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自带 养不出高贵的孩子 穷气 的父母

原标题:身上自带“穷气”的父母,养不出高贵的孩子

育儿先育己,正人先正己。

最好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而是潜移默化。

前几天带孩子去动物园玩时,看见这样一幕:

排在我前面的一位妈妈,偷偷交代儿子:“等下入园时,你弯下膝盖,缩点脖子,就不用门票了。”

男孩明显不愿意:“妈妈,我都有125了,你让我怎么弯呀?我不想逃票。”

可拗不过妈妈,男孩只好噘着嘴,低着头,弓着背往前走。

入园时,检票员还是一眼发现男孩超过一米二了,便要求家长补门票。

但那位妈妈却不依不饶,一个劲地辩解“孩子其实不满6周岁,只是个子比较高……”

哪怕检票员再三解释,儿童优惠只看身高不看年龄,哪怕男孩涨红了脸,妈妈还是和检票员争论不休。

我观察了一下,这位妈妈穿着华丽,满身金饰,不像是差钱的样子,可她此刻的嘴脸,却让她一身的“穷气”显露无遗。

这种“穷气”,不是金钱的短缺,而是精神的匮乏,思想的贫瘠,人品的卑劣。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过: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一个家庭,父母若是沾满穷气,孩子很难不受熏染。

曾看过一个新闻,无比唏嘘。

江苏淮安,一位爸爸带孩子在游乐园玩时,随手将一袋东西放在了柜台上,本以为周围都是家长,店员也在看着,应该没有关系。

万万没想到,他不过就是在旁边吃了点东西,走回来时,就发现东西丢了。

通过查看店内监控发现,偷东西的竟然是一名妈妈,而目击证人则是她的两个孩子。

当时,其中一个较大的孩子见到妈妈的举动后,还推了推妈妈的手,示意其不要拿。

可那位妈妈不管不顾,拿了东西就走。

失主说,袋子里装的是手表和玩具,总价值800元,因为不太贵重,也不想牵连孩子,所以没有报警,但希望那位妈妈不要再这样做了,会带坏孩子。

是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说过:

“孩子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事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心穷的父母贪图小利,爱占便宜,唯利是图,给孩子种下了算计和贪婪的种子,让孩子逐渐变得内心贫瘠、品性低劣。

知乎有位匿名网友曾自述,自己的妈妈每次买菜,都要拿走人家几根葱;

去超市,都要偷偷拽一大把塑料袋在兜里;

平日,妈妈还时不时从单位顺走一包打印纸,一盒签字笔,一包废品袋……

小时候的她,一度觉得羞愧不已,看不起妈妈的为人。

可后来她在国外上学,偶尔发现不刷卡也能坐公交车时,也下意识选择了逃票。

当她还在为自己省下一大笔通勤费而心存侥幸时,成绩优异的她,却因为逃票的不良记录被拉入求职黑名单中。

正如俞敏洪说的:我们很难发现一个斤斤计较的家庭里面能够走出胸怀博大的孩子,我们也很难在一个庸俗的家庭里面发现一个孩子有着高雅和清纯。

家长是过去的孩子,孩子是未来的家长。

父母好的方面,孩子会全盘吸收,坏的举止,孩子也会照搬不误。

父母不贪图一时的蝇头小利,孩子才能内心富足。

父母坚守做人的原则和教养,孩子才能品行端正。

最近有一篇网络热帖,引发无数网友共情。

蛋糕店里,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兴高采烈挑了一个自己喜欢的甜甜圈。

然后,她又提议妈妈再挑两个:“你一个,爸爸一个,好吗?”

多么温馨有爱的画面啊!

但女孩妈妈并没有感谢女儿的体贴,反而一开口就是指责:

“你买那么多干嘛,给你这点钱都要全花光吗?我们不吃面包,你就知道浪费钱。”

女孩一下愣住了,却还是小心翼翼又开了口:

“这个很好吃,我想你们也吃。”

“吃什么吃?爸妈一天辛辛苦苦赚钱不是为了吃面包,是为了你,赚钱多不容易,这么一个小小的甜甜圈就要10元钱……”

妈妈在一旁不停输出,小女孩双眼噙着泪,重重地低下了头。

很多时候,父母爱孩子的心都是真的。

但嘴穷的父母,一开口就是抱怨、诉苦、哭穷,伤透孩子的心,也是真的。

“为了给你读书,你知道我们赚钱有多辛苦吗?”

