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对中原来说 意味着什么

雁门关,是我古之雄关要塞,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天龙八部》中,萧峰阻止契丹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入侵大宋,悲壮自尽的地方就在雁门关。

巍巍恒山,沿逶迤绵延,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恒山北依雁关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关就筑在雁门山脊。

雁门山,古称句注山(勾注山、陉岭),岭西为西陉关,岭东为东陉关。这里群峰挺拔、山峦叠献,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

句注山是自然地理分界线,山南山北气候、文化有差异,明宪宗时的兵部尚书王越赋诗云:“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

《山海经》:“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雁门,飞雁出于其门。”

雁门山群峰海拔1900米以上,周围群峰挺拔,只有过雁峰两旁道比较低矮的山峪。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由于山高风大,大雁不能从其他处飞过,只能在附近盘旋寻找通道,再列阵飞越,故名雁门。一座雄关拔地而起,正好坐落在这个山峪之上,即雁门关。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可欣赏到雁阵过关的奇景。如今雁门关已不是什么边关了,但地势依然险峻,望之肃然。

《吕氏春秋》:“天下九塞,勾注其一。”遥望雁门关,山高不可攀。鸟飞青嶂低,人在白云间。

秦灭六国后,设雁门郡,郡治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县南),范围约为今山西大同、朔州、忻州部分区域。

雁门关位于今山西忻州代县北句注山上,距代县城区约20千米。

忻州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东端,东部群山环抱;西部丘陵起伏,沟壑纵横;中间有忻定盆地。

忻定盆地由云中山、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围成,滹沱河及其支流纵贯其间,海拔为600米-1000米,面积约2642平方千米。

忻定盆地翼蔽晋阳,控带云朔,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柢三关(雁门、宁武、偏头),咽喉全晋。忻州北部,扼雁门关,阻句注之险。

雁门关北通大同,南达太原,进可主辽阔草原,退可守千里关中,战略地位显赫。历史上发生在雁门关的战事达上千次,为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就“常居代、雁门”,抗击匈奴;西汉初,韩王信反叛,勾结匈奴欲取太原,汉高祖刘邦亲征,追击至雁门关外,受困于白登山,即白登之围。

汉文帝遣将发兵,屯勾注,治雁门之险,以阻匈奴南侵。

汉武帝大举北伐匈奴前,也曾经略雁门,令卫青等逐步收复雁门关以北至阴山区域,将雁门郡打造成出击匈奴的一个前进基地。

东汉末,代北之地渐成荒外,曹魏、西晋均以勾注为山西北部国防险阻。

南北朝后期,突厥称雄塞北,常发兵逾勾注南侵,北齐、隋、唐初等深受其患。

唐朝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36年(契丹天显十一年、后唐末帝清泰三年),李从珂的姐夫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兵变,乞援于北方的契丹,将包括北京在内的燕云十六州许诺给契丹,而且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称契丹为父国。

937年(辽太宗天显十二年、后唐末帝清泰三年闰十一月),石敬瑭引契丹兵南下,契丹国主耶律德光亲自率军至雁门 ,后唐未能扼险阻截,契丹骑兵大败后唐军。后唐末帝李从珂见大势已去,带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太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灭亡。

此后雁门山称为后晋和契丹的分界线,雁门关也成为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对峙的前沿阵地。

北宋未能收复幽云十六周,在山西方向只得经营太原为重镇,以忻、代为据点,北阻雁门。

979年(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兵马都部署,随后多次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

986年(北宋太宗雍熙三年),兵分三路攻辽:曹彬、米信等率兵出雄州,以趋幽州;田重进率军出定州,趋飞狐口;潘美、杨业等率军出雁门,攻云(今大同)、应(今应县)诸州。由于潘美的指挥失误、临阵脱逃和挟嫌报复,杨业陷入重围,最后全军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终至绝食殉国。

明朝京师西北的长城有内外两条线,以雁门、宁武、偏头为外三关,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其中紫荆、倒马与飞狐内外夹峙,忻、代与雁门为唇齿之势。

雁门关有两关四口十八隘,历史上关址也是不断变化的。明朝之前,旧雁门关在西陉关。明朝时,北部边疆常受鞑靼袭扰,为此设九边重镇,其中大同镇、山西镇二镇均在晋北,肩负拱卫中原的重任。明朝在东陉关处新建雁门关,北口为广武口,南口为南口。

雁门关由关城、瓮城和围城三部分组成。关城城墙高10米,周长约1公里。墙体以石座为底,内填夯土,外包砖身,墙垣上筑有垛口。


中国古代的雁门关为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雁门关被称为中国第一关,可见得其之重要。 自古至今,无论是何朝何代,其帝君都非常看重雁门关,并派兵重守。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时候边疆有一个叫匈奴的民族,他们居住的地方非常不理想,环境非常差,又冷食物又少,资源缺乏,所以这个民族一直都在想向我们中原进攻,夺取我们的土地和资源,还要征服我们。 有人就有一个想法,就是让他们和当时我们的中原人和平共处,可是匈奴生性残忍,与我们格格不入。

