的模仿,表现出更早历史时期的荷兰码头生活场景,并在青花的浓淡过渡上体现出画面的纵深感,有别于东方瓷器的平面化图样。另一方面,扇形的外观设计似乎与东方的扇面绘画保持着一种形式的相似,但扇子的外观明显是模仿欧洲淑女折扇,有着浓烈的东西文化融合倾向。

图5 荷兰代尔夫特青花扇形挂盆

奥地利维亚纳是德语地区较早生产瓷器的城市,也是欧洲瓷器重镇之一。展出的一套20世纪初期维也纳装饰艺术风格的茶具(图6)由浓烈的色彩拼接和几何线条组成,是欧美设计风格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代表性作品。装饰艺术风格对于上海市民来说并不陌生。外滩万国建筑群中的不少大楼是装饰艺术风格的经典案例,比如,墨绿穹顶和几何线条组合为特征的沙逊大厦深得装饰艺术的精髓,也是今日上海和平饭店的所在地。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武云霞教授曾表示:“伴随摩登的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在欧美流行,这种风格对上海的建筑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构成上海近代城市形象的主要轮廓线。”因此,这套维也纳茶具的巧妙之处不仅在于呈现了瓷器设计的理念变化,更与上海城市建筑的美学形成了呼应,让我们在历史的两个维度上看到上海与世界美术潮流的互动。

图6 维也纳装饰主义风格茶具

如上所见,这一时期的欧洲瓷器品质最高者通常出自一些具有王家背景的窑厂,有时也被中国收藏者称为各类“欧洲官窑”。不过,少量没有款识的欧洲瓷器也展现出高超的制作水准。展品中一件产自德国的素瓷雕像(图7)即是其中的上乘之作。素瓷像表现了一位希腊风格的女性休憩在花草间的石头上,造型精准,气质淡然,显然欧洲瓷器匠人在模拟欧洲大理石的美学质感。与此同时,笔者也注意到这一时期的著名窑厂广泛开展复制大理石瓷像、浮雕的业务,可见大型瓷厂的素瓷像生产也是这一时期的普遍现象。素瓷像所呈现出的高水准可能与欧洲的美术训练方式息息相关,加之此时正处在大量古希腊罗马雕塑被“再发现”的历史时期,故而尊奉古典美学的瓷塑也直追古意,常常能见到眼前一亮的作品。

上海博物馆

图7 德国生瓷裸女坐像

展览中的英国陶瓷器尤为罕见,除了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韦奇伍德(Wedgewood)贴塑炻器(英国生产的一种硬陶器,与中国的宜兴紫砂瓷质类似),英国陶瓷器似乎处于“展览缺位”的状况。一方面,陶瓷学界认为这一时期的英国陶瓷业大步走向机器化的大规模生产,收藏价值不高。另一方面,英国陶瓷器在风格上没有明显的突破,依旧延续了19世纪上半叶的生产样式,艺术性体现不足。不过,笔者曾在上海购得一对英国斯塔福德郡生产的茶杯(图8),依据款式应在民国时期。这对茶杯是典型的英国骨瓷茶具,即一种加入了小公牛骨粉的薄胎瓷器,曾在欧洲风靡一时。茶杯外壁是描金的几何线条,内壁则是湖蓝色的釉面,葵口大耳,放置在餐柜中也尤为典雅大方。

图8 英国斯塔福德郡茶杯一对 笔者个人收藏

上海博物馆的欧洲陶瓷器已经在国内巡展数次,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工艺美术史颇有启发。随着上海博物馆新馆(东馆)的建成,笔者相信上海博物馆藏欧洲陶瓷器将有更多机会与本地观众见面,让大家领略这一段独特的沪上“器物记忆”。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有哪些

上海博物馆是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开设12个专题陈列室,拥有12万余件精品馆藏。非常值得去有游玩,其中zui不能错过的就是镇馆之宝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镇馆之宝有哪些。

1、大克鼎

所处时代:西周

器物规格: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

出土时间:清光绪中期

出土地点: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任村

大克鼎,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之大盂鼎,台北故宫博物院之毛公鼎,被誉为晚清“海内青铜器三宝”。作为鼎中重器,虽然百多年来考古成果斐然,但大克鼎仍与大盂鼎同为有铭文青铜圆鼎中zui大的两件,至为尊贵。

2、晋侯稣钟

所处时代:西周

器物规格:大者高52厘米,小者高22厘米,皆为甬钟

出土时间:1992年

陶瓷

出土地点: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

晋侯稣钟是西周晚期晋献侯的随葬编钟,共16件,可分为两组,每组8件,大小相次,编排成两列音阶与音律相和谐的编钟。其中上海博物馆馆藏的14件是从香港购回入藏,另两件经科学挖掘,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3、高逸图卷

所处时代:唐

器物规格:纵45.2 厘米,横168.7 厘米

《高逸图卷》,自北宋以来就迭经皇室和名家收藏,屡见于著录之中,极为珍贵。此图是唐代著名宫廷画家孙位唯一的存世作品,它的存世,对研究孙位个人艺术风格、唐宋两代人物画风格演变,有着绝无仅有的重要意义。