“不要跟人家比,他们家什么条件,我们什么条件?”

儿时听到最多的话,从小,父母在给她买东西前,都要先抱怨一通。

父母或许只是随口一说,但一字一句落在她的心里,就变成了深深的愧疚感,她觉得:我是父母的负担,是我让父母这么苦。

所以她从来不敢任性,不敢提要求,不敢惹麻烦。

甚至在别人还在肆意玩耍的年纪,她每天就想着怎么缩衣减食,想着去哪里捡多一点的塑料瓶子卖钱,给父母减轻负担。

“家里没钱,妈妈一个人养你不容易。”

这是著名辩手席瑞儿时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因为深知家里穷,所以跟大人逛超市他都不敢抬头,因为害怕看到自己喜欢的零食。

长大后,他努力改变了生活的不富裕,没钱的恐惧感却始终如影随形。

直到今天,他到一个消费场所,只要身上没有带够3倍的钱,就会感到害怕;

只要病得不严重,就不敢去医院。

面对别人的好,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诚惶诚恐地认为我不配。

比起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瘠。

孩子可以忍受物质的短缺,却难以消化至亲倒的苦水。

所以,别再用哭穷教育孩子,用不幸绑架孩子了。

一个孩子,只有在年少时,拥有了“幸福感”和“配得感”,才能在日后的岁月里,拥有无限的能量。

父母眼穷,孩子难有出息

父母的眼界,是孩子成长的天花板。

父母短视,认知水平低,孩子往往很难有大出息。

拍摄于2002年的纪录片《父亲》里的韩胜利,就读的是名牌大学,靠着父亲在附近工地做苦力供他读书。

因为挣的钱大多用于交学费了,韩胜利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200块钱。

在学校里,这些钱只够他每顿吃青菜拌饭,根本不够开销。

所以他一有空,就会到处捡瓶子。

有的时候,为了几个矿泉水瓶子,他可以在篮球场上等同学好久好久,一点时间成本都不计算。

有好心的同学劝他去兼职,怎么样也比捡瓶子挣得多,但韩胜利不是没想过,而是父亲不允许。

因为在父亲看来,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学习,并认为自己每月不过150元的开销,儿子200元怎么也绰绰有余了。

所以大学四年,韩胜利都在扣扣搜搜过日子,人也变得愈发自卑和内向。

由于韩胜利学的是通信工程专业,需要手机和电脑实操,但父亲却视网络如洪水猛兽,不允许他上网。

结果韩胜利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几乎一点都不会。

这导致他直到毕业,也没有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之后更是在接连碰壁下,才找到一份户外电缆的工作,累死累活一个月也就600块。

父亲天天唉声叹气,他不懂,自己的女儿没读书,在深圳做保姆一个月也有3000块,儿子名牌大学毕业,为什么挣的却还不如自己多?

《穷人缺什么》一书说:“穷人思维的可怕程度,不亚于原子反应,会给孩子造成观念上的偏差,影响一辈子的运气和生活。”

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父母若思维固化,眼界狭窄,只会用自己狭隘的已知,锁死孩子无限的未知。

为人父母,请先不遗余力地提升自己,打破思维壁垒,开阔眼界,才能给到孩子更好的引领。

成为孩子人生的攀登绳,而不是绊脚石。

央视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里面有一句话: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父母心有谦卑,言行有爱,眼界开阔,孩子才能在父母的影响下,三观正,品行端,内心富足。

正所谓,育儿先育己,正人先正己。

先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成就更好的孩子。

自己戒掉一身的穷气,孩子方才高贵。


哪种节俭的父母,是一定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的?

节俭是从古至今的传统美德,说到节俭每个家庭多少都会有这种思想,只不过是尺度的问题,有些人认为节俭是为了几毛钱的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半天,而有些人的觉得节俭只要不浪费就行,现实生活中的节俭其实更提倡的是理性消费,而这个理性消费还需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决定。虽说提倡节俭,但如果过分的节俭可能会“毁掉”一个孩子的格局和未来!