说到雁门关,就会想起长城。 当时秦始皇在一统六国后修筑了长城,以此抗胡,并派他的红人大将蒙恬去打胡人,要把那些土地都收回来。 当时大军就是从雁门关这个地方出发的。 再到汉朝时期,我们家喻户晓的抗匈奴的英雄:霍去病,卫青,李广,他们当时都是在这个雁门关抗击匈奴的。 自古以来,我们与匈奴或者其它民族的斗争都是在这个雁门关发生的,雁门关可谓是帮我们抵住了那些民族的侵犯,此乃兵家重地。

我们再来看一看雁门关的位置。 一关可谓是走三关,雁门关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其依山靠险,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一条重要通道。 所以无论如何,在其它民族侵犯我们时都必须要保住这个雁门关,这相当于我们的家门,一旦被攻破,后果将不敢想象。 雁门关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兵家重地,它旁边山峦叠嶂,充满危险,没有什么道路是可以轻松通过的。

雁门关是兵家最重视的一个地方。

雁门关为什么被称为“中华第一关”?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以北20公里处的雁门关,以其险要著称,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被誉为“中华第一关”。 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防备匈奴,命人建立了雁门、云中、代郡。 此后,雁门关成为了历朝历代的军事重地。 雁门关是天下九塞之一,其他八塞包括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紫荆关、楚长城、黄草梁、井陉关、句注塞、平靖关。 然而,其中以雁门关的历史最为悠久,战争最为频繁,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最广。 经历了数千年的风吹雨打,雁门关见证了从西周以来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因此人们常说“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 周穆王在位初期,为了对北方游牧民族形成威慑力,巡视边疆地区。 其中,雁门关是周穆王巡视的地点之一。 在赵武灵王时期,他推行胡服骑射政策,推动赵国日益强盛。 赵武灵王在打败了林胡、楼烦的入侵后,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并命李牧镇守雁门。 李牧率领精锐的骑兵部队,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吓得匈奴十多年不敢南侵。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反击匈奴,派蒙恬率30万大军进行北伐。 蒙恬从雁门出塞,将匈奴打得落荒而逃,匈奴骑兵被迫撤退700里,从此不敢南下进犯。 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0万大军,出雁门追击韩王信和匈奴军队,却遭到匈奴军队的重重围困。 幸好谋士陈平出了一个计策,收买了冒顿单于的妻子阏氏,刘邦才得以脱险。 汉武帝继位后,对匈奴展开反击,多次在雁门内外击败匈奴军队。 李广担任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由于无休止的战争给民众带来了灾难,汉朝与匈奴和亲了。 王昭君从雁门出塞,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换来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东汉末年,蔡文姬被俘虏至南匈奴,成为左贤王的夫人。 曹操知道后,派人将蔡文姬接回中原。 蔡文姬从雁门入关,回到了家园。 隋炀帝北巡时,在雁门一带遭到突厥大军的袭击,采用了刘邦的老办法,走了夫人路线,派人向义成公主求救,突厥才退兵。 唐朝建立后,唐朝在雁门一带修筑了一道险峻的关口。 这道关口之高,连大雁都飞不过去,因而得名雁门关。 雁门关成为了唐朝兴衰的见证者。 老将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名将薛仁贵长期驻守雁门关,防范突厥骑兵南下。 宋朝时期,宋朝与辽国在雁门关多次展开拉锯战,涌现出以杨业、杨延昭为代表的杨门虎将。 元朝时期,雁门关一度被毁坏。 到了明朝,吉安侯陆享在雁门关附近重新修建了一座关城。 在和平年代,雁门关记录的是官员治理。 清朝时期,雁门关逐渐失去了边关的作用,城墙逐渐荒废。 如今,雁门关仍然静静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古代有名的雁门关在什么地方,雁门关为什么能名扬古今?

古代有名的雁门关在山西省北部恒山,因为在雁门关发生了很多著名战役才名扬古今。 雁门官是中国九大要塞的第一要塞,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史册上出现最多的地方,它见证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以及重要的事件,对中华来说意义深远。

一、地理位置重要

雁门关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争,都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正是驻守国家的关键根据地。 在宋朝时期,就发生了让人为之惊叹的宋辽之战。 在太宗时期,宋朝灭了北汉,一直到后面,辽南院的大王又来攻打宋朝,但是宋军也有准备,临时改变作战计划,合八阵为前后二对,击败辽军,等到三月份,辽大军攻雁门关想要拿下宋朝,宋朝领将在雁门关又使用计谋击败他们。 昭君出塞也是众所周知的历史故事,南匈奴向汉朝请亲汉朝,所以元帝就把昭君赐给他。 当年昭君出塞就经过了雁门关,后人敬佩她为了国家做出了自己伟大的贡献的精神,还给匈奴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雁门关发生了这么多有名的历史事件自然而然也会随之出名。

二、雁门关大捷

1937年,日本入侵,向我国山西太原攻占,我国八路军为了能够顺利和国民党一起防御作战,就在雁门关的要塞处部署作战,他们打击了日军运输队,也截断了日军运输的粮食,对战争的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敌人想要作战,就必须要有粮食,保证自己的军力充足,而你也难关所处的位置正处于他们运输最重要的一条道路,我们阻断了粮食运输,就阻断了他们的军力补给。 我国八路军获得的胜利。

雁门关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但他的份量一点也不小。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chuangtou/36262.html
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新疆铁路货运量突破1亿吨
暂无