4、苦笋帖卷

所处时代:唐

器物规格:纵25.1厘米,横12厘米

《苦笋帖》,是中唐著名草书家怀素传世作品中唯一被大家所公认为真迹的名作。此帖虽只有寥寥14字,却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于禅宗、茶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亦具有难以估量的文化价值。

5、行书鸭头丸帖卷

所处时代:东晋

器物规格:纵26.1厘米,横26.9厘米

《鸭头丸帖》是王献之为数不多存世的真迹作品之一,为王献之行草代表作。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擅长行书和草书,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他的书法不为其父所囿,独树一帜,别创其法。

6、子仲姜盘

所处时代:春秋

器物规格:高18厘米,口径45厘米

记忆

子仲姜盘,春秋早期青铜器,1997年香港太阳集团董事会主席将其赠予上海博物馆。盘是盛水器,商周时期宴飨时要举行沃盥之礼,以盘承接弃水。子仲姜盘是晋国大师送给夫人仲姜的礼物,这件2000多年前铸工精良的铜盘凝聚了其对爱妻的浓情爱意。

7、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所处时代:清

器物规格:高39.5厘米,口径10.0厘米,足径12.3厘米,腹径18.5厘米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曾创下(2002年)清代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后由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女士捐赠于上海博物馆。粉彩是清朝雍正彩瓷zui著名的品种之一,粉彩蝠桃纹瓷器以盘类居多,在橄榄瓶上极为罕见,此瓶乃存世孤品,所以堪称绝世宝瓶。

相关信息:

上海博物馆如何预约门票:上海博物馆停车场收费标准:上海博物馆门票多少钱:

上海博物馆内有哪些特别的展品?

上海博物馆是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其馆内珍藏了众多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以下是一些在上海博物馆内特别引人注目的展品:大克鼎:这是西周时期的一件青铜器,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大克鼎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达201.5公斤,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礼器。 鼎身有铭文,记载了周宣王对克的册命以及殷商旧臣怀念故去的商王的祭祀活动。 子仲姜盘:这是春秋时期的一件青铜器,也是上海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之一。 盘内有铭文,记载了齐侯为其次女仲姜作此盘以陪嫁,是研究春秋时期婚姻制度的重要实物。 晋侯鸟尊:这是西周时期的一件青铜器,形状独特,像一只鸟站立在半开的莲花瓣上,鸟背上有一个椭圆形口,可以注入酒液,是一件富有艺术感和实用性的酒器。 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陶瓷的一种,以黄、绿、白三种颜色为主,色彩鲜艳,造型生动,是唐代陶瓷艺术的代表。 上海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唐三彩作品,包括唐三彩马、唐三彩骆驼等。 宋瓷: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期,尤以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最为著名。 上海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宋瓷,包括汝窑青瓷、官窑青瓷、哥窑青瓷、定窑白瓷、钧窑彩瓷等。 明清家具:上海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明清家具,包括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 这些家具线条流畅,结构简洁,工艺精湛,是中国传统家具艺术的瑰宝。 以上只是上海博物馆内部分特别的展品,实际上,上海博物馆的藏品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包括古代中国的铜器、陶瓷、书画、雕刻、织绣、金银器皿、货币、竹木牙角、玉石器等,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上海博物馆有什么特点

上海博物馆特点有什么?特点有历史文化价值、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

上海博物馆介绍

上海博物馆拥有12万余件精品馆藏,荟萃了各朝各代的历史文物,尤以古代青铜陶瓷器、书法、绘画最具特色,其中西周大克鼎、春秋子仲姜盘,以及唐朝《高逸图》、东晋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等均为蜚声中外的国宝级馆藏。

在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馆,珍藏着镇馆之宝——西周大克鼎,还有春秋牺尊、子仲姜盘等珍品;古代陶瓷馆内有商原始青瓷尊、唐越窑海棠式大碗、成组的宋汝窑盘、元景德镇窑青花莲花罐等绝妙精品;古代书法馆藏有王羲之的《上虞帖》、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宋徽宗的瘦金《千字文》等一代杰作;而古代绘画馆中,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都是稀世之珍。

在上海博物馆逛完,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周边游。

上海博物馆周边景点

人民广场、PARTY KING保龄球运动街区、上海奇幻解压馆。

人民广场:人民广场是名副其实的上海的标志,上海市公路零公里标志正设于此。市政大楼、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南京路步行街都齐聚在周围,白天可在广场上喂鸽子、逛逛名店街,晚上到喷泉中嬉水。

PARTY KING保龄球运动街区:PARTY KING保龄球运动街区是一个运动、社交娱乐街区,在这里不仅仅是保龄球、飞斧、射箭、棒球、飞镖这么简单,而是融合汉堡、烧烤等餐饮的综合性娱乐空间。

文化

上海奇幻解压馆:上海奇幻解压馆是新晋的解压圣地,网红打卡互动乐园。穿梭在光与影的世界,每个房间都会带来不同的惊喜。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7265.html
无人驾驶 的是安全 司机 新能源车 放飞
附全球原油市场行情 油价已触底 欧佩克 减产措施或延期至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