我一个朋友,他们家是做木材生意的,除了有承包一片片的杉木经营,也有自己的加工厂,从生产到产品成型这一条流水线上都有她们家的生意,每个月光光付工资和场地费就要大几百上千万了。虽然是家族生意,但他们每个月能分到的钱也不少,他在他几个朋友圈子里属他最富有的了,不过他对他儿子倒是抠门的难以想象。

先说说他儿子的衣服,都是亲戚那些孩子穿过的二手衣服,一年到头都没给他儿子买衣服,虽说旧衣服也挺新,穿是可以穿,这方面省点也算正常,毕竟孩子长得挺快的,但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也喜欢新的衣服。

有一次我带孩子去他家玩,我家孩子问,哥哥你的玩具呢?我们来交换玩具玩吧,他孩子停顿了下回答没有玩具,我有点差异,我朋友插了句话“小孩子玩玩具容易玩物丧志,孩子需要的是学习”,我没说什么。

后来我家孩子把他带来的玩具跟他家孩子一起玩,看着孩子眼睛里流露出那股喜爱是难以言喻的,虽说他们家条件挺好的,但除了饮食方面,其他的甚至都不如普通家庭的孩子,而且看上去他孩子还有点像性格有缺陷的孩子,也很少说话,做事也是畏手畏脚的,而我朋友却说他孩子很听话很乖。可在我看来孩子的心里是不健康的,还有些内向自卑。

孩子性格自卑会有什么影响?

性格自卑的孩子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今后的社交中都会很难融入到一个群体里去,他们会觉得特别的变扭,也不知道怎么跟对方沟通,心里总有一种某名的自卑感,而且这样的孩子心理也是排斥跟别人交流的。

另外,自卑的孩子他的眼界和格局也会变小,变得比较狭隘。拿钱来说,孩子今后可能会把钱看得很重,变成有钱都舍不得花,不愿意花,甚至变得吝啬那种,对自己死扣,对别人也是死扣,一种态度,这样的话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反而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所以有时过度的节俭并不是什么好事,就像我朋友那样,现在孩子性格还只是有点内向不敢说话,如果一直这样今后不知道会变成怎样?

如何培养出一个优秀、眼界宽阔又聪明睿智的孩子呢?

家长以身作则,不贪小便宜,也不肆意挥霍

就像我朋友那样他们家是很有钱,但是走了“节俭”的极端路线,太过于刻意的节俭了,其实只要平常心对待就好,有些钱该花的还是要让孩子花,只要不是浪费,肆意挥霍就好,家长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舍得满足孩子的要求,但不是随便满足,这个尺度要把握好

记得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孩子想买一盒水彩笔,可是妈妈担心孩子会画的家里的墙上都是,然后就让孩子打消买水彩笔的念头,孩子哭了一个晚上,妈妈还是没有给孩子买。

孩子小不懂事可能会画的到处都是,但是家长教育好,孩子就不会随便乱画了,说不定还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呢。

所以像这样的要求并不是不合理,父母可以满足的,只是这个度要把握好,如果孩子是因为别人有自己也要有,那就不能满足孩子,因为这会让孩子养成一种攀比心,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也不好,还有如果拒绝孩子的要求,还要告诉孩子不能满足孩子的原因,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是妈妈刻意不给自己买的的。

为什么有的父母很穷,养的孩子却是败家子呢?

其实很多家庭悲剧的形成都源于一个错误的父母选择。如果你在该教育孩子的时候选择赚钱,那等你赚到钱去教育孩子的时候就太晚了。所以,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是人生的一种智慧!但是,很多父母说,我只有两只手,要么扛砖,要么抱着你。如果我抱着你,我就不能搬砖。我不扛砖,就养不了你。这听起来挺有道理的;但是,你想过吗?孩子的教育是极其时间敏感的。一旦错过,就无法重来。赚钱是一辈子的事,教育孩子是一时的事。这个道理你懂吗?为什么现在孩子的问题那么多?

那是因为很多父母盲目生孩子,乱养;原本以为养孩子可以防老,却发现自己辛苦了一辈子,却被孩子打败了;错过孩子的关键教育期的后果就是要么培养一个叛逆的儿子,这往往被认为是害群之马。他们厌学,辍学,叛逆,交坏朋友,不断向父母要。他们不仅不懂得感恩,还恨自己的父母;要么培养无能的孩子,自卑,胆小,无法适应社会,无法承担责任。因为父母无法承受,所以不断的帮助孩子,看到孩子一天天变老,帮助孩子的能力和时间都很有限,声音也很悲伤。而且,他们发现越是帮助孩子,能力越差。最终的结果是,他们无法再帮助孩子,却也陷入了老年危机。

结论是:孩子养得好不好,决定了你人生的成败!虚荣和攀比在作祟,一群无知的朋友为了掩饰自己的虚荣心,总想一夜暴富,抱怨父母无能,杞人忧天。

研究表明,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学业上的表现不如富裕家庭的孩子,但只有贫困与学习成绩有关,而不是直接相关。真正的原因是贫穷会影响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成年人。贫穷会占据成年人思维的记忆,让他们没有精力去关心孩子的教育。所以,影响孩子学习的直接相关因素不是贫穷,而是父母的处事态度。历史上有很多家境不好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父母往往性格坚强,态度温和,自尊心很强。总之,贫穷不是主要原因,而是父母的素质。

心穷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有人说:“人穷三分冷,心穷七分寒。 这句话,现在越来越得到验证。 前几天在地铁站,看到这样一幕: 一位妈妈带着一个5~6岁的小男孩乘地铁,在过闸机之前,妈妈对小男孩说:“宝宝待会妈妈刷完卡你赶紧在妈妈前面过去,就像刚刚进站一样。 ” 小男孩点点头,紧紧跟着妈妈身后,按照妈妈刚才的提示成功逃票。 俩人成功出站后,妈妈摸摸小男孩的头:“走,去买你最喜欢吃的披萨!” 小男孩很开心地说:“好!” 然后母子二人有说有笑地离去。 看到这的时候,很震惊,为这位母亲感到不耻,更为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心, ——身为一位母亲,怎么能为了区区几块钱的车票教孩子逃票? 一张车票的价值可以用钱衡量,可是给孩子的教养却是无法用钱去衡量的。 得到了微小的利益,却牺牲掉了更宝贵的东西。 心穷的父母,如何能给孩子做好榜样呢? 哭穷教育,给孩子一生埋下自卑的种子 物质的匮乏可以通过勤劳的劳动改变现状,但心灵的贫瘠却用多少财富都无法填满。 《人民的名义》里的赵德汉外表是一个非常清廉的官员形象,和妻儿住在非常简陋的家里,每天骑着自行车去上班,拿着公务员的死工资,每月给自己的父母也就300块钱,更别说买什么奢侈品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表面的清官,却在家里私藏了近2亿元的现金。 他的自述仿佛道出了其中原因:农民出身,从小到大已经穷怕了,即使成年后的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国家公务人员,物质条件早已不像当年,但依旧摆脱不掉浸在在骨子里的贫穷感。 这样的人更容易在物质的欲望面前迷失方向,被外在条件和环境所影响。 贫穷不可怕,贫穷思维才可怕。 因为贫穷也许会拖累你一时,贫穷思维则会拖累你一世。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一些父母对孩子说:累死累活的读书没用,大学毕业生还不如农民工。 可是不念大学呢,工作就会轻松吗?比如说农民工,大夏天还在四十多度的高温下干活,干着最累最脏最遭人嫌弃的活,没有五险一金。 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学历低的人可能会混得很好,但大多数学历高的人一定不会混的太差。 有人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孩子的起跑线不是家庭条件,而是父母的思维。 除了因为经济状况和教育资源之外,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思维和格局。 思维贫穷的父母是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无论贫富,都有一颗富足丰盈的内心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留给孩子衣食无忧的财产,不是给孩子报了多少培训班,而是一颗富足而丰盈的内心,是父母长远的眼光,宽广的格局,开阔的眼界。 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境遇,请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念: 你想要的,就去努力争取吧!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2370.html
鹰角真亏了
白银又跳水! 深夜 突发大利好!美联储降息要提前了 黄金 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